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市镇区高中2011届高三物理上学期联考粤教版【会员独享】.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3967126 上传时间:2020-06-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中山市镇区高中2011届高三物理上学期联考粤教版【会员独享】.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广东省中山市镇区高中2011届高三物理上学期联考粤教版【会员独享】.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广东省中山市镇区高中2011届高三物理上学期联考粤教版【会员独享】.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广东省中山市镇区高中2011届高三物理上学期联考粤教版【会员独享】.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广东省中山市镇区高中2011届高三物理上学期联考粤教版【会员独享】.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中山市镇区高中2011届高三物理上学期联考粤教版【会员独享】.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中山市镇区高中2011届高三物理上学期联考粤教版【会员独享】.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中山市镇区高中高三联考物理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第卷(共44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满足题设要求,选对得4分,不选、错选或多选不得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B. 法拉第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C安培提出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公式。 D在国际单位中,力学的基本单位是米、牛顿、秒。2、如图所示,做直线运动的电子束射入与它的初速度垂直的匀强磁场中,电子在磁场中运动时:A速度不变 B动能不变C加速度不变 D所受洛仑兹力不变3、如图所示,用细线悬着一个小球在空中沿水平面

2、做匀速圆周运动,小球受到的作用力是:A重力和细线的拉力B重力、细线的拉力、离心力C重力、细线的拉力、向心力D重力、细线的拉力、向心力、离心力Q同步轨道地球P近地轨道4.、2010年1月17日00时12分,我国成功发射北斗二号卫星并定点于地球同步卫星轨道。北斗二号卫星与近地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对比:A. 北斗二号卫星的线速度更大B. 北斗二号卫星的周期更大C. 北斗二号卫星的角速度更大 D. 北斗二号卫星的向心加速度更大5、一带电粒子沿图中AB曲线穿过匀强电场中的一组等势面,等势面的电势关系满足abcd.若不计粒子所受重力,则:A粒子一定带正电 B粒子的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C粒子从A点到B点

3、运动过程中电势能增加D粒子从A点到B点运动过程中动能先减少后增大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6、在高空匀速水平飞行的轰炸机,每隔1 s投放一颗炸弹,若不计空气阻力,则,A、这些炸弹落地前排列在同一条竖直线上 B、这些炸弹都落于地面上同一点C、这些炸弹落地时速度大小方向都相同D、相邻炸弹在空中距离保持不变7、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A、B接于电池两极,一带正电的小球悬挂在电容器内部,闭合S,电容器充电,这时悬线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为A保持S闭合,将A板向B板靠近,则增大B

4、保持S闭合;将A板向B板靠近,则不变C断开S,将A板向B板靠近,则增大D断开S,将A板向B板靠近,则不变8、在同一高度处将三个质量相同的小球,以大小相等的初速度v0分别上抛、平抛和斜抛下列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抛出到落地过程中,重力对它们做功的平均功率相同 B从抛出到落地的过程中,重力对它们所做的功相同 C三个小球落地前瞬间的动能相同 D三个小球落地前瞬间,重力做功的瞬时功率相同9、10、如图所示,是一火警报警的一部分电路示意图。其中R 2为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传感器,其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电流表为值班室的显示器,a、b之间接报警器。当传感器R 2 所在处出现火情时,显

5、示器的电流I、报警器两端的电压U的变化情况是AI变小 BI变大 CU变小 DU变大11、如图所示St图象和vt图象中,给出四条曲线1、2、3、4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关于它们的物理意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图线1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BSt图象中t1时刻v1v2Cvt图象中0至t3 时间内4的平均速度大于3的平均速度D两图象中,t2、t4时刻分别表示2、4开始反向运动 第卷(共56分)三、实验题(本题2小题,其中12题10分,13题11分,共21分)12、(10分)(1)用自由落体法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下面哪些测量工具是必需的? ( ) (A)天平 (B)弹簧秤 (C)刻度尺 (D)秒表

6、(2)如图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 80m/s2,测得所用重物的质量为1.00kg,纸带上第0、1两点间距离接近2mm,A、B、C、D是连续打出的四个点,它们到O点的距离如图所示,则由图中数据可知,重物由O点运动到C点,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_ _ J,打下C点时速度的大小等于_ _m/s,动能的增加量等于_ J(以上各空均取三位有效数字)。动能增量小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的原因主要是 _。13、(11分)为检测一个标值为5 的滑动变阻器,现可供使用的器材如下:A待测滑动变阻器Rx,总电阻约5 B电流表A1,量程0.6 A,内阻约0.6

7、 C电流表A2,量程3 A,内阻约0.12 D电压表V1,量程15 V,内阻约15 kE电压表V2,量程3 V,内阻约3 kF滑动变阻器R,总电阻约20 G直流电源E,电动势3 V,内阻不计H电键S、导线若干为了尽可能精确测定Rx的总电阻值,所选电流表为_(填“A1”或“A2”),所选电压表为_(填“V1”或“V2”)。请根据实验原理图甲,完成图乙未完成的实物连接,使其成为测量电路。如图丙所示是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待测滑动变阻器所采用的电阻丝的直径,则该电阻丝的直径为 mm。RxRS+-乙50202515丙VARxRE r S甲四、计算题(本题3小题,14题14分,15题9分,16题12分,共35

8、分)14、(14分)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由斜面和圆形轨道分别与水平面相切连接而成的光滑轨道,圆形轨道的半径为R。质量为m的小物块从斜面上距水平面高为h=2.5R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物块通过轨道连接处的B、C点时,无机械能损失。求:DCABhOR .小物块通过B点时速度vB的大小;.小物块通过圆形轨道最低点C时轨道对物块的支持力N的大小;.小物块能否通过圆形轨道的最高点D。 370mF15、(9分)如图所示,质量为0.78kg的金属块放在水平地面上,在大小为3.0N、方向与水平方向成370角的拉力F作用下,以4.0m/s的速度沿地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sin370=0.6,cos370

9、=0.8,g取10m/s2。求:(1)金属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如果从某时刻起撤去拉力F,此后金属块的加速度大小;(3)撤去拉力F后金属块在地面上还能滑行多远? 16、(12分)如图所示,在x轴上方有垂直于xy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在x轴下方有沿y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场强为E.一质量为m,电量为-q的粒子从坐标原点O沿着y轴正方向射出射出之后,第三次到达x轴时(O点不算第一次),它与点O的距离为L。求:(1)此粒子射出的速度v(2)在此过程中运动的总路程S(重力不计). 参 考 答 案一、单项选择题二、双项选择题三、实验题12、 (1)C(2分) (2)7.62(2分)

10、3.89 (2分) 7.567.57皆对(2分)重物下落时受到空气阻力和打点针与纸带间的阻力作用(2分)RxRS+-13、(每空2分)A1; V2 (4分)如图(说明:电流表外接法、滑动变阻器分压式接法的其它正确连接方案均可得满分;若待测滑动变阻器Rx不是连接两个固定接线柱的扣1分;电压表和电流表未正确连接“+”、“”接线柱的,一个表接错扣1分;两处以上(不含两处)连接错误的得零分)(3分) 1.205(说明:在1.2031.207范围内均正确)四、计算题14、(14分)解:(1)物块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2分) 解得: (1分) (2)物块从B至C做匀速直线运动 (1分)

11、物块通过圆形轨道最低点C时,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2分) (1分)(3)若物块能从C点运动到D点,由动能定理得: (2分)解得: (1分)物块通过圆形轨道的最高点的最小速度为vD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2分) (2分)可知物块能通过圆形轨道的最高点。15、解:(1)取物体运动方向为正,由平衡条件有Fcos-f = 0 (1分) N = mg-Fsin (1分) 又f =N (1分)所以有 (1分) (2)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mg=ma (1分) a = -g=-0.410m/s2= -4 m/s2 (1分)方向与初速度相反 (1分)(3)据0-v02=2as, (1分) 有m (1分)16、由粒子在磁场中和电场中受力情况与粒子的速度可以判断粒子从O点开始在磁场中匀速率运动半个圆周后进入电场,做先减速后反向加速的匀变直线运动,再进入磁场,匀速率运动半个圆周后又进入电场,如此重复下去.粒子运动路线如图3-11所示,(1)有L=4R (2分)粒子初速度为v,则有qvB=mv2/R , (2分)由、可得v=qBL/4m . (2 分)(2)设粒子进入电场做减速运动的最大路程为L, 加速度为a,刚进入电场时的方向为正方向,则有0-v2=2aL , (1分) -qE=m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