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诗经二首》(共44张)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33876510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3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2课《诗经二首》(共44张)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第12课《诗经二首》(共44张)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第12课《诗经二首》(共44张)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第12课《诗经二首》(共44张)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第12课《诗经二首》(共44张)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2课《诗经二首》(共44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2课《诗经二首》(共44张)(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诗经 二首 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吟唱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辉煌 中华民族是一个泱泱诗歌大国 从 诗经 到 楚辞 从陶渊明到 建安七子 从唐诗到宋词到元曲 高潮迭起 名家辈出 精彩纷呈 璀璨夺目 诗人们张目人间 寄情世外 漱涤万物 牢笼百态 人情物理 体察入微 或醉或醒 或执著或洒脱 或沉郁或飘逸 或振奋或淡远 风情万种 千古流芳 这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批判地吸收和创造性地继承这个精神养料 对于滋养性情 陶冶灵魂 重铸民族精神具有其他任何东西无法替代的作用 从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的 诗经 到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的屈原 到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的韩愈 从 人生自古谁无

2、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的文天祥到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的林则徐 他们代表了我们民族的精神 从孔子到 史记 从庄子到陶渊明 从 竹林七贤 到李 杜 欧 苏 从元曲到 红楼梦 他们代表了我们民族的智慧和心灵 柏拉图曾这样说起过亚里士多德 我的学园由两部分组成 一般学生构成它的躯体 亚里士多德代表它的头脑 学习目标 1 了解 诗经 掌握有关 诗经 的文学常识 2 掌握实词意义 虚词用法和文言句式 3 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领会诗的内容 学习诗的表达技巧 4 学习并掌握 诗经 四言诗的赋 比 兴的艺术手法和章法节奏特点 作品简介 诗经 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约500年

3、间的305篇诗歌 在先秦古籍中 被称为 诗 或 诗三百 后来被尊为儒家的 五经 之一 称为 诗经 五经 诗 书 礼 易 春秋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礼 春秋 四书 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 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 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诗经 地位 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是 诗经 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是屈原的 离骚 诗经 内容 1 它揭露了贵族阶层的荒淫 残暴 深刻反映了沉重的徭 兵 役给百姓带来的灾难与痛苦 2 表达了劳苦民众对统治者残酷压榨的不满与不平 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3 反映了那一时代人们的爱情生活和婚姻状况 诗经 六义 诗经 三大内容 风 指十五国风 是各地

4、的民歌 雅 分大雅 小雅 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颂 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诗经 三大表现手法赋 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 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风 是各诸侯国的土风歌谣 大多数是民歌 土乐 最富于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 共15国风 160篇 雅 是西周王畿j 地区的正声雅乐 共105篇 又分 大雅 和 小雅 大雅 31篇 用于诸侯朝会 小雅 74篇 用于贵族宴享 颂 是统治阶级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又分 周颂 31篇 鲁颂 4篇 商颂 5篇 共40篇 赋 赋者 铺也 铺采摛ch 文 体物写志也 以直叙方式描述事物 不做过多的修饰 比 以彼物比此物也 就是比喻 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

5、的比喻 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即起兴 起情 通过先言之物的特征而产生某种类似的感受与联想 再延伸到所要吟咏之主要对象 赋手法名句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汉代乐府诗 江南 东市买骏马 西市买鞍路 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 爷娘闻女来 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 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 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阀门 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 着我旧时装 当窗理云鬓 对镜贴花黄 木兰诗 诗歌欣赏 比兴手法名句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6、君子好逑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 鸟之将死 其鸣也哀 人之将死 其言也善 狐死归首丘 故乡安可忘 曹操 却东西门行 诗歌欣赏 诗经 以四言为主 兼有杂言 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 复沓句 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 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 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 叠字连绵词来状物 拟声 穷貌 以少总多 情貌无遗 此外 诗经 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 有的隔句押韵 有的一韵到底 有的中途转韵 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 诗经 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文学常识 诗经 周南 桃夭 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 宜其室家 诗经 卫风 硕人 手如柔荑 t 肤如凝脂 领如蝤蛴qi q 齿如瓠犀 h

7、 x 螓 q n 首蛾眉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诗经 王风 黍离 知我者 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 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 此何人哉 诗经 小雅 采薇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国风 卫风 淇奥 有匪 同斐 f i 君子 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 诗经 周南 关雎 序 言者无罪 闻者足戒 诗经 邶风 击鼓 死生契阔 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诗经 小雅 斯干 秩秩斯干 通 涧 幽幽南山 诗经 小雅 鹤鸣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诗经 小雅 小旻 战战兢兢 如临深渊 如履薄冰 诗经 鄘风 相鼠 相鼠有皮 人而无仪 人而无仪 不死何为 诗经 名篇名句 文学常识 解题 关雎 是 诗经 开卷的第一首诗 历

8、来为人重视 它描写了一个青年小伙子偷偷地爱上了一位姑娘那种单相思的动人情景 所以本诗可以理解为一首爱情诗 关雎 是以诗歌首句中的两个字作为题目 其它篇章亦是如此 关雎诗经 国风 周南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 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 悠悠哉哉 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 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 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 j ji y oti o h oqi x ng w m i s m o 突破字词难点 注意下列句中不同颜色的词 在河之洲君子好逑左右流之寤寐求之寤寐思服琴瑟友之左右芼之钟鼓乐之 水中的陆地 配偶 捞取 日日夜夜 寤

9、醒时 寐 睡时 思念 弹琴鼓瑟 友 对某人表示亲近 挑选 敲钟击鼓 使 快乐 把握诗意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雎鸠鸟不停地鸣叫 在那河中的沙洲上 文静美好的姑娘 正是小伙子的好配偶 参差荇菜 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 水中高低不齐的荇菜 在船的左右两边捞取 文静美好的姑娘 我 日日夜夜都在追求她 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追求的愿望难以实现 我 日日夜夜都在思念 她 思念之情绵绵不尽 我 翻来覆去不能入睡 参差荇菜 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 水中高低不齐的荇菜 在船的左右两边采摘 文静美好的姑娘 我 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 参差荇菜 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 钟

10、鼓乐之 水中高低不齐的荇菜 在船的左右两边挑选 文静美好的姑娘 我 要敲钟击鼓使她快乐 第一章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雎鸠 水鸟名 即鱼鹰 传说它们情意专一 由关雎和鸣起兴 渲染气氛 触景生情 由景到人 文中的这位男子 在他听着鸠鸟和鸣的时候 有一个姑娘在河边采荇菜 她左右采摘荇菜的美好姿态给了他一个难忘的印象 爱慕之情油然而生 第二三章 参差荇菜 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以缠绵悱恻 内心痛苦无法排遣 之情 道出男子追求未果的爱慕之心与相思之苦 日思夜想 不能须臾忘怀 白天里食不知味 无心做事 而漫漫长夜又只能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苦

11、思冥想不能成眠 这种 为爱而不得其爱 又不忘其爱 的无限情思 第二三章 参差荇菜 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1 概括内容男子对女子执着追求和极度思念2 为什么要写采摘荇菜的情景 借此来隐喻君子对淑女锲而不舍的追求 3 君子的痴情是如何表现 辗转反侧 无法入眠 思考 第四五章 参差荇菜 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 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 表现这个情窦初开少男对采荇菜的姑娘的深切思慕 以至于在梦中他与心上人终于相会了 亲近她 爱慕她 为她弹琴鼓瑟 敲钟打鼓 取悦她 心中充满了欢喜之情和把她取进家门的喜悦和热闹的场面 第四五章 参差荇菜

12、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 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 1 概括段意男子想像与女子相会情景 2 文中写了男子如何在女子面前表现 突出了什么 通过弹奏琴瑟和敲击钟鼓来亲近她 突出了男子追求爱情的炽烈专一 3 全诗的线索是如何的 发现 思念 求不得 相会 想像中 思考 这是一首爱情恋歌 描写一位痴情小伙子对心上人朝思暮想的执着追求 雎鸠的阵阵鸣叫诱动了小伙子的痴情 使他独自陶醉在对姑娘的一往深情之中 种种复杂的情感油然而生 渴望与失望交错 幸福与煎熬并存 一位纯情少年热恋中的心态在这里表露得淋漓尽致 诗人思想感情变化的过程 河边邂逅 一见钟情 第一章 受挫 朝思暮想 辗转反侧 第二三

13、章 琴瑟钟鼓 欢庆娱乐 第四五章 幻想 描写爱情的诗词句 一日不见兮 思之如狂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问世间 情为何物 直教生死相许 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阵阵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蒹葭 诗经 秦风 Ji nji 蒹葭 选自十五 国风 的 秦风 属秦国民歌 秦风 多言车马田猎 粗犷质朴 而本诗却神韵缥缈 引人遐想 也是一首优美的怀人诗作 蒹葭的意思是芦苇 皆生于水边 解题 蒹葭诗经 国风 秦风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

14、方 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 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 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 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 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沚 s hu w n x m i j ch s zh 溯洄从之溯游从之道阻且长宛在水中央白露未晞在水之湄 逆流而上 顺流而下 艰险 仿佛 好像 干 岸边 水与草相接的地方 路 高 水中的高地 突破字词难点 注意下列句中不同颜色的词 道阻且跻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在水之涘道阻且右宛在水中沚 茂盛鲜明的样子 没有完 这里指还没有干 水边 向右迂曲 水中的小块陆地 把握诗意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15、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河边芦苇青苍苍 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 就在河水那一方 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逆着流水去找她 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 仿佛在那水中央 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 在水之湄 河边芦苇密又繁 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 就在河岸那一边 溯洄从之 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 逆着流水去找她 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 仿佛就在水中滩 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 在水之涘 河边芦苇密稠稠 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 就在水边那一头 溯洄从之 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沚 逆着流水去找她 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 仿佛

16、就在水中洲 概括诗歌内容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热恋者对意中人的急切追求和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失望之情 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 特点是什么 描写艺术形象 一 蒹葭 霜露 秋水二 伊人在水中央三 上下求索的青年 特点 萧瑟的秋景 渲染凄清 落寞气氛 烘托主人公的惆怅之情 可望不可即 执著追求 为什么选择蒹葭 芦苇的特点是纤细修长 柔而坚韧 诗人对 伊人 的情感不正是柔情似水而又坚贞不渝的吗 想象 伊人 的形象 诗人苦苦追寻的 伊人 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呢 大家是如何感受到这种形象的 诗中并没有描写伊人的面貌 甚至连她的大致轮廓都没有 你们为什么觉得她就是美丽高洁的 通过诗人热切执着的追求 可见 伊人 必然是个美丽高洁的人 蒹葭的修长柔韧也可视为 伊人 的形象 柔美修长而坚贞高洁 这种美尽管没有直接描写 却留给我们丰富的想象空间 其实 不单伊人的面目是模糊的 诗人的面貌 身份同样是模糊的 还有 他究竟是怎样追求的 运用了什么手段 走了多少路程 诗中都没有交代 只是反复吟唱 溯洄从之 溯游从之 这也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空间 这种距离美再次体现了 蒹葭 的含蓄朦胧的特点 扩展 因为伊人身份 面目的含蓄朦胧 千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