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894266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班级 姓名 备课组:初二历史组学习目标:1.了解红军长征过程中艰难险阻; 2.知道红军长征的原因和遵义会议的内容;3.分析理解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学习过程:一、学习“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的内容(自学5分钟)1.简述五次“围剿”情况:2.简述红军长征开始的情况:3.找出“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及意义(师友互考)。4、拓展延伸(师友交流):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二、学习“过雪山草地”的内容(自学5分钟)1、简述红军在遵义会议后长征路线三、学习“红军胜利会师陕甘”的内容(自学5分钟)1、简述红军会师吴起和会师会宁内容。2、找

2、出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四、总结收获:请根据上面所学内容写出红军长征路线。 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 强度乌江贵州 四渡赤水,佯攻贵阳(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北渡 (跳出敌人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 过雪山草地突破 进入甘肃会师 (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会师 (红二、红四和红一)长征结束五、当堂检测:1.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 A.将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B.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C.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D.北上抗日2.红军长征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是在哪一事件后( ) A.四渡赤水 B.渡过乌江 C.渡过金沙江 D.飞夺泸定桥3.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四渡赤水

3、遵义会议召开 渡过乌江 强渡大渡河 A B C D4.“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这首诗是朱德为纪念遵义会议而作。“群龙得首”是指遵义会议确立了谁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 A博古 B陈独秀 C毛泽东 D邓小平5. 毛泽东于1935年10月著诗七律长征:“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中表达了红军哪一次胜利会师的喜悦心情( ) A.遵义会议 B.会宁会师 C.井冈山会师 D.吴起镇会师6.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红军指战员英勇善战 B.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国民党力量受到牵制 C.长征路上地势险要,便于红军作战 D.遵义会议后以毛泽东为核

4、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7、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计划重走长征路,实地考察红军的革命足迹。他们应该选择的正确路线是( ) A、瑞金赤水河遵义泸定桥会宁B、瑞金遵义赤水河泸定桥会宁 C、遵义瑞金泸定桥赤水河会宁D、会宁遵义赤水河瑞金泸定桥8.“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这句诗词歌颂的是( )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井冈山会师 D.红军长征 9. 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诗中表达了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喜悦心情( ) A.遵义会议 B.会宁会师 C.井冈山会师 D.吴起镇会师 10.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遵义会议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A.民主共和道路的探索 B.抗日救亡道路的探索 C.新民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 D.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1.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你知道下列哪些活动他没有直接参与( ) A.中共一大 B.南昌起义 C.井冈山会师 D.吴起镇会师12、材料研读: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它向十一省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它撒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结合材料,谈谈你对红军长征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