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贫故事精选二篇

上传人:Wholive****ourhea... 文档编号:133889050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扶贫故事精选二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我的扶贫故事精选二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我的扶贫故事精选二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我的扶贫故事精选二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我的扶贫故事精选二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的扶贫故事精选二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扶贫故事精选二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的扶贫故事精选二篇我的扶贫故事精选二篇【篇一】“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要有理想、有本领,我们的国家才会有前途,民族才会有希望”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话对我的触动非常大。有人说,是青年就要勇于攀登,誓要达到成功的顶峰;有人说,是青年就要善于创造,敢为人先,开拓向前;而我要说的是,青年就要志存高远,因为青春已经插上追求梦想的翅膀,年轻的我们就应该一跃而起,搏击长空,振臂翱翔。2017年9月,我满怀激情来到了乡村,来到脱贫攻坚的第一线,扎根基层,用激情和真情奉献青春。面对陌生的岗位和环境,一切都得从零开始。在重重困难面前,我没有抱怨和逃避,而是迎难而上,因为我知道“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才刚入职的第一天支书便带着我深入村组、走访入户,了解村情民意,我学会了用最平实、最质朴的语言与群众沟通,乡村老农成了我生活的朋友;基层同事成了我学习的榜样;乡党委政府的领导成了我成长的导师。经过不断的历练,使我从一名普通大学生成长为一名成熟的社会人;不断的耕耘,使我从一名刚跨出校门的职场菜鸟,成长为一名务实的基层工作者。尽管忙,尽管累,但快乐而充实,我深信,我的人生在这里得到了锻炼,人生价值在这里得到了升华,我可以自豪的说:我对得起自己的青春,我的青春无悔!作为当代青年,作为一名公务员村官,投身于农村工作中,就要践行好十九大的讲话精神,在平凡的工作

3、中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为乡村振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我的家庭来自于农村,融入农村对我而言并不困难,把自己当作村民中的一员,始终用“诚心”做好村民眼中的“自己人”。记得在春节期间走访慰问老党员和困难党员的活动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村烂坝塘小组的一位70多岁的老党员,刚看到我们进来,他家的小孙子就笑着跑过来要陈支书抱,认生是小孩子的本能,可是看到我们他不仅不害怕、不躲避还跑着来迎接,这让我十分震惊。我拿着准备好的慰问金递给老党员,他还让我收回去,并且深情的说:“这几年,党和各级领导对我的关心、照顾我感激不尽,现在的政策对咱们老百姓来说真是太好了,谢谢你们,请你们常来跟我们坐坐,给我们讲讲党的

4、方针和政策,这是我们最高兴的事”。是啊!群众要的不是给他们多少钱,送给他们多少东西,只是像往常一样多到村组及农户家中走动就好。与群众话家常不难,只要你有心;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不难,只要你用心;提高群众满意度不难,只要你真心。作为一名服务于基层的村官就要甘于朴素,就要做到接地气。许久不见的朋友,见面时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哟,这不像你嘛,裙子、高跟鞋不穿啦?”我只能笑笑回答:“现在穿不了,平底鞋挺好”。既然我们选择了农村,我们就要拿出破釜沉舟,不干出业绩不罢休的干劲;既然选择了在基层筑梦,就要舍得丢弃绊脚之物;既然选择了投身于脱贫攻坚第一线,就要拿出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姿态。前不久,全县开展危房普查工

5、作,我跟随小组来到村星斗组一户建档立卡贫困家中进行走访工作,在我们调查完正准备离开时,他笑着对我们说:“现在国家的政策也是越来越好了,去年政府给我们的能繁母牛下了小牛,我都卖了几千块钱的,真是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心和照顾”。每当我看到群众脸上的笑脸,我都觉得我的存在是有价值的,我能为他们做一些事情,能为扶贫工作尽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这也让我对基层产生了更加炙热的情感。坚信自己的选择,用微笑和智慧将人生的梦想放飞,甘踏泥泞慰青春。“少年壮志潮头立,青春击掌要打拼”,把最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最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在基层,我不求轰轰烈烈,但求踏踏实实。不浮躁、不消极、不悲观,有自己的

6、目标、奋斗的方向,我们不畏艰苦,保持一份正确的心态,做好我们的工作。既然把青春安放在乡村,就要把汗水挥洒在田野,把致富的希望留在村庄;就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自己的最大力量,发挥所学到的知识,结合村中的工作实际,服务群众,奉献热情,让自己的梦想在这片热土开出谱写出最美的乐章!【篇二】“何队长,我们养殖基地的第一拨1500头生猪已经全部出栏,36户贫困户每户分5400元,集体剩19.3万元。第二拨1800头生猪等疫情好转就出栏,看眼下行情,收入肯定比第一拨还要好”日前,省县镇村党总支打通了一个电话。口中的“何队长”,就是正在市里忙疫情防控的曲靖市纪委监委驻市人大机关纪检监察组的二级调研员何继成。村

7、属高寒山区,没有水田,农作物主要以玉米和土豆为主,脱贫难度大。两年多前,老何和其他几个驻村扶贫队员经过多方考察论证一致认为,发展养殖业是比较适宜村的脱贫路子。可等他们在村里征求意见时,大部分群众却并不买账。“有国家政策扶持,有企业技术指导和保底价收购,饲料统一配送,粪便发酵后立即装袋变现,这明明是稳赚不赔的生意,群众咋就不同意呢?”驻村扶贫队员们的热情一度降至冰点。驻村扶贫队员一家家上门走访、调查了解,原来村民对前几年村里搞养殖的几个大户赔光了多年积蓄心有余悸,觉得发展养殖就是个赔本买卖。“先尝试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嘛!”在扶贫工作队报告工作时,市领导的一句话点醒了何继成。但要引进实力强、

8、效益好的企业到村投资可不是一件容易事。队员们在市农业局的大力协助下,多次自费到考察认定的某养殖集团西南总部上门推介游说。功夫不忘初心人。经过不懈努力,由上级专项拨款100万元、养殖集团公司注资60万元、全村3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村生猪养殖基地竣工投产了。让村民和驻村扶贫队员都没想到的是:第一拨生猪出栏就净赚38万元!“我们今年打算扩大养殖规模,采取村集体出资、银行贷款、群众入股等方式筹集资金,扩大养殖基地和烤烟合作社规模,再新建一个黄精种植合作社。”尝到甜头的谈起今后的打算,电话里洋溢着满满的自信。“你们这么个有16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小村,搞这么大的规模,资金周转得开吗?去年生猪出栏时正赶上价格大涨,碰了个好运气,今后价格走向可不好说哦!”老何打断的话,提醒道。“没问题!接替你们的驻村干部已经带着我们与养殖集团公司签订了连续3年包保价全部收购合同,去年成立的种植合作社集体收益10.31万元,47户贫困户户均收入5700元;烤烟合作社带动82户贫困户受益,户均收入9000元”脱贫攻坚是干出来的,只要真心干事,就能得到回报。老何还记得组织刚派他到这个只有4个村民小组的村时,全村没有任何产业,村集体没有1分钱的家底。而如今,正由脱贫村向美丽乡村迈进。“等战疫彻底,我们就去看你们”老何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