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关庙镇初级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教学设计 岳麓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893947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关庙镇初级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教学设计 岳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关庙镇初级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教学设计 岳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关庙镇初级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教学设计 岳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关庙镇初级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教学设计 岳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关庙镇初级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教学设计 岳麓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5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关庙中心学校教学设计活页授课人郭爱授课时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解答教材中的思考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联想能力和归纳史实说明问题的能力。(2)教师通过自己设计的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梳理知识,编写读书提纲,进一步掌握阅读历史教材的基本方法。(2)指导学生完成本课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开展访问、调查研究活动的基本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不仅建立起工业化的基础,而且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2、的社会主义改造,使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2)引导学生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体会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重点难点分析重点: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难点:“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教学流程安排集体智慧(以知识体系为主)个性设计(二次备课)教学后记课前引导:先要求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向当地的人民代表了解人民代表的活动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有关情况。教师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1)我国封建土地制度是怎样被废除的?有什么历史意义?(2)新中国成立之初,为恢复国民经济采取了哪些措施?收到了什么成效?教

3、师在学生回答后强调指出:新中国建立之初,人民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恢复发展国民经济的措施,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没有解决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转化成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问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还没有确立起来。因此,土地改革和恢复国民经济任务完成之后,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如何把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化成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如何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转化成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总之,如何最终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就成为党和人民政府当时的主要任务。导入新课(1)教师提问:新中国土地改革和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之后,党和人民政府决定怎样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教师在适当补充讲述的基础上,解释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并引导学生阅读教

4、材本目第一段和卡通问答,明确“有计划地发展国民经济”的原因与内涵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的时间。(2)教师提问: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你能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出“一五”计划基本任务的要点吗?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教材相关内容,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一五”计划基本任务要点。实际上,“一五”计划的基本内容是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内容的具体化。(3)教师提问:第一个五年计划何时完成?取得了怎样的成效?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后回答后,教师指导学生观看教材中的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的第一批国产解放牌载货汽车出厂、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通车典礼等图片,以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感

5、性认识和民族自豪感。(4)教师提问: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是怎样制定和何时颁布的?由此引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讲述。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回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教师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毛泽东为国家主席,刘少奇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任命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就是在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通过的,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5)教师提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有什么关系?教师在

6、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宪法的颁布,结束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以共同纲领代替宪法的过渡状态,加强了人民民主制度,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造和经济建设顺利进行。为了加深学生印象,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场图,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观察能力。(6)教师提问:何谓三大改造?三大改造是怎样进行的?三大改造有什么历史意义?小结教师提问: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怎样建立的?随后引导学生讨论,最后从政治、经济和法律三个方面进行总结:(1)通过土地改革和三大改造,剥削阶级消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2)三大改造有基本完成,使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状态结束,生产资料公有制成为我国社会惟一的经济基础;(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确立。课前引导内容不必展开,简明扼要说清楚就行。一五时期的一些重要成就要点明,要让学生记住,并提醒学生不要和其他时期的成就混淆。三大改造讲解稍详细些。练习安排完成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第1、 一五计划第2、 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第3、 三大改造备课组长审核签名: 年级主任复核签名: 附件1:律师事务所反盗版维权声明附件2:独家资源交换签约学校名录(放大查看)学校名录参见: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