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如何掌握成本管理所面临的困境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33877279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如何掌握成本管理所面临的困境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精编》如何掌握成本管理所面临的困境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精编》如何掌握成本管理所面临的困境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精编》如何掌握成本管理所面临的困境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精编》如何掌握成本管理所面临的困境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如何掌握成本管理所面临的困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如何掌握成本管理所面临的困境(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本企劃 余德成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運籌管理系2007 4 1 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 Unit3 成本營運體系 成本管理屋 大綱 成本管理之起源與發展成本企劃的基本概念成本意識與分析架構年度營運計畫與目標成本技術資料與技術成本 1 成本管理之起源與發展 會計報告之發現會計制度之使用成本計算之發展發現新成本計算單位成本管理的科學成分成本管理所面臨的困境重新發現成本管理 會計報告之發現 會計報告之存在存在人類社會中有數千年之久五百年前刻在石板上的會計紀錄威尼斯傳教士FraPacioli的複式簿記基本原理會計報告之商業管理意涵人類進行市場交易之初 對商業交易資訊的需求就已經存在會計報告可以

2、呈現交易結果 提供成本資訊 會計制度之使用 在1800年代 歐美國家部份地區的企業就已經開始使用會計制度AndrewCarnegie 卡內基鋼鐵公司負責人 於1872 1902年之間 使用成本報告來管理企業 只要將成本控制得宜 就不需要太擔心利潤的問題用來檢視營運的成本資訊 而非用來編製財務報表提供哪些成本資訊 當時的經理人並不需要詳細的成本資訊 因為產業的產品組合不若現今的複雜 所以經理人對於成本的控制 主要憑藉著直覺與信心就足夠了人工成本 勞力密集的企業所以 supervisor做什麼 成本計算之發展 紡織業之成本計算鋼鐵業之成本計算鐵路運輸業之成本計算流通業之成本計算 紡織業之成本計算

3、西方早期的紡織公司 1800年以後的紡織業者就知道賺取更多利潤的原始方法是控制人力來增加銷售量 主要是藉由控制生產之動作與時間 提高生產附加價值 後來的經理人更注意到 提高利潤最有效而且較為可行 可控制 的方式之一 就是降低成本 人工成本 藉此可以有效提高生產力 單一活動的經理人創造了全新的管理會計制度 監督並評估企業內部各作業程序與產出 這也是成本計算最初發展的構想 鋼鐵業之成本計算 到了19世紀後期 西方工業國家較興盛的產業為鋼鐵業 食品業 石油業與化學工業等 這些產業的營運狀況比19世紀初的新英格蘭的紡織工業還複雜 並且規模也更大卡內基為了取得公司所需的成本資料 設計出應付憑單制 Vou

4、cherSystem 在此種方法之下 各部門會將其所花費的每一單項 例如原物料 人工相關資料等編入定期的報表之中 匯總而成成本報告單 這是該公司的主要成本控制工具之一卡內基於1872年至1902年之間 使用成本報告來管理他的企業 只要將成本控制得宜 就不需要太擔心利潤的問題事前提供企業經營所需的成本資訊 而非只是事後用來編製財務報表 鐵路運輸業之成本計算 大型企業的管理問題1900年代以後 產業中的大型企業所面臨到的管理問題 已經不能像18世紀時代的企業體一般 光憑信心與直覺就可以處理19世紀鐵路管理鐵路運輸業的科層體系發現新成本計算單位 19世紀鐵路管理 根據AlfredChandler J

5、r 對19世紀鐵路管理的研究鐵路運輸業在處理這相相關問題的方法是執產業之牛耳其中的一項解決方法就是設計新會計制度 作為資訊傳遞與營運控制的工具鐵路運輸業自行設計了特殊的簿記制度 cf 早期的製造業 依據這種制度 鐵路公司紀錄每日大量的交易事項 並將其彙整成為例行性的內部報告資料 鐵路運輸業發明了預先編號的車票及處理發票的程序 並使用定額零用金制度及電報傳送金流資訊鐵路公司的經理人一方面可以每天自各地區龐大數量的營業處收取現金同時存入鄰近的商業銀行也可以立即向總公司回報收入狀況 並將現金透過銀行轉回總公司 鐵路運輸業也設計了新的會計制度來控制現金的支出與紀錄 這種記帳方式就如同現在所使用的應付憑

6、單制度鐵路運輸業所設計的成本制度目的與當時其他產業相同 都是用來評估與控制內部流程 鐵路運輸業的科層體系 美國的鐵路運輸業是世界上第一個實行組織層級制的產業 某一層級的經理管理旗下一層級的經理如此依序展開也就是MaxWebber所謂的科層體系 Bureaucracy MaxWebber認為為科層體系是理想的組織型態 強調組織的層級性 正式化與法制化這種理想組織的優點是層級節制與指揮權統一 企業在面臨決策與執行任務時可以很快速的展開事權集中 責任分明與命令容易貫徹也是該種組織的好處 缺點就是權力氣氛太重 組織缺乏彈性就當時的管理困境來說 以層層上報的方式並不失為一種良策 發現新成本計算單位 製造

7、業將投入要素轉換成為有形的產品 而鐵路運輸業將投入要素轉換成為無形的運輸服務產出的程序 並使用長度創新的單位 如延噸英哩 延人英哩 作為計算產出的基本單位 創造出來的是複雜而精緻的內部會計程序 雖然紡織業是產業發展的先驅 但是此一行業在當時只生產單純的產品 可以用少數的人力就可以作好管理的工作 而鐵路運輸業在當時是屬於大型而複雜的企業 除了對於專業程序的工作必需做最是當的區分之外 管理的工作也必需以專業分工的方式進行 流通業之成本計算 流通業之發展流通業之內部管理系統流通業者的績效衡量指標 流通業之發展 19世紀末期的大型的配銷商 Large ScaleDistributor 與都市零售業 U

8、rbanRetailing 已發展出與製造業全然不同的會計制度 因為製造技術的發展 而且被廣泛應用於大量生產 同時 鐵路運輸及電報系統的應用與推波助瀾 使得美國經濟體充斥著標準化與大量生產的產品 正因為電報系統與鐵路運輸可以大量且快速的傳遞資訊流 InformationFlow 與物流 MaterialFlow 再輔以日新月異的快速與大量製造技術 降低產品成本與售價 在這種環境之下 流通業因為掌握產品通路 逐漸找到了生存與發展的空間 19世紀的全球市場尚未有流通業發展的空間 因為在當時製造商大多將產品直接銷售給終端消費者 如縫紉機與食材等 大型製造商為了克服偏高的運銷成本 採用大量運送的方式降

9、低運銷成本 為了連接製造商與銷費者之間的通路 於是產生了大型的配銷商或經銷商 一般稱為批發商與零售商 這些批發商與零售商繼續整合成為今日的大型流通業 如Wal Mart Macy及Sears等公司 大型流通業者反而因為最接近產品市場而掌握了通路 產量與價格 流通業之內部管理系統 為了能有效能的經營 流通業者成功建立了高產量 高週轉率及低成本的內部管理系統 即使在微利時代也能生存並具有競爭優勢利用這套系統來控制存貨 融資與顧客信用的成本 流通業必需快速的發展內部的會計系統以有效評估成本 生產力與營運資金先模仿早期製造業及鐵路運輸業的會計制度 再發展自己獨有的會計系統 流通業者的績效衡量指標 在1

10、880年到1910年間 一種新的成本衡量技術被科學管理專家們開發出來 除了可以用來計算生產力 更可以計算獲利能力大型流通業與鐵路運輸業分布之地理涵蓋範圍相當類似一般大型流通業者整合數個與配銷相關的活動 然後發展出特殊的會計衡量與標準 用來檢查配銷過程的效率凡是經由大城市的零售商及批發商所設計的內部會計制度 特別重視各銷售部門的績效流通業者使用銷貨數量與銷貨毛利率作為主要的衡量指標 會計系統所提供的成本資訊與鐵路運輸業的成本計算方式雷同銷貨數量與銷貨毛利率除了可以衡量各部門的績效之外 也可以用來比較部門與公司整體的績效 成本管理的科學成分 科學管理FrederickW Taylor為其中的代表人

11、物更有 科學管理 與 管理學之父 之稱 生產技術快速精進 使得生產的數量以倍數方式成長 工廠內的管理工作也因而日漸龐大 必須交由部門領班來處理 內包制度 InsideContracting 成為主流的管理制度 管理當局必須找出更有效率的方式來控制日漸複雜的製造成本 成本管理作為一門科學科學管理為基礎之成本思維錙銖計較 而且斤斤計較事前精確計算成本 作為決策依據 整體 與 個別 的差異 科學管理之父 泰勒 FrederickW Taylor 對於成本的看法是以 個別 製程的方式來做分析AlexanderChurch以 整體 的方式來分析成本整體vs 個別整合式vs 分析式有獲利的 整體 vs 有

12、效率的 個體 整合式管理方法考慮藉由手段的設計 來達到整體的大目標分析式則是在已知的方法中考量如何正確的利用交易成本概念 平均分攤 與 成本動因 的差異 現代的財務會計人員著重在用成本會計來評估財務報表中的存貨 所有利潤的衡量與存貨的評估並不需要個別產品的正確成本資訊 所以用平均攤派的觀念來彙整成本即可若成本會計只用於產品種類樣式少的工廠 因為所耗用的資源率相同 成本不會有太大的差異 用平均攤派的觀念來彙整成本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以這種觀念使用在產品多樣式且資源耗用率大不相同的企業之中 則會出現很大的問題有一些成本不適合直接分攤至產品上 而必須要以批次或是考慮時間等方式來做合理攤派 也就是必需瞭

13、解成本動因 作業屬性 才能合理攤派成本 成本管理所面臨的困境 會計部門主導的成本管理成本並不是由會計部門產生使用會計資訊所面臨的嚴重困境成本管理與會計制度劃上等號 會計部門主導的成本管理 會計部門主導成本管理 通常是由會計部門單方面向相關部門佈達會計的專業用語 甚至還進一步指示應如何降低成本 石松康男 1986 產生此種情形原因有下列三種情形 成本是由會計部門計算得的 而成本產生部門則是成本的利用者的想法已經根深蒂固 成本對技術者來說是非常難懂的 這種先入為主的觀念造成了技術者對採取逃避的態度 技術者退縮盡量不去理會成本的計算而會計部門因此抬頭的平衡力量一直存在著 會計部門主導成本管理的原因

14、成本是由會計部門計算得的 而成本產生部門則是成本的利用者的想法已經根深蒂固成本對技術者來說是非常難懂的 這種先入為主的觀念造成了技術者對採取逃避的態度技術者退縮盡量不去理會成本的計算而會計部門因此抬頭的平衡力量一直存在著 成本並不是由會計部門產生 現在是追求顧客滿意的時代成本方便成本並不是由會計部門產生會計部門只是將所有相關的費用計算並形成成本 接著整理成資料並提供各部門瞭解與應用 僅單以實績成本與目標成本的相較 對不懂成本的技術者而言確實是較方便 但是與企業的年度計劃連結便發生了問題 成本改善要能實際持續反應於營運績效標準化的標準成本 比變化不定的實績成本更適合衡量成本標準成本作為目標成本的

15、主要參考依據 才能反映實際營運需要 重新發現成本管理 發展精確的成本管理科學才是新成本管理典範成本管理三部曲 成本企劃 成本維持與成本改善現代成本管理應該透過系統化的思維與建構有邏輯 有方法 有理論依據整合 策略性規劃 與 營運合理化 的思考根據成本管理三部曲 達成有效管理成本的目標在營運過程中需要有系統地事前蒐集資料與分析事前提供有用的管理資訊 作為決策的依據發展好用的成本計算單位合理的成本分析架構 2 成本企劃的基本概念 企劃預測利潤成本 企劃步驟 基本概念 利潤預估 基本概念 成本的定義 1 一般人對 成本 一詞事耳熟能詳 也常因為使用時的背景與所談論事務的不同 對 成本 的見解也會有所

16、不同根據現代字典對成本的定義 給付一切東西所必須付出的代價 牛津當代大辭典 美國一般公認會計原則 1995 中的成本的定義 成本是不問有形無形 只要是經濟性財貨的取得 或因特定目的而予以製造所支付的一切 乃至於預計將來會支付的價值 皆稱為成本 成本的定義 2 日本的 成本會計標準 中的成本定義有兩種 成本為消費的經濟價值 企業以生產 銷售 服務 為目的 而投入材料 勞務等要素之經濟價值 可以金額評估之價值 即為成本成本是企業將經營過程中轉嫁到製成品的價值 掌握企業將經營過程中所給付之有關金額 即為成本 給付的部分涵蓋製成品 扮成品之動力 修繕服務等 同時以產出物 含勞務 為標的 累計所接受的轉移價值 成本的定義 3 會計學名詞辭典中的成本定義也有兩種 當取得資產 權益或勞務時 所支付一切必要的代價而言 此種取得資產 權益或勞務之支付 包括現金給付 勞務供給 權利付與或其他資產之交換 至於一切必要的代價則包括發票價格與未取得資產 權益或勞務而必須付出之各項相關支出 一項支出 費用或資產之消逝 當其屬性決定後 或分配於某種收入或產品負擔者 即可冠以各該有關之屬類 而稱之為成本 例如銷管成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