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作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初探.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3968384 上传时间:2020-06-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作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初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作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初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作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初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作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初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作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初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作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初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作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初探.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作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初探 摘 要:本文通过对当今中学生作文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认知现状进行了较为客观全面的探讨,提出了作文教学在激趣、选材、指导、批改、讲评等五方面的对策。 旨在寻找适合大面积提高中学作文教学质量的方法,让全体学生都能用精美文章展现人生体验,让作文实践成为全体学生挥洒健康个性的天空。关键词:作文、问题、策略。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和重点,也是学生感到头疼的一个问题,如何教作文,如何写作文,一直困扰众多的老师和学生。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第一线的实践,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教训。在这里笔者不拙简陋,姑妄言之,权当抛砖引玉,希望得到各位同仁的

2、大力支持和指导。 一 当前中学生作文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多年,深感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问题一、重视课文教学,轻视作文教学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非常重视课文教学,在每一学期初,老师都能根据教学计划、大纲制定详细的课文授课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而对作文教学却没有一个详细的计划,即使有也缺乏系统性,可操作性很差。在作文教学中,老师往往是随心所欲,甚至应付了事。究其原因,主要是课文教学与考试分数关系明显,只要是平时老师讲到的内容,在考试中学生遇到会立竿见影,体现老师的教学水平,因而把课文教学当作重中之重。而对于作文教学来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

3、作文成绩很难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从而消减了老师作文教学的积极性。问题二、注重教师教学,忽视学生实践许多教师整天致力于“命题指导写作批改讲评”五步式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没有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他们只注重老师教学,却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的培养,因而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是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过分看重老师的主导作用,而没有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没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作文教学效果不言而喻。笔者曾经做过六个班的作文心理调查,对写作感兴趣的只有13%,情况可见一斑。问题三、注重应试作文,忽视素质作文长期的应试教育必然造成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应试作文的后果。许多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将有限

4、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指导写应试作文的方法上,让学生下大功夫背诵应试范文。直接后果是:言之无物,内容空洞的文章越来越多。学生的写作水平停滞不前。在一次的统考命题作文中,有许多学生都用同一个例子:在考试路上遇到一位生病的老人,经过思想斗争,先送老人去医院看病,从而耽误了考试等等,很显然,这是老师事先训练的结果,一旦考试就能用上,这如何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 二 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正确认识农村初中生作文存在的问题和给予正确的对策是初中语文老师的当务之急。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进行了专门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如下 : ( 一)、激趣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兴趣,才能全

5、神贯注,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写作教学的前提条件。因此,我在教学上着重于点燃学生的纯真好奇心的火花,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增强学生写作的主动性,把写作变作一种轻松愉快的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惬意的气氛中写出自己心理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在创设情境时,老师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不失时机地设计作文题目。如班级、学校、当地社会上新近发生了什么事情,有什么热点话题等等。如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其间发生了许多感人的事迹。当时学生们议论纷纷,兴趣极高,于是我在课堂上就抓住时机要求学生谈谈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并要求把自己的看法写成一篇作文。结果

6、大部分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看法写出文章,其中不乏有好的文章。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只有把学生置于一定的情境中,学生受到情境的感染,才能有所感,有所思,才会产生表达的欲望,才会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 2.体验生活,指导学生获取生活的原材料。 毛泽东同志说:“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学生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写起来就会有真情实感。作为教师,在指导写作文时,要指导学生善于从自己的身边寻找材料。我们的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每天的生活仿佛就是一个万花筒,它色彩斑斓,丰富多彩。与城市学生相比,农村孩子在实践能力和作文素材积累方面具有优势。他们会干农活,放牛、喂鸡

7、、赶鸭;夏天时常上树捉知了,下河摸小鱼小虾;捉迷藏、翻跟头。有着这么丰富的课余生活,老师应鼓励学生把所见所闻写成日记或作文,并让他们消除各种顾虑,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学生会兴趣大增,写作起来就不愁“无米下锅”了。 3.以读促写,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所谓“以读带写”,就是先通过大量的阅读来促进学生写作。阅读对于写作的基础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语言材料的积累,另一方面是语言技巧的借鉴。因此,在指导作文时,要指导学生进行扩展阅读,除了指导学生阅读中学语文课本的文章,还要鼓励学生进一步把阅读扩展到课外。从广播、电视、报纸、书籍等多渠道获取大量信息, 使积累的例子作为材料为我所用。

8、这样做,不仅使学生获得了写作的材料,还充实了他们的思想,提高了认识水平。在进行课内外阅读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写读书笔记的形式辅助课内的作文教学。学生在写读书笔记的同时,一方面锻炼了写作能力,另一方面也开阔了他们课外阅读的视野,起到了很好的互补作用。做法是这样的:在学期开学初我先做好计划,每周写一篇。这些读书笔记范围很广,要求也比较宽松。让他们写起来不感到困难。通过课内外的大量阅读,以及各种方式的练笔,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写作的积极性也激发起来了,大大带动了作文的教学。(二)、选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同样,佳作华章须用材料来构建。材料的质量与作文的质量密切相关,因此作文必须精心选材,即根据

9、表现主题的需要,从平时积累的写作材料中,挑选出作文所需的材料。1.从真实生活中挖掘材料 作文与生活息息相通。叶圣陶先生也说过:“生活就如泉涌,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很好的引导学生探索素材的源泉,给他们的写作范围找一片辽阔的天空。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小作文与平时生活联系起来,到生活中寻找题材。日常生活又可以分类:(1).学校生活,如各种节日里举行的庆祝、竞赛活动,班级内干部改选,师生间的交往等;(2).家庭生活,如每天的起居住行,生活上的酸甜苦辣,家里的变化等;(3).社会生活,如热点新闻、读报感受、英雄人物事迹等;(4).自然生活,春天的

10、生机盎然,夏夜的蝉鸣蛙叫,秋天的金黄灿烂,冬天的白雪皑皑等。生活这样丰富,学生的写作对象也应索定于此。一个周末,我布置大家写周记,鼓励他们就写这两天发生的事,什么给你印象深就写什么。交上来的作文内容五花八门,有的写草地上痛快地踢了一场球;有的写市场里买衣服学会了讨价还价;有的写在家里等待劳动未归的妈妈时的焦急心情;还有的写了一场暴雨的前前后后疏通了写作与生活的渠道,学生自然有话可说,有真情可言,文章也就富于生动性和感染力了。2.从课本范文中模仿选材 作文是在教师指导下模仿,借鉴范文,学习写文章的活动。在进行作文训练的时候,必须充分利用课本,使课本起到“阅读示范”和“写作示范”的作用。教师要善于

11、把握教材,挖掘出教材里可示范性的地方,从而将课堂的讲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紧密结合,将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写作实践中,转化为能力。怎样做到读写结合?(1).仿写。我们说学生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口”,但可借鉴一些技法。文章好的方面,如布局谋篇、结构章法,语言风格,修辞表达都是学生值得效仿的。如春,可进行结构的模仿;我的老师可进行选材方面的模仿;背影可进行人物神态、动作描写的仿写;荔枝蜜可进行托物言志的仿写。(2).想象描写。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是知识的源泉。”想象力不仅对作文极其重要,也对创新力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必须去启迪、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利用

12、课本内容便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方法。教师可随时指导,以拓宽学生的写作视野。比如:狼学生可想象两狼如何商量攻击屠户;皇帝的新装可让学生想象皇帝回宫后有什么表现。最后一课学生以“下课以后”为题,想象小弗郎士有何表现? (三)、指导在学生动笔之前,教师对本次作文在审题立意、布局谋篇等方面进行恰如其分的开导和点拔,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展开思路,激发热情,产生欲望,走出作文难的困境,这就是作文指导。它是开启学生闭塞的写作大门的钥匙,也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作文指导并不是随意而盲目的,应做到知识性、启发性和针对性。 1.知识性。是指教师根据作文训练要求,适当而贴切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的写作常识和文体常识,使

13、之了解“是什么”。如果学生连“是什么”都没有弄清楚,又怎能谈得上具备什么能力呢?所以,教师要完成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任务,为学生灌输一些必要的基础常识显然大有必要。 2.启发性。有的学生在作文时,文章材料其实选得不错,但内容过于简单,三言两语,泛泛而谈,没有把自己的真情实感体现出来。我在作文教学中就运用启发这把钥匙去开启他们的感情闸门,让他们把真情实感自然地倾吐出来。 一次,我在班上布置了一个作文我的妈妈,一个学生写了他小时候因打球摔断了胳膊住院了,母亲来看他,把从十几里外家里煲的汤给他带来。本来,这是一个很好的题材,可由于写得过于简单,毫无动情之处。 于是,我就针对这个题材对这个学生进行了启发

14、。“ 这是什么季节发生的事?”“冬天,并且正是寒流南下的时刻,风很大,很凉,还下着中雨。”“这是多好的环境描写啊!为什么不写进去呢?”“妈妈进病房时是什么样子了?”“穿着一件破旧的雨衣,裤子挽得高高的,直往下滴水,脸冻得发紫,头发被雨水打湿了,一绺一绺地贴在前额上,整个像从水里捞出来的。”“多好的外貌描写啊! “妈妈给你带来了什么?”“很多吃的,其中有一个罐子装的鸡汤,还是热热的。对了,妈妈还给我带来了书包。”“书包里都有什么呢?”“除课本、作业本外,妈妈怕我臂未好不能削铅笔,替我削好了10支铅笔。”“瞧,这些催人泪下的细节材料,竟被忽略了。只有把这些过程真实地刻划出来,文章才会真实、生动、感

15、人。” 在我的启发下,这位学生对原作进行了补充修改,修改后的文章极具真情实感。3.针对性。即是说指导学生审题,帮助他们拓展思维、提高作文认识等等都要有的放矢,做到“因材施教”,这就是作文指导的“针对性”。带着孩提时代幼稚与童心的小学生刚一入中学时,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喜欢向老师敞开纯真的心扉,大胆热情,想象丰富多彩。这个时候的作文教学,应尽量适应他们纯真的感情需要。比如我的老师这样的题目,过去可能写过多遍了,可能难以写出新意,我就改为老师的,这下学生的思维就活跃多了,纷纷列出题目,如老师的“笑容”、“眼睛”、“皱纹”等。学生从自己熟悉的地方入手,抓住一点来写,果然写活了老师的形象。而到了初二下学

16、期以后,学生就逐渐进入闭锁期,这时他们希望老师能够尊重他们,表现在作文上则喜欢写一些比较深刻的东西。针对这一时期的心理特点,我就指导学生写一些哲理性或科学性强的作文,于是友情、机遇、挫折、自信、科学研究这样的话题在他们的笔下就表现出来。(四)、批改现代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的潜意识里都有一种“喜新厌旧”心理。变着花样批改作文,既换了教师的“口味”,又调了学生的“胃口”,不失为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下面是我在实践中经常交替使用的几种批改方法,现总结出来供大家借鉴。1、全员互动,小组评价式: 八人为一组,每组选一位组长。每个同学发一本作文,具体操作如下:(1)改。修改错别字,修改运用不准确的词语,修改病句,修改标点符号。(2)画。以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