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八环境问题(含选修)与可持续发展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3884056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八环境问题(含选修)与可持续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八环境问题(含选修)与可持续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八环境问题(含选修)与可持续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八环境问题(含选修)与可持续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八环境问题(含选修)与可持续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八环境问题(含选修)与可持续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八环境问题(含选修)与可持续发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2017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八环境问题(含选修)与可持续发展专题八 环境问题(含选修)与可持续发展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小题4分,共44分)(2016石家庄一模)霾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如灰尘、粉尘、盐粒等)或气溶胶粒子(如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的集合体,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 km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能导致空气质量逐渐恶化。下图示意黄淮地区19712001年冬季霾日数与降水量、相对湿度和风力之间的相关系数。据此完成12题。1黄淮地区冬季霾日数与降水量、相对湿度和风力之间的关系是()A20世纪80年代之前,风

2、力越小,霾日数越多B20世纪80年代之后,相对湿度越大,霾日数越少C20世纪80年代之前,霾日数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D20世纪80年代之后,霾日数与风力相关性增强2推测黄淮地区19712001年间()A冬季风势力减弱B降水量显著增大C霾的主要组成物质改变D森林湖泊面积大量增加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冬季霾日数与风力呈明显负相关,故风力越小,霾日数越多,A项正确。注意正相关说明变化一致,负相关说明变化不一致,相关系数绝对值越大说明相关性越大。第2题,从图中只能看出不同时期,霾日数与各要素的相关性,不能看出冬季风势力强弱、降水量变化趋势,更不能看出森林、湖泊面积变化;同时,

3、霾日数与风力、降水、湿度相关性发生较大变化,可能是霾的组成物质发生改变,导致同样的外部条件下,霾日数存在差异。答案:1.A2.C(2016天津滨海六校3月联考)浙江东南部青田县地处瓯江中下游地区。地形崎岖,山地丘陵地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境内溪谷纵横,烟江秀丽,山峦连绵,奇峰挺拔,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境内形成了独特的“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列为世界四大农业遗产之一,读示意图完成34题。3保障该种农业生产模式稳定发展的主要措施是()A进行农业结构的调整B修建温室改善热量C兴修排灌水利设施 D拓展市场推进产业化4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评价,该农业模式()A能灵活地适应市场 B农产品的类型

4、多样C提高了生产效率 D稻鱼共生,保护环境解析:第3题,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水旱灾害频发,水源是农业稳产的关键因素,故保障该种农业生产模式稳定发展的主要措施是兴修排灌水利设施。第4题,注意生态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综合利用、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从而实现减轻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目的。答案:3.C4.D(2016山西4月质检)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水分和空气两者的组成比例随外界气候条件及其他因素的变化而此消彼长。读我国某地区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与特征变化图,完成56题。注:牛肝地发育在以红层软岩为主的区域,是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壳裸露为标志的红层荒漠。5在该地区植物群落演替的过

5、程中,土壤特征发生的变化是()A土壤厚度增大B土壤中空气含量减少C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D土壤肥力提高6导致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气候变异 B地表形态的变化C土壤肥力变化 D过度的农业活动解析:第5题,该地出现了牛肝地(红层荒漠),说明演化过程是由常绿阔叶林到荒漠的过程,因此土层厚度减小,土壤肥力降低;图示过程随着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的变化,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含水率不断下降;而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则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和空气含量增大了。第6题,这种演替过程,直接表现的是地表植被的破坏,最可能的原因是过度的农业活动。答案:5.C6.D(2016河南中原名校4月联考)

6、下图反映黄河下游花园口站在三个不同时段内年径流量及输沙量的变化范围,据此完成78题。(导学号 53490090)7花园口站年径流量及年输沙量总体变化趋势是()A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都增大B年径流量增大,年输沙量减小C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都减小D年径流量减小,年输沙量增大8产生图示水沙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A全球气候变暖 B中上游植树造林C流域降水增多 D中上游修建水库解析:第7题,花园口站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年输沙量为5亿27亿吨,年径流量为200亿860亿立方米;70年代年输沙量为6亿18亿吨,年径流量为260亿570亿立方米;20世纪八九十年代年输沙量为2亿13亿吨,年径流量为130亿620亿

7、立方米,故年径流量及年输沙量总体变化都呈减小趋势。第8题,全球变暖会导致中纬度变得干旱,致黄河水量减少,但水量不会减少太多。中上游植树造林能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可以减沙,但不会减少水量。流域降水增多会导致水量增加。中上游修建水库可以大量蓄水,发挥水库的灌溉、供水功用,加上水库水下渗,会导致流量大量减少;水库蓄水会导致泥沙大量淤积,所以修建水库可大量减水减沙。答案:7.C8.D(2016安徽百校三模)土壤在水和风力等外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的过程,称为土壤侵蚀。读印度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图,完成910题。9甲、乙、丙、丁四地中,土壤侵蚀危害最大的是()A甲 B乙C丙 D丁10为防治土壤侵蚀,

8、甲地区可采取的措施是()平整土地,大力发展种植业将坡耕地改为水平梯田,减轻水土流失造林种草等生物工程措施进行大规模生态移民A BC D解析:第9题,土壤侵蚀危害程度与侵蚀强度、带来的经济损失有关,图中乙处土壤侵蚀强度小于甲,大于丙、丁;但乙位于恒河中下游平原地区,该地区是印度经济发展程度最高的的区域,故乙处土壤侵蚀危害最大。第10题,甲地区土壤侵蚀强度大,为山地地形,降水量大,故可采取两项措施防治土壤侵蚀。答案:9.B10.B11结合巴西轮廓图(下图)相关信息,巴西政府大力开发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是由于()A人地关系不协调 B内河航运便利C水热资源丰富 D地形平坦易开发解析:图示东南部城市多而

9、人口多,西北部少有城市分布;同时结合巴西自然特征可知,东南部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而森林资源缺乏,西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而森林资源丰富;两地区资源与人口分布不协调,反映了人地关系的不协调,故要开发热带雨林区,则A项正确。热带雨林对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内河航运便利、水热资源丰富、地形平坦易开发不是巴西政府大力开发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主要原因,故B、C、D三项错误。答案:A二、综合题(共46分)12(2016江淮十校三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22分)艾比湖位于天山北坡,曾经是一个淡水湖,现在是新疆第一大咸水湖。20世纪50年代流入艾比湖的大小河流有23条;但随着大规模农垦及修建水库,70年代后期至

10、今,入湖的河流只有博尔塔拉河和精河,导致湖泊面积不断缩小,大片湖区干涸。下图为艾比湖地理位置示意图。(1)分析艾比湖湖水由淡变咸的原因。(6分)(2)推测艾比湖湖面最大的季节,并说明理由。(4分)(3)分析艾比湖大片湖区干涸带来的影响。(8分)(4)请你就艾比湖的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建议。(4分)解析:第(1)题,可从盐分增加、水分减少角度分析,注意结合材料信息回答。第(2)题,湖泊面积大小取决于水量多少,可从湖泊补给水源角度分析。注意材料中提及位于天山北坡,有多条河流注入,则水源来自冰川融水和大气降水;冰川融水量取决于气温,故夏季水量最大、湖泊面积最大。第(3)题,可从对气候、水质、生物、土壤,

11、以及生态环境的影响等角度回答。第(4)题,该地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在于水资源的短缺,故可从节水角度采取措施。答案:(1)艾比湖地处西北内陆,干旱少雨,蒸发旺盛,导致湖水盐分不断累积;(2分)气候变化,使该地区气候趋向暖干化,蒸发量加大;(2分)大规模农垦及修建水库等人类活动使入湖水量大大减少,导致对湖水的稀释作用减弱等。(2分)(2)夏季。(2分)艾比湖主要补给方式是大气降水和冰川融水,其汛期出现在夏季。(2分)(3)湖水自净能力减弱,水质变坏;(2分)蒸发量减少,调节气候的能力下降;(2分)渔业资源减少,鸟类栖息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2分)湖底裸露面积不断增加,盐渍化和沙化加重,影响北疆

12、地区的生态环境。(2分)(4)调整农业结构,发展高效节水农业;(2分)发展循环经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2分)13(2016韶关质检)甘肃省循环经济示范区是我国首个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该循环经济示范区于2015年建成,形成覆盖甘肃全省的七大循环经济专业基地。结合下面两图,完成下列各题。(24分)图甲甘肃省循环经济示范区示意图图乙陇东能源化工基地循环经济示意图(1)在河西新能源基地建设过程中应重点开发哪些新能源,并指出这些能源的共同特点。(8分)(2)在张掖地区制种产业和酿酒葡萄种植发展过程中易导致何种生态问题,为促进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8分)(3)结合图乙,分析该地循

13、环经济是如何体现可持续发展内涵的。(8分)解析:第(1)题,河西地区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气候干旱,风力大,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它们具有清洁、无污染、可再生的特点。第(2)题,在张掖地区制种产业和酿酒葡萄种植需引水灌溉,如果灌溉不合理易造成土地盐碱化等。所以要控制产业规模,合理利用水资源。第(3)题,结合图乙从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分析。答案:(1)风能、太阳能。清洁、无污染、可再生。(2)土地荒漠化。合理控制产业规模,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流域内合理规划用水。(答案合理即可)(3)废渣、矿渣、电石渣、盐渣等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减少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的排放,减少污染,改善生态,体现生态可持续发展;延长产业链,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促进经济的发展,体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产业链的延长,增加了就业机会,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