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3.4《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教案(旧人教版上).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3968349 上传时间:2020-06-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3.4《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教案(旧人教版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二历史:3.4《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教案(旧人教版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二历史:3.4《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教案(旧人教版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3.4《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教案(旧人教版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3.4《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教案(旧人教版上).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节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之俄国1861改革 课标要求:了解 1861年俄国改革的背景和评价。通过学习1861年俄国改革认识到:废除农奴制是俄国沙皇为巩固统治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它为俄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改革也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内容讲解一、1861年俄国改革的历史背景原因?1、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农奴制改革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叶,俄国仍然是一个以农奴制为基础的封建君主专制国家,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因素在俄国社会内部逐步发展起来。到1860年,俄国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已经有

2、一万多家,工人人数达到86万,其中百分之六十二是雇佣工人。但农奴制的存在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发展。农奴没有人身自由,工厂中缺乏大量自由的劳动力;农奴收入微薄,购买力很低,使得工业发展缺乏广阔的国内市场。残酷的封建剥削激起广大农民的反抗,严重威胁着沙皇和贵族地主的统治。2、克里米亚战争是诱发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直接因素。克里米亚战争俄国与英法争夺土耳其的争霸战争的失败彻底暴露了农奴制落后和腐朽,战争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经济状况更加恶化,使一切矛盾表面化和尖锐化。而此时有些地主已经看到了农奴制不如资本主义更为有利可图,开始放弃自然经济,逐步转向商品经济。3、俄国内部革命是农奴制改革的社会因素。182

3、5青年军官发动了反对沙皇专制的和农奴制的起义,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但失败了。以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群体,揭露和抨击消息专制和农奴制,要求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农民起义风起云涌。1858年到1860年。俄国共发生300多次农民起义。农民起义实质上是农民“自下而上”的消灭农奴制的尝试。4、在内外交困形势下上台的亚力山大二世认识到惟有变革才能自救,他认为“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强制在俄国发起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二、1861年俄国改革的内容1、政治: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2、经济:农奴以高价赎买份地,成为自耕农.三、1861年俄国改革的评价进步

4、性:1861年改革,是沙皇俄国以国家的名义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致使俄国工业迅速增长,80年代基本上完成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的要求,所以,俄国的改革是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性质,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改革也使农奴人身得到解放,挣脱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并获得了一定得生产、生活资料。这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局限性:这次改革很不彻底,它实质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合法”掠夺。它是在保护地主利益前提下进行的,“具体表现为,最好的良田为地主所占有:农

5、民耕种土地要缴纳高额的赎金。所以解放后的农民,经济状况非常的差,很多都不能独立经营土地,只能再向地主租地、借款等,失去的枷锁又重新被套上。另外,这次改革并没有触动沙皇的专制制度,所以说1861年俄国改革保存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对于后期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带来了严重的制约。知识要点:一、背景原因 1、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在俄国有一定的发展 经济基础2、封建落后的农奴制国内市场狭小、劳动力缺乏、经济落后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根本原因3、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彻底暴露了农奴制落后和腐朽激化了社会矛盾 直接原因4、内外交困形势下,为维护统治亚力山大二世为自救而改革根本目的 二、内容 1.政治:农奴在法律

6、上有人身自由。2.经济: 农奴以高价赎买份地,成为自耕农. 三、评价 进步性: 俄国改革是贵族地主推行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是俄国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废除了农奴制度,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局限性: 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沙皇专制、贵族地主对农民的掠夺知识结构:俄国1861年改革 落后 失败 矛盾背景 封建农奴制 克里米亚战争 社会危机加剧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内容 废奴、份地 性质 农奴主实行的资产阶级改革 作用 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保留封建残余针对练习;1. 19世纪中期,俄国发展的主要障碍是A.黑人奴隶制B.农奴制C.资源缺乏 D.国家分裂2. 克里米亚战争对俄国历

7、史发展的最大影响是A.丧失了在土耳其以至巴尔干的殖民势力 B.使俄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C.促使统治者加强军事力量 D.激化了社会矛盾,推动了俄国农奴制改革3. 直接刺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的是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极其困难 B农奴被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 C克里木战争使经济更加恶化 D农民运动风起云涌、此起彼伏4.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根本原因是A.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B.资本主义工业远远落后于前欧C.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农奴制危机日益加深5. 亚历山大二世进行农奴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挽救统治危机 B.消灭农奴制度 C.发展资本主义 D.打击封建势力6. 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表明 A.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农民 B.面对统治危机沙皇不得不进行改革C.沙皇认识到必须顺应历史潮流 D.沙皇要扫除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7. 列宁说1861年改革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这主要是指A. 农民须用钱购买商品 B.农民被迫出卖劳动C.农民须用高价赎买份地 D. 农民成为商品8. 之所以说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主要是因为它 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解放农民 B.使农民获得了土地C.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 D.从根本上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