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教学案新人教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3868317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教学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教学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教学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教学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教学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教学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教学案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教学案新人教版4.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2.朗读并背诵诗歌,感受诗中洋溢着的饱满激情。能力目标体味各首诗中作者所创造的意境,理解情景交融的写法。情感目标感受诗中洋溢着的饱满激情,领会诗歌中所表达的感情和生活情趣。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了解作者以及代表作品。2. 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中洋溢着的饱满激情。2.理解情景交融的写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谁知道在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

2、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学习观沧海 (一)常识简介1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县)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先后削平吕布等割剧势力。于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善诗歌,步出复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2写作背景 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登临碣石山。他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

3、壮丽的诗篇。(二)朗读指导1.学生自读,把握四言诗的诵读节奏。2.教师范读,正音解词。(或播放录音)3.学生齐读,要求准确整齐,有节奏感4.学生借助注释,疏通诗歌内容翻译: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三)合作探究1.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来写的?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

4、实的?哪些诗句是想象的?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言志”诗人写沧海,抒发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教学备注】教学提示 补充文学常识、写作背景,帮助

5、学生更好理解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学法指导诗歌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学法指导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古诗文中“互文见义”。即文字上只交待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句中不但说:“日月之行”,也说“星汉之行”;不但说“星汉灿烂”,也说“日月灿烂”。合起来说,“日月星汉之运行与灿烂,均若出于沧海之中”。目标导学二: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一)常识简介1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自号清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世称“诗仙”。2写作背景 诗人王昌龄于天宝8年被贬偏远之地,当时李白正在扬州,听

6、说此事,便写下此诗,寄托对朋友的牵挂。(二)朗读指导1.学生自读,把握七言诗的诵读节奏。2.教师范读,正音解词。(或播放录音)3.学生齐读,要求准确整齐,有节奏感4.理解大意 (学生概述,老师补充指正)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听说你路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三)合作探究1诗中融情入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哪两句?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

7、情。3末句“随君直到夜郎西”中“夜郎”一词,有两种解释:一与成语“夜郎自大”的“夜郎”意同,意即地名,在今贵州省西部桐梓县,古称夜郎国;一是指湖南省沅陵的夜郎县。细读课文,分析一下哪种解释更合理。 据上句中,“五溪”在今湖南省西部,可知,这里“夜郎”即指湖南省沅陵的夜郎县。 4联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写作背景思考一下,李白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 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学法指导七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二三节拍,如: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3、 板书设计闻王 昌龄左迁龙标遥

8、有此寄 离愁别绪 杨花 :漂泊无定 子规:不如归去 明月:陪伴友人 关怀、思念第2课时学习目标1. 学习次北固山下,体会叙事写景的哲理美。 2.学习天净沙 秋思,理解诗歌的优美意境,感受主人公的思乡之情。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就是一首写乡愁的诗,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而闻名于天下。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这首诗。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学习次北固山下 (一)常识简介1作者简介王湾,唐代诗人。生卒年、字号均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2写作背景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于北

9、固山下。作者家住洛阳,旅于江南,在这座山下停泊,被这里开阔秀丽的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诗。3文章体裁次北固山下是五言律诗。律诗共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每句有五个字,叫五言。(2) 朗读指导1.学生听读,把握五言诗的诵读节奏。2教师正音解词,学生自读。(可以播放课文朗读的视频或音频文件。)3.理解大意 翻译: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三)合作探究1.这首诗描

10、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初春。青山、绿水、潮平、风正、江春。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思念故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3.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似乎江面与岸齐平,船上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悬”是端直高挂的样子,风“正”表明顺风,同时又是和风,因此帆便端直高挂了。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1)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2)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教学备注】

11、教学提示 补充文学常识、写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学法指导五言诗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目标导学二:学习天净沙 秋思(一)常识简介1作者简介:马致远,元代著名戏曲作家。他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代四大戏曲作家。2文体简介:从诗歌的体裁看,天净沙 秋思是一首散曲。“天净沙”是曲牌名,相当于可以填词歌唱的乐谱;“秋思”是题目,意思是秋天的思念。马致远的散曲,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被誉之为“秋思之祖”。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因为它仅用28个字,就生动地表

12、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二)朗读指导与训练1.划分这首散曲的诵读节奏。提示: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整体感知大意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三)合作探究1天净沙 秋思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些都是凄清、悲凉、感伤之景。2哪句可以作为点睛之笔,道出了

13、游子的情怀?断肠人在天涯。3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通过凄清、悲凉、感伤的秋景描写,表现羁旅游子的孤苦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4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写一段描述性的文字,字数150字左右。深秋,夕阳西下。古道上,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正踽踽独行,陪伴他的惟有那匹衰瘦的老马。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将要归巢的乌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之上的小桥,看到溪水流经的几户人家,炊烟袅袅,充满幸福温馨,而他此刻却有家难归,眼看太阳就要落山了,自己今夜又要投宿在何处?独自承受长夜漫漫,怎么能不悲从中来,肝肠寸断。(四)比较阅读 天净沙 秋思与次北固山下在主旨方面有何异同? 次

14、北固山下和天净沙 秋思都抒发了游子的乡愁,但作者流露的情绪不完全一致。次北固山下描写诗人在船上的所见所思,表达了他在异地他乡的热切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乡之情。天净沙秋思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的表现出沦落人的孤寂之情。教学提示“小桥流水人家”是以乐景反衬哀景,“小桥流水人家”虽好却不是自己的家乡,有家归不得,更加悲从中来,肝肠寸断。学法指导:把诗歌描述成画面,答题要点如下:1.找全景物;2.加修饰语;3.展开联想、想象;4.语言流畅生动。3、 板书设计次北固山下青山、绿水、一帆山水一色、风光怡人;残夜、乡书、归雁惆怅顿生、思念家乡。即景生情、旅途思乡。可取之处:在开始时把这四首诗的阅读放在如何去读古诗的背景下去读,不为教诗而教;能够结合曹操的背景加深学生对曹操在观沧海中的豪迈之情的理解,而不是简单地向学生介绍强调;在学习天净沙?秋思时能够进行比较阅读;四是学生学习气氛比较浓,课堂思维活跃。不足之处:课容量安排太大,课堂各环节之间时间安排不科学、不精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