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2020届高三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5月)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33877153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华大学2020届高三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5月)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清华大学2020届高三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5月)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清华大学2020届高三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5月)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清华大学2020届高三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5月)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清华大学2020届高三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5月)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清华大学2020届高三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5月)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华大学2020届高三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5月)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 2020 年5月测试理科综合试卷(一卷)一、选择题: 1.2019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授予了揭示“细胞如何感知和适应氧气”机理的三位科学家。他们研究发现肾脏中有专门的细胞可以感受氧气水平的变化,当氧气供应不充足时,低氧诱导因子(HIF-1)不被降解,细胞内积累的HIF-1可促进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合成;氧气供应充足时,HIF-1合成后很快被降解,具体调节途径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低氧时,HIF-1进入细胞核联合ARNT与EPO基因调控序列结合,增强EPO基因的表达,使细胞合成更多的EPOB. 若将细胞中的脯氨酸酰羟化酶基因敲除,EP

2、O基因的表达水平会下降,细胞合成的 EPO量减少C. 正常条件下,人体细胞内HIF-1含量较低,在医学上可尝试通过提高HIF-1的含量来治疗人类的贫血症D. 高原反应时,EPO会刺激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使其增殖分化生成大量红细胞,提高氧气的运输能力,该调节方式属于激素调节【答案】B【解析】【分析】在缺氧条件下,HIF-1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内,促进EPO基因的表达,而使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增加,使得细胞适应低氧环境。正常条件下,氧气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细胞内的HIF-1在脯氨酰羟化酶的作用下被羟基化,最终被降解。【详解】A、由图分析可知,低氧时,HIF-1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联合AR

3、NT与EPO基因调控序列结合,增强EPO基因的表达,促进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合成,A正确;B、若将细胞中的脯氨酸酰羟化酶基因敲除,则脯氨酸酰羟化酶不能合成,低氧诱导因子(HIF-1)不能被降解,其积累后,可进入细胞核与ARNT一起增强EPO基因的表达,细胞合成的EPO量增多,B错误;C、患贫血症会使细胞氧气供应不充足,可通过提高HIF-1的含量,促进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合成,提高细胞氧气供应,C正确;D、高原缺氧时,低氧诱导因子(HIF-1)不被降解,细胞内积累的HIF-1可促进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合成,EPO刺激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使其增殖分化生成大量红细胞,提高氧气的运输

4、能力,该调节方式属于激素调节,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通过低氧和氧气充足时机体的调节过程,考查识图能力和结合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双脱氧核苷三磷酸(ddNTP)属于非天然核苷酸,是桑格-库森法测定 DNA 序列的底物。ddNTP与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的结构如下图所示,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 若 X 表示 OH,该结构代表的物质 dNTP 可作为体内 DNA 分子复制的原料B. 若将 ddNTP 加到正在复制的 DNA 反应体系中,ddNTP 结合到子链后,子链的延伸会立即终止C. ddNTP、dNTP 以及磷脂分子的元素组成都为 C、H、O、N、PD.

5、若 X 表示OH,碱基为 A 时,该物质可为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答案】D【解析】【分析】双脱氧核苷三磷酸(ddNTP),其中核糖单位的第2和3端碳原子位上的羟基都被氢原子取代,是桑格-库森法测定DNA序列的底物。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其中核糖单位的第3端碳原子位上的羟基都被氢原子取代,dN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变成脱氧核糖核苷酸(dNMP)。【详解】A、dN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变成脱氧核糖核苷酸(dNMP),为体内DNA分子复制的原料,A正确;B、若将ddNTP加到正在复制的DNA反应体系中,ddNTP结合到子链后,因为没3的羟基,不能同后续的dNTP形成磷酸二酯键,因

6、此,正在延伸的DNA链不能继续延伸,B正确;C、由图分析可知,ddNTP、dNTP以及磷脂分子的元素组成都为C、H、O、N、P,C正确;D、若X和2端均为OH,碱基为A时,该物质为ATP,是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直接能源物质,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提取题干信息和读图能力,掌握脱氧核苷酸和ATP的结构组成是解题的关键。3.细胞自噬有助于人类更好地了解细胞如何实现自身的循环利用,帮助细胞适应饥饿和应对感染等不良环境。下图表示细胞自噬作用的机理,请分析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 溶酶体起源于高尔基体,其中的水解酶在核糖体合成后需要转运至内质网以及高尔基体中加工B. 溶酶体膜能向其内部主动运输H

7、+,因此溶酶体的pH值低于细胞质基质中的pH值,若溶酶体膜发生破裂,释放的水解酶不会破坏细胞结构C. 细胞饥饿或机体感染病原体时,细胞的自噬作用会增强,该过程有利于维持机体的稳态D. 溶酶体还可以杀死侵入细胞的病原体,由于只有吞噬细胞中才有溶酶体,因此该过程只在吞噬细胞中发生【答案】D【解析】【分析】1、水解酶属于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2、溶酶体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清除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车间”。【详解】A、溶酶体内的酶为蛋白质,是由核糖体合成、内质网加工、高尔基体再加工和修饰,最终由高尔基体以出芽方式形成囊泡,即为溶酶体,A正确

8、;B、酶的活性受pH影响,溶酶体内酶的最适pH约为5,而细胞质基质的pH约为7.2,酶进入细胞质基质后活性会减弱,甚至失去活性,因此溶酶体膜发生破裂,释放的水解酶不会破坏细胞结构,B正确;C、细胞饥饿或机体感染病原体时,细胞的自噬作用会增强,为自身代谢提供更多有用的降解产物或清除入侵的病原体,维持机体的稳态,C正确;D、溶酶体可以杀死侵入细胞的病原体,大多数真核细胞中都有溶酶体,只是巨噬细胞中的溶酶体较多,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溶酶体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4.水果玉米是鲜食玉米

9、家族的重要成员,现将纯合的黄粒玉米植株与纯合的紫粒玉米植株杂交,F1植株上全为黄粒,对F1自交的后代F2所结籽粒的粒色进行统计,结果为黄粒:紫粒:白粒为422:108:35。现将F2的紫粒与白粒种子种在一起,让其随机传粉,每植株结实率相同。请分析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 控制水果玉米粒色的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亲本黄粒基因型为AAbbB. 若只收获F2紫粒玉米植株上的种子,则白粒种子占的比例为1/6C. F2出现该比例的根本原因是F1产生配子时,控制籽粒颜色的等位基因发生分离D. 若让F1植株与白粒植株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黄:紫:白为2:1:1,该结果不能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0、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干,纯合的黄粒玉米植株与纯合的紫粒玉米植株杂交,F1植株上全为黄粒,对F1自交的后代F2所结籽粒的粒色进行统计,结果为黄粒:紫粒:白粒=422:108:3512:3:1,可推知玉米籽粒颜色由两对基因控制,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设这两对基因为A、a和B、b,进一步可推断,黄粒的基因型为A_B_和A_bb(或aaB_),紫粒的基因型为aaB_(或A_bb),白粒的基因型为aabb,则亲本纯合黄粒玉米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纯合的紫粒玉米的对应基因型为aaBB或AAbb,F1植株基因型为AaBb。【详解】A、由分析可知,控制水果玉米粒色的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亲

11、本黄粒基因型为AAbb或aaBB,A错误;B、假设紫粒的基因型为aaB_,则F2紫粒玉米植株为1aaBB和2aaBb,白花基因型为1aabb,随机传粉时,可只考虑B、b基因,因为只收获F2紫粒玉米植株上的种子,则F2紫粒玉米作母本,产生的雌配子为2/3B、1/3b,紫粒和白粒植株作父本,产生的雄配子为1/2B、1/2b,则F2紫粒玉米植株上所结白粒种子aabb的比例为1/31/2=1/6,B正确;C、F2出现该比例的根本原因是,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发生分离,且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C错误;D、若让F1植株(AaBb)与白粒植株(aabb)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黄:紫:白=2:1:1,该

12、结果能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通过玉米籽粒的颜色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掌握双杂合F1代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基因型以及比例是解题的关键。5.某实验小组将小麦种子横切两部分:“含胚半粒”和“无胚半粒”,用清水浸泡后,分别把两部分及等量缓冲液加入 4 支试管中,并按下表中的操作进行实验。保温一段时间后,取各试管中等量的上清液,加碘检测,结果见下表。请据表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试管编号半粒种子(10粒)赤霉素(10-6g/mL)赤霉素抑制剂(510-4mol/L)检测结果(蓝色深浅)1有胚-+2无胚-+3无胚0.2mL-+4无胚0.2mL0.2mL+注:“”为不添加相应

13、物质,“”为浅蓝色,“”为深蓝色。A. 1、2 组结果可以说明小麦胚可以产生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B. 3 组与 2、4 组结果不同,说明赤霉素可以促进无胚部分产生淀粉酶C. 1、3 组检测结果相同可能因为有胚部分的赤霉素促进淀粉酶的合成D. 根据表格可推测,小麦种子在成熟过程中赤霉素的含量逐渐增多【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表格: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淀粉遇碘液变蓝。1、2组对照,说明有胚种子能产生淀粉酶;2、3、4组对照,说明赤霉素能诱导无胚种子合成淀粉酶。【详解】A、在其他实验条件相同时,与1组对比,2组的半粒种子无胚,加碘后,溶液为深蓝色;1组中的半粒种子有胚,加碘后,溶液为浅蓝色,由此

14、说明带胚的半粒种子能产生淀粉酶,A正确;B、3组和2、4组比较,3组加入了赤霉素而未加入赤霉素抑制剂,加碘后溶液为浅蓝色,可说明赤霉素可以促进无胚部分产生淀粉酶,B正确;C、1、3组比较,1组半粒种子有胚,3组半粒种子无胚,但加入了赤霉素,其它实验条件相同,两组检测结果相同,说明半粒有胚种子可产生赤霉素,赤霉素能促进淀粉酶的合成,C正确;D、根据表格可推测,小麦种子在萌发过程中赤霉素含量逐渐增多,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实验设计能力,意在考查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能力。6.2018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授予为癌症的免疫治疗方面作出贡献的美国科

15、学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科学家本庶佑。他们的研究发现 PD-1 是活化的 T 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表面的一种免疫抑制性跨膜蛋白质分子,该蛋白质可以阻止T细胞全力攻击“入侵者”,起到免疫刹车的作用,研制的PD-1抗体(也称PD-1抑制剂)可以解除免疫刹车作用,是治疗一些晚期癌症的有效药物。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PD-1抗体特异性结合 PD-1后促进T细胞的增殖分化等免疫过程B. 机体出现癌细胞后细胞免疫会发挥作用,这体现了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的功能C. 异体器官移植后,可尝试通过阻断病人的PD-1的功能以利于移植后器官的存活D. 癌细胞的产生是原癌基因突变的结果,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正常的生长和分裂【答案】A【解析】【分析】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正常的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详解】A、PD-1抗体特异性结合PD-1后,避免了PD-1对T细胞的阻止作用,使T细胞能够增殖分化,A正确;B、机体出现癌细胞后细胞免疫会发挥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