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海市合浦县第五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20《伤仲永》学案语文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3867226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北海市合浦县第五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20《伤仲永》学案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广西北海市合浦县第五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20《伤仲永》学案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广西北海市合浦县第五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20《伤仲永》学案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广西北海市合浦县第五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20《伤仲永》学案语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西北海市合浦县第五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20《伤仲永》学案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北海市合浦县第五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20《伤仲永》学案语文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秋季版)广西北海市合浦县第五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20伤仲永学案语文版20. 伤仲永 学习目标1.积累文中重点词语解释,准确翻译重点句子。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寻找方仲永才能变化的原因。3.树立自己正确的成功观、认识后天教育史成才的关键,培养勤奋学习的学习态度。 学法指导 借助工具书,理解并积累重点词句,在反复诵读中中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勤奋学习的学习态度。 自主学习1.走近作者:王安石, 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 ,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 。2.读准加下划线的生词 日扳仲永( ) 环谒于邑人( ) 不能称前时之闻( ) 泯然众人

2、矣( )3.根据句义,给下列句子,用“/”画出停顿。(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3)余闻之也久。4.解释加横线的词语。未尝识书具自是指物作诗立就或以钱币乞之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能称前时之闻泯然众人矣且为众人固众人5.翻译句子。(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2)余闻之也久。 (3)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4)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合作探究探究一:初读课文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几个阶段?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 探究二:品读课文作者对方仲永的变化有什么看法? 我的收获根据方仲永才能变化的原因,联系为学中

3、阐述的道理,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的看法。 20.伤仲永自主学习1、北宋、半山、临川先生文集2、pn、y、chn、mn3.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3)余闻之也/久4曾经、从此、有的人、牵,拉、消失的样子、成为、本来5(1)同县的人认为这件事很不寻常,纷纷请他的父亲去做客。(2)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3)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以前的声誉相称了。 (4)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合作探究探究一:初读课文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1)年幼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的才能;(2)十二三岁时才能衰退,大不如前

4、(“不能称前时之闻”);(3)到二十岁左右(“又七年”)完全变成一个平庸的人(“泯然众人”)。2他的泯然众人的原因不止客观方面,也有主观方面,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1) 周围环境的影响,邑人 “ 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2)从其父角度来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父亲贪图眼前的利益,目光短浅,并没有让仲永在后天接受教育。(3)从仲永本人来看,他没有上进心,自己亦不主动学习,也就是个人主观不努力。探究二:品读课文作者认为一个人是否能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学习有关,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因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作者对方仲永的经历感到很惋惜(题目伤仲永的“伤”字就最能看出),同时强调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我的收获答案提示(结合自身学习经历,围绕勤奋学习和后天努学习目标4 /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