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程序

上传人:tang****xu6 文档编号:133993231 上传时间:2020-06-01 格式:PPT 页数:123 大小:1.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程序_第1页
第1页 / 共123页
《精编》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程序_第2页
第2页 / 共123页
《精编》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程序_第3页
第3页 / 共123页
《精编》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程序_第4页
第4页 / 共123页
《精编》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程序_第5页
第5页 / 共1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程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程序(1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正交试验设计 对于单因素或两因素试验 因其因素少 试验的设计 实施与分析都比较简单 但在实际工作中 常常需要同时考察3个或3个以上的试验因素 若进行全面试验 则试验的规模将很大 往往因试验条件的限制而难于实施 正交试验设计就是安排多因素试验 寻求最优水平组合的一种高效率试验设计方法 下一张 主页 退出 上一张 1 1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概念正交试验设计是利用正交表来安排与分析多因素试验的一种设计方法 它是由试验因素的全部水平组合中 挑选部分有代表性的水平组合进行试验的 通过对这部分试验结果的分析了解全面试验的情况 找出最优的水平组合 下一张 主页 退出 上一张 1正交试验设计的概念及原理

2、例如 要考察增稠剂用量 pH值和杀菌温度对豆奶稳定性的影响 每个因素设置3个水平进行试验 A因素是增稠剂用量 设A1 A2 A33个水平 B因素是pH值 设B1 B2 B33个水平 C因素为杀菌温度 设C1 C2 C33个水平 这是一个3因素3水平的试验 各因素的水平之间全部可能组合有27种 全面试验 可以分析各因素的效应 交互作用 也可选出最优水平组合 但全面试验包含的水平组合数较多 工作量大 在有些情况下无法完成 若试验的主要目的是寻求最优水平组合 则可利用正交表来设计安排试验 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特点是 用部分试验来代替全面试验 通过对部分试验结果的分析 了解全面试验的情况 正因为正交试验

3、是用部分试验来代替全面试验的 它不可能像全面试验那样对各因素效应 交互作用一一分析 当交互作用存在时 有可能出现交互作用的混杂 虽然正交试验设计有上述不足 但它能通过部分试验找到最优水平组合 因而很受实际工作者青睐 下一张 主页 退出 上一张 如对于上述3因素3水平试验 若不考虑交互作用 可利用正交表L9 34 安排 试验方案仅包含9个水平组合 就能反映试验方案包含27个水平组合的全面试验的情况 找出最佳的生产条件 1 2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在试验安排中 每个因素在研究的范围内选几个水平 就好比在选优区内打上网格 如果网上的每个点都做试验 就是全面试验 如上例中 3个因素的选优区可以用一个立

4、方体表示 图10 1 3个因素各取3个水平 把立方体划分成27个格点 反映在图10 1上就是立方体内的27个 若27个网格点都试验 就是全面试验 其试验方案如表10 1所示 下一张 主页 退出 上一张 表10 1 3因素3水平的全面试验水平组合数为33 27 4因素3水平的全面试验水平组合数为34 81 5因素3水平的全面试验水平组合数为35 243 这在科学试验中是有可能做不到的 下一张 主页 退出 上一张 正交设计就是从选优区全面试验点 水平组合 中挑选出有代表性的部分试验点 水平组合 来进行试验 图10 1中标有试验号的九个 就是利用正交表L9 34 从27个试验点中挑选出来的9个试验点

5、 即 1 A1B1C1 2 A2B1C2 3 A3B1C3 4 A1B2C2 5 A2B2C3 6 A3B2C1 7 A1B3C3 8 A2B3C1 9 A3B3C2 下一张 主页 退出 上一张 上述选择 保证了A因素的每个水平与B因素 C因素的各个水平在试验中各搭配一次 对于A B C3个因素来说 是在27个全面试验点中选择9个试验点 仅是全面试验的三分之一 从图10 1中可以看到 9个试验点在选优区中分布是均衡的 在立方体的每个平面上 都恰是3个试验点 在立方体的每条线上也恰有一个试验点 9个试验点均衡地分布于整个立方体内 有很强的代表性 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选优区内的基本情况 下一张 主页

6、 退出 上一张 1 3正交表及其基本性质1 3 1正交表由于正交设计安排试验和分析试验结果都要用正交表 因此 我们先对正交表作一介绍 表10 2是一张正交表 记号为L8 27 其中 L 代表正交表 L右下角的数字 8 表示有8行 用这张正交表安排试验包含8个处理 水平组合 括号内的底数 2 表示因素的水平数 括号内2的指数 7 表示有7列 用这张正交表最多可以安排7个2水平因素 下一张 主页 退出 上一张 下一张 主页 退出 上一张 表10 2 常用的正交表已由数学工作者制定出来 供进行正交设计时选用 2水平正交表除L8 27 外 还有L4 23 L16 215 等 3水平正交表有L9 34

7、L27 213 等 详见附表14及有关参考书 1 3 2正交表的基本性质1 3 2 1正交性 1 任一列中 各水平都出现 且出现的次数相等例如L8 27 中不同数字只有1和2 它们各出现4次 L9 34 中不同数字有1 2和3 它们各出现3次 下一张 主页 退出 上一张 2 任两列之间各种不同水平的所有可能组合都出现 且对出现的次数相等例如L8 27 中 1 1 1 2 2 1 2 2 各出现两次 L9 34 中 1 1 1 2 1 3 2 1 2 2 2 3 3 1 3 2 3 3 各出现1次 即每个因素的一个水平与另一因素的各个水平所有可能组合次数相等 表明任意两列各个数字之间的搭配是均匀

8、的 下一张 主页 退出 上一张 1 3 2 2代表性一方面 1 任一列的各水平都出现 使得部分试验中包括了所有因素的所有水平 2 任两列的所有水平组合都出现 使任意两因素间的试验组合为全面试验 另一方面 由于正交表的正交性 正交试验的试验点必然均衡地分布在全面试验点中 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因此 部分试验寻找的最优条件与全面试验所找的最优条件 应有一致的趋势 1 3 2 3综合可比性 1 任一列的各水平出现的次数相等 2 任两列间所有水平组合出现次数相等 使得任一因素各水平的试验条件相同 这就保证了在每列因素各水平的效果中 最大限度地排除了其他因素的干扰 从而可以综合比较该因素不同水平对试验指标的

9、影响情况 根据以上特性 我们用正交表安排的试验 具有均衡分散和整齐可比的特点 所谓均衡分散 是指用正交表挑选出来的各因素水平组合在全部水平组合中的分布是均匀的 由图10 1可以看出 在立方体中 任一平面内都包含3个 任一直线上都包含1个 因此 这些点代表性强 能够较好地反映全面试验的情况 下一张 主页 退出 上一张 整齐可比是指每一个因素的各水平间具有可比性 因为正交表中每一因素的任一水平下都均衡地包含着另外因素的各个水平 当比较某因素不同水平时 其它因素的效应都彼此抵消 如在A B C3个因素中 A因素的3个水平A1 A2 A3条件下各有B C的3个不同水平 即 在这9个水平组合中 A因素各

10、水平下包括了B C因素的3个水平 虽然搭配方式不同 但B C皆处于同等地位 当比较A因素不同水平时 B因素不同水平的效应相互抵消 C因素不同水平的效应也相互抵消 所以A因素3个水平间具有综合可比性 同样 B C因素3个水平间亦具有综合可比性 下一张 主页 退出 上一张 正交表的三个基本性质中 正交性是核心 是基础 代表性和综合可比性是正交性的必然结果 1 4正交表的类别1 等水平正交表各列水平数相同的正交表称为等水平正交表 如L4 23 L8 27 L12 211 等各列中的水平为2 称为2水平正交表 L9 34 L27 313 等各列水平为3 称为3水平正交表 2 混合水平正交表各列水平数不

11、完全相同的正交表称为混合水平正交表 如L8 4 24 表中有一列的水平数为4 有4列水平数为2 也就是说该表可以安排一个4水平因素和4个2水平因素 再如L16 44 23 L16 4 212 等都混合水平正交表 下一张 主页 退出 上一张 2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程序 对于多因素试验 正交试验设计是简单常用的一种试验设计方法 其设计基本程序如图所示 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程序包括试验方案设计及试验结果分析两部分 试验目的与要求 试验指标 选因素 定水平 因素 水平确定 选择合适正交表 表头设计 列试验方案 试验方案设计 试验结果分析 进行试验 记录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极差分析 计算K值 计算k值 计算极

12、差R 绘制因素指标趋势图 优水平 因素主次顺序 优组合 结论 试验结果分析 试验结果方差分析 列方差分析表 进行F检验 计算各列偏差平方和 自由度 分析检验结果 写出结论 2 1试验方案设计 实例 为提高山楂原料的利用率 研究酶法液化工艺制造山楂原汁 拟通过正交试验来寻找酶法液化的最佳工艺条件 试验设计前必须明确试验目的 即本次试验要解决什么问题 试验目的确定后 对试验结果如何衡量 即需要确定出试验指标 试验指标可为定量指标 如强度 硬度 产量 出品率 成本等 也可为定性指标如颜色 口感 光泽等 一般为了便于试验结果的分析 定性指标可按相关的标准打分或模糊数学处理进行数量化 将定性指标定量化

13、1 明确试验目的 确定试验指标 对本试验而言 试验目的是为了提高山楂原料的利用率 所以可以以液化率 液化率 果肉重量 液化后残渣重量 果肉重量 100 为试验指标 来评价液化工艺条件的好坏 液化率越高 山楂原料利用率就越高 下一张 主页 退出 上一张 根据专业知识 以往的研究结论和经验 从影响试验指标的诸多因素中 通过因果分析筛选出需要考察的试验因素 一般确定试验因素时 应以对试验指标影响大的因素 尚未考察过的因素 尚未完全掌握其规律的因素为先 试验因素选定后 根据所掌握的信息资料和相关知识 确定每个因素的水平 一般以2 4个水平为宜 对主要考察的试验因素 可以多取水平 但不宜过多 6 否则试

14、验次数骤增 因素的水平间距 应根据专业知识和已有的资料 尽可能把水平值取在理想区域 2 选因素 定水平 列因素水平表 对本试验分析 影响山楂液化率的因素很多 如山楂品种 山楂果肉的破碎度 果肉加水量 原料pH值 果胶酶种类 加酶量 酶解温度 酶解时间等等 经全面考虑 最后确定果肉加水量 加酶量 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为本试验的试验因素 分别记作A B C和D 进行四因素正交试验 各因素均取三个水平 因素水平表见表10 3所示 10 3因素水平表 正交表的选择是正交试验设计的首要问题 确定了因素及其水平后 根据因素 水平及需要考察的交互作用的多少来选择合适的正交表 正交表的选择原则是在能够安排下试验

15、因素和交互作用的前提下 尽可能选用较小的正交表 以减少试验次数 一般情况下 试验因素的水平数应等于正交表中的水平数 因素个数 包括交互作用 应不大于正交表的列数 各因素及交互作用的自由度之和要小于所选正交表的总自由度 以便估计试验误差 若各因素及交互作用的自由度之和等于所选正交表总自由度 则可采用有重复正交试验来估计试验误差 3 选择合适的正交表 La bc 正交设计 试验总次数 行数 因素水平数 因素个数 列数 等水平正交表La bc 列 正交表的列数c 因素所占列数 交互作用所占列数 空列 自由度 正交表的总自由度 a 1 因素自由度 交互作用自由度 误差自由度 正交表选择依据 此例有4个

16、3水平因素 可以选用L9 34 或L27 313 因本试验仅考察四个因素对液化率的影响效果 不考察因素间的交互作用 故宜选用L9 34 正交表 若要考察交互作用 则应选用L27 313 下一张 主页 退出 上一张 所谓表头设计 就是把试验因素和要考察的交互作用分别安排到正交表的各列中去的过程 在不考察交互作用时 各因素可随机安排在各列上 若考察交互作用 就应按所选正交表的交互作用列表安排各因素与交互作用 以防止设计 混杂 此例不考察交互作用 可将加水量 A 加酶量 B 和酶解温度 C 酶解时间 D 依次安排在L9 34 的第1 2 3 4列上 见表10 4所示 4 表头设计 表10 4表头设计 把正交表中安排各因素的列 不包含欲考察的交互作用列 中的每个水平数字换成该因素的实际水平值 便形成了正交试验方案 表10 5 下一张 主页 退出 上一张 5 编制试验方案 按方案进行试验 记录试验结果 表10 5试验方案及试验结果 说明 试验号并非试验顺序 为了排除误差干扰 试验中可随机进行 安排试验方案时 部分因素的水平可采用随机安排 例10 2鸭肉保鲜天然复合剂的筛选 试验以茶多酚作为天然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