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二模历史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3968789 上传时间:2020-06-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城二模历史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西城二模历史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西城二模历史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西城二模历史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西城二模历史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城二模历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城二模历史(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西城二模历史2018年西城区二模历史试题及答案12.右图为诸子百家示意图,标记了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重要思想。据此并结合所学判断,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 思想家们围绕社会变革提出政治主张B. 战国时期儒家学说成为社会主流思想C. 各派学说都成为当时改革的指导思想D. 生产力水平较高的地区思想较为活跃 13.中国古代为监察和约束官员而设计出了相应的制度。以下官职的设置能体现此目的的是A.秦朝丞相 汉朝中书令 B.秦朝太尉 唐朝节度使C.秦朝御史大夫 宋朝通判D.宋朝枢密使 明朝殿阁大学士14.有学者认为,汉代结束后,经过数百年的时间,中国南北的物产和人力资源的配置由东西整合转向南北整合。以

2、下为其提供便利的工程是A.都江堰 B.灵渠 C.驰道 D.大运河15.元朝王祯为官“惠民有为”,其所著农书中绘制有100多种农具,农器图谱占全书的4/5。结合所学判断,该书A关注民生,注重生产工具的推广 B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C首先提出了“重农抑商”的思想 D标志着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到顶峰16.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撰写了许多阐述民族大义的著作,但长期遭到忽视。清末其思想始见盛行,受到了维新派和革命派的推崇。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王夫之的思想严重脱离明末清初的社会现实B. 王夫之最早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 康有为借鉴王夫之的思想阐释维新的合理性D.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王夫之思想有内在一

3、致性17.下表搜集了重要的资产阶级文献首次完整出现在中国的概况。它表明名称时间书刊美国独立宣言1901 年国民报第 1 期法国人权宣言1903 年与其他文件合成政治思想之源一书印行英国权利法案1907年新译界第6 号A.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成果首次传入中国 B.中国人已关注到西方制度背后的理念C.清政府开始实践“师夷长技”的主张 D.西方民主科学观念通过报刊深入人心18.1938年-1940年,四百多家工厂和上万名技术人员撤退到四川和陕西等内地。战前工业以制造消费资料为主,而在战时新工业中,有50%制造与军事有关的产品。对以上材料解释正确的是抗战时期中国的工业布局发生了较大变化服务于抗战需要,中国

4、被迫调整产品结构此举奠定了大西南在中国工业的核心地位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延缓了中国工业化进程A B. C. D. 19伯利克里上台后,计划重建被希波战争摧毁的雅典卫城。尽管遭到贵族派的反对,但他仍获得了公民大会的支持,赋予其建造卫城之权。这反映出A伯利克里时期贵族的公民权被彻底铲除 B雅典民主政治的突出特点是“轮番而治”C公民大会是雅典事实上的最高权力机构 D伯利克里因设五百人议事会而广受支持20.分权思想源出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近代启蒙运动期间,明确阐述分权学说的是英国的洛克,法国的孟德斯鸠发展了洛克的学说,系统地提出三权分立原则。美国率先将此原则付诸实践。由此推断启蒙运动A借复兴古希腊罗马文

5、化之名宣传新思想 B激化国王与议会的矛盾,引发英国革命C促使法国共和派和君主派最终达成妥协 D提倡的一些原则被写入了美国联邦宪法21右图是创作于1854年的版画英格兰的“白人奴隶”,反映了纺织厂里发生的现象。据此可以判断A奴隶贸易对欧洲影响较深远B工业革命提高妇女政治地位C英国工人阶级工作环境恶劣D此画体现了现代主义的风格22.1871年颁布的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和联邦议会的立法权涉及迁徙居住和公民权、海关与贸易、帝国赋税、度量衡与货币制度、铁路、邮政和电报等范围,还规定联邦法律高于各邦法律的制度。以上规定起到的作用是有利于建设统一强大的国家 促进德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强化普鲁士的军国主义

6、传统 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A B. C. D.23.右图是2017年6月15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的封面:中国量子卫星“墨子号”从星空向地面发出两道光,标志着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关于量子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应用,以下评述正确的是A量子论继承了经典力学关于时空的认识B德国科学家爱因斯坦最早提出量子假说C量子力学的成果推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D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取得突破后来居上37.(38分)新材料新视野新方法材料一 由于传统史书对于殷商历史叙述过于简略,故一度有人质疑其是否存在。甲骨文发现后,殷商的历史得以证实。甲骨文记载的商王世系继承与史记所载不尽相同,并出现类似“嫡”“庶

7、”的词语;甲骨文反映出商代祭祀分为不同等级,祭祀对象有祖先和天帝、日、月、云、星、山川河流等诸神,祭祀祖先的规模和频率超过了其它神;甲骨文还记载了商王与其它地区的朝聘贡巡之礼、军事联盟之礼、贵族之间的通婚之礼等。摘编自陈戌国中国礼制史(1) 依据材料一,指出甲骨文反映了商代哪些社会状况?(6分) 简述甲骨文的发现对历史研究的意义(4分)。材料二 “世界史”和“全球史”是人们研究和认识历史的两种不同视角。严格意义的“世界史”在人们具备全球性地理知识后就出现了。它以政治、军事和外交为框架,把各区域、国家、民族的历史简单拼凑在一起,近代欧洲的发展使得众多史学家把欧洲视为先进和文明的样板。“全球史”出

8、现于20世纪后半期,是当代全球化趋势在历史研究中的反映。它研究的重点是不同国家、地区和文明之间的差别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提倡全面客观地看待不同地区、民族的历史, 肯定所有民族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材料三 截止至20世纪末,关于人类全球化进程的起源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观点起源全球化500年从新航路开辟算起全球化150年从工业革命的传播算起(2)依据材料二,比较“世界史”与“全球史”两种研究视角的不同点。(6分)阅读材料三,表明你赞同哪种观点(也可提出新观点),并运用“全球史”的视角简要说明。(8分)材料四 在中国古代,官修史书占据主要地位,君臣纪传构成史书的主题内容,儒家思想成为判断是非的

9、标准。统治者读经书和史书,“经则守之而治身,史则考之而应变”。近代中国的史学研究出现了新变化。20世纪初,梁启超指出传统史学存在“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等弊端。社会经济受到广泛重视,对边疆地区和世界历史的研究日益增多。进化论、唯物史观等先后成为史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研究方法。许多史学家编写历史教科书。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一批史籍整理出来,历史读物出版繁荣,史学研究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除坚持唯物史观外,西方社会学、统计学等方法也被广泛运用,经济史持续成为研究热点,“现代化”等问题成为研究的新领域。 (3)阅读材料四,对中国史学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进行解读。(14分)要求

10、: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40(分)开放创新的亚洲,繁荣发展的世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周总理是新中国孕育、诞生、成长和取得崇高国际威望历史的一个生动缩影。”下面有关周恩来的一组文献和人物照片正是此评价的形象反映。1951年主持编写一五计划的设想,1953年组织一五计划的实施 1949年主持起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草案)的修改稿1955年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1964年10月16日,作为主要决策人之一和组织与管理者宣布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 从上述照片中任选两个,分别简述周恩来所参与的相关事件在 “新中国诞生、成长和

11、取得崇高国际威望”中的重大意义。(8分) 41.(分)地图给人们提供了一个看世界的视角,也在利用过程中引发了人们的反思。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制图业发展大事记时间重大事件1884年国际会议决定以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子午线为零度经线。1891年国际地理会议通过合作编制国际百万分之一地图的提案。1910年莱特从飞机上拍摄了第一张照片,航空摄影测量制图改变了传统的地面测图技术。20世纪50-70年代苏联和美国竞相发射卫星,人类开始从地球外空间进行全球性遥感制图。20世纪5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地图测绘,手工制图向自动制图转变,数字地图成为最现代化的地图品种,提供气象、导航等各类服务。(1)概

12、括促进1884年以来制图业发展的主要因素。(6分)参考答案12.D 13.C 14.D 15.A 16.D 17.B 18.B 19.C 20.D 21.C 22.A 23.D 37(38分)(1)状况:出现王位世袭制;宗法制(或嫡长子继承制)雏形出现;存在等级差异;重视祖先;重鬼事神的意识浓厚;商与周边部族存在松散的政治联系;王室与贵族间有联姻;存在各种礼仪。意义:证实商代历史存在;印证文献史料或订正其错误;开辟新的研究领域。(2)不同点:对比项世界史全球史产生时间16世纪前后20世纪后半期产生背景新航路开辟当代全球化趋势空间关系各个国家或地区之间关系较为松散突出人类历史发展空间上的整体性研

13、究重点政治、军事和外交 各区域文明之间互动评价标准以欧洲为评价参照物全面客观地看待各民族的历史示例一:赞同第一种观点,全球化起源于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西欧国家进行殖民扩张。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结束,文明开始汇合交融,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雏形出现。航海技术的进步,地理知识的丰富,为联系提供了条件。欧洲与各地区建立直接的商业联系,促进了物种交流和人口迁徙。 示例二: 赞同第二种观点,全球化起源于19世纪中后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后来法、美等国也相继完成工业革命。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蒸汽机车、汽船等交通工具,为世界各地的联系提供了条件。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

14、主义世界市场,原料、工业品、资本和技术在更大范围内流通。(3)评分标准水平分值等级描述水平414-11分史料史实充分,史料与论述内在联系紧密。结合史实阐释观点,论述合理分析深入,结构完整,逻辑严密。水平310-7分史料史实较充分,论述较合理,分析较深入,结构较完整,逻辑清楚。水平26-4分史料运用不充分,或有史实错误,或论述联系不严谨;论述欠合理,或没有分析,结构不完整,或逻辑不太清楚。水平13-0分没有运用史料,或史料存在明显史实错误,论述结构很不完整,逻辑混乱。40.(2)(8分共同纲领确立了中国历史上新型国家的架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之前,实际起到了代宪法的作用。一五计划的编写成为发展国民经济的指导纲要;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中国和广大亚非国家友好往来;有利于新中国进一步迈向世界外交舞台。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的垄断,加强中国的国防能力;提高国际影响力。41.(1)采用国际标准;加强国际合作;第二、三次科技革命;美苏争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