《DB31T 306-2020 公共客车通用技术要求》编制说明

上传人:木92****502 文档编号:133994226 上传时间:2020-06-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1T 306-2020 公共客车通用技术要求》编制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DB31T 306-2020 公共客车通用技术要求》编制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DB31T 306-2020 公共客车通用技术要求》编制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DB31T 306-2020 公共客车通用技术要求》编制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DB31T 306-2020 公共客车通用技术要求》编制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B31T 306-2020 公共客车通用技术要求》编制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1T 306-2020 公共客车通用技术要求》编制说明(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交客车通用技术要求修订编制说明一、 编写背景和任务来源随着国家城市化发展以及对公共交通持续不断地鼓励与支持,我国城市公交交通获得了快速发展。在国家确定了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以新能源车辆为主后,城市公交车辆电动化取得了长足进步。2018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积极调整运输结构,发展绿色交通体系”,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的要求。在今年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上应勇市长表示,今年上海将全面推进新一轮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新投入使用的公交车将全部采用新能源汽车,以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在上述形势下,本市各公交企业绝大部分车辆的更新都会以新能源公交客车为首选车型。因此,编制一个规范统一、

2、满足符合上海公交营运需求的车辆技术要求,是提升上海公交车辆品质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公交客车通用技术要求(以下称地标)从2004年首次发布以来,对规范公交客车进入本市公交营运企业起到十分重要作用。确保符合上海公交需求,车辆技术质量具有较高水准的车辆投入公交市场运营;阻止不适应上海公交的客车及客车企业进入公交营运市场;避免了质量较差的车辆投入营运后给公交营运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方面损失。地标经历了2008、2015二次修订工作,特别是2015年的修订,符合国家对新能源车辆的推广政策,对新能源城市客车进入本市公交营运企业起到引领的作用,受到了行业内外各方的认可,切实为公交乘客带来了安全、舒适

3、的乘车环境,有部分条款被相关国标所采纳。随着车辆技术的进步与迅速发展,原2015版地标已不能满足或不符合现状的需求,国家对相关车辆技术标准进行了修订(包括了GB7258-201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13094-2017客车结构安全标准等国标);鼓励在车辆的信息化、智能化、轻量化的发展上,有众多标准颁布与更新;车辆动力电池、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上,国家也制定相应的标准;另外在车辆服务设施、车辆安全要求上,国家与地方也提出了相关要求;同时2015版地标经过几年的实施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针对上述情况,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委托上海公共交通行业协会对2015版地标进行修订,以新的技术标准引领本市公交客车

4、发展,提高公交客车安全性、可靠性、舒适性,满足上海广大市民对 “高质量”公交车辆的需求。二、 编写过程本次编写经历基层调研、制定框架、征求意见,形成稿件四个过程。历经11个月时间。2019年1月至5月,课题组成员对本市公交运营企业、客车制造单位,在车辆应用过程中暴露出来的车辆“适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制定本地标提供了相关依据。课题组通过3轮的技术要求预编制,于4月18日召开修订预备会议统一基本框架,形成地标的草稿内容。5月7日,课题组组织业内专家对地标基本框架与草稿内容进行审议。专家们在听取课题组汇报后认为梳理公交车型需求、提高车辆技术质量是本地标修订的

5、重要内容。通过修订本地标达到推广优质公交客车,提高公交车辆的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减少车辆使用各类风险的目的。2019年6月21日交通委组织专家召开地标修订项目启动审议会。专家们在听取课题组汇报后认为地标发布以来,对规范本市公交客车制造与运营起到十分重要作用。特别是2015年的修订,部分条款被相关国标所采纳。但随着行业管理要求、车辆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现标准部分内容已不适应现在需求,有必要进行修订。同时对地标的基本框架与草稿内容提出了相关修改意见。2019年7月上旬,课题组根据各专家们提出的意见要求进行修改,课题组分别向二大公交企业(久事公交、浦东公交),四家客车制造企业(申沃客车、万象客车、

6、宇通客车、申龙客车)及相关主要零部件企业发送了地标(征求意见一),要求对相关内容进行修改和补充。8月中旬我们分别收到各单位的反馈意见和补充内容共245条(其中讨论63条,采纳129条,不采纳53条)。基本形成了本地标的主要编制内容。2019年8月下旬,课题组将修改后地标(征求意见二)再次发送给有关单位征求意见,邀请不同层面专业人士为地标的内容提意见与建议,9月上旬我们分别收到各单位的反馈意见和补充内容共55条(其中讨论24条,采纳24条,不采纳7条)。同时,课题组也有针对性地邀请驱动电机、动力电池、一体机空调、车辆服务设施等主要零部件企业进行了专项调研与讨论,了解了最新的技术情况。为本地标的专

7、业性、广泛性、可操作性奠定了基础。2019年10月上旬课题组再次将修改后地标(征求意见三)发送给有关单位征求意见,收到反馈意见27条(其中讨论18条,采纳9条,不采纳0条),课题组根据专业人士的建议和反馈意见内容,对地标进行了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地标送审稿。三、 编写原则本地标的编制工作,按照“适应公交车辆技术发展趋势,满足公交用车发展的新要求”的指导思想,贯彻市政府对公交企业“优品质、提效率”改革与发展的新要求。通过提升上海城市客车相关的技术含量,满足市民对乘坐优质公交车辆的迫切要求。本次地标修订工作,主要将围绕以下6种车辆类型在公交内的应用,提出相关的车辆技术标准等要求。1.慢充纯电动客车

8、、2.快充纯电动客车、3.双源纯电动客车、4.插电式(含增程)混合动力客车、5.燃料电池客车、6.柴油客车。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对各项技术指标及要求的制定,需能体现“改善车辆乘坐便利性、减轻驾驶员劳动强度、提升车辆的安全性、舒适性、可靠性等”的方向。最终,达到为车辆设计、制造、采购提供依据与指导,推动公交营运水平提升的目标。具体编写采取:1.参考最新版标准和法规要求,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技术修订;2.梳理当前公交车辆技术发展的趋势与本市公交的需求相结合;3.增加适应公交用车需求的新技术与新要求(例如智能辅助驾驶等);4.更新适应近些年公交运营情况的技术标准(例如远程监控等);5.关注各整车企业及

9、关键零部件的技术能力,促进行业技术发展(例如轻量化);6.删除不适应、不符合、已淘汰的公交车辆技术的某些要求;7.推荐有利于行业发展的技术(例如电池安全技术等)。四、 编写内容本次修订按照国家最新版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客车结构安全标准、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电动客车安全技术条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的有关内容,同时针对上海的实际情况进行增加、完善、修改。地标的修订工作主要内容:1.车辆营运的适用性,包括:快充与慢充的应用要求,氢动力要求,车辆轻量化要求。2.车辆系统、零部件的高可靠性,包括车辆电动化后,车辆安全性、稳定性、舒适性要求,车型的系列化要求。3.车辆智能化、网联化,包

10、括车辆远程监控的内容和要求,提高驾驶安全性;减轻劳动强度要求。4.车内环境、服务设施人性化,包括车内环境舒适,服务设施优化要求,驱动电机、空调等部件降低噪音要求。5.车辆续驶里程,针对路线营运日行驶里程长度不同,确定一个合适的车辆续驶里程需求。6.“电池系统能量密度与安全”要求。现在电池系统能量密度140,目前可以做到160。对于电池能力密度、充电倍率等的提升,会影响到电池系统的安全性、使用寿命等,因此需为电池系统配置电池热管理系统。增加电池热管理系统的配置,会增加车重,也会影响车辆能耗(约增加10%),同样也增加了故障点。因此,对电池系统能量密度性能的提升需慎重。7.车辆轻量化(整备质量、本

11、体质量):虽然整车轻量化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电池能量密度大幅度提升也很困难,而且还增加了独立的液冷系统,辅助驾驶设备的增加,对续驶里程的高要求(大于250km),由于车辆低地板化迫使车顶布置动力电池,对车辆顶部强度要求增强,整车整备质量下降难度较大。因此车辆轻量化要求应与车辆的技术进步水平相当。目前的城市客车在轻量化方面还有一段路要走。修改的地标中提出“车辆本体重量”的概念,即去除动力电池装载量设定一个目标,并且按照对应的车辆的等级、长度进行细分,设立一个过渡期。(1至2年)8.车辆CAN网络及远程监控,通过对CAN网络接入CAN的总成及系统、仪表主界面显示的内容要求、需上传远程监控平台的数据

12、要求、需安装的统一诊断接口、无线传输要求的规范。为后续车辆维修保障、机务远程管理、数字化管理、大数据分析提供基础条件。对CAN数据的完整性提出要求,车辆数据的使用分类管理(包括:基础数据、能耗数据、安全数据等)。对获取车辆数据的及时性,方便性及可操作性提出具体要求。9.“氢动力车辆”,对氢动力系统的关键技术提出要求,包括:氢动力系统(燃料电池堆)的要求、动力电池系统的要求(包括充放电5C倍率、自动检测、单体均衡功能的能量管理、快速充放电时的散热问题等)、辅助系统的要求(包括空压机、DCDC等)、氢安全方面的应对策略(包括氢瓶,加氢口等)、电安全与远程监控。10.“快充系统”:平衡车辆经济性与使

13、用性的问题,包括电池的配置量与成本的矛盾,车重和能耗的问题,低地板与高地板的问题,有效载荷的问题。系统技术要求涉及:车辆技术要求、充电设施技术要求。随着快充网络的形成+智能网联车的功能实现,对于整车电池量需求会减少。也为纯电驱动车辆的灵活使用,提供一个新车辆解决方案。11.“智能辅助驾驶”,对360环视,油门防误踩,坡道辅助,泊车辅助,变道辅助,驾驶员行为监测提出技术要求。通过本地标制定与今后的实施,目的是进一步推动上海公交客车的适应性能、质量等级的提升,促进优质城市客车在本市范围内得到应用,以及全面提高车辆的运营效率。本次地标编写历经11个月,在本次编写过程中得到久事公交、浦东公交、申沃客车、宇通客车、万象客车、申龙客车、比亚迪客车、CATL电池、奥威科技、特来电、欧科佳、汉纳森、精进电机、中车电机、西门子电机、松芝空调、华强空调、科泰空调、精益空调、比克空调、博闻、凯伦等企业的技术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上海市公共交通行业协会 公交客车通用技术要求修订课题组2019年11月10日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