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3884991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专用)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考点归类,对点模拟练能力文言文阅读(一)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灵壁张氏园亭记苏轼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莽,行者倦厌。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龟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宾客。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肩舆叩门,见张氏之子硕。硕求余文以记之。维张氏世有显

2、人,自其伯父殿中君,与其先人通判府君,始家灵壁,而为此园,作兰皋之亭以养其亲。其后出仕于朝,名闻一时,推其余力,日增治之,于今五十余年矣。其木皆十围,岸谷隐然。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譬之饮食,适于饥饱而已。然士罕能蹈其义、赴其节。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于利而忘返。于是有违亲绝俗之讥,怀禄苟安之弊。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不求而足。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故

3、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盖其先君子之泽也。余为彭城二年,乐其风土,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南望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幅巾杖屦,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以与其子孙游,将必有日矣。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始家灵壁家:安家。B.岸谷隐然 隐:隐约。C.舟车冠盖之冲 冲:行驶。D.则跬步市朝之上 跬步:行走出入。解析冲:要冲,交通要道。答案C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D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A项,均为代词,他。B项,均为连词,表目的。

4、C项,均为结构助词,的。答案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苏轼于神宗元丰二年赴任途中,经过汴水边的灵壁张氏园亭时,应张硕的请求而作的一篇游园记。B.文章开头详细地描述了张氏园亭的地理位置、环境风貌、景物构筑、物产养殖等,突出“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C.张家世代显赫,张氏先人不仅为个人计,而且为子孙计,构筑了张氏园亭,其后五十多年,规模日益扩大。D.苏轼从张氏园亭得到启发,围绕仕与隐这一中心生发了一通议论,认为一个人不能追求功名爵禄,而应隐退于田园山林中,因此他也想在彭城买田终老。解析“认为一个人不能追求功名爵禄,而应隐退于田园山林之中,因此他也想在彭城买

5、田终老”有误,从原文“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可以看出,作者对张氏子孙的出仕与隐退都是赞赏的,题中只选取其中一个方面,因此属于以偏概全的错误。答案D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译文:_(2)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译文:_解析“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侧重于考查对句意的理解与表述,具有综合性的特点。翻译要根据上下文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引申、调整、补充,注意重点实词、虚词含义的准确,注意文言句式等。答案(1)园中的各种景物,没有一样不令人赏心悦目,我相信他们一定是花了许多力气和时间。(2

6、)不忍心离去,而徐州的父老也并不厌弃我。【参考译文】离开京师向东行,河水里卷着浊泥,道路上飞起黄尘,高坡田野苍莽暗淡,使行路的人感到疲倦。走了八百里,才来到汴水之北灵壁张氏家的园林。从外面就可以看到茂密的修竹,粗大荫翳的乔木。园中借汴水的支流,建成池塘;又凿取山上的怪石,堆成假山。园中的蒲草芦苇莲花菱角,让人联想起江湖的秀美;青桐翠柏,让人感觉到山林的清爽;奇花异草,让人回忆起京、洛的繁华;高堂大厦,有吴蜀之地建筑的精巧。园中深广可以隐居,出产丰饶可以养家。瓜果蔬菜可以馈赠邻里,鱼鳖新笋可以招待来自远方的宾客。我从徐州改知湖州,由应天府乘船,三天后到达张氏园亭。我坐着小轿来到他家门前,见到了张

7、氏的儿子张硕。张硕请我写一篇文章为记。张家世世代代都有显达的人,从他伯父殿中君和他父亲通判府君那一代,开始在灵壁县定居,建造了这个园子,在池边修建了一座亭台奉养双亲。后来他们到朝中做官,在当时很有名望,用剩余的资财,不断地增修扩建,到现在五十多年了。园子里的树木都已长成十围之粗,浓荫遮蔽了河岸。园中的各种景物,没有一样不令人赏心悦目,我相信他们一定是花了许多力气和时间。古代的君子,不是非要做官,也不必一定不做官。非要做官就容易忘掉自我,一定不做官就容易忘掉国君。就像饮食一样,自己感到适意就行了。然而士子很难做到合于古人所说的君臣节义。居于乡野的人安于现状不愿外出做官,外出做官的人为利益所牵而不

8、愿退处。于是他们就有了违拗亲情自命高洁或贪图利禄苟且偷安的弊病,因而受到人们的讥讽。如今张氏的先人,为子孙后代考虑得长远而周到,所以把建筑居室种植园林的地址选择在汴水、泗水之间,此地是舟船车马官员来往的要冲。凡衣食之需,饮宴游览之乐,不必刻意追求就能满足。让他们的子孙迈出家门出去做官,朝堂不过几步之遥;闭上院门回家隐居,就可以坐卧于山林之内。对于贻养性情,推行仁义保持志节,无一不非常适合。因此他们的子孙凡出仕的人都获得了循良的名声,凡在家不仕的人都保持了高洁谦退的德行。这都是他们先人的余荫。我在徐州做了两年知州,很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不忍心离去,而徐州的父老也并不厌弃我,我打算在泗水滨买地归老

9、。往南可以望见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头裹幅巾手拄竹杖,时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与他们的子孙交游,我相信这一天已为时不远了。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5.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荣 辱 之 大 分 安 危 利 害 之 常 体 先 义 而 后 利 者 荣 先 利 而后 义 者 辱 荣 者 常 通 辱 者 常 穷 通 者 常 制 人 穷 者 常 制 于 人 是 荣 辱 之 大 分 也(节选自荀子荣辱)答案荣辱之大分/安危利害之常体/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通者常制人/穷者常制于人/是荣辱之大分也【参考译文】光荣和耻辱的主要区别、安危利害的一般情况是:先考虑道义而后考虑利益的就会

10、得到光荣,先考虑利益而后考虑道义的就会受到耻辱;光荣的人常常通达,耻辱的人常常穷困;通达的人常常统治人,穷困的人常常被人统治:这就是光荣和耻辱的主要区别。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繁昌县兴造记曾巩太宗二年,取宣之三县为太平州,而繁昌在籍中。繁昌者,故南陵地,唐昭宗始以为县。县百四十余年,无城垣而滨大江,常编竹为障以自固,岁辄更之,用材与力一取于民,出入无门关,宾至无舍馆。故世指繁昌为陋县,而仕者不肯来,行旅者不肯游,政事愈以疵,市区愈以索寞,为乡老吏民者羞且憾之。事之穷必变,故今有能令出,因民之所欲为,悉破去竹障,而垣其故基,为门以通道往来,而屋以取固。即门之东北,构亭瞰江,以纳四方

11、之宾客。既又自大其治所,为重门步廊。门之上为楼,敛敕书置其中。廊之两旁,为群吏之舍,视事之厅,便坐之斋,寝庐庖湢,各以序为。厅之东西隅,凡案牍簿书,室而藏之,于是乎在。自门至于寝庐,总为屋凡若干区。自计材至于用工,总为日凡二千三百九十六日而落成焉。夏希道太初,此令之姓名字也。庆历七年十月二十三日,此成之年月日也。 始繁昌为县,止三千户。九十年间,四圣之德泽,覆露生养,今几至万家。田利之入倍他壤有余,鱼、虾、竹、苇、柿、栗之货,足以自资,而无贫民。其江山又天下之胜处,可乐也。今复得能令,为树立如此,使得无岁费而有巨防,宾至不惟得以休,而耳目尚有以为之观。令居不惟得以安,而民吏之出入仰望者,益知尊

12、且畏之。予知县之去陋名,而仕者争欲来,行旅者争欲游,昔之疵者日以减去,而索寞者日以富蕃。称其县之名,其必自此始。昔孟子讥子产惠而不知为政,呜呼,如夏令者,庶几所谓知为政者与!于是过子产矣。凡县之得能令为难;幸而得能令,而兴事尤难;幸而事兴,而得后人不废坏之又难也。今繁昌民既幸得其所难得,而令又幸无不便己者,得卒兴其所尤难,皆可喜无憾也。惟其欲后人不废坏之,未可必得也。故属予记,其不特以著其成,其亦有以警也。某月日,南丰曾巩记。 (选自曾巩集,有删改)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政事愈以疵疵:糟糕。B.而垣其故基 垣:城墙。C.而令又幸无不便己者 便:有利。D.其不特以

13、著其成 著:彰显。解析B项中的“垣”处在谓语的位置上,应该是名词用作动词,理解为“修建城墙”。答案B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D项,前一个“其”为代词,理解为“那、那些”;后一个“其”也为代词,理解为“他们的”。A项,两个“以”都是连词,表目的,可解释为“来”。B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因果,理解为“因而”。C项,两个“之”都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不译。答案D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以兴建繁昌县的经历为写作中心,通过写繁昌县由曾经的贫困县变为富裕县的过程,表现了一个好的县令对一个县的重要性。B.繁昌本来属于宣州,后来归

14、到太平州。当地的地理环境很好,但当初因治理不当,成为了一个别人都不愿意来的地方。C.县令夏希道上任后,对繁昌进行了整体的建设,用了六年多的时间,将这里建成繁荣昌盛的地方,因而受到百姓的拥护和爱戴。D.夏希道到繁昌县后将繁昌县治理得非常好,曾巩认为他非常有处理政务的才能,将之比作子产,甚至认为他超过子产。解析“将之比作子产”错误,原文的意思是“子产虽然聪明却不懂政务,而夏希道却是懂政务的人”。答案D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事之穷必变,故今有能令出,因民之所欲为,悉破去竹障。译文:_(2)凡县之得能令为难;幸而得能令,而兴事尤难。译文:_答案(1)任何事物到了尽头都会发生变化,因此,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