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暖通工程施工方法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3923755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1.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业】暖通工程施工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行业】暖通工程施工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行业】暖通工程施工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行业】暖通工程施工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行业】暖通工程施工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业】暖通工程施工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业】暖通工程施工方法(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暖通工程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华北标准图集91SB6-1(200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200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城市区域噪声标准 GB3096-9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其它国家规范标准及相关文件2、系统介绍2.1 常规冷机系统:1) 制冷主机采用电压缩制冷水冷冷水机组。2台1800USRT

2、;2台800USRT(高压供电)水冷离心冷水机组:其配套的冷水泵,冷却水泵及冷却塔之间 均采用一对一运行,而机、泵、塔又各自并联联接,以简化管路及便于各自互为备用。2) 机房内设4 台定流量一次冷冻水循环泵,并联运行,互为备用。3) 在北广场室外半地下设4 台标准循环水量为1700m3/h 的逆流鼓风式冷却塔。4) 在北广场室外半地下设4 台冷却水循环泵,与冷却塔一一对应。5) 冷冻水供回水设计温度为5.5/13.5,冷却水供回水设计温度为32/37。2.1.3蓄冰系统:1) 系统采用部分负荷蓄冰方式,制冷机房内主要包括双工况制冷主机、蓄冰装置、板式换热器、乙二醇循环泵、乙二醇系统的补液定压装

3、置等设备。双工况制冷主机和蓄冰装置为串联,主机位于蓄冰装置上游,供冷时按融冰优先方式运行。2) 蓄冰装置采用非完全冻结式冰盘管,采用内融冰,冰盘管安装在钢制蓄冰水槽内,蓄冰槽采用现场拼装或者成品组合拼装。机房内共设四组蓄冰槽,并联运行,总蓄冷量为13050RTH。3) 系统设两台水冷离心式双工况制冷机(采用10kV 电机),载冷剂采用质量浓度为25%的乙烯乙二醇水溶液。空调工况时每台制冷量为4900kW,蒸发器设计进出口温度为12/6.5,制冰工况时每台制冷量为3000kW,蒸发器设计出口温度为-5.6。4) 系统对应设置2 台变流量乙二醇循环泵,并联,互为备用。制冰时定流量运行,融冰时可根据

4、蓄冰槽的特性,按照其所需流量运行。5) 设两台融冰用板式换热器,每台设计换热量为7000kW,并联使用。6) 在板式换热器二次侧设三台并联的冷冻水循环泵,根据冷冻水回水温度变流量运行。在平常的商业、办公负荷时,仅蓄冰槽释冷,开启一台泵即可;在大型展会期间高峰负荷时,双工况主机和蓄冰槽联合串联供冷,需开启三台水泵。7) 为了防止板换冻结损坏,乙二醇循环系统在制冰时不流经板换;为了降低水泵能耗,乙二醇循环系统在融冰时不流经双工况制冷机蒸发器。2.2 空调水系统2.2.1空调冷热水系统:1)空调冷热水采用二管制异程系统,其中展馆区仅提供全年空调冷水,会议区采用季节转换阀门,可提供夏季冷水和冬季热水。

5、为更好保证大会堂和多功能厅冬季和过渡季的空调效果,为这两个房间服务的空调器的空调水管为四管制。2)空调冷水采用复式泵系统,与常规制冷机和地源热泵主机对应的一次泵为定流量运行,与蓄冰系统板式换热器对应的一次泵可变流量运行。为H 展览商业区、C 会议区分别设置二次泵组,另为展览商业区设两台低负荷时使用的小流量二次循环泵;各二次泵组可通过变台数和变频率实现变流量运行。3)系统采取以下平衡和调节措施:所有接空调器冷热盘管的末端支管均设一体式动态平衡电动调节阀;所有的风机盘管回水支管设电动两通阀,供风机盘管的分支路设置自力式动态平衡压差调节阀。4)空调冷热水系统由膨胀水箱定压,补水也补至此水箱内。由膨胀

6、水箱液位控制补水管电磁阀的启闭。2.2.2 空调冷却水系统:1) 冷却塔及冷水机组的进水管均设电动蝶阀,与对应的冷却水泵连锁控制。4 台大冷却塔的管路并联连接,2 台小冷却塔的管路并联连接,形成2 套独立的循环系统。2) 根据出水温度控制冷却塔风机启停台数。3) 冷却水采用自动投药装置加旁流水处理器处理方式。旁流水处理器应具有防腐、防垢、杀菌、灭藻、自动排污等功能。2.2.3 冷凝水系统:空调凝结水排向拖布池、地漏、集水井等处,再通过废水管道排出室外。2.3 空调通风系统2.3.1 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1) 展馆区设置区域:办公、洽谈、首层分散商铺、地下一层集中商铺、地下一层靠近汽车库的商业街

7、、小型餐饮等。2) 会议区设置区域:同声传译、休息室、零散小会议室、办公、化妆间、会议区公共走道(不送新风)等。3) 各区域的风量平衡:各区域的送、排风机均对应设置,新风除通过公共卫生间的排风系统排出外,多余的新风维持周围厅堂等公共区域的适当正压(车库、厨房等为负压)。2.3.2 全空气系统:1) 展馆区设置区域:展厅、城市厅廊、登录厅等高大空间;首层西餐厅和地下一层主力店、次主力店、靠近广场一侧的商业街、超市等。2) 会议区设置区域:开幕大厅及与其连通的各层公共走廊、连桥;多功能厅、一层集中会议室;四层集中会议室、大会堂观众厅、大会堂主席台。3)采用过渡季可送全新风的定风量空调系统,夏季以最

8、小新风比运行,过渡季全新风运行。通过回风温度控制水阀开度,以保证室内设计温度。各区域设多台排风机,根据新风阀开启情况控制排风机开启台数,以适应系统不同的新风比,并可满足过渡季全新风时的排风需要(总新风量的70%,其余新风维持正压)。2.3.3 其它空调通风系统:1) 变配电室、制冷机房、空调泵房:送风机带冷盘管的直流送排风系统,在室外气温合适时,可关闭送风机冷盘管,直接利用室外新风降温。制冷机房的排风机兼事故排风。2) 可控硅室、电话网络机房、控制中心:设自带冷源的风冷式空调器,并送空调新风保持正压。3) 放映室设全面排风和局部排风,补风量为两者之和,由专用新风机组送入;全面排风量按15 次换

9、气,局部排风按每台放映机800m3/h。4) 生活和消防水泵房设直流送排风系统,风量按5 次/h 计算。5) 储藏间等设机械排风,风量按1 次/h 计算。6) 汽车库:车库设机械送、排风,系统由送风机、诱导风机、排风机组成,排风量按6 次/h、送风量按5 次/h 计算;送风机兼消防排烟时补风机。7) 厨房分别设置全面排风与局部排风,补风量按排风量的80%计算,设专用补风机,其中全面排风的补风采用带冷盘管的新风空调器。排风采用专用油烟净化机组。8) 会议区职工餐厅和展馆区二层大众餐厅设专用新风机组和排风机;展馆区备餐间设排风机,其进风由餐厅补入。9) 有气体灭火系统的房间,火灾时停止通风,并与平

10、时送排风接合设置火灾后的通风。地下的气瓶间设机械排风装置。2.3.4 空气处理系统:1) 为展厅、地下商场和商业街、餐饮、公共厅廊、会议区服务的组合式空调器的新风均采用一级初效和二级中效两级过滤器,回风采用中效过滤器。其中初效过滤器采用板式,净化级别应达到G4;中效过滤器采用低阻力(50Pa)静电型,并有杀菌、除异味功能,其过滤净化级别应达到F7。2) 根据使用场所,组合式空调器还包括新风进风段或新回风混合段、消声段、加热盘管段、冷却盘管段、风机段等。2.4 防、排烟系统2.4.1 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在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前室或合用前室,分别设置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当

11、有火灾事故发生时,向上述区域加压送风,使其处于正压状态(设计参数:防烟楼梯为40Pa,而前室及合用前室为25Pa),阻止烟气渗入。2.4.2 排烟设施和排烟系统:分自然排烟、机械排烟及补风系统。2.5 噪声与振动控制 1)满足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和有关规定要求。 2)各种水泵、风机等设备采用高效率、低噪声型设备,并设减振装置。 3)冷冻机房、水泵房、空调机房等采用吸声和隔声措施。 4)制冷机、水泵进出水管处设柔性接管,在受设备振动影响的(在距上述设备15 米以内的)管道上设弹性支吊架。 5)空调机组、新风机组、风机等设备进出口与风管连接处设柔性接管。 6)空调、通风管道设

12、消声器,满足室内外环境对噪声的要求。 7)冷却塔设于北广场半地下室外处,距主体建筑较远,并采用超低噪音型。3、空调水管道安装3.1 管材及连接方式:水系统管道部分(室外部分仅为参考)序号系统类别安装位置管 材连接方式1空调冷、热水管冷却水管室内内外热镀锌钢管DN80螺纹焊接钢管80150焊接或法兰室外埋地无缝钢管焊接,外加强防腐2空调冷凝水管室内内外热镀锌钢管DN100螺纹DN100沟槽,材料同管材3乙烯乙二醇水溶液管室内无缝钢管焊接或法兰附注:1) 无缝钢管壁厚公称直径 mmDN32DN40DN50DN70DN80DN100DN125DN150外径X壁厚 mm38X2.545X2.557X3

13、.576X3.589X4108X4133X4159X4.5公称直径 mmDN200DN250DN300DN350DN400DN450DN500DN600外径X壁厚 mm219X6.5273X7325X8377X10426X12480X12530X12631X142) 热镀锌钢管采用热浸镀锌制作工艺,且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3091-2001)。3) 管道穿越防火墙时,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将其周围的缝隙填塞密实。3.2 工艺流程:支管及配件安装安装准备支吊架制作安装管道预制加工干管安装管道试压、冲洗管道防腐和保温管道标识3.3 安装准备:认真熟悉管线综合图、专业施工图纸,

14、根据施工方案确定的施工方法和技术交底的具体措施做好准备工作。3.4 管道支架制作安装:3.4.1 管道支架、支座的制作应按照图样要求进行施工,代用材料应取得设计者同意;支吊架的受力部件,如横梁、吊杆及螺栓等的规格应符合设计及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管道支吊架、支座及零件的焊接应遵守结构件焊接工艺。焊缝高度不应小于焊件最小厚度,并不得有漏焊、结渣或焊缝裂纹等缺陷,制作合格的支吊架,应进行防腐处理和妥善保管。3.4.2 管道支吊架安装技术要求:1) 管道支架的放线定位:首先根据设计要求定出固定支架和补偿器的位置;根据管道设计标高,把同一水平面直管段的两端支架位置画在墙上或柱上。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和坡度大

15、小,算出两点间的高度差,标在末端支架位置上;在两高差点拉一根直线,按照支架的间距在墙上或柱上标出每个支架位置。如果土建施工时,在墙上如预留有支架孔洞或在钢筋混凝土构件上预埋了焊接支架的钢板,应采用上述方法进行拉线校正,然后标出支架实际安装位置。2) 支吊架安装的一般要求:支架横梁应牢固地固定在墙、柱或其他结构物上,横梁长度方向应水平。顶面应与管中心线平行;固定支架必须严格地安装在设计规定位置,并使管子牢固地固定在支架上。在无补偿器,有位移的直管段上,不得安装一个以上的固定支架;活动支架不应妨碍管道由于热膨胀所引起的移动,其安装位置应从支承面中心向位移反向偏移,偏移值应为位移直一半;无热位移的管道吊架的吊杆应垂直安装,吊杆的长度应能调节;有热位移的管道吊杆应斜向位移相反的方向,按位移值的一半倾斜安装。补偿器两侧应安装12个多向支架,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