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知识点专题复习 第一讲:溶液的形成、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上传人:wei****08 文档编号:133888987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知识点专题复习 第一讲:溶液的形成、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考化学知识点专题复习 第一讲:溶液的形成、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考化学知识点专题复习 第一讲:溶液的形成、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知识点专题复习 第一讲:溶液的形成、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知识点专题复习 第一讲:溶液的形成、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化学知识点专题复习 第八单元 溶液学习目标要求高频考点重要程度分值溶液的形成、乳化及结晶现象2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4分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分知识网络构建第一讲 溶液的形成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知识能力解读知能解读:(一)溶液1.物质的溶解一种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2.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3.溶液的特征均一性:是指溶液形成后,溶液中各部分的组成、性质都相同。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溶质。注意:溶液可能是澄清、透明的,但不一定都是无色的。例如,溶液是浅

2、绿色的、溶液是蓝色的。溶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溶剂只能是一种。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物质(初中课本一般学习的溶液为液态)。均一、稳定的液体并不一定都是溶液,如水。知能解读:(二)溶液的组成1.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2)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3)溶液、溶质、溶剂之间质量的关系: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注意:溶质的质量是指分散到溶剂里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如果没有分散进溶剂里(没溶解),就不能计算在内。2.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断(1)固体或气体与液体相互溶解形成的溶液,一般习惯将固体或气体看作溶质,液体看作溶剂。(2)由两种液体组成的溶

3、液,一般习惯上把量多的看作溶剂,量少的看作溶质。(3)其他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时,无论水量的多少,水都是溶剂。说明:判断出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后,溶液的命名为“XX溶质的XX溶剂溶液”。如食盐水中的溶质为,溶剂为水,所以命名为氯化钠的水溶液,简称氯化钠溶液。物质在溶解时发生了化学变化,那么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分散在溶液中的生成物,如、分别溶于水后生成了、,因此溶质是和,而不是和。水是最常用的溶剂。汽油、酒精等也可以作溶剂。速学巧记:固、气与液体,液体是溶剂;液体相互溶,量多是溶剂;只要有水在,水就是溶剂。3.溶液的用途溶液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例如,农业上无土栽

4、培的植物可以生长在营养液里;化学实验室中用的稀硫酸等各种溶液;医疗上的各种注射液大多是溶液。知能解读:(三)物质的溶解1.溶解过程中能量的变化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这说明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热量的变化。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吸热现象,如硝酸按;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放热现象,如氢氧化钠、浓硫酸,有些物质溶解时,无明显吸热、放热现象。2.影响固体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1)温度:温度升高,固体溶解速率加快。(2)颗粒大小:固体颗粒越小,溶解速率越快。(3)搅拌(或振荡)也能加快固体物质的溶解速率。拓展:酸、碱、盐溶于水所得的溶液,其溶液中都存在自由移动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因此,

5、酸、碱、盐的溶液均导电。有机物形成的溶液,如在碘酒、蔗糖水溶液中溶质、溶剂都以分子形式存在,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不导电。固体物质的稀溶液与水比较,溶液的沸点比水高,凝固点比水低。知能解读:(四)乳化现象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如食用油放入水中振荡后得到的浑浊液体。2.乳化油脂难溶于水,在它与水的混合物中加入一些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这种现象称为乳化。像洗洁精这样能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的物质叫乳化剂。乳化剂所起的作用叫乳化作用。拓展: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形成的混

6、合物。如泥土放入水中振荡后得到的浑浊液体。固体小颗粒是由许多分子集合而成的,小液滴也是由许多分子集合而成的,故悬浊液和乳浊液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知能解读:(五)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再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注意:若改变条件(如溶剂量、溶质量、温度),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对于不同溶质,溶液的浓稀与溶液是否达到饱和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7、,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对于同一种溶质,在一定温度时,其饱和溶液比它的不饱和溶液要浓。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注意:此转化条件对大多数固体物质来说是适用的,因为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因此若通过改变温度把熟石灰由不饱和浓液变为饱和溶液应是升高温度,若把其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则可降低温度。解题方法技巧方法技巧:(一)溶液的判断方法指导:判断某物质是否为溶液,一般从是不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一种物质是否溶解于另一种物质两个方面来判定。方法技巧:(二)溶液的组成方法指导:溶液是由溶质、溶剂的组成的,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有多种,但溶液中的溶剂

8、只有一种。方法技巧:(三)乳化作用方法指导:利用洗涤剂将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珠的现象称为乳化现象,这种作用称为乳化作用,这是与溶解在本质上的区别。方法技巧:(四)溶解时的热现象方法指导:解此类习题熟记溶解时升温、降温的几种物质即可。须特别注意的是:氧化钙与水化合时也要放出热量,与溶解放热不同。方法技巧:(五)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指导: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温度不变时加入少量的同种溶质,看是否溶解,若不溶解,说明原溶液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反之则不饱和。方法技巧:(六)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方法指导:对绝大多数物质而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通过以下方法转化

9、:。跨越思维误区思维误区:(一)溶液的特征是无色、透明的剖析:溶液的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所谓均一性,是指溶液中各部分的组成和性质完全相同;所谓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质和溶剂不会分离。但无色、透明不是特征,因为有的溶液是有颜色的,如溶液呈浅绿色,溶液呈蓝色。思维误区:(二)将泥土放入水中,泥土是溶质,水是溶剂剖析:溶质和溶剂是溶液的组成部分,而泥土放入水中所形成的液体是悬浊液,不是溶液,因此不能说泥土是溶质,水是溶剂。同样,将植物油滴入水中形成的是乳浊液,也不能把植物油叫做溶质,水叫做溶剂。思维误区:(三)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剖析:溶液是物质溶解后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均

10、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蒸馏水、酒精等,它们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因此它们不是溶液。思维误区:(四)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只能是一种剖析:溶液中的溶剂只能是一种物质,但溶质既可以是一种物质,也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例如,将食盐和硝酸钾同时溶解到水中,即得二者的混合溶液,其中食盐和硝酸钾是溶质,不是溶剂。思维误区:(五)溶液的质量或体积等于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或体积之和剖析: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溶液的质量一定等于溶质与溶剂的质量之和。但由于分子间存在间隙,因此溶液的体积不一定等于溶质与溶剂的体积之和。例如,水与酒精混合,所得酒精溶液的体积就小于。思维误区:(六)误认为饱和溶液不

11、能溶解任何物质剖析:在一定温度下,向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继续加入该溶质,该溶质不能继续溶解,但不一定不能溶解其他物质。例如,一定温度下的饱和硝酸钾溶液中不能溶解硝酸钾,但能溶解氯化钠。思维误区:(七)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剖析: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一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就很小。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一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其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可能很大。思维误区:(八)饱和溶液升温后一定会变成不饱和溶液剖析: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不一定会变成不饱和溶液,如熟石灰,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升高温度,其饱和溶液不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12、,反而有溶质析出。中考考点链接中考考点:(一)溶液的概念中考考点解读:对溶液概念的理解以及溶质、溶剂的判断,是中考的热点,考查往往与实际生产、生活相联系,与身边的物质相结合。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中考考点:(二)溶解的速率及溶解时的热现象中考考点解读:影响溶质溶解速率的因素和溶质溶解后溶液温度的变化,特别是与物理学科中气体压强变化知识的综合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中考考点:(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中考考点解读: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及相互转化关系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主要考查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概念的理解及它们相互转化的条件,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和填空题。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