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戊戌变法 (共52张)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33877358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2.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5课戊戌变法 (共52张)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第15课戊戌变法 (共52张)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第15课戊戌变法 (共52张)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第15课戊戌变法 (共52张)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第15课戊戌变法 (共52张)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5课戊戌变法 (共52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5课戊戌变法 (共52张)(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请思考 日本的明治维新对亚洲国家产生了什么影响 并以中国为例 列举史实 2 积极方面 1 消极方面 日本作为成功启动近代化的典型 为亚洲落后国家提供了重要的启迪和经验 日本的对外侵略扩张给亚洲各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举例 甲午战争 举例 戊戌变法 第15课戊戌变法 课标要求 1 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 简述康有为 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分析其特点 3 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 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一 戊戌变法的背景 1894年7月25日 日本海军突袭运载中国士兵的英商轮 高升 号 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 中国为什么要掀起变法运动 中国为什么能出现变法运动

2、 1 1895年 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 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谈判 被迫签订了中日 马关条约 战前中国人自视甚高和固有的文化优越感 经历了洋务运动 国人抱有希望 而结局是败得太惨 甲午战争是近代史以至现代史上中国军队与入侵外敌交战时武器装备差距最小的一次战争 它又是近代史以至现代史上中国军队败得最惨的一次战争 条约内容太苛刻 危害太大 马关条约 是继 南京条约 以来危害最严重的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请思考 为什么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对中国人产生了如此巨大的震撼 熊 虎 蛤蟆 肠 凶光 俄国 东北 英国 长江流域 法国 两广 云南 德国 山东 日本 福建 鹰 美国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

3、何处是神州 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 实自甲午战败割台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我皇上赫然发愤 排众议 冒疑难 以实行变法自强之策 实自失胶州 旅顺 大连湾 威海卫以后始也 梁启超 戊戌变法记 请思考 为什么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对中国人产生了如此巨大的震撼 一 戊戌变法的背景 中国为什么要掀起变法运动 1 甲午战争失败 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中国为什么能出现变法运动 救亡图存 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民办企业比较表 商办厂矿数量增加 投资总额迅速增长 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阶级基础 经济基础 一 戊戌变法的背景 1 甲午战争失败 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2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4、经济基础 中国为什么能出现变法运动 3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阶级基础 4 维新思想的传播 思想基础 维新思想的产生 发展与传播 产生 代表人物 主张 1 产生 早期维新思想 体现了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 为康 梁的维新思想奠定理论基础 但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 并且没有付诸于实践 思想特点 19世纪60年代以后 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商战 郑观应 兴办学校 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2 发展 康 梁等的维新思想 维新思想的产生 发展与传播 1 产生 早期维新思想 孔子改制考 新学伪经考 变法通议 译 天演论 仁学 托古改制 打着孔子的旗号 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 思想核心是倡民权 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

5、主专制的必然性 以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 批判封建纲常礼教和专制君权 宣扬 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的社会进化论思想 变法维新 富国强兵 救亡图存 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设议院 开国会 定宪法 实行君主立宪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与文化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严复 布衣改制 事大骇人 故不如与之先王 既不惊人 自可避祸 康有为 康有为维新思想特点 托古改制 把传统的儒家思想与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相结合 康有为的变法理论 不是直接移植外国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 而是借发挥孔子的政治思想 利用传统的儒学权威来宣传变法道理 其原因何在 有何利弊 利 弊 儒学传统思想对中国影响深刻 民族资产阶级软弱保守性 不可

6、能打出鲜明旗帜 康有为出身经历 文化底蕴决定 特别由其所处时代决定 为减少改革阻力 原因 减少阻力 有利于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 反映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 这使他们不可能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 老一辈革命家吴玉章回忆说 当我读到康 梁的痛快淋漓的议论以后 我很快就成了他们信徒 一心要做变法维新的志士 对于习八股 考功名 便没有多大兴趣了 强烈地冲击了传统思想 使一部分人开始接受维新思想 想一想 维新思想在当时的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思想界之大飓风 火山大喷火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阶级基础 戊戌变法 维新思想的传播 思想基础 列强资本输出掀起瓜分狂潮 甲午战败国家的权益进一步丧失 一 戊戌

7、变法的背景 二 戊戌变法的过程 1 兴起 公车上书 1895年 2 发展 建立组织 创办报刊 3 高潮 百日新政 1898年 4 失败 戊戌政变 康有为联络1300多名举人给光绪帝上书的重大行动 公车上书 拒和迁都变法练兵 揭开了的维新变法序幕 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 维新运动开始从理论宣传发展为政治实践 1 兴起 公车上书 1895年 戊戌变法时期学会 学堂 报馆分布示意图 万木草堂 时务学堂 强学会 中外纪闻 国闻报 时务报 南学会 保国会 1897年底 全国出现了讲求维新变法的政治性学会33个 新式学堂17所 报刊19种 到了1898年 学会 学堂 报馆合计达300所上 促进了维新思想

8、的广泛传播 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 2 发展 建立组织 创办报刊 3 高潮 百日维新 1 直接原因 德国强占胶州湾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2 施政纲领 康有为上书光绪帝 应诏统筹全局折 光绪帝与康有为 梁启超在一起 光绪皇帝为什么支持变法呢 1 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光绪帝不愿做亡国之君 要变法图强 2 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存在 帝党 和 后党 两大官僚集团 光绪帝想利用维新变法之机 从后党手中夺取实权 改变傀儡地位 明定国是 诏 3 开始标志 1 直接原因 德国强占胶州湾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2 施政纲领 应诏统筹全局折 3 高潮 百日维新 1898年夏 光绪帝召集军机处的大臣 表示变法决心 认

9、为国是不定 则号令不行 遂于6月11日颁布 明定国是 诏 百日维新 从此开始 明定国是 诏 3 开始标志 1 直接原因 德国强占胶州湾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2 施政纲领 应诏统筹全局折 4 主要内容 3 高潮 百日维新 人人封章 得直达于上 举国鼓舞欢蹈 争求上书 民间疾苦 悉达天听 每日每署封章皆数十 上鸡鸣而起 日晡乃罢 阅览奏章 犹不能尽 梁启超 戊戌政变记 请思考 梁启超这段话说的是哪一项变法内容 对 举国欢蹈 你是怎样理解的 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 精简机构 提高效率 没有触动封建顽固派的实权地位 没有涉及君主立宪等政治主张 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 没有触动

10、封建土地所有制 有利于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传播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有利于培养维新人才 军事方面的举措 没有采取由维新派掌管军队的措施 以至于面对政变阴谋 束手待毙 反映出维新派对政治斗争残酷性认识不足 没有认识到军队在政治斗争中的重要作用 戊戌变法不可避免地失败 也就不足为怪了 有利于加强军队战斗力 抵抗外来侵略 材料1 康有为在 公车上书 和 上清帝第四书 中都提出了召开国会的建议 在 应诏统筹全局折 中又提出了定宪法的要求 并在奏书中多次提出 君民合治 的主张 这些都是维新派的最主要的政治纲领 材料2 变法之本 在育人才 人才之兴 在开学校 学校之立 在变科举 而一切要其大

11、成 在变官制 变法通议 请思考 两则材料所阐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在变法法令中是否得到体现 为什么 是设议院 开国会 定宪法 实行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否 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 维新派将这些激进措施搁置起来 明定国是 诏 3 开始标志 1 直接原因 德国强占胶州湾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2 施政纲领 应诏统筹全局折 4 主要内容 3 高潮 百日维新 5 特点 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 但未触及经济 政治制度的根本变革 推行范围仅限于社会上层 从进程来看 急于求成 变法措施分不清轻重缓急 1898年9月21日 慈禧和守旧势力发动政变 囚禁光绪帝于瀛台 慈禧重新 临朝听政 戊戌六君子 被杀 康有为

12、梁启超出逃 新政中除京师大学堂保留外其余全部被废除 4 失败 戊戌政变 1 标志 戊戌政变 戊戌变法失败后 谭嗣同发出了 有心杀贼 无力回天 的感叹 导致变法最终失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4 失败 戊戌政变 1 标志 戊戌政变 2 原因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维新派不论在政治主张 方针策略 还是在组织程度上的不成熟和软弱是导致运动失败的主要因素 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和政治斗争经验 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脱离人民群众 对列强和封建反动势力寄予幻想 缺乏反帝反封的斗争勇气 策略方针失误 改革范围过大 操之过急 树敌太多 客观 封建顽固势力非常强大 变法触犯了顽固派势力的利益 遭到他们的反对和镇压 中国民族资

13、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 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和软弱性 根本原因 主观 四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失败原因 教训 历史意义 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启蒙意义 爱国意义 进步意义 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高封建统治相对薄弱 明治维新 成功 倒幕派实力强大武装倒幕成功 逐渐改革 大力推行 列强侵略亚洲其它国家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封建顽固势力强大 维新派力量薄弱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 措施激进 无法推行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 启示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道路走不通 中国近代化道路具有曲折性 4 失败 戊戌政变 1 标志 戊戌政变 2

14、 原因 3 启示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中国近代化道路具有曲折性 三 戊戌变法的评价 1 性质 著名汉学家费正清在其主编的 剑桥晚清史 1800 1911 中说 康有为政治纲领的目标是一系列政治改革 这些改革如果付诸实施的话 等于一场 来自上面的根本性革命 那今日中国早就不是贫弱的样子了 是一次依靠皇帝进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也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运动 还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 积极作用 爱国 进步 从内容看 变法是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制 推行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 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当时世界发展潮流看 是中国的出路 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具有进步意

15、义 启蒙 维新时期的遗产 从背景看 变法是在中华民族遭遇空前危机 甲午战败 瓜分豆剖 亡国灭种 的情况下开始的 其首要目的是救亡图存 从这个意义上看 变法是爱国的 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意识和民族意识 爱国 进步 启蒙 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思想观念更新 解放思想 开阔眼界 社会舆论更新 近代文化 教育 传媒 社会风气更新 抛弃陈规陋俗 提倡文明生活方式 变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 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 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三 戊戌变法的评价 推动中国近代化 甲午战败 经济基础 阶级基础 思想基础 小结 思考题 在评述戊戌变法的历史地位的问题上 有论者认为 资产阶级改良派所颁

16、布的一系列新政法令 除了一个京师大学堂 即现在北京大学的前身 以外 其余全部被推翻 另有论者认为 在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中 戊戌变法具有特别意义 为此后中国近代进程的 全面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 其功不可没 请按照自己的理解 说明你同意哪种看法并阐述理由 1 赞成前一种说法的理由 以慈禧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发动戊戌政变 废除了新法 仅保留了京师大学堂 戊戌变法失败 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虽有初步发展 但经济基础薄弱 封建势力强大 顽固派废除新法是必然的 维新派倡导变法的理论借助于儒学 说明他们思想深处有深刻的封建烙印 维新派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进行变法 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变法内容未涉及设议院 开国会 定宪法等政治主张 更未触动封建专制的政治体制 2 赞成后一种说法的理由 维新派提出了挽救民族危亡 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 这是爱国的进步的 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 维新派提出在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同时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倡导西学 要求废除科举制 改革教育制度 培育新式人才 使一些知识分子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 冲击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形成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