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健康知识题库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969438 上传时间:2020-06-0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卫生健康知识题库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职业卫生健康知识题库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职业卫生健康知识题库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职业卫生健康知识题库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职业卫生健康知识题库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卫生健康知识题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卫生健康知识题库(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职业卫生健康知识、职业病概论1、 职业病概念: 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简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二、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调整并公布。 2002年 5月 1日正式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3、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它职业有害因素。四、职业危害因素分类:a) 物理性危害因素:噪音、振动、高温、光线过强、电离辐射等。b) 化学性危害因素:强酸强碱、粉尘、有毒有害气体等c) 生物性危害因素:病源

2、微生物等。d) 心理性危害因素:工作压力大等。五、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e) 设置或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组织,配备专职或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f) 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g) 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h) 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i) 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j) 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六、为了保护自身健康,劳动者在职业病防治中也应当履行自已的义务:a) 认真接受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培训,努力学习和掌握必要的职业卫生知识;遵守职业卫生法规、制度、操作规程等;b) 正确使用与维护职业病危害防

3、护设备及个人防护用品;c) 及时报告事故隐患;d) 积极配合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e) 如实提供职业病诊断、鉴定所需的有关资料等.职业病预防策略找出危害评估风险订出方法实施制度监察制度、常见的职业病及预防1、 职业性听力损伤:系由于听觉长期遭受噪声影响而发生缓慢的进行性的感音性耳聋早期表现为听觉疲劳,离开噪声环境后可以逐渐恢复,最终导致感音性耳聋。2、 噪声的危害 听力损伤还可以引起:头痛头昏失眠烦躁不安高血压心电图改变影响胃的蠕动和分泌3、 生产性噪声的预防生产性噪声危害的发生和程度主要决定于噪声强度、接触噪声时间、噪声的频率及频谱特性、接触者的敏感性等因素。预防措施: A

4、) 改造声源、降低噪声。通过技术改造,把发声物体改造为不发声或发小声的物体是根本措施。B) 对噪声传播途径采取措施降低噪声强度。具体又可分为:把高噪声机器与低噪声机器分开布置采用消声器或用消声 / 吸声 / 隔声材料阻隔声源。 C)加强个人防护。常用的方法是配戴耳塞、耳罩、防护帽。D)定期进行健康监护体验。 筛选出对噪声敏感者或早期听力损伤者,并采取相应措施。一、高温作业: 指工作地点有生产性热源,当室外温度达到本地区夏季通风设计计算温度时,工作地点的气温高于室外2度或2度以上的作业。高温作业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的生理改变。当机体获热与产热大于散热时体温升高,因大量出汗造成机体严重缺水和缺盐,心脏

5、负荷加重,心率增加、血压下降,食欲减退、消化不良,严重时还可导致中暑发生。二、中暑:定义:是受热作用而发生的一种急性疾病的统称。临床表现: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先兆中暑:在高温作业场所劳动过程中,作业人员有轻 微头晕、头疼、眼花、耳鸣、心悸、脉搏频数、恶心、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但尚能勉强坚持工作。轻症中暑:作业人员具有前述中暑症状而一度被迫停止工作,但经短时休息,症状消失,并能恢复工作。重症中暑:作业人员具有前述中暑症状被迫停止工作,并在该工作日未能恢复工作或工作中出现突然晕厥及热痉挛。高温作业工人排汗量明显增加,其增加量与劳动强度成正比,

6、排出的汗中含有大量盐分,大量排汗使体内盐分丢失,因此,高温作业工人在排汗量较大情况下,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对维持身体健康十分必要。饮水是最常见,也是最简便的补充水分方式。高温作业人员饮水应遵循三条原则:A)补足补够原则:一般要比平常每天多饮水35升。B)饮水方式以少量多饮为宜,暴饮会加重心、肾和胃肠道负担,又促使大量排汗。C)饮水和补盐同时进行,不能单纯补充水分。3、 中暑预防防暑降温措施为:合理设计工艺流程,隔热及通风,加强个人防护及医疗预防。 急救: A)迅速把病人移至荫凉处,平卧休息。 B)用冷水擦洗全身,并逐步降低水的温度。在头部、腋窝、股窝 处可用井水或冰袋敷之,以加快散热。 C)与此

7、同时,用扇子或电扇吹风,帮助散热。 D)针刺人中、曲池、百会穴位。 E)口服人丹、十滴水、霍香正氣水等。 F)鼓励病人喝含盐的清凉饮料。 G)严重中暑者,经降温处理后,及早送往医院。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者,可逐渐恢复,重症中暑必须紧急送医院抢救。一、生产性粉尘: 指在生产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长期吸入主要引起肺部病变。粉尘分类,根据生产性粉尘的性质,可分以下三类:A)无机性粉尘,根据来源不同,可分: 1. 金属性粉尘 :例如铝、铁、锡、铅、锰等金属及化合物粉尘。 2. 非金属的矿物粉尘: 例如石英、石棉、滑石、煤等。 3. 人工无机粉尘:例如水泥、玻璃纤维、金刚砂等。B)有

8、机性粉尘 1. 植物性粉尘: 例如木尘、烟草、棉、麻、谷物、茶、甘蔗等粉尘。 2. 动物性粉尘: 例如畜毛、羽毛、角粉、骨质等粉尘。 C)合成材料粉尘主要见于塑料加工过程中。塑料的基本成分除高分子聚合物外,还含有 填料、增塑剂、稳定剂、色素及其他添加剂。二、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取决于其化学成分和浓度空气中粉尘浓度:同一种粉尘,浓度愈高,对人体危害愈严重。粉尘分散度:粒径轻音较小和颗粒愈多,分散度愈高,在空气中浮游的时间愈长,被人体吸入的机会就愈多,其危害也就愈大。机体健康状态:一般来说,进入呼吸道的粉尘98%在24小时内通过各种途径排出体外,凡有慢性呼吸道炎症者,则呼吸道的清除功能较差;此外

9、,个体因素如年龄、健康素质、个人卫生习惯、营养状况等也是影响尘肺发病的重要条件。接触时间:接触时间越长,对人体危害越大。三、粉尘的危害根据不同特性,粉尘可对机体引起各种损害:A) 粉尘可通过呼吸气官,可刺激呼吸道,造成支气管敏感B) 可溶性有毒粉尘进入呼吸道后,能很快被吸收进入血流,引起中毒C) 放射性粉尘,则可造成放射性损伤;D) 某些硬质粉尘可损伤角膜及结膜,引起角膜混浊和结膜炎等;E) 粉尘堵塞皮脂腺和机械性刺激皮肤时,可引起粉刺、毛囊炎及皮肤皲裂等;F) 粉尘进入外耳道混在皮脂中,可形成耳垢等。粉尘对机体影响最大的是呼吸系统损害,包括上呼吸道炎症、肺炎、尘肺以及其他职业性肺部疾病等。其

10、中尘肺是职业性疾病中影响面最广、危害最严重的一类疾病。四. 尘肺尘肺:是因长期吸入生产性有害粉尘引起的以肺部弥漫性纤维化改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临床症状:早期可无临床症状,部分患者有胸闷、咳嗽、 咳痰,随上述症状加重并有气紧 气喘、呼吸困难、晚期可并发肺气肿及肺心病。治疗:目前尚无根治的药物。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五. 粉尘与尘肺病预防防尘 防尘的主要措施:宣、革、湿、风、密、护、管、查(1)宣:加强宣传教育,使防尘工作成为員工的自觉行动;(2)革:即工艺改革和技术改造,这是消除粉尘危害的根本途径;(3)湿:即湿式作业,可防止粉尘飞扬,降低环境粉尘浓度;(4)风:加强通

11、风及抽风措施,将工作面的含尘空气抽出,并将新鲜空气送入工作面;(5)密:加装防尘罩,把生产性粉尘的发生源密闭起来;(6)护:即个人防护,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和增强体质;(7)管:维修管理,加强技朮管理,建立必要的防尘制度;(8)查:定期检测环境空气中粉尘浓度,对接触者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 1、 职业中毒:在生产环境中,毒物常以粉尘、烟尘(比粉尘更细的颗粒)、气体、蒸气或雾滴的状态出现,在防护不严或意外事故等异常情况下,在生产、使用、运输等过程中,可通过呼吸道、皮肤或消化道等途经进入人体,損害全身各个系统,如神经系统、肝脏等,引起职业中毒。例如:剌激:焊锡产生的松香烟雾会剌激呼吸道,造成支气管敏感。

12、腐蚀:电镀过程中使用的强酸及碱会灼伤皮肤。有毒:吸入过量干洗或除污用的溶剂如四氯乙希,会损害肝脏或肾脏。重金属:电镀或制造镍镉电池所用的镉,吸入人体后会损害肾脏。二.影响职业中毒的因素:毒物对人体产生毒害作用需要一定条件,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毒物的毒性:毒物的毒性主要决定于它的化学结构。一般分为 “剧毒”物质;“中等毒”或“低毒”物质。在生产中應采用某些低毒物质代替毒性大的物质,毒物进入人体的量:健康人体对毒物具有完善的防御能力,当少量毒物进入人体时,机体可动员神经质防御力量,发挥自身的解毒作用。当大量毒物侵入时,超过机体的解毒能力,就可对人体产生不良作用,以至引起中毒。人的精神状态与健康状况

13、:如果健康状况不良(如明显的肝病会影响肝脏的解毒功能等),则使毒物进入人体后可能引起的损害更为严重。三. 职业中毒的表现神经系统A) 神经衰弱症:主要表现为虚弱无力、记忆减退、注意力不易集中等。B) 多发性神经炎:早期表现为感觉障碍(溶剂、铅中毒)。有些表现为运动神经障碍(铅中毒)。也有呈混合型的,表现为乏力、疼痛及感觉 异常(二氧化碳中毒)。C)中毒性脑病:严重急性中毒,可早期产生脑水肿(有机锡等中毒),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如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出汗、缓脉以至抽筋、昏迷等。血液系统血细胞减少症:以苯、及放射性物质为主。早期或轻度引起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如不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少数病例可继续发

14、展,导致全血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变性:毒物引起的血红蛋白变性中,以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最为多见。由于高铁血红蛋白无带氧功能,使病人出现皮肤和粘膜青紫及明显的缺氧症状。如硝基及氨基苯中毒。溶血性贫血:血红蛋白变性可使红细胞易于破碎而产生溶血性贫血。如 砷化氢的急性中毒。呼吸系统窒息状态:有以下原因:呼吸道机械阻塞(氨、氯、二氧化硫等刺激性气体引起的声门水肿和喉痉挛等);呼吸中枢抑制(麻醉性中毒);呼吸肌麻痹(有机磷中毒)以及组织缺氧(一氧化碳中毒)。中毒性肺水肿:刺激性气体(氨、氯、二氧化硫等)及主要作用于肺泡的毒气(如光气、氮氧化物等)都能引起肺水肿,有剧烈咳嗽、咯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呼吸困难等

15、症状 。 中毒性支气管炎和肺炎:吸入氧化锰、大量汽油等也容易引起中毒性肺炎和支气管炎,表现在呼吸困难症状明显。消化系统铅中毒时有较明显的便秘、腹绞痛等消化道症状。而最常见的是毒物对肝脏的损害,其主要毒物有磷、三硝基甲苯、四氯化碳、卤素族及其他碳氢化合物等,严重者可引起中毒性肝炎。四职业中毒的预防措施 生产场所建立安全操作规程和检查制度,生产流程应 作到密闭化,以避免或减少直接接触。生產车间要有有效的通风系统,增加通风排气设备,将有毒气体 局限化并及时排出。 建立空气中毒物浓度测定制度。定期测定,以提供改进预防措施的依据。 建立工作前体检、定期体检制度。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合理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是预防职业中毒的一种辅助措施,个人防护用品包括:防护服、口罩、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