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9阿长与《山海经》》教案新人教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3953030 上传时间:2020-06-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9阿长与《山海经》》教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9阿长与《山海经》》教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9阿长与《山海经》》教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9阿长与《山海经》》教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9阿长与《山海经》》教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9阿长与《山海经》》教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9阿长与《山海经》》教案新人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9阿长与山海经教案新人教版9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积累“诘问、惶急、疏懒、渴慕、深不可测、情有可原”等词语。2.了解并识记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3.领会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4.领会作者围绕人物特点选择典型材料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学生预习,合作探究,完成课文的整体感知。2学习过程中在朗读的基础上运用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同情和赞美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2.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让他们有一颗感恩的心,理解身边人对自己的

2、爱。导语设计设计1:(知识导入)同学们,提到鲁迅,大家并不陌生,谁来说说你了解的鲁迅的相关知识?(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今天我们就来学学鲁迅一篇描写人物的文章,感受一下他在文章里所流露出来的情怀。设计2:(兴趣导入)我们曾经和鲁迅先生一起游玩过百草园,也曾和他一起雪地捕鸟,还曾和他一起聆听过“美女蛇”的故事。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长。对于鲁迅,阿长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鲁迅在好几篇文章中提到过她,在鲁迅45岁的时候还专们写了这篇文章。那么,阿

3、长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她对少年鲁迅产生过怎样的影响呢?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个人物的?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散文阿长与来探个究竟。设计3:(激情导入)鲁迅先生的文章在过去被誉为“匕首”、“投枪”,但鲁迅的作品并不都是这样,尤其是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社戏中,我们看到的已不再是一个“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战士,而是一个浪迹天涯的游子,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人和事的眷念。在他的记忆中,家乡几乎已经幻化成了一个梦境般的美好世界,今天就让我带着大家走进这位伟大的作家心中那片美好的家园。设计4:(背景导入)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受守旧势力的排挤。在

4、那种境况下,作者不愿想到目前,只能回忆少年生活写点文章聊以自慰。于是,写出了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本文就选自朝花夕拾的第二篇。 第1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诘问、惶急、疏懒、渴慕、深不可测、情有可原”等词语。(重点)2.了解并识记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重点)3.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过程目标导学一 :文章朗读,整体感知1. 用圈点勾画法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要求:边读边给生字、生词作记号。给段落标上序号。用符号标出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人物、思路、所写的事情等。 2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3.合作预习检测、展示。关于作者: 鲁迅(18811936)原名_,字_,我国伟大的_

5、家、_ 家、 _家,代表作:小说集 _,散文集 _等 。关于字音: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骇( ) 掳( )惶急( )疮疤( )诘问( ) 惧惮( )粗拙( ) 憎恶( ) 絮说( )理解下列词语:诘问、惶急、疏懒、渴慕、深不可测、情有可原目标导学二:合作探究,研读反思仔细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小组内可以自由讨论。看文章写了阿长哪些事情?重点写哪些事情?依课文记叙顺序列出。依次领会并归纳每件事情所刻画出的阿长的形象特征,再总结归纳阿长的形象,再体会这样写真人实事的好处。依照文中事件的次序划出事件中表明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态度的词句,对比前后的感情有什么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是一种什么写法?领会作

6、者对阿长的思想感情。目标导学三:组内研讨,成果展示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明确问题一:适当引导,大概意思正确即可。 从记叙事件的篇幅的长短、情节的具体及表达的中心思想可得知哪些是重点。 喜欢切切察察。不许我走动。睡觉摆大字。 懂得许多规矩如元旦吃福橘,还教给我很多道理。 给我讲长毛的故事。 给我买来山海经。 其中“给我买来山海经”一事是重点。明确问题二:引导归纳,教师小结 “切切察察”“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的神态饶舌多事。 摆“大”字等细节描写不拘小节。活画出她的饶舌多事而又不拘小节的性格特征。 元旦吃福橘,将福橘“塞在我嘴里”,虽是迷信却是真诚善良的祝福。教

7、给我的很多道理也是出于对我的关心爱护。 讲长毛的故事,讲到“脱下裤子”“外面的大炮便放不出来,再要放,就炸了!”的话,更是让人看到长妈妈的无知和淳朴。 写到买山海经时,作者用了相当多的篇幅和非常具体的细节来写,作者只是随意地告诉阿长山海经的事,她却真的买了回来,而令作者对她产生了衷心的敬意。体现了这位长妈妈的善良、热心和对孩子的关心、爱护。 而文章自始至终就一直在刻画她对孩子的关心爱护的品质:从她“不许我走动”到吃福橘的祝福和“晒裤子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道理及后来买山海经都充分体现出来。 所以她虽然饶舌、多事、有许多令人生烦的规矩和道理,但又爽朗、热心、乐于助人、关心爱护孩子;有无知

8、可笑、愚昧落后的缺点,但更有着淳朴、善良、仁慈的美德。 点评:作者这样写阿长,“不虚美”,“不隐恶”真实写人的主张,是一种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且这样把她的善良仁慈的美同愚昧落后的丑相掺杂,沙里淘金似的让她闪烁出美的光辉,将阿长这个人物写得更加真实感人。因此本文是写真人实事散文的典范之作。明确问题三: 作者对她的“喜欢切切察察”和“不许我走动”及“睡觉摆大字”是“实在不大佩服”甚至“最讨厌”的。 对她的烦琐的规矩和很多道理也觉得“非常麻烦”; 而后对她讲的“长毛故事”却产生“空前的敬意”,但很明显这并不是真正崇敬和敬爱的心意,因为“这种敬意”,后来竟“淡薄起来”,甚至“完全消失”。

9、最后她买来山海经时,作者产生了“新的敬意”,这才是真正的崇敬和敬爱,才是发自内心的、深切的、永久的敬意,因为作者说: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这样才有作者后来的真挚的感激、怀念之情,所以最后作者发出一声深沉的祝福: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这样欲褒先贬,使描写的人物形象给人意外的惊喜和惊叹,起到出乎意外的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鲜明突出。这种先抑低后扬起的写法就叫先抑后扬。明确问题四: 总观全文,作者先是“不大佩服”,后来发生“新的敬意”,到最后发出深沉的祝福。作者用了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来刻画阿长这一封建社会的普通劳动妇女形象,刻画出了一个淳朴热情、善良仁慈、关爱小孩的

10、长妈妈形象,抒发了自己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及深深的怀念。目标导学四:总结存储,巩固提高完成“品读与探讨”第一题。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和写作思路。学法指导圈点勾画法:圈点勾画,是指在阅读的过程中,用一些比较固定的简单符号标出字、词、句、段。1圈号:用圆圈将字词句甚至语段全部圈起来;2点号:指在字下加黑点小圆圈或小三角符号;3勾号:用对勾勾出所要突出的内容或增加内容;4线号:主要指画横线或波浪线。教学提示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引导小组内订正字音和小组整体展示。学法指导人物形象分析: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须准确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一般可以从四个方面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

11、、气质等,因为他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第三,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第四,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 学法指导详略安排得当的好处:避免冗长的叙述过程,便于集中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使中心更突出。略写内容往往为详写内容作铺垫或作补充。教学提示采用讨论法,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进行有个性的表达。学法指导欲扬先抑:是一种描写技巧。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褒扬某个人物或事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

12、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它的作用:1、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真实 2、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动人3、是作品情感更加真挚动人。板书设计事情形象特征感情色彩写“长妈妈”名字来历地位低下同情欲扬先抑喜欢切切察察絮叨琐碎,纯朴直率“实在不大佩服”“最讨厌我”睡觉摆“大”字不拘小节、质朴、有些愚钝“无法可想”吃福桔真诚、善良“不耐烦”教给我很多道理对孩子关心爱护“烦琐之至”“非常麻烦”讲“长毛”故事愚昧无知“空前敬意”买山海经对孩子关心爱护、善良仁慈“新敬意”第2课时学习目标 领会作者围绕人物特点选择典型材料的方法。学习过程目标导学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同学们速度课文,在思考中回顾旧知识

13、,在思考中导入新内容的学习:1.上节课我们分析了阿长这个人物形象,谁能够口头表述出她的形象特征?2.作者在刻画阿长这个人物形象时,用了一种什么写法?3.作者叙述的几件事情中,属于“抑”的方面的事件有哪些?属于“扬”的方面的事件有哪些?如果要在课文中将这些事件划分开来怎么划?可以将课文划成几个部分?目标导学二:合作交流,成果展示在学生充分交流基础上,小组代表典型发言,老师补充总结:明确:饶舌多事、有许多令人生烦的规矩和道理,但又爽朗热心、乐于助人、关心爱护孩子;有无知可笑、愚昧落后的缺点,但更有淳朴、善良、仁慈的美德。明确:先抑后扬。明确:属于“抑”的方面的事件有:、喜欢切切察察;、不许我走动;

14、、睡觉摆大字;、懂得许多规矩,教给我很多道理;、讲“长毛”的故事属于“扬”的方面的事件有:、买山海经明确:这些事件可以划分成两部分:抑一部分;扬一部分。根据这些事件的划分,又可以将课文划分成三部分或四部分:开头部分,介绍阿长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和她的外形特点。然后是“抑”的部分。再就是“扬”的部分。最后是结尾部分补叙她的身世,并抒发怀念之情。其中“抑”的部分又可以划分成三个小层。目标导学三:精读研讨,重点突破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完成下列各题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表现出怎样的心情?“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为什么会产生“新的敬意”?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么说?文中哪句话抒发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之情?划出描写阿长的句子,判断这些句子运用了哪几种描写方法?分析“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一句有哪些精妙之处,写出了人物的哪些特点?小组合作探究,代表发言,老师补充明确问题一:“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