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麻黄汤的研究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339812 上传时间:2017-06-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麻黄汤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最新】麻黄汤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最新】麻黄汤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最新】麻黄汤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最新】麻黄汤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麻黄汤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麻黄汤的研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麻黄汤的研究麻黄汤源自汉代医家张仲景的伤寒论 ,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组成,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效,主治太阳伤寒表实证。如今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都有进展,如下所述。一 化学成分1.生物碱 麻黄中麻黄碱的含量较高,主要为苯丙胺类生物碱,该类成分一直以来被认为是麻黄的有效成分,至今已分离出 10 多种麻黄碱,但在不同种麻黄中其含量从 1%到 3%不等。近年来又发现了新的生物碱类型:NawwarM A M 等从E.alata 中分离得到第 1 个喹啉类生物碱:4羟基7甲氧基2喹啉羧酸)。StarrattA N 等从 E.pachyclada ssp. sinaica 中分离得到一类新的喹啉类

2、生物碱,分别为:4羟基6甲氧基2喹啉羧酸,4羟基2喹啉羧酸,4,6二羟基2喹啉羧酸。2.挥发油 麻黄所含挥发油成分复杂。挥发油主要有效成分 2,3,5,6四甲基吡嗪、1萜品烯醇;此外还含有 萜品烯醇、萜品烯醇4 桂叶烯、二氢葛缕醇、对孟烯2醇7,1,3,4三甲基环己烯3醛等。其中四甲基吡嗪和萜品烯醇的含量为 2.26%和 1.92%;吉力等运用 GSMS 分析草麻黄,木贼麻黄,中麻黄中挥发油成分,分离得到 127 个化合物。从草麻黄中得到 82个,木贼麻黄中有 39 个,中麻黄有 63 个。其中 1松油醇的含量较高占31.64%;1,4桉叶素其次占 12.80%;十六烷酸占 16.22%。3黄

3、酮类 黄酮是麻黄属中一类重要成分,麻黄黄酮类主要有:芹菜素、山奈酚、槲皮素、无色矢车菊素、小麦黄素、草棉黄素、芹菜素5鼠李糖苷、3甲氨基棉黄素、山奈酚鼠李糖苷、无色飞燕草素、芦丁、白天竺秦苷、白花色甙、4,5,7三羟基8甲氧基黄酮醇3OD 葡萄糖苷等。4.氨基酸和矿质元素类 麻黄果有一定的营养和食用价值,研究结果显示11麻黄果富含 18 种氨基酸,含量(mg/100g 麻黄)如 Leu(14.6)、Ile(62.1)、Phe(35.9)、Lys(15.4)、Val(28.4)、Thr(48.0)、Met(6.9)、Arg(111.9)、His(12.4)、Tyr(12.1)、Cys (40.8

4、)、Gly(37.9)、Ala(165.7)、Ser(97.5)、Glu(350.3)、Asp(474.2)、Pro(162.8),并发现麻黄果氨基酸除了异亮氨酸和赖氨酸含量明显低于草莓中的以外,其他必需氨基酸含量都接近或超过草莓中的相应氨基酸含量,另外,含有较高的半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另有报道麻黄果和麻黄草中矿质元素及 Vc 含量。5.鞣质及有机酸 鞣质也是麻黄属植物中的一类重要化学成分,一般认为其主要是以缩合型鞣质形式存在。Riclo R A 等研究了 E.americana 中的缩合型鞣质,发现其幼茎中鞣质主要是原飞燕草素聚合体,在木质茎中主要是原花青素聚合体,NawwarM A

5、M 等从 E .alata 中分离得到digalloylglucose,nilocitin。麻黄中有机酸研究较少,已发现的有机酸有苯甲酸(benzoic acid) 、香草酸(vanillic acid) 、肉桂酸(cinnamic acid)、香豆酸(coumaric acid) 、草酸(oxalic acid)、柠檬酸(citric acid)、苹果酸(malata acid)、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等。二 药理作用麻黄药理作用广泛,已经见报道的有发汗、利尿、镇咳、平喘、抗过敏、升高血压、兴奋中枢神经系统、解热、抗病毒及影响神经肌肉传递等作用。1.发汗作用 实验

6、证明,麻黄的挥发油有发汗作用。也曾有人观察到在一般情况下,麻黄碱虽不能诱发人体出汗,但当人处在温热环境中,用麻黄碱5060 mg,经 0.52.0 h 后,汗腺分泌确比未用麻黄碱者更多、更快。近年来报道,用 L麻黄碱给猫静脉注射(70 mg/只)或口服 2 mg/kg,或口服 L甲基麻黄碱 4 mg/kg,测出其后肢足蹁放足庶放散的水分量增加,这种作用在切断坐骨神经时消失,但用 20%的麻黄煎剂皮下注射及口服未见上述作用。2.平喘作用 麻黄平喘作用,沿用千年,但其作用及作用机理的探讨,直至 20 世纪 30 年代开始进行。实验研究证明麻黄碱是平喘的有效成分。3利尿作用 麻黄有一定的利尿作用,以

7、 D伪麻黄碱作用最为显著。麻醉犬静脉注射 D伪麻黄碱 0.51.0 mg/kg,尿量可增加 25 倍,且一次给药作用可维持 3060 min;家兔静脉注射 D伪麻黄碱 0.21.0 mg/kg,亦可见尿量明显增加,但当剂量增至 1.5 mg/kg 以上时,尿量反见减少。利尿作用的机理,有人认为是由于其扩张肾血管使肾血流增加的结果;也有人认为是阻碍肾小管对钠离子重吸收的缘故。4对血管及血压的作用 麻黄碱收缩动脉,但收缩兔主动脉条以直接作用为主,狗股动脉条以间接作用为主,对兔肺动脉的作用,则两种成份比例相当;麻黄碱对静脉也表现收缩作用。值得一提的是,麻黄碱高浓度时尚表现舒血管效应;高浓度伪麻黄碱对

8、狗动脉也有增加血流量的作用。整体情况下,麻黄碱及伪麻黄碱均有升高血压,增加心输出量的作用。5中枢神经兴奋作用 较大治疗量即能够引起大脑皮层和皮层下中枢的兴奋,引起失眠、神经过敏、不安、震颤等症状。对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也有兴奋作用,麻黄碱能够提高中枢性痛觉阈值,产生镇痛作用。对骨髓产生兴奋作用,能使中枢部位脑内的多巴胺游离,引起定型的运动。6抗凝血作用 给大鼠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外加冰浴刺激,造成寒凝气滞的急性血瘀模型,再以麻黄水煎液灌胃,观察麻黄水煎液对模型大鼠的 PT、ELT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麻黄能明显延长模型大鼠的血液粘度,改善其血液流变性。邱丽颖等从麻黄果中提取的多糖成分使体外

9、凝血时间、凝血活酶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较正常对照组延长,认为麻黄果多糖成分可以通过内外源凝血两条途径影响血液凝固过程。7免疫抑制作用 用麻黄制剂治疗纯系昆明种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AT),发现麻黄制剂明显提高外周血 T 淋巴细胞数,提示其可能有免疫调节作用。Kobayashi K 等筛选了可以抑制小鼠血浆中淀粉酶活性的天然药物,发现麻黄等 9 种药物热水提物,醇提物可以抑制小鼠离体血浆淀粉酶的活性,但有强烈剂量依赖性,且腹腔注射和口服均有效。8抗氧化作用 采用热水提取法,从麻黄中提取到水溶性多糖对邻苯三酚的自氧化产生较强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麻黄多糖可清除氧自由基,具有抗氧化作用。

10、Okawa M 等证实麻黄中黄酮类物质具有清除二苯代苦味酰肼自由基(DPPH)的活性,这种作用不仅与活性成分中羟基数目有关,而且与其羟基结构也存在很大的关系。【参考文献】1柳岩峰,李欣宇.HLPC 法测定复方茶碱麻黄碱片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J.吉林中医药,2007,27(7):5859.2查丽杭,苏志国,张国政,等.麻黄资源的利用与研究开发进展J.植物学通报,2002,19(4):396405.3吉 力,徐植灵,潘炯光,等.草麻黄木贼麻黄中麻黄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的 GSMS 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1997,22(8):489493.4周 玲,吴德康,唐于平,等.麻黄中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南京中医药

11、大学学报,2008,24(1):7172.5王书华,李如章,曾淑萍,等.麻黄果实多糖含量的测定J.张家口医学院学报,1999,16(2):23.6张建中,敖特根,苏日娜.麻黄果营养成分及其利用价值的初步研究J.内蒙古林学院学报,1997,(3):5052.7龚庆侠,李 国.微量元素与叶绿素J.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1998,(3):278279.8魏凤环,罗佳波,沈 群,等.麻黄汤及单味麻黄中麻黄碱与伪麻黄碱在小鼠组织中的药动学研究J.中草药,2004,35(7):781784.9陈晓城.麻黄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5,21(1):5859.10聂树禄,赵 兵,姚 黎.

12、麻黄碱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 101 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18).11贡沁燕,杨藻宸.麻黄碱对兔主动脉和心房作用机制的研究J.生理学报,1984,36(4):367373.12朱明无,赵乃才.麻黄碱对兔肺动脉条的作用机理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987,1(4):254257.13包建新,王 斌,杨藻宸.麻黄碱对离体豚鼠门静脉突触后 受体和突触前 受体的作用J.中国药理学报,1990,11(2):130133.14张述禹,俞腾飞,赵燕霞,等.麻黄碱对离体大鼠肛尾肌及门静脉的作用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1994,16(2):100103.15李 琴,李宝华.比较麻黄碱和阿朴吗啡的中枢兴奋作用J.中国药理学报,1991,12(5):468174.16陈文梅,何基渊.中药麻黄、夏枯草、乌贼骨对抗急性血淤症形成的实验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20(3):3941.17邱丽颖,王书华,吕 莉,等.麻黄果多糖对家兔动脉血压的影响机制研究J.张家口医学院学报,1999,16(2):13.18魏友松,许芝银.麻黄,雷公藤,黄蜀葵花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小鼠模型的影响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2(4):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