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河源中国教育学会中英文实验学校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第2课 新中国独立的外交讲学稿(无答案) 中图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894782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河源中国教育学会中英文实验学校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第2课 新中国独立的外交讲学稿(无答案) 中图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广东省河源中国教育学会中英文实验学校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第2课 新中国独立的外交讲学稿(无答案) 中图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广东省河源中国教育学会中英文实验学校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第2课 新中国独立的外交讲学稿(无答案) 中图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广东省河源中国教育学会中英文实验学校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第2课 新中国独立的外交讲学稿(无答案) 中图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广东省河源中国教育学会中英文实验学校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第2课 新中国独立的外交讲学稿(无答案) 中图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省河源中国教育学会中英文实验学校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第2课 新中国独立的外交讲学稿(无答案) 中图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河源中国教育学会中英文实验学校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第2课 新中国独立的外交讲学稿(无答案) 中图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 第2课 新中国独立的外交学习目标:1、了解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2、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重要意义;3、认识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重大作用;4、能够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主要外交成就进行归纳;5、通过了解新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使命感。模块一:自主学习(独立进行)学习内容摘 记一、仔细阅读课文P75-78(包括小字部分),把你任务重要的内容划出来。二、完成下列习题。1.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提出了“_”的外交方针,这意味着新中国彻底改变了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地位,树立新中国崭新的国际形象。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_外交政策。3._年12月,周

2、恩来在接见_代表时提出处理两国关系的 _原则,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4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 召开了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会上 提出“ ”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5_(人名)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的方针;_(人名)提出了改革开放、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6.请列举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内容。模块二:交流研讨(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精讲质疑)研讨内容摘 记【内容一】小组成员之间核对模块一的内容,如有异议相互讨论完善答案。【内容二】讨论:1、归纳初建国初期(5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成就。2、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为什么会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赞同?【内容三】请

3、组长组织,派两个代表,将研讨内容在白板上展示出来。 模块三:巩固内化学习内容摘 记任务一:背诵模块一1-6题,小组长检查掌握情况 。任务二:尝试下面习题: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下列内容中,与之相背离的是美国出兵侵略朝鲜 美国对新中国实行孤立政策,两国关系紧张中日、中美建立外交关系中国与俄罗斯等五国共同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A. B. C. D.2周总理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下列历史事件与周恩来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方针 C、万隆会议 D、中美建交3周恩来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这与新中国外交史上的哪一事

4、件有关( ) A. 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重返联合国 D. 中美关系正常化41955年,一位美国记者评价周恩来在某次重大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次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第26届联合国大会 C万隆会议 D亚太经合组织会议5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下列属于其内容的是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求同存异A B C D62020年5月20日,李克强总理在出访印度时,发表了题为跨越喜马拉雅山的握手的署名文章,指出:中印两国天造地设,注定终将走在一起。

5、60年前,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多边外交活动的原则 D“求同存异”的方针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它不包括( )A互不侵犯 B平等互利 C和平共处 D和平与发展8第一个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是( )A英国 B苏联 C法国 D美国9“要让和平的阳光照亮世界更多的地方”需要( )奉行和平外交政策 不干涉他国内政结成大国军事同盟 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ABCD10下列成语最能反映周恩来成功解决万隆会议分歧的是( )A纸上谈兵 B三顾茅庐 C唇亡齿寒 D求同存异模块四:随堂训练-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1下列外交

6、成就与周恩来无关的是( )A.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 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C. 接见尼克松,中美关系开始缓和D.提出“一国两制”的设想22020年5月20日,李克强总理在出访印度时,发表了题为跨越喜马拉雅山的握手的署名文章,指出:中印两国天造地设,注定终将走在一起。60年前,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多边外交活动的原则 D“求同存异”的方针32020年5月,叙利亚爆发了大规模的人道主义危机,包括40多名儿童在内的100多名平民遭到了屠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要求制裁叙利亚,而中国则反对干涉叙利亚内政。这一事件体现中国

7、政府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A大国强权的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利益第一的原则 D“人权高于主权”的原则4下列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A开拓了中国的新局面 B.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C在与印度等国交往中多有体现 D只适用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5下面对五项基本原则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是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内容包括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成为了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唯一原则 A B C D6与印度、缅甸总理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国总理是( )A周恩来 B陈赓 C王若飞 D彭德怀71

8、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应周恩来总理邀请回访中国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很坦率地讲,我们对中国很恐惧。但是周恩来访问缅甸后,大大消除了缅甸人这种恐惧。”缅甸消除这种恐惧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B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关系由对抗开始走向正常化820世纪50年代,中国增进了与亚非各国间的理解与信任,扩大了在国际上的影响。下列史实能够反映这一成就的是( ) A B C D9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亚非会议,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在会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为会议圆满成功奠定基础。方

9、针中的“异”主要指( )A社会制度不同 B经济发展水平不同C民族、区域不同 D宗教信仰不同101949年周恩来宣布:我们对外交问题有一个基本立场,即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对于美国帝国主义我们一定要采取严肃的态度,使他们了解中国是不可欺侮的,即使对苏联及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不能有所依赖。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 ) A“不称霸”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独立自主 D求同存异119月21日上午,辽宁舰完成最长海试返港,在本次海试中,舰载机飞行百余次,满负荷起降、携弹起降航母是进攻性武器,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这主要是因为我国 (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B、奉行独立自

10、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D、是发展中国家12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周恩来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指( )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B中日建交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中苏建交13以下是某班以“周恩来的外交风云”为主题设计的内容,下列搭配与主题不相称的是( )A鸿门赴宴重庆谈判 B力挽狂澜亚非会议C摒弃前嫌中日建交 D和平共处一中印谈判14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德国答记者问时指出:“远亲不如近邻。从国与国的关系讲,朋友可以选择,但邻居是无法选择的,要世代相处下去。无论是

11、从理智上,还是从感情上,我们都认为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在此着重强调的( )A.互不侵犯 B.互不干涉内政 C.平等互利 D.和平共处15从2020年以来,“钓鱼岛问题”持续升温。材料:2020年9月11日是日本所谓实施钓鱼岛“国有化”一周年,中国外长杨洁篪曾在第67届联大一般性辩论并发言时,阐述了中方在钓鱼岛问题上的严正立场。杨洁篪表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领土。二战结束后,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文件,钓鱼岛等岛屿同被日本侵占的其他中国领土一起回归中国。日本政府采取所谓“购岛”等单方面行动严重侵犯中国领土,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的公然否定。中方强烈敦促日方立即停止一切损害中国领土主权的行为,以实际行动纠正错误,回到谈判解决争议的轨道上来。(1)日本政府采取所谓“购岛”等单方面行动违背了当今世界的什么国际准则?其内容是什么?(2)造成“钓鱼岛主权之争”问题的根源是什么?(3)中方强烈敦促日方立即停止一切损害中国领土主权的行为,以实际行动纠正错误,回到谈判解决争议的轨道上来。体现了中国怎样的对外政策?也符合当今世界的哪一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