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1.3.2青春有格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3868979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1.3.2青春有格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1.3.2青春有格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1.3.2青春有格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1.3.2青春有格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1.3.2青春有格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1.3.2青春有格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1.3.2青春有格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1.3.2青春有格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第二框 青春有格1什么是“行己有耻”?“行己有耻”是说一个人 ,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2“行己有耻”对我们有何要求? (1)要知 ,懂荣辱;有 ,有所不为。 (2)要有 ,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3)能真诚面对自我,闻过而终礼,知耻而 。 (4)树立 ,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5)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 。3什么是“止于至善”? (1)“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 ,有我们 的“至善”追求。 (2)“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2、”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 的精神状态。4我们应如何践行“止于至善”? (1)从 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积善成 德。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 为 。 (3)要养成 的习惯,“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4)以 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 中收获。【微拓展】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提示:原文是“子日: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思是说:“孔子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

3、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微点拨】有人认为,只要不被发现,说谎、欺骗也是可以的。点拨: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不说谎、不欺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规则。说谎与欺骗无论是否被发现,都是错误的。我们要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准确判断是非善恶,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合作探究1行己有耻 【关键词】 校园暴力 道德底线 2016年6月12日,据中国政府网消息: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近期校园暴力频发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校园应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校园暴力频发,不仅伤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教

4、育部要会同相关方面多措并举,特别是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坚决遏制漠视人的尊严与生命的行为。(1)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总理的批示对处于青春期的我们有何启示。(2)结合“行己有耻”的有关内容,预防校园暴力,你想对同龄人说些什么?2止于至善 【关键词】 人生 至善至美 2016年9月1日,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迎来了新学年的开学典礼。校长翟小宁在梦想、精神、美德、爱与青春的心灵的开学致辞中提道:“人生最大的学问在于使心中光明的道德更加光明,在于日新其德,日新其民,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且止而不退。”(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上述致辞展示了怎样一种精神境界和精神状态(2)为了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

5、我们应如何做?达标检测基础过关一、单项选择题1“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言有物而行有格也。”“道之以德,齐 之以礼,有耻且格。”对于这些语句中“格”的解读不符的是 ( ) A标准 B改正 C局势 D法式2 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 越。这些规则和界限主要包括 ( ) 道德规范 法律法规 纪律 “帮派”约定 A. B. C. D.3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但世界又是纷繁复杂的、美丑、善恶交织,这 就要求我们“行己有耻”。引导我们辨别是非,作出正确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 ) A个人的情感好恶 B自身的愿望 C羞恶之心 D他人的评价4 明德

6、华兴中学吴晓芳老师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对初一 8个班共370个学生作了 自控力检测,统汁结果显示:自控能力很强的有38人,约占总人数的10%; 自制力较差和很差的为55人,约占总人数的15%。增强自控力,下列做法不 可取的是 ( ) A尝试不做某些事情,纠正自己的行为 B每天坚持做一些自己未能做到的事情 C.对任何事情都不闻不问,视而不见 D认真记录一些自己平时不关注的事情5 “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是我们矢志不渝的追求。下列语句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有 ( )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A B C D6 “

7、君子慎独,立德向善”,这是金陵回族世家伍氏一门代代恪守的祖训。600 多年来,伍氏家族在金陵城开枝散叶,繁衍生息,留下了“博士官六代”、中国 第一位回族探花等家族佳话。解读伍氏祖训,追求“止于至善”的精神境界, 我们应 ( ) 要从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要养成自我省察习惯,积极调整自己,端正自己的行为 立志做大事,矢志不移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放弃自我追求,一心只为社会做贡献 A B C D二、简答题7公交车投币箱里,几乎每天都会出现游戏币、铁圈、钥匙、一角硬币、一元假 钞、残币甚至冥币等“无效”钱币。现在能做的,只能是依靠驾驶员更细心一 些。(人民网2016年10月25日)(1)你如何看

8、待材料中的这种现象?(2)从青少年的角度谈谈,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你有何建议?能力提升2016年11月3日,中央文明办在新疆克拉玛依举办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并发布10月“中国好人榜”。北京90后女医师王子惠、湖南“爱心妈妈”曾婧等身边好人光荣上榜。“当代雷锋”、全国道德模范、武警新疆总队医院院长庄仕华,为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代表赠送“传家宝”,并发出了“好人精神人人守护、代代相传”的倡议。(1)“中国好人榜”中的中国好人身上共同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精神境界?(2)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试分析我们为什么要评选“中国好人榜”。参考答案自主学习1行事2(1)廉耻 所为 (2)知耻之心 (3)

9、后勇 (4)底线意识 (5)自控力3(1)格调 (2)永不言弃4(1)点滴小事 (2)榜样 (3)自我省察 (4)修身合作探究1 点拨:(1)青春期的我们,乐于实践,敢于尝试,希望证明自己;但青春并不 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我们 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2)“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知道什 么是对,什么是错。“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 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行己有耻”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 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2点拨:(1)止于至善。 (2)从点滴小事做起。“勿以

10、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积善 成德。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做到“见贤思齐 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的不足,积极调整 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 的路上。感悟提升 踏着青春的节拍,感受着青春的力量,我们满怀梦想、激情,带着对自身的探 索,意气风发地奔向梦想的地方。青春,需要我们去经历,去体验。以修身为 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最 好的证明。达标检测基础过关1 A 本题考查学生语句的解读能力和对“格”的认识。“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 一格降人才”中的

11、“格”指的是标准;“言有物而行有格也”中的“格”指的是 法式、品格;“道之以德,齐龛擎以礼,有耻且格”中的“格”指的是改正。因 此选项C与题意不符。2 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规则和基本界限的认识。在社会生活中,我们的 基本规则和基本界限主要包括道德、法律和纪律,而超越道德、法律底线的“帮 派”约定是我们所反对的。故选A。3 C 本题考查学生对“羞恶之心”的理解。在行动的各个阶段,“羞恶之心” 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因此C正确;A、B、D观点错 误。4 C 本题考查学生对增强自控力的认识。增强自控力,我们应做到增强“我不 要”和“我想要”的力量,加强自我监控,因此,A、B

12、、D正确;C表述过于绝 对,是错误的。逆向选择,故选C。5 B 本题考查学生对“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的理解。强调的是“行己有耻”,都是“止于至善”的表现及要求。故选B。6 A 本题考查学生对慎独、止于至善的理解。“君子慎独,立 德向善”倡导为 社会服务,但不否定自我追求和发展,因此说法错误;都是对祖训的 正确解读。故选A。7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行己有耻”有关知识的理解。第(1)问,主要考查 道德底线失守的原因及影响,回答时要首先点明乘坐公交投“无效”钱币,这 是一种道德底线失守的表现。第(2)问考查如何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可结合“行 己有耻”的要求进行分析回答。 答案:(1)乘坐公交投

13、“无效”钱币,这是一种道德底线失守的表现,体现了一 个人“羞恶之心”的缺失,不利于社会的文明、和谐发展。 (2)树立“羞恶之心”,做到“行已有耻”;要正确看待社会中的不文明现象, 做到“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要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 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增强自我控制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自觉 遵守社会规则和秩序。能力提升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榜样、“止于至善”等有关知识的认识与理解。第(1) 问,主要考查学生的提炼和总结能力,结合材料,“中国好人榜”中的中国好人 共同体现了“止于至善”的精神境界。第(2)问评选“中国好人榜”的原因,可 结合本节课有关榜样的意义进行回答。 答案:(1)体现了“止于至善”的精神境界。 (2)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好的榜样昭 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 们自我完善的力量。从社会和国家的角度: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 汲取榜样的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