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关庙镇初级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全国大动乱教学设计 岳麓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893504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关庙镇初级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全国大动乱教学设计 岳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关庙镇初级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全国大动乱教学设计 岳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关庙镇初级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全国大动乱教学设计 岳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关庙镇初级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全国大动乱教学设计 岳麓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7课 全国大动乱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对林彪、江青一伙利用和助长毛泽东的错误,鼓吹个人崇拜等历史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2)通过对毛泽东错误估计形势,发动“文化大革命”,导致全国大动乱历史教训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地观察历史事物,正确把握历史发展方向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感知“文化大革命”的情况和全国大动乱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以及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2)运用直观教学法,讲述“文化大革命”发动和全国大动乱对民主法制的严重践踏的情况。用问题导学法和探究法分析“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破坏的危害性

2、以及应从中吸取的历史教训。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建国后最严重损失的一场内乱。(2)老一辈革命家和广大人民群众强烈抵制“文革”的错误做法,“二月抗争”表现了老一辈革命家为党和人民的利益奋起抗争的大无畏精神。(3)全国大动乱是对民主法制的严重践踏,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从而认识到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自觉增强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重点难点分析重点:民主与法制的破坏。难点:“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及其性质。教学流程安排集体智慧(以知识体系为主)个性设计(二次备课)教学后记导入新课1、“文化大革命

3、”中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表现问题一:“文化大革命”是怎样错误发动起来的?问题二:中央文革小组的特殊地位说明了什么?问题三:上海夺权是什么性质的事件?问题四:江青为什么要提出“文攻武卫”的口号?问题五:“革命委员会”取代地方保级党委说明了什么?问题六: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后,为什么整整十年没有召开过一次会议?问题七:“文化大革命”中,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2、“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恶果问题一:“文化大革命”中,林彪、江青一伙的权力地位急剧上升的原因和后果是什么?问题二:“文革”初期,红卫兵运动席卷全国,这一运动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问题三:全国大动乱的局

4、面是怎样形成的有何严重危害?问题四:老一辈革命家的“二月抗争”为什么被诬蔑为“二月逆流”?问题五:国家主席刘少奇为什么会被迫害致死,成为党的历史上的最大冤案?问题六:“文化大革命”中全国公安、检察和司法机关遭受冲击,甚至被“砸烂”,带来了什么后果?3、维护民主法制的斗争问题一:老一辈革命家和广大人民群众抵制“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法说明了什么?问题二:“二月抗争”是什么性质的斗争?有何重大意义?问题三:刘少奇产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尊严和人格,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四:老一辈革命家的“二月抗争”被诬蔑为“二月逆流”;刘少奇以宪法为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却不起任何作用。为什么会出现这

5、种现象?从中可得到什么启示?上述问题采取分组讨论方式,由学生自主探究解答。其中难度较大的问题,由教师作适当辅导。小结围绕本课重点,从以下几点小结:(1)说明“文化大革命”根本不是什么革命,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的内乱。(2)在“文化大革命”这场长达10年的内乱中,民主法制横遭践踏,社会秩序混乱,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由此,我们应该认识到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3)“二月抗争”是老一辈革命家为捍卫党和国家利益,维护党的集体领导原则,捍卫民主法制而进行的英勇斗争,他们的凛然正气和大无畏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的。练习安排完成课后及练习册上习题。板书设计一、“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表现二、“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恶果三、维护民主法制的斗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