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关于完善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33993460 上传时间:2020-06-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关于完善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精编》关于完善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精编》关于完善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精编》关于完善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精编》关于完善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关于完善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关于完善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建议(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加快构建结构合理、制度创新、操作规范、运行高效、管理科学、公开透明的财政管理新机制,民进松江区委会围绕如何进一步深化预算体制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等主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形成以下思考和建议。一、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现状(一)财政预算管理工作取得的绩效近年来,财政部门围绕财政改革和财政管理的中心工作,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加强和改进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管理,积极探索实现财政科学管理的新途径,部门预算管理工作呈现有序推进、不断完善的良好局面,具体体现:1、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公共领域的投入,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方面,增加财政投入,推进解决地区间财力不平衡问题,另一方面,重点支出得到保障,社会

2、保障和就业、科学技术、教育、卫生和文化事业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2、实行部门预算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部门预算编制实行“两上两下”的编制流程,申请项目的可行性论证报告由预算委员会论证,预算编制科学性和准确性逐步提高,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预算编制方法改革不断深化。3、强化预算执行约束,不断增强预算的严肃性。编制预算时将预算内、外资金,包括历年结余资金,上级部门拨入专款,在区分资金来源和性质后,统一编进部门预算,实施综合预算管理;预算执行中优先安排净结余资金解决临时性、突发性经费需求,通过努力逐步压缩和控制预算结余的规模。4、加强预算管理的制度建设,不断促进财政管理规范性。财政

3、部门建立、健全和完善财政财务管理的机制和制度,先后制定了20多项制度,初步建立和完善了制度约束机制、网上运行机制、信息适时监控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和电子消费模式,促进财政管理的规范性。(二)财政预算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1、预算编制不够规范(1)预算编制范围不够全面。一是部分非税收入(基金收入、资产经营收益)等财政性收支尚未全额纳入预算编制范围;二是街道财政成为区级预算的“虚拟财政”;三是个类资金、个别事业单位因财政预算监管缺失游离区级预算管理范围之外。(2)部分预算安排的专项资金未全面体现充分性和必要性。一是项目建设资金管理效益性未充分显现;二是预算安排的专项资金,部门和单位挪作它用;三是区财

4、政安排的定向培训、购置设备补贴等预算拨多用少,结余滞留单位。2、预算执行不够严谨(1)部分预算调整未按规定执行,应调未调影响本级预算执行数的真实性、准确性。预算编制缺乏前瞻性、项目评审滞后性影响预算执行严肃性,预算结余资金总体规模过大,控制和压缩规模的任务任重道远。(2)部分部门预算单位财务收支游离账外、违反规定转移收入、截留专项补贴款挪作他用、将上交款滞留下属单位并予以列支、未按规定核算预算结余等违纪违规问题依然存在。3、预算绩效考评效果未充分显现(1)绩效评价缺乏相关的绩效计划。绩效评价具有事后特征,由于不清楚项目实施前信息资料,对于绩效指标拟达到的目标也就缺乏比较基础,致使绩效考评流于形

5、式。(2)绩效评价缺乏与部门预算管理的合理衔接。绩效评价与部门预算的编制、执行等环节密不可分,但目前的绩效评价与预算管理尚未形成联动机制,当前的绩效评价传递的信息相对有限,难以体现绩效评价结果价值。4、事业单位国资管理待加强(1)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公共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未建立事业单位资产监管的长效管理机制,部分事业单位的改制、转制、歇业动态和资产处置等管理和监督工作尚显滞后,工作带有一定的随意性。(2)行政的隶属性导致事业单位存量资产占有的非公平性、非公开性和财政拨款的非合理性。一些事业单位用财政拨款保障工资支出和正常运营费用,用存量资产从事经营活动,赢得利益提高或改善职工福利待

6、遇,导致事业单位改革缺乏动力,进展缓慢。二、思考和建议为实现预算管理、资金管理、资产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五位一体”和预算单位、主管部门、财政、审计、纪检监察部门监督和评价“五位一体”的基本模式,针对区财政预算管理的现状,提出如下思考和建议:(一)以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为目标,进一步调整预算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1、坚持以人为本,保障重点支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开展预算管理工作,进一步深化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控制一般性支出,降低政府运行成本,使财政资金更多投入到惠及民生社会事业项目,充分体现财政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本质属性。2、围绕中心,构建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区级财政预算编制应贯彻

7、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积极探索有效的财政保障方式,支持构建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二)以建设“支出标准”体系为核心,提高预算管理的公正性和公平性1、统一标准,完善基本支出定额管理。要夯实基础,推进基本支出预算编制的规范化,逐步建立部门政府公共资源合理占用与费用定额相结合的预算管理体系。要严格执行人事部门制定的公务人员薪资标准和统一的公用经费定员定额标准,全面加强部门基本支出的预算管理。2、加强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探索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有效方式。要建立完善部委办局和街道等部门预算单位基本支出定额标准的基础信息数据库,实现

8、行政单位资产、人员、编制等基础数据的动态管理(含部门借用的人、财、物),为基本支出测算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夯实预算管理的基础。3、统筹兼顾、积极研究建立项目支出标准体系。项目支出预算标准体系范围涉及项目管理各个环节和多领域的各类标准,面广量大,技术性强,必需统筹规划,合理分工,明确职责,逐步实施。(三)以精细化管理为手段,提高预算管理的全面性和合理性1、细化部门预算编制。一是推进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预算编制的细化工作;二是编制项目申报书内容必须规范,要素必须齐全,可行性报告和评审报告应由专职机构或专业人员签证;三是加强项目申报书的科学性;四是提高项目申报书的准确性。2、规范预算调整管理。建立规范

9、、科学、有序、可操作性的项目预算调整机制(预算追加听证制度、预算论证制度),在编制预算时必须提交申请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由预算论证委员会论证,并按规定审批和决定。3、推进项目支出预算滚动管理。稳步推进项目支出预算的滚动管理,加强财政预算结余资金管理,制定相关正向激励机制,加大在预算中统筹安排结余资金的力度,努力提高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的使用效率。4、提高年预算到位率。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是细化预算管理的重要条件之一,有预算调配权的一级部门预算单位(主管单位)要按规定及时拨付预算资金,确保预算资金的到位率,确保项目正常实施。(四)以项目绩效考评为重点,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益性和有效性1、完善预算支出绩效考

10、评工作程序,将考评纳入部门预算管理。一是区政府要积极研究绩效考评结果的运用机制,提高财政性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二是部门预算单位要发挥绩效考评的主体作用,不断完善绩效考评体系,提高绩效评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推进基础工作建设,思考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建设。项目绩效考评需要针对不同行业、不同部门特点,制定相应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要重点关注绩效指标选择、绩效基数、绩效目标、考评方法和内容、可支配资源变化和绩效目标调整等因素,突出绩效计划和绩效报告的内容。(五)以制度建设为根本,提高预算管理的真实性和规范性1、完善预算制度体系。一是树立“为民执政”和“为政重在理财”的理念,建立和完善现行的预算管理的制度;

11、二是进一步明确和细化财政部门与部门预算单位在预算管理工作中职责;三是完善基金收入和非税收入管理办法,确保基金收入和非税收入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四是调整、充实和完善街道部门预算的管理办法。2、完善资产管理制度体系。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职责,细化资产配置、资产使用和资产处置等环节的管理,全面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工作;二是建立对资产的动态监管机制,强化对存量资产的管理,研究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三是加强行政、事业资金和资产的监督和管理,为适时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资预算打好基础。3、完善非税收入管理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修订和完善各项非税收入的管理办法,适时将国有(集体)资产收益等非税收入全额纳入财政的预算管理。同时,加强非税收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强化非税收入征管。4、加强项目支出预算管理。要研究制定规章,用有效的手段达到规范管理项目支出预算的目的,逐步形成项目监督机制、项目绩效考评机制和各种评价监督结果与项目支出预算执行情况的联动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