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八年级历史上册5.24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拓展资料素材北师大

我****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8.50KB
约3页
文档ID:133856682
八年级历史上册5.24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拓展资料素材北师大_第1页
1/3

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战略决战前的形势  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解放军已增长到280万人,军政素质和战略战术水平亦大有提高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被大量歼灭,已被迫采取重点防御的方针当时国民党的5个战略集团已被人民解放军分别牵制包围在西北、中原、华东、华北、东北5个战场上东北为卫立煌集团,共48万人,分布在长春、沈阳、锦州等几个孤立地点上华北为傅作义集团,共60余万人,分布在张家口、北平、天津、塘沽一带华东战场为刘峙集团,共60余万人,集中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地区内中原为白崇禧集团,共75万人,分布在平汉铁路南段和以武汉为中心的地区西北为胡宗南集团,约30万人,被牵制在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一隅他们共360万军队,但能用于前线的只有170万,后方机动兵力也很少在这种形势下,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反动派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1948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全面部署了夺取全国政权的各项工作,并决定人民解放军第三年度仍然全部在长江以北和华北、东北作战,歼敌主力于长江以北同时决定将战略决战的初战放在东北战场首战东北战场的有利条件  中共中央决定将战略决战的方向首先指向东北战场,对解放军最有利。

第一,在兵力对比上解放军占优势我军的正规军70万,地方军30万,合计百万人,是全国五大战场上兵力超过蒋军的唯一战场第二,东北敌军孤立分散,所占地区十分狭小,补给非常困难而且敌军战略意图或撤或守,还在举棋不定第三,解放军后方巩固,支援战争的物质力量雄厚由于这些条件,首战东北卫立煌集团,就可以将初战的胜利放在稳妥可靠的基础上人民解放军歼灭了东北敌军,还可以挥师入关,有利于华北、华东战场的作战;还能以东北的工业支援全国战争,使人民解放军获得战略总后方假如首战华北战场,就会受到敌华北、东北两大集团的夹击而陷入被动;首先指向华东战场,则又会使东北敌军迅速撤退,实现其战略收缩企图因此,首先打好东北战场的决战,就成了全国战局发展的关键辽沈战役  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打响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命令,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解放军主力突然奔袭北宁线,连克昌黎、滦县、北戴河、绥中、义县,包围了锦州、锦西、山海关战役的关键在于攻克锦州为此,我军在塔山、高桥地区阻击敌人的援军,从10月10日至15日,我塔山阵地前打得敌兵尸横遍地,使之11个师的兵力也不能前进一步从沈阳西进援锦州的廖耀湘兵团,被我军钳制在彰武、新立屯一带。

10月14日,对锦州发起总攻,经31小时激战,全歼守敌10万余人,俘敌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锦州的解放,关上了东北的大门在解放军的威慑与争取下,长春守敌曾泽生率部起义,东北“剿总” 副总司令郑洞国投降19日,长春解放对于西进援锦的廖耀湘兵团,我军一部在黑山、大虎山一带进行阻击主力从20日夜起由锦州地区秘密迅速向东北方向回师,26日,将行进中的廖兵团包围在黑山、大虎山及其以东地区经两天一夜的激战,至28日晨,全歼该敌10万余人,俘获兵团司令廖耀湘我军乘胜前进,于11月2日解放沈阳、营口,歼敌14.9万余人至此,辽沈战役结束辽沈战役历时52天,共歼敌47.2万人,完全解放了东北这一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军队人数下降为290万,我军增加到300万人从此,我军在人数上取得了优势淮海战役  中央军委指示华东解放军和中原解放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止商丘,北至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内,发动淮海战役为统筹领导,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淮海战役总前委,刘、陈、邓为常委,邓小平为书记,委以“临机处置一切” 的权力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开始第一阶段的重心是歼灭黄百韬兵团,打掉徐州东翼的劲旅。

华东解放军分三路南下,向黄发起总攻黄从陇海线由东向西收缩,企图靠拢徐州我军的一路过陇海线,南下宿迁、维宁,迂回黄的南侧8日,贾汪、台儿庄之敌在共产党领导下起义,解放军当即穿过该部防地,直插徐州东侧11日,将黄百韬兵团包围于徐州以东的碾庄地区22日,将该敌全部歼灭,黄本人被击毙此间,中原解放军截断了徐州、蚌埠间的联系,完成了对徐州的战略包围n月23日至12月15日为战役的第二阶段黄百韬被围困于碾庄时,蒋介石命令黄维兵团从河南南部平汉线出发,向徐州、宿县前进11月25日,中原解放军在宿县西南双堆集地区完成了对黄维兵团的合围12月 1日,徐州“剿总” 副总司令杜孝明弃守徐州,率三个兵团共27万人马向西南逃跑华东解放军猛追三天,将该敌全部合围在陈官庄地区敌一个兵团企图突围,被全歼12月6日,中原解放军向黄维兵团发起总攻,至15日,将该敌全部歼灭,兵团司令黄维被生俘为配合平津战役,以免傅作义部撤逃江南,中央决定对杜孝明残部在两周内不作最后歼灭,我军进行战场休整到1949年初,平津诸敌已无逃跑可能,淮海战役进人最后阶段l月6日,向杜部发起总攻,10日,全歼残敌,活捉杜孝明至此,历时65天、规模巨大的淮海战役全部结束。

是役共歼敌55.5万余人,基本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地区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29日,华北解放军一部(杨成武、李井泉的第20兵团)包围了张家口的敌人,平津战役开始(另说开始于12月初)12月8日,新保安之敌又被我军包围这样,华北敌人的西窜之路被断绝由山海关、喜峰口、冷口三路入关的东北解放军,动作神速,出敌意外,于12月12日至21日完成了对北平、天津、塘沽之敌的战略包围和战役分割这样,华北敌人已无南逃之路了华北解放军和东北解放军合力完成了围而不打、隔而不围的战略部署后,就要先打两头、后取中间了12月22日,一举歼灭新保安之敌24日,解放张家口这时,我军向平津守敌发动和平攻势天津守敌陈长捷部负隅顽抗1949年1月14日,我军发起猛攻,经29小时激战,次日解放天津,全歼守敌13万余人,活捉警备司令陈长捷17日,解放塘沽上述四地的解放,北平已陷入我百万大军的严密包围经我方努力争取和一系列谈判,傅作义将军接受了我方条件,同意和平改编l月31日,我军先头部队进入北平,接收防务,北平和平解放2月3日,解放军举行了隆重的入城仪式平津战役的胜利结束,歼灭和改编敌军52万余人,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反动派军队的一次主力决战四个多月内,共消灭了敌军154万多人国民党赖以发动反革命内战的精锐部队,已丧失殆尽国民党反动派已基本上被打败了三大战役的胜利,大大有利于我军挺进江南,完成解放全中国的任务百万雄师过大江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反动政府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下进军令后,等候在长江北岸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在“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下,从江苏江阴到江西湖口的千余里战线上,奋勇渡江作战  渡江作战是分东、中、西三路进军20日晚,中路军在巢湖、无为一带的姚王庙、大套沟地段,利用敌二十军与八十八军换防这个弱点发起登渡,给敌人一个致命的打击敌人苦心经营的所谓“天险防线”、“立体防线”,我军只用了30分钟就给撕开了一个长达10公里宽的口子,先头部队上岸后向敌纵深勇猛地插进去21日拂晓,七个主力团渡过了长江,占领铜陵、繁昌地区,并向纵深发展中路军登渡首战告捷西路军在贵池、湖口间突破敌人的防线,占领东流、彭泽、至德、殷家汇、贵池等南岸阵地东路军也在镇江、江阴间向敌的防线猛攻,在打退了英帝国主义兵舰紫石英号的挑衅后,争取了江阴守敌起义,控制了江阴要塞,封锁了长江。

解放军连克扬中、江阴、镇江等地我三路大军胜利渡江,国民党反动派的长江防线彻底崩溃一侦察队划一只小船偷渡过江,得知敌人防守南京的卫戍部队——暂编第四师已弃城逃跑在地下党的帮助下,侦察队便从下关码头搞回一只渡轮原包围两浦的解放军,于23日傍晚,分批从浦口渡江,南岸许多民船也划到江北接应解放军渡江当晚,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南京,红旗插上了伪总统府  5月14日,解放军的先遣部队,在九江至武汉地段,也进行了胜利的渡江作战16、17日解放了武汉三镇。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