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高中语文8咬文嚼字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5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3886407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高中语文8咬文嚼字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高中语文8咬文嚼字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高中语文8咬文嚼字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高中语文8咬文嚼字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5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高中语文8咬文嚼字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5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高中语文8咬文嚼字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高中语文8咬文嚼字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高中语文8咬文嚼字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5咬文嚼字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写作思路。过程与方法:布置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理解文中所选的诗词及故事背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咬文嚼字”的习惯。教学重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主旨。教学难点:理解并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学会在平常的学习中“咬文嚼字”。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诵读法,点拨法教具准备:PPT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语设计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

2、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应当说,这两个字是嵌得相当不错的,是颇合原句的意境的。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她说:“这是常人用的俗字,平直,无味。”换句话说,即缺乏诗句应有的含蓄和诗味。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轻风”徐徐,若有若无,“扶”字恰到好处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的柔美之态,与“轻”、“细”相宜,和谐

3、自然。“失”字,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风韵: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映大地,梅花自然就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黯然失色了。这样,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足见,在古代诗词中,一个字的变动,整首诗的意境也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应该学习苏小妹,在创作中有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精神,咬文嚼字,让自己的文章更上一层楼,精益求精。(二)认识作者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石、孟实,安徽桐城人,“美学老人”。1925年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就读时发表了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在国内引起轰动效应,并成为民国时期出版业的一大景观,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

4、作,尝试以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学术研究,因而成为美学界一个重要流派的代表。此外,还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其所著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该著作的问世也一举奠定了朱光潜中国美学泰斗的崇高地位,无人能忘其项背。文化大革命中,他蹲在牛棚里翻译了百万言的黑格尔的美学。人生格言:“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三)粗读课文,把握论点请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思考问题:1、“咬文嚼字”什么意思?明确: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2、看起来“咬文嚼字”有些贬义,那么朱光潜为什么会用它来作为自己的观点,一定有他

5、的道理,那么,请同学在课文中找一找作者是怎样阐述自己的观点的?(学生思考讨论,总结归纳)明确: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四)再读课文,深入分析1、为了让大家接受这个观点,作者选了哪些例子来证明呢?明确:郭沫若改字 王若虚改句贾岛“推敲” 苏轼惠诗“套板反应”2、文章最后一段中说“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你认为作者是随便举的例子么?(学生思考并讨论)明确:这些例子不仅不是随便举的,而且是用心选择的。从选材的内容来看,一方面是关于文字修改,一方面是有关联想意义;从修改的效果来

6、看,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3、具体分析有关文字修改的例子:郭沫若改字(通过指导学生诵读修改前后的句子来体会“咬文嚼字”的精神。)明确:同样是一种改法,却产生两种不同的效果,一个成功,一个失败。原因在于不同情感的句子不可以千篇一律的修改,应分析句子情感,把握句式特点来修改。补充示例:唐代诗人宋之问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中“怯”能否替换成“切”呢?明:很显然,不可以。“怯”更能表达作者逃亡时的胆怯心情,既急切的咬想知道家人的情况,又担心自己给家人带来灾祸,“怯”可以非常准确的表现当时那种矛盾的心情。总结:写文章时要求用词准确,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在斟酌字句的道路上不

7、断探索着。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唐卢延让)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杜甫) 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个,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法 福楼拜)补充示例:宋人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第一段原来是“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诸山,林壑尤美。”最后修改为“环滁皆山也。”这是修改的更简洁的成功的示例。总结:文句是否简洁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怎样表述才最符合原文的意味,也就是说咬文嚼字的精髓是调整思想和

8、情感。贾岛“推敲”(这个故事已经耳熟能详,重点在于了解作者是怎样咬文嚼字的,同时引导学生用咬文嚼字的精神自己分析诗句,提出看法。)请找出文中作者的理由和解释。 你认为应该用“推”还是“敲”呢,说说你的理由。(学生可自由讨论,只要解释合理就应给予鼓励)总结:无论用那个字,好像都有道理,其实就在于不同的字表现的意境不同,每个字所蕴含的意境又是合乎情境的,所以都是可以的。小结:以上三个例子有成功,有失败,他们的评判标准都是一样的,即这个词或句是否符合作者的思想情感。4、具体分析有关联想意义的例子:苏轼惠诗(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利用联想意义的妙处。)补充注释:小龙团是福建名茶,一般是地方上供给

9、皇帝的茶。一两茶相当于0.1两黄金。苏轼在任常州刺史时得到朋友赠送的小龙团,异常兴奋,来到无锡的第二泉取泉水泡茶。小龙团是茶团,北宋蔡襄创制的一种名茶,形状似饼,这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因为他们的形状都是圆形的。“套板反应”(指导学生理解“套板反应”的概念,概括作者的观点。)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概括“套板反应”。作者的观点是什么?明确:反对。“套板反应”背离了创新,引不起新鲜和真切的情趣。唐代的古文运动中韩愈等人提出写文章要“师其意而不师其辞”,“词必己出”,这体现的就是创新,反对掉书袋。总结:这一正一反两个例子都充分说明了咬文嚼字还应有创新意识。合理的运

10、用联想意义。补充示例:唐代大诗人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注:李龟年为唐代著名的音乐家,受唐玄宗赏识,后流落江南。思考:其中“江南”两字你能有多少联想呢?明确:点明与李龟年相逢的时令暮春;暗指李龟年不幸的身世; 暗指自己不幸的身世;暗指唐王朝衰落时期。5、小结:通过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作者指出无论是文字修改,还是使用联想意义,我们都要寻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和吻合,这样才会达到艺术的完美。(五)引申探究,比较阅读研讨与练习中列举了一篇文章不求甚解(马南邨),其中提出了另一种阅读的方法,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面对朱光潜和马南

11、邨的不同见解,请结合自己的读书习惯谈谈你的看法。(引导学生自由讨论,老师可加以指导和鼓励。)(六随堂练习【玉楼春】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古人评价,一个“闹”字“卓越千古,境界全出”,你认为这个“闹”字妙在何处?明确:这一闹字,十分夸张,使读者自然联想到了繁花似锦,春色满园的热烈情景。“春色”原本是无声无形的,经过闹字的点染,一下变得有声有形,让我们在听觉和视觉上获得了美的感受。【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有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说,“自

12、”“横”二字用得极妙,充满情趣。试分析二字的妙处。明确: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而郊野渡口,本来行人无多,此刻更其无人。因此,连船夫也不在了,只见空空的渡船自在浮泊,悠然漠然。水急舟横,由于渡口在郊野,无人问津,在这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里,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总结:其实不管是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还是贾岛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都体现了古人对“炼字”的一种重视。炼字,不光是斟酌某个字眼,更多的是炼意、炼情,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可忽视。课堂小结有句歇后语,叫“小老鼠读书咬文嚼字”,但通过学习朱光潜的这篇文章,同学们都要学这位态度认真的小老鼠,无论

13、在阅读还是写作时,不能光学五柳先生“不求甚解”的态度,更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精神。课后思考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 马南邨不求甚解王荆公绝句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洪迈容斋随笔 (六)应用拓展,活学活用课前老师要求学生整理出自己平常读书时“咀嚼”出的好句子,选择了其中的一部分,请学生自己赏析。(由选出语段的同学先发表观点,再由其他学生补充。)总结:很好的思想内容,像一盏画得很美的纱灯,表达思想的文字就像灯里的烛光。若是里面的烛光很亮,这盏灯上的美丽图画就会映射得纤毫毕现;若是烛光昏暗,无论是多美的纱灯,也会减色。(冰心漫谈语文的教学与学习)(七)作业设计片段训练:请写一个片段来赏析你所喜欢的语段,可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分析。要求:重点突出,语句通顺,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字数不少于400字。(八)板书设计 郭沫若改字 不同情感 文字修改 王若虚改句 不同意味咬文嚼字 贾岛“推敲” 不同意境 苏轼惠诗正面 联想意义 “ 套板反应”反面 - 6 -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