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危机、变法与革命(一)中日战争、戊戌变法含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 文档编号:133980441 上传时间:2020-06-0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危机、变法与革命(一)中日战争、戊戌变法含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危机、变法与革命(一)中日战争、戊戌变法含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危机、变法与革命(一)中日战争、戊戌变法含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危机、变法与革命(一)中日战争、戊戌变法含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危机、变法与革命(一)中日战争、戊戌变法含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危机、变法与革命(一)中日战争、戊戌变法含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危机、变法与革命(一)中日战争、戊戌变法含答案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危机、变法与革命(一)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考纲解读考点提示1、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中日战争2、戊戌变法复习建议民族危机通常是近代中国政治运动出现的前提,在复习这一阶段内容时,可以把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放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所带来的民族危机的背景下进行思考,以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复杂历史现象。 近代化是衡量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量尺,以此衡量戊戌变法、清末预备立宪和辛亥革命,能够发现国人向近代化迈进的步伐:戊戌变法、清末预备立宪和辛亥革命意味着中国人对近代化的认识已经到了制度变革层次。无论清廷当局,还是资产阶级,均选择了君主

2、立宪或民主共和,意味着政治近代化已成为共识。在近代民主思想发展历程中,康有为试图调和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近代文化,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融合了中国传统平等思想和西方近代民主文化之所长,并主张五权宪法。二者都考虑到了中国国情,相比较而言,孙中山的思想更具创新性。知识清单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起止时间18941895年19001901年时代背景 后日本对外侵略扩张资本主义进入 阶段; 运动迅速发展参与国家日本英、德等八国目的获取 和市场镇压中国人民 斗争;维护列强在华权益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 中国战败,被迫签订 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完全形成参考答案:1、明治维新,原料产地

3、,马关条约,帝国主义,义和团,反帝,辛丑条约。考点聚焦考点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一)背景119世纪末,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2日本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对外侵略扩张,制定以侵华为中心的“大陆政策”,中日战争势必发生。3中国封建落后,清政府腐败无能,软弱可欺,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导致战争不可避免。4导火线: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中日两国军队进入朝鲜,处于对峙状态。(二)过程1战争爆发:1894年7月,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战争爆发。2平壤战役:清军失利,退回国内。3黄海大战:中方损失略大,但主力尚存,

4、日军乘机控制黄海制海权。4辽东战役:结果日军占领了大连、旅顺等地。5威海卫战役: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三)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1内容及危害:内容危害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破坏中国领土主权;使台湾和祖国分离五十年,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赔偿日本军费两亿两白银。加重人民负担;便利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长江流域全部开放;使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特点:突出反映列强资

5、本输出、分割世界的要求。3甲午中日战争对当时国际形势和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打破了东亚地区短暂平衡的政治格局。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日本的国际地位提高。资本主义列强在远东地区的争夺更加激烈。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到来。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但客观上促成了中国社会的进步,表现在: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初步发展,这为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奠定了基础。中国人民掀起了挽救民族危亡运动的高潮,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变法运动,农民阶级掀起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典型例题】1、根据下图数据判断,该图统计的是1864至1895年中国( )25000000200000

6、00150000001000000050000000300000001864年 1874年 1884年 1895年A国库白银储备 B领水外轮吨位 C铁路里程数 D茶叶出口额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和1895年马关条约的巨额战争赔款加剧清政府财政困难,国库白银储备日益减少,排除A项;中国铁路的出现是1876年英美商人修建的沪淞铁路通车,1864年铁路在中国还不存在,排除C项;19世纪末资本输出成为主要侵略方式,茶叶出口额变化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答案:B2、甲午之役,民族之殇。对此,史学家陈旭麓说:“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旅顺陷后,海军提督丁汝昌褫职,

7、仍统海军驻威海,兵舰既弱,坐守而已。日舰集大连湾,将袭威海,先攻登州,陷荣城。日舰二十五艘环威海口外。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汝昌恐北炮台不能守,命卸巨炮机件以归,免资敌,戴宗骞持不可。无何北台陷,宗骞奔刘公岛。日军踞炮台,以台之巨炮俯击澳内兵舰海军水手并登岸,噪出,鸣枪过市,声言向提督乞生路,刘公岛中大扰。诸洋员请姑许乞降,以安众心,汝昌不可。军士露刃挟汝昌,汝昌仰药死。诸将推洋员托汝昌之名,作降书。日军受降。材料二 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本不得与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

8、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以上材料摘编自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威海之战战场态势的特点,归纳北洋舰队失败的主观原因。(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3)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关史实,对“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这一论断加以说明。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注意材料一中“日舰集大连湾,将袭威海”、“兵舰既弱,坐守而已”、“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等关键信息,总结可以得出答案。第二小问原因,提取材料信息“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海军水手并登岸,噪出,鸣枪过市,声

9、言向提督乞生路”、“军士露刃挟汝昌”,可以得出答案。(2)根据材料二中“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的关键信息,可以得出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根据“中国复乖于应付”、“中国乃不国矣”,可以得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根据“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得出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野心,并结合所学即可概括回答。(3)围绕“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结合所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关史实,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回答。答案:(1)特点:敌攻我守(被动挨打);海陆交织(局处海嵎)。原因:北洋舰队避战不出;将士贪生怕死;洋员鼓动投降;主

10、帅指挥不力。(2)危害: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民族危机的加深);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野心。(3)说明:甲午战争客观上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推动了救亡图存运动;激发了政治变革思潮;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现代化)进程。考点二、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一)经济:资本输出1方式:政治性借款;抢夺铁路修筑权和矿山开采权;投资设厂;开设银行。2影响:列强在华经济、政治利益急剧扩大;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客观上推动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注: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阶段划分资本输出为主也有商品输出1895马关条约1840鸦片战争商品输出为主也有资

11、本输出异同对比相同都是想在中国掠夺原料、倾销商品。都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不同商品输出主要是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取得各种特权,掠夺原料和向中国倾销商品,一些国家的商人还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资本输出主要是列强用过剩资本对其他国家(如中国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进行投资或贷款,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包括贷款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具体表现为争做中国的债主,抢夺修筑铁路的权利,争夺路矿和办厂权。(二)政治: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1势力范围:帝国主义国家凭借军事和经济实力,控制某国的一部或全部作为自己进行经济掠夺和政治侵略的特殊地区,不许他国涉足。2租

12、借地: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他国强行取得的、供其在一定时期内使用和管理的地区,实际上是帝国主义国家侵占弱小国家领土的一种形式,租借地实行的是直接的殖民统治,相当于半殖民地中的殖民地。3影响:使中国面临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形势图【典型例题】1、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1894年估计约有1亿多美元,到1914年时已增至9.6亿多美元这些投资有很大部分不是来自于国外的资本流入,而是由对中国的暴力掠夺转化而成的。例如“庚子赔款”(即辛丑条约的赔款)有一部分就转化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企业投资”。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始

13、于甲午战争 B资本输出基本来源于列强国内的剩余资本 C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增长迅速 D资本输出为中国民族经济发展注入了资金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A项是错误的,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早就有了,不是在甲午战争才开始。B、D项是错误的,与材料不相符合。答案:C2、下表为外国在华铁路直接投资估计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外国加强对华资本输出 列强抢夺铁路修筑权以巩固在华势力范围美国未参与对华侵略扩张 俄国和日本投资额最大说明两国在华势力最强A B C D解析:材料呈现外国在华铁路直接投资的相关情况,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对华输出方式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为主,并呈现加强之势

14、,故正确;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纷纷抢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抢夺铁路修筑权,故正确;外国在华铁路直接投资的相关情况,并不能说明美国未参与对华侵略扩张,且与史实不符,故错误;材料仅呈现外国在华铁路直接投资的相关情况,不能说明俄国和日本在华势力最强,且与史实不符,故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答案:A考点三、戊戌变法(一)背景1.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的加剧2.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原因: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条件;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影响: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掀起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二)准备1.思想理论康、梁、严、谭的维新思想康有为的维新思想著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儒家思想相结合,托古改制。 表现: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的先师;预言人类社会要经过“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三阶段,强调当时的中国应该进入升平世的君主立宪。 意义:冲击封建顽固势力,奠定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有利于减少变法的阻力。局限: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理论上的不成熟。梁启超的维新思想著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