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快递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细则

上传人:淇*** 文档编号:133887842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18.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邮政快递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细则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邮政快递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细则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邮政快递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细则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邮政快递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细则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邮政快递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细则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邮政快递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细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邮政快递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细则(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邮政快递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实施细则1 适用范围本实施细则适用于邮政快递业企业的风险识别、评估、分级管控,主要指邮政行业在快递收寄、分拣、投递作业环节的风险分级管控。(本细则由 济川 整理)2 引用标准和文件(1)GB/T23694-2013 风险管理 术语(2)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令第16号)(3)关于印发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的通知(安委办20163号)(4)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5)邮政业安全生产设备配置规范YZ 0139-2015(6)快递安全生产操作规范YZ 0419-2015(7)寄递

2、企业安全防范要求GA 1468-2018(8)关于发布禁止寄递物品管理规定的通告(国家邮政局 公安部 国家安全部)(9)关于加强邮件、快件寄递安全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综办201424号)(10)国家邮政局关于强化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指导意见(国邮发201883号)(11)国家邮政局关于印发的通知(国邮发201972号)(1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13)仓储场所消防安全管理通则(GA 1131-2014)(14)变配电室安全管理规范(DB 11/527-2015)3 术语和定义(1)风险发生危险事件或有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组合。(2)重

3、大风险发生事故可能性与事故后果二者结合后风险值被认定为重大的风险类型。(3)风险评估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4)风险分级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4 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要求、程序4.1 基本要求(1)指定一名管理人员促进和管理评估活动;(2)确定风险辨识的方法;(3)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确定风险可容许的标准;(4)制定控制措施将风险降到可容许程度;(5)将风险管理活动的过程形成文件。4.2 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程序;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程序包括:风险辨识、

4、风险评估、风险分级与管控。5 风险辨识企业应对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辨识应覆盖全部的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并充分考虑不同状态和不同环境带来的影响。建议以安全检查表法(SCL)、风险矩阵法(LS)或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对生产现场及其它区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不安全因素及管理缺陷进行识别。6 风险评估6.1风险评估方法风险评估方法主要有:检查表法、类比法、风险矩阵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故障类型与影响分析法、经验分析法、概率法、指数法等。6.2 风险评估方法选择企业应经过研究论证选择适用的评估方法对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常用的评估方法如下(1)风险矩阵分析

5、法(LS);(2)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3)风险程度分析法(MES);(4)危险指数方法(RR);为方便推广和使用角度,建议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或风险矩阵法(LS)进行风险等级的判定。考虑细则的普遍适用性,推荐采用风险矩阵法(LS)进行风险评估。(本细则由 济川 整理)6.3 风险级别的判定原则按风险点评估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以下情形应直接确定为重大风险:(1)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2)发生过死亡、重伤、职业病、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3)经消防部门确定为重大风险的。6.4

6、风险分级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将风险按照从高到低的原则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重大风险:红色(不可容许的风险),极其危险,必须立即整改。只有当风险已降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如果无限的资源投入也不能降低风险,就必须禁止工作,立即采取隐患治理措施。较大风险:橙色(高度危险),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应采取应急措施,并根据需求为降低风险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或配给资源、限期治理,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一般风险:黄色(中度危险),需要控制整改。应制定管理制度、规定进行控制,努力降低风险,在规定期限内实施降低风

7、险措施。低风险:蓝色,可接受(可容许)风险。应引起关注,应考虑投资效果更佳的解决方案或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需要监视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现状,保留记录。7 风险分级管控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重点进行管控。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企业应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应依次按照工程控制措施、安全管理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措施等四个逻辑顺序对每个风险点制定精准的风险控制措施。(本细则由 济川 整理)8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8.1编制隐患排

8、查清单企业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应当对照邮政快递业风险点名册及分级指南,建立风险管控信息台账(清单)(附件4),检查风险部位、风险管控措施或者管控方案的落实情况。企业应当依据风险管控信息台账(清单)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清单。隐患排查清单(附件5)应当包括排查的风险部位、风险管控措施、风险失控表现、失职部门和人员、排查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排查时间等内容。排查清单可分为基础管理和现场管理两大类,基础管理可包括:资质证照、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安全责任制及规章制度、安全培训教育、安全投入、重大危险源管理、个体防护、职业健康、相关方管理、应急管理、隐患排查治理等内容。现场管理可包括:安检作业、开停车、设备

9、、工艺操作、个体穿戴、机电管理、消防管理、人员管理、场所管理、作业管理等。企业可根据风险管控信息台账(清单)及实际情况进行编制。8.2事故隐患排查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结合安全生产的需要和特点,建立隐患排查管理制度明确隐患排查的相关内容。8.2.1排查方式企业隐患排查应采用综合隐患排查、专业隐患排查、季节性隐患排查、节假日隐患排查、日常隐患排查、事故类比隐患排查等不同方式。其中事故类比隐患排查应在企业内或同行业发生事故后的检查,专业性隐患排查应包括三项制度、设备、车辆、电气、建筑结构、消防、公用及辅助工程等。(本细则由 济川 整理)8.2.2排查级别及频次企业应根据内部的组织架构确定排查级别,一

10、般包括公司级、部门级、网点级、班组级。企业内部依据排查级别,根据不同的排查形式,按照以下频次组织排查:1)企业主要负责人每季度至少组织并参加一次安全检查,主要检查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较大及以上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并保留检查记录。2)安全管理部门应当每旬至少组织开展一次安全检查,依据风险管控信息台账(清单)的职责分工,检查各自分管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并保留检查记录。3)分拨场所、营业网点每周至少组织本场所管理人员对本场所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并保留检查记录。4)班组每天组织一次对本岗位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安全检查并保留检查记录。在开展生

11、产经营活动前或者交接班时,应当进行风险确认和风险管控措施预知、设备设施检查等安全确认,并及时排除新产生的风险;生产经营活动结束后,应当对作业场所、设备设施、物品存放等涉及安全的事项进行检查。5)分拨场所和营业场所一线岗位人员应认真履行岗位安全责任制,进行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一线岗位人员应对自己分包的安全设施、应急设施、风险控制措施进行巡回检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企业应组织开展专项隐患排查:1)当有与本单位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以及规程制定、修改或者废止时,企业应当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法律法规识别和合规性评价,对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制度、现状应当制定整改计划进行整改;2)当设备设

12、施、生产经营条件、周边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企业应当就变化情况对公司安全管理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估,制定相关风险控制措施并对变化后的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开展专项检查;3)当停工停产后需要复工复产的,企业应当组织人员对设备设施的运行调试情况、安全报警连锁调试情况,储运情况、人员培训情况、消防应急物资配备情况、风险控制措施落实情况等开展专项检查;4)当本单位或同行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突发事件或者险情时,企业应当根据事故发生的原因,在本单位组织开展事故类比专项检查,进行举一反三,避免同类事故发生;5)当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时,企业应按照政府要求制定活

13、动方案,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6)当由于季节变化引起气候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企业应当根据季节特点开展季节性专项检查;(本细则由 济川 整理)7)当有关部门预报可能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如洪水、泥石流、暴雪、台风、地震等)时,企业应当针对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应急措施开展专项检查。8.2.3隐患排查内容企业应依据隐患排查清单,对管理措施、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等全部控制措施进行排查。企业应当对下列因素开展隐患排查:1)人的不安全行为:从业人员是否存在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相关安全管理规定;2)物的不安全状态:经营场所和设施设备是否符合安全生产相关规定、标准要求;3)管理缺陷:是否按照有关法律、法

14、规、规章和强制性标准规定建立实施安全生产管理制度;4)其他可能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的因素。8.3隐患判定、分级事故隐患分为三级:1)一级隐患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列为一级(重大)隐患:根据重大火灾隐患判定方法(GB35181-2017),应当判定的重大隐患;可能造成人员死亡事故或3-9人重伤事故的隐患;可能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的隐患;其他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需全部或局部停产停业,并经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消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消除的隐患;可能造成国际、国内影响的隐患。2)二级隐患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列为二级隐患:可能造成3人以上轻伤或1-2人重伤事故的隐患;可能造成一定财产损失

15、的隐患;可能造成本地区内影响的隐患;可能造成对周边企业、社区产生影响的隐患。3)三级隐患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列为三级隐患:可能造成人员轻微伤害或没有受伤;可能造成的损失很小。8.4隐患治理8.4.1治理要求企业应对排查出的各级隐患,做到“五定”(定整改方案、定资金来源、定项目负责人、定整改期限、定控制措施,也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并将整改落实情况纳入日常管理进行监督,及时协调在隐患整改中存在的资金、技术、人员调配、物资采购、施工等各方面问题。(本细则由 济川 整理)8.4.2制定隐患整改方案范围及内容1)企业及下设分支机构、末端网点对安全生产检查发现的如下事故隐患,应当制定隐患整改方案并组织实施,消除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政府及其他相关方检查发现的隐患;公司级联合检查发现的隐患;其他安全检查发现的整改难度较大,涉及单位(部门)较多的隐患;2)事故隐患整改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治理的隐患清单;治理的标准要求;治理的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的落实;负责治理的机构、人员和工时安排;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物流与供应链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