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当代世界政.ppt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3872595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PPT 页数:107 大小:1.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当代世界政.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第二章 当代世界政.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第二章 当代世界政.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第二章 当代世界政.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第二章 当代世界政.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 当代世界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当代世界政.ppt(10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当代世界政治 第一节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及其演变一 基本概念 1 世界政治 国际社会中国家行为体之间 国家行为体和非国家行为体之间以及各类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相互关系与矛盾运动的总和 2 世界政治格局 在一定历史时期内 世界范围的若干主要政治力量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与态势 主权国家是最基本 最重要 最活跃的世界政治的行为主体 是国际事务的主要参与者 是政府间国际组织建立 活动和发展的基础 非国家行为主体在当今世界多样化和多样化的特点越来越明显 如国际组织 跨国公司 宗教组织 种族集团等超国家和跨国界的集团与势力 二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与演变 一 雅尔塔体制 雅尔塔

2、体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美 英 苏三国首脑为了各自的利益 在德黑兰会议 雅尔塔会议 波茨坦会议等国际会议上达成的一系列协议而建立的体制 雅尔塔会议 斯大林 左 罗斯福 中 丘吉尔 右 在德黑兰会议 1 德黑兰会议 1943年反法西斯战争各主要战场形势发生根本转折 盟国已经取得战略进攻的主动权 为商讨加速战争进程和战后世界的安排问题 美 英 苏三国首脑于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的会议 德黑兰会议的主要内容有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问题 决定于1944年5月在法国南部开辟第二战场 战后成立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 第二战场是指二战时期 新开辟除苏联战场外 以西欧为主要区

3、域的战场 它的开辟以诺曼底登陆为标志 诺曼底登陆战成功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这同时也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开始了大反攻 加速了法西斯德国的灭亡 诺曼底登陆 1943年11月底 英美苏三国首脑在伊朗召开了历史性的德黑兰会议 决定在1944年5月底实施欧洲登陆计划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后来 由于登陆规模扩大 实际登陆日期就推迟到了1944年6月6号 历史意义 诺曼底登陆的最终实施 不但缓解了苏联的压力 而且对德国形成战略夹攻 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就战后如何处置德国的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三国提出不同的分割方案 波兰问题 三国一致赞成战后重建独立的波兰 其边界西移 将德国东部的部分地区并入波兰 苏联对

4、日作战问题 苏联表示在欧洲战争结束后参加对日作战 并提出归还整个库页岛等条件 库页岛 俄罗斯称为 萨哈林岛 是俄罗斯联邦最大的岛屿 属萨哈林州管辖 历史上曾为中国领土 沙皇俄国通过1860年的 中俄北京条约 逼迫清政府割让该岛 1905年和1918 1925年间 日本曾统治库页岛全境 1945年 苏联发动八月风暴军事行动 夺得库页岛全境 会议签署了 苏 美 英三国德黑兰宣言 和 苏 美 英三国德黑兰协定 三国表示今后将 共同协作 力求所有大小国家的合作 全心全意抱着消除暴政和奴役 迫害和压制的真忱 此次会议是反法西斯联盟三大盟国首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首次直接会晤 对维护和加强盟国间的团结与合

5、作 协调军事战略行动 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2 雅尔塔会议 为尽快结束战争 安排战后国际事务 维护战后和平 三国首脑罗斯福 丘吉尔和斯大林于1945年2月4 11日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雅尔塔举行会议 又称克里米亚会议 雅尔塔会议三巨头 雅尔塔会议纪念币 会议的主要内容有 战后处置德国问题 决定由美 英 法 苏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和德国必须交付战争赔偿以及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的一般原则 波兰问题 三国决定波兰东部边界大体上以寇松线为准 寇松线 英国外交大臣G N 寇松向苏俄和波兰建议的停战分界线 十月革命胜利后 苏维埃俄国为了自己的生存决定先和德奥进行和平谈判 苏维埃俄国提出对

6、战时被占领的领土不得强行合并 恢复战时丧失政治独立的人民的政治独立 德奥则要求苏维埃俄国放弃15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把波兰 立陶宛 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的一部分土地让给德国 为此 德奥还以全线进攻的武力相威胁 苏维埃政府最后不得不签订割地的 布列斯特和约 1918年2月 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西部地区为德国所控制 于是 在苏德 苏波关系中从此出现了 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问题 1920年4月 波兰军队进攻乌克兰 苏波战争爆发 此间 英国外交大臣寇松提出一条停火临时边界线 从白俄罗斯的格罗德诺经比亚韦斯托克东部地区 再经布列斯特 里托夫斯克 进入乌克兰 后沿布格河南下 至索科维 再拐向西南 到普热梅希尔

7、 向前延伸至东喀尔巴阡山 附带条件是保证加利西亚的主权归苏维埃俄国 这条线被称为 寇松线 苏波战争的结果是 苏维埃俄国被迫签署了 里加和约 同意按 寇松线 来划分苏波边界 并且将 寇松线 以东13 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即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 割让给波兰 1939年8月 苏联政府与德国政府签订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和附加议定书 议定书写明 德国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时 下列签约全权代表以极其保密的方式讨论了划分双方在东欧的势力范围问题 9月 苏德又签订友好边界条约及附加议定书 极为详细地划分了 在原波兰国家领土上 两国利益之间的边界线走向 双方可在各自的前波兰领土上进行 必要的国家重建 这表明 寇

8、松线 成了苏德的实际上的边界线 也就是说 波兰在苏德之间再次被瓜分 1945年2月 在雅尔塔会议上 苏联提出了划分苏波边界 也就是解决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问题的建议 寇松线 应成为波兰东部的边界线 并在某些地区作出有利于波兰的5公里 8公里的外移 二战结束后 苏联收复了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的领土 从此 在苏联版图上 西乌克兰地区包括 利沃夫州的北部 伊万诺 弗兰科夫斯克州 沃伦州和罗夫诺州 西白俄罗斯地区包括 北布列斯特州 格罗德诺州 维捷布斯克州的西部和明斯克州 这种领土状况一直持续到苏联解体 远东问题 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争结束后2 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其条件是 维持外蒙古的现状 库页岛南部

9、及邻近岛屿交还苏联 大连商港国际化 苏联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 苏 中共同经营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 千岛群岛交予苏联 所谓北方四岛 俄罗斯称南千岛群岛 是指位于日本北海道东北的择捉 齿舞 色丹 国后四个岛屿 位于日本北海道以北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以南 总面积4996平方公里 如今岛上居住了1万多人 大多为俄罗斯军人 二战 苏军趁夜色攻占北方四岛1945年8月 美国在广岛 长崎先后投下原子弹 美英为了请苏联对日宣战 将当时日本所占的千岛群岛和库页岛的南半部让给了苏联 这使得苏联有理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占据北方四岛 1945年8月15日夜 苏军步兵第101师和太平洋舰队奉命实施登陆作战 一举攻占北方

10、四岛 千岛群岛为鄂霍次克海东南部的天然屏障 扼鄂霍次克海与太平洋的海上通道 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历史上日本与俄国围绕千岛群岛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1855年 俄日双方决定 千岛群岛南部归日本 北部属俄国 库页岛暂作悬案 1945年前苏联出兵东北 不仅收复库页岛南部 还夺取千岛群岛全部 1945年 雅尔塔协定 规定 整个千岛群岛交与前苏联 千岛群岛南部的择捉 国后 色丹 齿舞群岛在战后便划归了前苏联 但日本未予以承认 日俄领土争端指的就是齿舞 色丹 国后和择捉四个岛屿的归属问题 这四个岛屿总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 日本称之为 北方四岛 俄罗斯称之为 南千岛群岛 联合国问题 同意苏联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加

11、盟共和国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 决定美 英 法 苏 中五国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规定实质性问题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原则 会议签署了 雅尔塔协定 通过了 被解放的欧洲宣言 和 克里米亚宣言 等文件 此次会议巩固和维护了三国战时联盟 对协调盟国对德 日作战 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和促进战后和平稳定局面的形成起到重要积极作用 为联合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三大国在会议上作出的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被称为雅尔塔体系 对战后世界影响巨大 联合国会徽 现任联合国秘书长 潘基文 1944年6月13日出生于韩国 前大韩民国外交通商部长官 联合国是一个统一的世界性综合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 现有197个会员国 成立日期 19

12、45年10月24日 工作语言 阿拉伯语 汉语 英语 法语 俄语 西班牙语 联合国大会总部所在地 美国纽约 瑞士日内瓦 奥地利维也纳 地位 联合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大 最重要 最具代表性和权威的国际组织 其国际集体安全机制的功能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作用 近年来 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 缓和国际紧张局势 解决地区冲突方面 在协调国际经济关系 促进世界各国经济 科学 文化的合作与交流方面 都发挥着积极作用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简称 安理会 由中国 法国 俄罗斯 英国 美国等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 非常任理事国按地区分配原则由大会选举产生 任期两年 不能连选连任 宪章 规定 安理会在维

13、护国际和平及安全方面负有主要责任 职能是 根据宪章规定作出全体会员国都有义务接受并执行的规定 调查任何国际争端或可能引起国际摩擦或争端的任何情况 断定威胁和平 破坏和平或侵略的行动 并采取经济 外交或军事制裁行动来反对侵略 负责拟订军备管制的计划 向大会推荐新会员国和秘书长 安理会的行动以 5个常任理事国一致 的原则 即所谓 大国一致原则 为基础 5个常任理事国在实质问题上都拥有否决权 经安理会通过的决议 对会员国具有约束力 安理会是联合国中唯一有权对国际和平与安全采取行动的机构 它有权对国际争端进行调查和调停 可以采取武器禁运 经济制裁等强制性措施 还可以派遣联合国维和部队 以协助缓和某一地

14、区的紧张局势 联合国安理会作为国际集体安全机制的核心 已经成为公认的多边安全体系最具权威性和合法性的机构 联合国总部 3 波茨坦会议 苏联 美国 英国三国政府首脑于1945年7月17日 8月2日在柏林附近的波茨坦举行的会议 这是战争期间三国首脑举行的第三次会议 参加会议的有斯大林 杜鲁门和丘吉尔以及三国的外长等 罗斯福已于4月12日因脑溢血逝世 杜鲁门第一次代表美国参加会议 会议进行中正值英国大选 因此丘吉尔半途回国参加大选 落选后由新任英国工党首相艾德礼及新外长贝文于7月28日参加了最后几天的会议 会议讨论了占领德国的基本原则 规定解除德国全部武装 摧毁一切军事工业和纳粹组织 惩办战犯 实行

15、政治生活民主化 经济上消灭过分集中现象 实现分散化 关于波兰西部疆界问题 规定德国原来的东部领土 以及不归苏联管辖的一部分东普鲁士及原但泽自由区 均由波兰政府管辖 英美同意与波兰全国统一临时政府建立外交关系 会议决定尽快组织国际法庭 对战犯进行审判 英美还同意将哥尼斯堡及附近地区割让给苏联 会议还讨论了对日作战 赔款等问题 并作了规定 苏联在会上重申按时参加对日作战 8月2日三国首脑签署了 苏美英三国柏林 波茨坦 会议议定书 波茨坦会议对加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具有重要意义 波茨坦会议还讨论了对日作战问题 会议期间发表了 美英中三国政府领袖公告 史称 波茨坦公告 促令 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

16、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 后来苏联出兵对日作战时 也宣布加入 波茨坦公告 波茨坦公告 成为四国的对日共同宣言 这次会议是三大国首脑在战争期间召开的最长的一次会议 也是最后一次会议 它对于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具有重大意义 为建立战后新秩序打下了基础 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波茨坦会议 雅尔塔会议 波茨坦会议 德国分裂 二 两大阵营的形成和对峙 1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形成 1 1946年2月 美国驻苏使馆代办乔治 凯南在向国务院发回的一份长达8000字的电文中 全面阐述了对苏联 理论 意图 政策和做法 的分析 首次提出了对苏 遏制 的方针 为美国的强硬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2 同年3月5日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应邀赴美 在富尔敦的威斯敏特学院发表了所谓 铁幕 演说 呼吁英美合作建立军事同盟 共同对付苏联的威胁 成为 冷战 的信号 1946年1月 英国前任首相丘吉尔应邀访美 3月5日 他在美国总统杜鲁门陪同下抵达密苏里州富尔顿 在杜鲁门的母校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了题为 和平砥柱 的演说 宣称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 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苏联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