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33969402 上传时间:2020-06-01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2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精编》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精编》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精编》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精编》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内容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内容(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力资源管理之劳动经济学 徐林清xulinqing 劳动供给 劳动需求 工资 就业量 Q W 劳动经济学概述 劳动经济学研究的问题 为什么一些人或阶层富有而其他人则贫穷 为什么一些国家富有而一些国家贫穷 为什么许多运动员和演员比一般人多挣那么多钱 更一般地说 是什么因素影响技术不同的人所得的经济报酬 收入差别公平吗 工会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作用是什么 它们怎样影响工资和就业 最低工资立法对就业有什么影响 它是失业的一个原因吗 工资是如何决定的 工资与劳动力供求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为什么在劳动力市场上会存在歧视 男女之间 有经验与无经验者之间 等等 为什么失业已成为工业化经济的如此显著的特征 政府政策

2、在解决失业问题上有什么作用 大学教育是一种较好的经济投资吗 一个比较贫穷的发展中国家应该扩大其教育体系吗 如何认识和评价人力资本投资 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一 劳动与劳动力三种主要的生产要素 资本 自然资源和劳动力 作为生产要素的技术和管理 生产要素的共同特点 参与生产 参与分配 经济学认为生产要素是稀缺的 研究其配置问题及分配问题 劳动力在经济中起着两个相互关联的作用 劳动力作为一种生产要素 与土地 资本一起被用来生产社会所消费的物品和服务 劳动者是收入获得者 当我们从生产的角度考察劳动力时 重点放在稀缺劳动力资源的有效利用问题 即经济学所说的配置问题上 当我们从收入方面考察时 重点放

3、在一国的产出或收入在人们之间的分割问题 即分配问题上 生产方面与收入方面之间 劳动力配置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键是工资率 它决定着企业对劳动力的使用 又决定着工人及其家庭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生产力和其他生产要素的区别 动力性自我选择个体差异非经济性这些特性使得劳动作为经济学的对象更为复杂 劳动经济学从宏观上研究劳动力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则从微观上研究 二 劳动关系 广义上的劳动关系 劳动过程中建立的各种社会关系 与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劳资关系不同 劳动者和雇主的平等关系 交换关系 劳动者和雇主的对立关系 利益的对立 在生产活动中的地位 劳动力的供给过剩降低劳动者的谈判能力 资本论 劳动者和雇主的共存关系

4、缺一不可 第二节劳动力供给 人力资源微观劳动力供给中观劳动力供给宏观劳动力供给 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 全部有劳动能力人口中蕴藏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数量 经济活动人口 劳动适龄就业人口 失业人口 老年就业人口 未成年就业人口 非经济活动人口 就学人口 适龄非社会劳动人口 质量 劳动力中蕴藏的人力资本的数量 人力资源总量 劳动力人口数量 劳动力的质量实际参与社会劳动的人口 减除失业的人口 失业是资源浪费 微观劳动力供给 W S Q 微观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因素 1 主要和工资率有关 工资率提高会导致供给增加 2 但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 工资率提高到一定水平可能导致劳动供给的减少 工作时间实际上是劳动者在闲暇

5、和收入之间的选择 较高工资的替代效用导致闲暇消费的减少和工作时数的增加 较高工资的收入效用增加了一个人的收入因而明显地导致闲暇的增加和工作时数的减少 3 如果更具体分析 劳动供给是劳动者在收入 闲暇和家务劳动之间选择的结果 女性就业参与率为什么提高 个人劳动供给的经济条件 二元经济结构中国的就业政策未来趋势 人口老龄化 新加坡 二 中观劳动力供给 即部门 产业的劳动力供给 例如 对于高等教育行业来说 面临着怎样的劳动力供给状况 特质劳动力与同质劳动力 中观劳动力供给影响因素 思考 高等教育行业的劳动力供给工资竞争力专业教育的门类人的就业偏好劳动要素的流动性 三 宏观劳动力供给 整个社会的劳动力

6、供给 显然与部门面临的劳动力供给不同 对于部门来说 供给是无限的 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 劳动力供给总是有限的 宏观劳动力供给数量也主要取决与工资率 部门供给与宏观供给 宏观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因素 数量 人口劳动参与率 经济活动人口与总人口 或者经济活动人口与劳动人口 劳动时间 宏观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因素 质量 遗传 其他先天的或自然的因素教育人力资本投资量人力资本投资的动力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 观念 中国人力资本投资回报 如何分析中国廉价劳动力的优势 中国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问题 中国的三农问题 人力资本投资 正规教育 在职教育 边干边学 增进健康 劳动力供给的变动 部分人进入劳动力市场部分人退出劳动

7、力市场教育使劳动力质量提高 第三节劳动力需求 是一种派生需求 是有社会消费派生出来的需求 劳动力需求和经济增长有直接的联系 经济增长快时 劳动需求增长也快 会有更多的人就业 甚至出现劳动力短缺 珠江三角洲的劳动力需求 美国90年代以后的劳动力需求 劳动力需求决定因素 W W1 W2 Q Q1 Q2 中国劳动力需求问题 经济增长率一直维持在7 以上 2003年9 1 但是城镇登记失业率却由80年代末的2 增长到现在的4 而且实际失业率不止于此 什么原因 需求的存量与增量 在原有经济增长水平和经济结构下的劳动力需求 但经济增长水平在变化 新行业的出现 外贸的刺激 等等 都可能导致需求的增加 需求曲

8、线向右上方移动 如果供给不变 会带来工资率的上升 W Q S D1 D2 劳动力需求的变化及影响 第四节就业与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的供求关系失业的类型失业的社会经济代价劳动力市场政府的就业服务体系 一 劳动力供求关系 劳动力供求关系的类型供过于求供不应求供求平衡 W Q W W1 供过于求 W Q W W1 供不应求 劳动力供给过剩 总量过剩没有足够的工作岗位 即使强行配置 也会出现隐性失业 出现现象部分人处于就业状态 部分人公开失业 部分人就业不足 农村边际生产力为零的隐性失业 劳动力结构过剩 总量不足 或者均衡 但劳动力中部分没有合适的工作岗位 原因 产业结构变动 教育结构不合理 劳动者技能

9、变化滞后 不适当的择业行为等 二 劳动就业的基本分析 就业的概念 规定的时间内从事有报酬的工作固定的职业雇主或经营人员隐性就业不同国家对就业有不同的规定 就业概念的拓展 很多新的就业形式出现 所谓的非正规就业形式不断出现 SOHO 远程就业 派遣就业 社区就业等 非正规就业 无收入的 第三部门 在知识经济时代 就业形式将继续发生变化 淡化就业概念 强化工作概念 失业 什么是失业 1 具有劳动能力2希望找到工作3 但没有找到工作 中国常用的指标 1 经济活动人口 16岁以上适龄人口中有劳动能力 参加或者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 它包括从业人员和失业人员 2 从业人员 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

10、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 包括全部职工 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 私营业主 个体户主 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 乡镇企业从业人员 农村从业人员等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 指有非农业户口 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 有劳动能力 无业而要求就业 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 注意 不包括农业人口和户口不在本市者 无资格去登记 不包括下岗而仍与企业有所谓劳动关系者 待业 下岗 失业 登记失业 失业对劳动者来说 关系生存和尊严 对经济学家来说 关系资源充分利用和增长 对民主政治家来说 关系选票 对政府来说 是一个政治大麻烦 对资本家来说 有助于劳动纪律 效率和减低工资成本 对理想主义者来说 助长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和乌托邦

11、热情 对救世主来说 关系其脸面 有失业 经济学教师才有饭碗 对经济学子来说 是一种若隐若现的恐惧 失业的类型 总量性失业 需求不足的失业 周期性失业 经济不景气 经济周期的低谷时期 结构性失业 空位和失业并存 中国的失业问题 摩擦性失业 技能性失业技术进步带来的失业 技术进步与失业 选择性失业 自愿失业 失业率 失业率 失业人数 失业人数 在业人数 中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 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 周期性失业率摩擦和结构性失业 自然失业率 潜在产出时的失业率摩擦性失业可以看作是一种因择业不当发生的结构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原因也在于经济调整存在摩擦 它们统称为 摩擦和结构性失业 与它对应的失业率称为 自然

12、失业率 即使经济运行一直良好 实际失业率不可能长期低于自然失业率 失业的代价 劳动力资源的浪费 劳动力资源和其他资源的区别 失业者的贫困 失业者的社会 心理压力 导致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 人力资本损失 对失业问题的其他讨论 充分就业不是100 的就业 失业促进社会效率 失业的原因的讨论 经济衰退石油危机工会的活动效率工资论另类思维 可否有更多的闲暇 三 劳动力市场 含义 要素配置的场所 经济交换关系 经济运行机制 划分 层次 专业 等 劳动力市场运行要素 主体 雇佣双方 客体 劳动力 中介 交易过程 交易规则 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管理 法律干预 四 政府的就业服务体系 政府与失业治理政府可以通过经

13、济政策对劳动力市场进行干预 减少失业 1 用经济增长的方法减少周期性失业2 用人力政策的方法减少结构性失业 培训 中介 反对歧视 就业服务的指导思想立足社会立足经济立足人立足科学 就业服务体系的内容 职业介绍 利用政府的信息网络 提供就业训练 结构性失业 对失业者的救济 失业保险 缺失 组织生产自救 扶持安置工人再就业的企业 第五节工资与收入分配 一 工资的概念 劳动的报酬 二 工资原理1 生存工资说 维持工人生存的自然价格 马克思的理论 2 工资基金说 工资高低取决与工资基金数量与人口的比例 3 边际生产力工资论 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力 产量也在增加 边际要素成本和边际要素产量相等确定了劳动力

14、的使用量 4 供求均衡工资论 5 工资谈判论 6 分享工资论 工人分享利润 三 工资政策与收入政策 一 工资调控工资导向政策 用税收 贷款等方式提高部分行业的工资 保护政策 最低工资政策 行业保护政策 最低工资及平均工资对比 对最低工资的讨论 作用 保护弱势群体提高了失业率 因为最低工资高于均衡工资 二 收入政策 通过税收等手段调节个人收入 作用宏观经济的稳定资源的合理配置缩小不合理的工资差别 收入分配的不均等 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收入分配不均等的原因均等与效率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世界最大 居民收入差距也超过警戒线 基尼系数0 4以上 1 分配不平等的度量 不平等牵动着我们的神经 度量分配不平等的

15、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为了更为综合全面地观察一个经济的分配不平等程度 并进行国别之间和跨时期比较 经济学家利用一种特殊设计的图形 来更为直观地显示收入分配信息 并在此基础上用一个数字表达分配不平等程度 这一图形称为洛伦茨曲线 数字称作基尼系数 横轴表示依据收入高低排列的居民家庭数量累计百分比 纵轴表示国民收入的累计百分比 A点表示收入最低的20 居民获得了4 6 的国民收入 B点则表示40 居民获得了15 4 的国民收入 这两点传达的信息结合在一起 表示收入较低的20 居民得到了10 8 15 4 4 6 10 8 的收入 把更多类似A B C D的散点 把这些散点连接起来 得到一条平滑的曲线

16、就是洛伦茨曲线 分配不平等的度量 不平等牵动着我们的神经 45度线上的点 表示一定比例家庭数分配得到相同比例国民收入 分配具有平均性质 如果表示实际收入分配状态的散点 与45度线上点重合 则收入分配处于绝对平均状态 因而 洛伦茨曲线与45对角线之间距离高低 或者它们交合而成的面积大小 显示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 洛伦茨曲线与45度线之间面积与45度线右下方三角形面积相除的比值 被定义为基尼系数 当洛伦茨曲线与45对角线重合时 上述阴影面积为0 表示收入绝对平均 当洛伦茨曲线为横轴和右边纵轴合成的直角线时 它与45线之间面积与45度线以下三角面积相等 基尼系数值为1 表示一个人占有所有收入 随着基尼系数在0和1之间取值增加 收入不平等程度不断增大 讨论收分分配不平等的利与弊人们对不对等忍受的限度 2 收入不平等根源 努力程度 机遇 起点 机会或规则不公平 马克思说 私有制 万恶之源 当然是收入不平等之源 财产 能力 教育 偏好理想市场经济制度中的不公平机会均等包括规则公平 市场制度的价值 机会均等和财产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所拥有的要素最的多少 稀缺程度及劳动边际生产率不同带来收入分配的不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