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3953417 上传时间:2020-06-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新人教版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半坡居民的生活、河姆渡人的生活特点和原始农业的发展情况。(2)比较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认识中国南北方原始农耕文化的异同。(3)初步学习对具体历史资料进行归纳、概括、分析、比较,得出历史结论的历史思维方法。2过程与方法(1)学生分为2组,分别在课前收集半坡居民生活、河姆渡人的生活的资料,每小组组织一篇35分钟的介绍文,由组长代表发言。(2)通过仔细观察本课中半坡出土的纺轮半坡出土的骨制箭头鱼叉和鱼钩半坡居民半地穴圆形房屋复原图河姆渡人的水井和草棚复原图河姆渡人的干栏

2、式建筑复原图河姆渡出土的骨耜和装有木柄的骨耜复原图等图片,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文物图,寻找图中较为明显的、主要的历史信息,并结合已有知识,初步分析、解释图中历史信息,做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能力。(3)通过学生们阅读教材和讲述半坡居民生活、河姆渡人的生活的情况,培养学生概述能力和分析图片的能力,提高学生们之间的合作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半坡居民的生活、河姆渡人的生活。难点:原始农业的发展。教学设计思

3、路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有三部分内容:半坡居民的生活、河姆渡人的生活、原始农业的发展。前面两个与第三个板块之间是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概括关系。前两个之间是并列关系,半坡居民的生活、河姆渡人的生活分别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农耕文明的典型。讲述“半坡居民的生活、河姆渡人的生活”,是为讲述“原始农业的发展”作铺垫。“原始农业的发展”是“半坡居民的生活、河姆渡人的生活”的落脚点。半坡居民住着半地穴式房子,会制作精美的石器、骨器、角器等生产工具,主要种植粟、白菜等,饲养猪、狗等家畜。河姆渡人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人工栽培稻;他们住着干栏式房子,过着定居的生活;已会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由点窥面,河姆

4、渡人和半坡居民都已经开始了原始农业生产,我国原始农业逐渐形成,这就使人类有了比较稳定的食物来源,为人类生活进一步发展到文明社会做好了充分的准备。2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3教学方法 探究活动、图片分析法、讲述法。教学准备教师:图片、视频、多媒体课件。学生:自学教材,搜集半坡居民和河姆渡人生活的资料。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想一想:如果你生活在原始社会,除了靠野外采集、狩猎为生,还有什么办法能更好地生存下去? 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回答问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探究新知(授新课)1半坡居民生活、河姆渡人生活活动与探究:全班学生分为2组,分别

5、是半坡居民组、河姆渡人组。根据你们搜集的资料,请对本组居民生活的情况进行35分钟的简单介绍。 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学生代表发言。培养学生合作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概述历史的能力;了解“论从史出”的史学观。2探究问题(1 )活动与探究你能结合考古发现遗址、遗物复原图等内容,说明半坡居民与河姆渡人的生产、生活情况的异同。 (3) 想一想,河姆渡人比北京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学生讨论并作答和笔记。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从食物看:北京人主要靠采集、渔猎;河姆渡人有了固定的食物来源,种植水稻,发展原始农业,会挖掘水井,饮水更方便。从居住条件来看:北京人住在天然的洞穴里;河姆渡人已会建造自己的房屋

6、,而且能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房屋的结构和样式。从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来看: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河姆渡人则使用磨制石器,并用耒耜耕地,而且会制造陶器、玉器和乐器。巩固重点内容,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以及学科渗透、知识迁移能力。通过知识的对比,理解生产工具的改进,标志着生产力的提高的概念。3原始农业的发展过渡:半坡居民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说明我们原始农业的发展,现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问题。活动探究以半坡人居民、河姆渡人的农业发展为例,谈谈我国原始农业的发展情况。教师总结:原始农业的发展情况采集人工栽培稻、栽培粟;狩猎饲养家畜;刀耕火种耒耜。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形成奠定了重

7、要的物质基础。学生探究问题,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合作与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方法。课堂总结原始居民发现地点距今年代生产工具农作物手工业房屋建筑原始农业的发展半坡居民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黄河流域)约六千年磨制石器、耒耜、石刀、骨制箭头、鱼叉、鱼钩种植粟、蔬菜(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制造彩陶、纺线、织布、制衣半地穴房屋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河姆渡人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长江流域)约七千年磨制石器、耒耜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制造陶器、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干栏式房屋归纳、梳理知识点。图表小结课堂,让学生对本

8、课的结构框架、线索脉络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巩固练习1考古发掘的遗址实物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最能证明“中国是水稻的故乡”的遗址是( )A半坡遗址 B河姆渡遗址C大汶口遗址 D周口店遗址2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是五个具有民族特色的福娃。其中,福娃贝贝的头部纹饰,借鉴了我国原始居民彩陶中的鱼纹装饰图案,看到这个可爱的福娃,我们应该感谢制造这种彩陶的( )A山顶洞人 B北京人C河姆渡人 D半坡居民3在下列图片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人的文化特征是( ) 栽培稻谷遗存 鱼纹彩陶盒 干栏式房屋 司母戊鼎ABCD参考答案:1B2D3D回答问题。有助于学生牢固的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

9、力。中考链接1(2014年 江苏连云港卷)文物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下图文物反映了当时( )A农业初兴 B聚族而居C采集狩猎 D贫富分化2(2014年 辽宁沈阳卷) “红山文化”出现在公元前4000前3000年,以辽河流域为中心,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并列成为中华文明的三大源头。红山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饲养猪、牛、羊等家畜,使用磨制石器,陶器以“之”字形纹和彩陶为特色,房屋为方形半地穴式。下列与红山文化相类似的农耕文明代表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C半坡居民 D河姆渡人参考答案:1A2C回答问题。熟悉中考题型,巩固重难点知识。课后作业找一找:从以上课文的叙述,你能找出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的贡献吗? 学生课后作业。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板书设计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原始居民发现地点距今年代生产工具农作物手工业房屋建筑原始农业发展半坡居民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黄河流域)约五六千年磨制石器、耒耜、石刀、骨制箭头、鱼叉、鱼钩种植粟、蔬菜(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制造彩陶、纺线、织布、制衣半地穴式房屋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河姆渡人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长江流域)约七千年磨制石器、耒耜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制造陶器、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干栏式房屋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