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组合(二)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二)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3886248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组合(二)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二)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组合(二)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二)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组合(二)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二)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组合(二)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二)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组合(二)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二)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组合(二)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组合(二)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二)(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通用)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组合(二)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二)专题组合(二)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二)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荧屏上,他沉着大方,点评时事亦庄亦谐,精辟的见解让人折服;镜头外,他开朗乐观、热心助人,是邻居、朋友心中的活雷锋。他爱好广泛,喜欢安静的棋类运动,对热闹的纸牌游戏也来者不拒;欣赏通俗感性的流行歌曲,对庄重恢宏的交响乐也甘之如饴。旅游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这里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景闻名天下,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虽然最初并不相信自己涉嫌犯罪,但由于电话那头的骗子言之凿凿,加上

2、所谓最高检的“全国通缉公告”,信息闭塞的受害人最终成了骗子的猎物。持续多日的强降雨导致部分地区山洪暴发,农田被淹,房屋倒塌,灾情扣人心弦,相关部门正全力以赴组织救灾。这些年来,随着人们接触的新事物越来越多,观念越来越开放,再加上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人的自驾游活动搞得风生水起。A. B. C. D.解析亦庄亦谐:形容既严肃又风趣。指讲话或文章既庄重正派,又幽默活泼。甘之始饴:感到像糖那样甜。指为了从事某种工作,甘愿承受艰难、痛苦。不合语境。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该成语不能形容自然美景,此处适用对象不当。言之凿凿:凿凿,确实。形容说得非常确定。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

3、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该成语不能用于形容灾情,此处适用对象不当或不合语境。风生水起:风从水面吹过,水面掀起波澜。形容事情做得有生气,蓬勃兴旺。答案B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本次参赛的微小说充满了亲情、友情、正义、善良、正能量,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艺术地表达了人生思考,让读者从字里行间体会到幸福的味道。B.千百年来,苏州人在享受着伍子胥、白居易等先贤名流造城、护城的成果时,一刻也没有忘记将老祖宗留下的这份家业传承和保护下去。C.某省从今年起逐步建立健全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级足球联赛,且要通过招生考试政策拓宽足球人才成长通道,培养优秀足球后备人才。D.在技术日新月异、产品更

4、新换代不断加速的时代,企业面临着极为严峻的考验,在不得已时甚至不惜断腕求生。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项,“亲情、友情、正义、善良、正能量”并列不当,“正能量”包括“正义、善良”,不能并列;B项,“传承和保护下去”语序不当,应改为“保护和传承”;C项,“建立健全”缺少宾语,应在“足球联赛”后加上“的机制”。答案D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古代动物中有一类动物叫蜥螈,_它们_具有两栖动物的特征,_具有爬行动物的特征。_古生物学工作者不容易弄清楚它到底是两栖动物还是爬行动物,_过去把它放在爬行动物中,_现在又把它放在两栖动物中。A不而因此/尽管而B既又不过既然/于是

5、C/既又因此以致而D不而/不过以致进而解析解答此题要分析句间的关系和前后关联词语的搭配。第处不需要关联词;第处和第处之间构成并列关系;第处和第处之间构成因果关系,应填“因此”;第处和第处之间构成因果关系,应填“以致”;第处为转折,应填“而”。答案C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不过是人们认知世界的两种角度和方法。一般来讲,“唯心”有助于研究人的意识世界的精神问题,而“唯物”则有助于_;前者更多的是精微的感性体验,_。通常,一个人固然会有_,但是,这并不排除他在必要的情况下,同时采用这两种方式来解决不同的

6、问题。答:_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本段文字介绍的是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对人的不同影响。结合前文对唯心主义的介绍,可知这里要补写的是唯物主义对人的影响,即有助于“人们认知外部的物质世界”。依据前文“感性体验”,可知与之相反的是“后者更多的是缜密的理性分析”。依据前文可知,人固然会有的是“认知世界的角度和方法”。答案人们认知外部的物质世界后者更多的是缜密的理性分析一个稳定的认知角度和认知方式5.阅读下面的图表,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1)给图表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5个字)答:_(2)根据图表数据,得出相关结论。(不超过50个字)答:_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

7、力。要给图表拟定标题,要先看明白该图表的纵横轴调查的数据情况。仔细观察发现,该图表是某省2015年抽样数据。实线和虚线分别代表男生和女生的语文分数分布情况。横轴是分数段,纵轴是百分比。这样就可以拟定标题为“某省2015年语文高考男女生分数段分布情况比较”。再根据实虚线所指示的分数段和百分比,比较之下,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男生分数比例在100分以下高于女生,在100分以上低于女生。答案(1)某省2015年语文高考男女生分数段分布情况比较(2)100分以下男生比例高于女生,100分以上女生比例高于男生;大部分考生的分数在100110(115)之间。二、名句默写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虞美

8、人一词中“_,_”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深深感慨。(2)在过零丁洋中,文天祥把国家的灾难浓缩在“_”这个比喻句中。(3)论语十则中“_,_”两句,表达了胸怀抱负的人要担当大任就应当具有刚强的意志品质的思想。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默写考查的是学生对古代散文诗歌的理解能力,同时能准确书写。所以回答问题要注意书写正确,尤其是繁难字,如“雕栏玉砌、风飘絮、弘毅”等。答案(1)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2)山河破碎风飘絮(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三、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在世界文明对话史上,公元2世纪到7世纪期间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当属佛教的东传及其与中华

9、文明的对话。这一文明对话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后果,它不仅使佛教融入中华文明,与儒家、道教一起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结构性力量,而且也使得佛教获得持续的发展活力,从一个地方性宗教上升为世界性宗教,直到今天仍然发挥其重要的精神作用。两汉时期,是佛教东传的发生期。佛教进入中国大地是一个因地域关系自然而然地发生的过程,“其教因西域使臣商贾以及热诚传教之人,渐布中夏,流行于民间”(汤用彤)。它不是像后来基督教教团派出大量传教士有组织地传教活动。这一点决定佛教进入中国是和平的、非强制性的。佛教最初传入中国是与当时道家的黄老之术和方士之术互相影响、相得益彰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佛教东传的扎根期,隋唐时期是佛教东传的开

10、花结果期,这两个时期是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最重要时期。唐以后,随着三教合流,随着中国化佛教禅宗的盛行,融入中华文明的佛教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佛教已经不是在异族异质文明意义上与中华文明展开对话了。魏晋时期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主要体现在佛学与玄学的对话上,两种文明对话呈现出佛学的玄学化和玄学的佛学化。南北朝时期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一个突出特征是皇帝亲自参与对话,如宋文帝曾与僧人论究佛理,宋武帝亲自到寺庙听讲,梁武帝甚至亲制发愿文,皈依佛教,大兴寺庙。魏晋时期,中外学者合译佛经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东晋是佛典合译的高峰期。不仅小乘佛教的基本经典阿含经系列被创译,而且大乘佛教的重要

11、经论、密教经典、律典等都被译出。当时在佛经的翻译解释中大量采用“格义”的方法,即用中国原有经典中的精义与典故来比配佛经中的道理,以便中国信徒的理解与接受。显然这是一种聪明的文明对话与融合方式。佛教文明在中土的生根开花结果,还在于佛教本身具有一种对话精神,佛教内部往往通过对话来加深对佛法佛学的理性认识。中土的高僧大德完全继承了印度佛学的对话精神。慧远曾就大乘要义与罗什通信,往复问答。慧远的弟子慧观,也从罗什请问佛学,研核异同,详辩新旧。受到罗什的高度赞扬,与僧肇一起被称为“第一”。佛教东传与中华民族文明对话并不纯粹是“西学东渐”的单向对话,同时还有大量中土的高僧大德长途跋涉到天竺等西方取经而形成

12、的逆向对话。中土沙门西行求法从曹魏的朱士行开始可谓代不乏人,其中东晋的法显和唐朝的玄奘是最为突出的两位。当代印度史学家阿里教授在给季羡林先生的信中写道:“如果没有法显、玄奘和马欢的著作,重建印度史是完全不可能的。”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一个深远的历史影响是通过中国,佛教流传远播于四邻诸国。早在隋朝,佛教就通过中国而影响到高丽、百济、新罗及日本。没有在中国的存在与发展,佛教难以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宗教。就此意义而言,中国佛教具有建构世界宗教文明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历史价值。(选自张三夕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有删改)7.下列关于“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佛教文明与中

13、华文明的对话历经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唐以后,伴随着中国化佛教禅宗的盛行,佛教不再被看作是在异族异质文明意义上与中华文明展开对话了。B.公元2世纪到7世纪期间出现的佛教的东传及其与中华文明的对话,是世界文明对话史上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使佛教从一个地方性宗教上升为世界性宗教,就是到今天还发挥着重要的精神作用。C.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可以说是双向对话,不仅有“西学东渐”的单向对话,同时也有大量像法显和玄奘等中土的高僧大德到西方取经而形成的逆向对话。D.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不仅使佛教融入中华文明,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结构性力量之一,而且也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使佛教通过中国流传于四邻诸国。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B项,“是世界文明对话史上最重要的历史事件”错误,原文表述为“公元2世纪到7世纪期间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当属佛教的东传及其与中华文明的对话”,该项将范围扩大化了。答案B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在魏晋和南北朝时期的表现特征不同,魏晋时期主要是佛学的玄学化和玄学的佛学化,南北朝时期一个突出特征是皇帝亲自参与对话。B.在魏晋时期,中外学者合译佛经就取得了突出成绩,小乘佛教的基本经典阿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