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第四编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记叙文阅读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3911687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四编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记叙文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四编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记叙文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四编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记叙文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四编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记叙文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四编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记叙文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四编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记叙文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总复习第四编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记叙文阅读(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海专版)2017届中考语文总复习第四编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记叙文阅读专题三记叙文阅读记叙文基础知识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记叙线索事件线以某一中心事件为线索。如芦花荡就是以老头子大意失败到快意复仇这一线索来安排材料的。人物线以人物为线索。如最后一课中的“我”就是线索人物,全文以“我”的见闻和感受来安排材料。实物线以某一件具体的(或某种象征意义的)实物为线索。如羚羊木雕以木雕为线索安排材料。地点线以地点变换的顺序为线索。如藤野先生以“我”的活动为线索安排情节,东京、仙台、北京层层展开。时间线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如登上地球之巅5月24日,上午9时30分,天色黑下来等

2、一系列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感情线以情感变化为线索,如藤野先生是以“我”对藤野先生的感情变化为线索。注:记叙文经常有两条线索明线和暗线。明线就以从文章表面中能看见的贯穿文章始终的,将文章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的脉络。暗线就是相对来说要从文章中分析得来的贯穿文章始末的线索。记叙顺序顺叙按事件发生、发展、结果的先后顺序来写。作用:使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使人印象深刻。倒叙先写事件的结果,或把事件发展过程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用顺叙写出整个过程。作用:可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如地下森林断想,先写作者去寻觅地下森林,其次凭想象叙写地下森林是怎么样

3、在逆境中诞生、成长的,最后写它的胜利。插叙由于表达方式、情节上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的叙述,而插入有关的事情或片段,以使读者有更全面的了解,插叙后再接着主线继续叙述。作用:插叙对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文章内容更丰富,结构紧凑又跌宕多姿。如我的叔叔于勒中插叙于勒以前的表现,充实了文章内容,深入开掘了主题思想。补叙叙事结束时,补充交代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作用:对情节起补充交代的作用,行文严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记叙人称第一人称便于自我抒情,感情真挚;真切表达或渗透作者的主观意识;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如孔乙己以酒店小伙计的第一人称“我”的角度来叙事,能作到客观叙述,通过“我

4、”的耳闻目睹,来描绘孔乙己的性格和不幸遭遇,使故事的可信度大为提高,故事的情节亦显得亲切自然。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如我的老师中对蔡老师全文都是用第三人称“她”,但在“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时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中改用第二人称“你”,表示感情激动到了极点,抒发了“我”对蔡老师至今仍有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感觉更加亲切。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续表记叙结构开头开门见山开篇点题;设置悬念,埋下伏笔;引起下文,为后文作铺垫。环境描写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过渡承上启下(过渡)、照应前文结尾深化中心,升华感情

5、;篇末点题,总结全文,卒章显志;呼应开头(标题)。写作手法修辞手法比喻利用有相似之处的一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的修辞手法。一般要有被比喻事物(本体)、比喻物(喻体)、相似点三个基本要素。把事物描绘得具体形象、生动感人;把事物剖析得清晰明白、便于理解;(记叙文中描写事物)为了突出事物的特征,把事物写得生动形象,使人印象深刻。拟人把生物或无生物直接当做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人的思想感情和动作行为,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和深切的感受。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具有极强的抒情性和感染力。夸张运用超出客观事实的语言来渲染强调某个事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深刻、生动地揭示事物本质,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态度;增强语

6、言的生动性、感染力,烘托气氛;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共鸣。排比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几个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情感上:集中、透彻地表达复杂的感情,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形式上:整齐美观,节奏鲜明,语势贯通流畅,加强了语言的气势。反复有意使用某个词语、句子或某种结构,以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感情。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还能够加强节奏感。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或不直接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唤起注意,启发思考;突出文章重点;行文生动,增强语气。反问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又叫反诘。加强语气,发人深思;

7、可以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对比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比较。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相互对立的关系。用“与”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鲜明形象地表现事物的某个特点,突出作者对这一事物的某种情感。表达方式记叙:是指作者在文章中,对人物、事件和景物不加修饰地把基本情况交代清楚,使读者有概括性地了解,从而获得一个整体的印象。描写:是指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的形态特征作具体、生动地描绘,使读者对描写的对象获得真切、具体的感受和印象。说明:主要是解说性状。直接说明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抒情:是作者在文章中抒发感受,表露感情的一种表达方法,着重于感情的抒

8、发。抒情的方法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议论:在记叙文中,议论不是主要表达方式,它只是在叙述、描写或说明的过程中,直接表达作者的某种感受和评价,或者借以抒发胸臆。记叙文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叙述)和描写这,但常常辅助以议论和抒情,有时会有说明。如故乡前四段在描写了故乡的萧条景象和“我”见到故乡的复杂的心情后,第五段以说明的方式交代了此交回故乡的目的,省去了许多叙述的笔墨。除此之外,还夹叙夹议、先议后叙等。续表人物描写神态描写指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以突出人物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语言描写通过人物的个性化的独白(自言自语)或对话(与别人交谈)来表现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动作描写通过对人物

9、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侧面揭示人物性格、展示人物的价值观念、情感特性、性格气质、精神状态的一种描写方法。心理描写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心理活动、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披露人物的内在隐秘世界,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肖像描写通过对容貌、姿态、服饰、音调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是对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的描写。它有烘托人物心情、渲染当时的气氛、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点明和突出中心的作用。社会环境一般指对社会背景、时代气氛、地域风貌的描写。写出当时社会的不同背景,对

10、下文人物性格描写埋下伏笔或作铺垫。青海5年中考命题规律年份考查篇目考查知识点题型题号分值2017年青海中考命题预测2016散步内容理解简答182景物描写简答193句意理解简答203重点句子简答2132015一个美丽的故事概括内容简答182赏析句子简答192动作指导简答203段落理解简答2132014老师的泪文意理解简答192赏析句子简答203句意理解简答212内容概括简答222个性表达简答2322013走近青海湖文章线索简答192句子作用简答202赏析词语简答212句意理解简答223文章主旨简答2321.近5年以来,青海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材料四年取材于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有写人记事类,也有写景

11、抒情类,所以,写人记事与写景抒情类记叙文是2017年记叙文复习备考的重点,特点是前者更是重中之重。2复习备考时要从下面三个方面引起关注:一是现当代名家的短小精悍的记叙类文章,尤其是报到杂志上的情感美文;二是具有青海地域和文化特色的记叙文体;三是叙事散文向其他文体写景状物散文、记人叙事小说、人物传记等转换。3近年来,青海中考记叙文阅读材料已考过的知识点有:重点词句的含义及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文章的线索及概括;赏析句子、文章主旨、个性表达等。2017年复习备考时,还要注意如下知识点:记叙顺序、照应、铺垫伏笔、写作手法、人物评价、详略安排等。青海中考考点剖析【例1】(2016青海中考1821题)我

12、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 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

13、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 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 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

14、背起了我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_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1“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面对分歧,我是怎样决定的?为什么?【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结合第段内容可得出答案。【答案】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2结合本文,说说你对第段中画“_”句子的理解。【解析】本题考查对句意的理解,划线句子在文章最后一段,从该句作用来看起到点明主旨的作用,要结合文章主旨来分析。将句子的表层意义,语境义和言外之意三层意思结合起来分析。,句子含义的理解【方法指导】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