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专题滚动卷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3871170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专题滚动卷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专题滚动卷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专题滚动卷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专题滚动卷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专题滚动卷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专题滚动卷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专题滚动卷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选考)2017版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专题滚动卷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专题滚动卷二一、选择题(2016温州中学期末)美国时间4月15日,西半球夜空出现暗红色的月亮,称为“血月”奇观。据此完成12题。1.此次天文奇观中涉及的天体系统不包括()A.地月系 B.银河系 C.太阳系 D.河外星系2.出现“血月”奇观的原因是()A.大气对红光有较强的散射作用B.红光透过地球大气到达月球表面C.月球表面对红光的吸收能力很强D.月球大气散射波长较长的红光解析第1题,图中的天体系统属于太阳系,不包括河外星系。第2题,红光穿透能力强,不易被散射,据图判断B项正确。答案1.D2.B(2016金华期中)2

2、016年3月,因越南南部湄公河三角洲旱情严重,景洪水电站对越南实施应急调水。据此回答35题。3.此次湄公河三角洲遭受百年来最严重旱情的主要原因是()A.上游水库拦水 B.降水异常偏少C.全球变暖加剧 D.副高控制强盛4.此次调水主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A.下渗 B.地表径流 C.蒸发 D.水汽输送5.越南下龙湾被称为“海上桂林”,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冰川侵蚀 B.海浪沉积C.风力沉积 D.流水侵蚀解析干旱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异常偏少。跨区域调水主要影响地表径流环节。“桂林山水”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的侵蚀和堆积。答案3.B4.B5.D(2016舟山中学高二期中)下图为“某年11月26

3、日02时地面天气形势图”,读图完成67题。6.此时丁地的天气特点是()A.低温阴雨 B.晴暖无风C.风雪交加 D.寒冷干燥7.图示时间甲地的风向是()A.西北 B.东南 C.东北 D.西南解析第6题,丁地位于高压中心附近,气流下沉,天气晴朗。此时亚欧大陆形成高压,丁地寒冷干燥。第7题,根据甲地所在半球及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判断风向。答案6.D7.A下图是南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8.图中是()A.副热带高气压带 B.赤道低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9.在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C.热带雨林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解析第8题,

4、图中位于30S,因此是副热带高气压带。第9题,位于南半球中纬度地区,属于中纬西风带。常年受中纬西风带控制的地区,形成的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答案8.A9.B10.某考察队在野外考察,发现某地岩层中含有大量古生物化石,说明此岩层属于()A.花岗岩 B.沉积岩C.变质岩 D.侵入岩解析化石形成于沉积岩中。答案B下图中、为沉积岩,、为岩浆岩,读图完成1112题。11.上图中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最可能为()A. B.C. D.12.若为石灰岩,则与接触地带易形成()A.花岗岩 B.大理岩 C.页岩 D.砾岩解析第11题,一般下面的沉积岩先沉积、上面的后沉积,则、形成的先后顺序为;岩浆岩穿过了岩层,则

5、形成年代更晚;岩浆岩穿过了岩层,说明形成年代晚于。故C项正确。第12题,岩浆具有很高的温度,故岩浆运动过程中,会使接触处的岩石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石灰岩会变质形成大理岩。答案11.C12.B读图,回答1314题。13.从成因上看,山地A属于()A.背斜形成的褶皱山 B.向斜形成的褶皱山C.断层形成的断块山 D.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14.下列山地中,成因和图中所示不同的是()A.庐山 B.安第斯山 C.华山 D.泰山解析第13题,读图可知:断层中间的A岩块相对上升,两侧的岩块相对下降,在地形上形成断块山,如我国山东的泰山、陕西的华山、江西的庐山等都是断块山。第14题,安第斯山脉是美洲板块与南极

6、洲板块碰撞形成的褶皱山。答案13.C14.B15.对下图中数字序号表示的内容,描述对应正确的是()A.极地高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C.东北信风带 D.多雨带解析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状况可知,、是副极地低气压带;是东南信风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在其控制下形成了地球上的少雨带。答案B(20168月温州选考模拟)杭州接过安塔利亚的接力棒,于2016年9月4日至5日举办二十国集团(G20)第十一次峰会。读下图,完成1617题。16.与杭州相比,关于安塔利亚气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年平均气温低 B.降水集中在夏季C.气温年较差小 D.降水季节变化小17.G20第十一次

7、峰会举办期间()A.浙江正值小麦收获季节B.长江中下游出现伏旱天气C.华北平原忙着播种水稻D.降水一般集中在南方地区解析第16题,此题考查气候资料的解读。图中可以对比得出安塔利亚等温线变化幅度较小。杭州根据气候资料图可判断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季风的影响导致气温年较差和降水季节变化与同纬度相比较大。第17题,G20举行期间为9月初,根据我国雨带推移规律78月份雨带在北方地区,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因此9月份北方雨季结束,降水一般集中在南方地区。浙江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华北平原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A、C选项错误。长江中下游伏旱时间为78月份,B选项错误。答案16.C17.D二、非选择题18.下图

8、为某日某时刻世界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从气压状况看A为_中心,此时被该气压中心切断的气压带名称是_。(2)此图表示北半球_(填“1月”或“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状况,此季节东亚盛行_风(风向),其成因是_,南亚盛行_风,其成因是_。(3)下图中代表乙地气候类型的是_(填序号),该气候类型的特征是_。(4)丙地气候类型的名称是_,甲地和丙地的主要自然带都是_。解析第(1)题,由图中A附近等压线分布规律来看(自四周向中心越来越低)该处为低压,该位置按照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应当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亚欧大陆形成低压,将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第(2)题,由

9、上题分析可知,此时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亚欧大陆形成亚洲低压,大陆比同纬度海洋温度高,所以为7月。根据风向判读规律,此季节东亚盛行东南风,南亚盛行西南风,其成因分别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第(3)题,图中乙地位于地中海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该气候的特点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结合气候资料统计图,判断为。第(4)题,丙地位于亚洲东部,形成温带季风气候,主要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甲地位于欧洲西部,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答案(1)低压副热带高气压带(2)7月东南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西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3)夏

10、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4)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19.(加试题)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A_运河(名称)是亚洲与_洲的分界线。(2)B岛位于六大板块中的_板块和_板块的张裂地带,岩浆活动频繁。(3)北大西洋副热带环流呈现_时针方向流动,其东侧的洋流性质为 _。(4)当C海区(地中海)受盛行西风控制时,为北半球_(季节),此季节该地的气候特征是_。(5)19世纪中叶,D城市发展成为美国的钢铁工业中心,这表明该市的区域发展阶段进入_阶段,该阶段劳动力由_(产业活动)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大规模转移。解析第(1)题,从区域定位可知,A为苏伊士运河,位于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上。第(2)题,B岛为冰岛,位于美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张裂地带。第(3)题,北大西洋副热带环流呈现顺时针方向流动,其东侧的洋流性质为寒流。第(4)题,C海为地中海,受盛行西风影响时为北半球冬季,此季节的气候特征是温和多雨。第(5)题,19世纪中叶,D城市发展成为美国的钢铁工业中心,这表明该市的区域发展阶段进入工业化阶段,该阶段劳动力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大规模转移。答案(1)苏伊士非(2)美洲亚欧(可互换)(3)顺寒流(4)冬季温和多雨(5)工业化农业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