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经济发展过程的决定因素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33850483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经济发展过程的决定因素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精编》经济发展过程的决定因素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精编》经济发展过程的决定因素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精编》经济发展过程的决定因素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精编》经济发展过程的决定因素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经济发展过程的决定因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经济发展过程的决定因素(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经济学原理 第14讲 长期增长 卢锋 CCER 2002秋季 1 第14讲 长期经济增长 经济发展的国际比较观察经济发展过程的决定因素参考阅读 卢锋 经济学原理 中国版 第24章 经济学原理 第14讲 长期增长 卢锋 CCER 2002秋季 2 长期经济增长国际比较 从人均GDP数据来看 不同国家存在很大差别 象美国 瑞士等发达国家 按汇率计算的人均GDP比中国 印度这样低收入国家高出几十倍 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国际差距有所缩小 但富国与穷国差距也可能达到十倍以上 收入差异决定了人民物质生活水平高低不同 表现为富国人民能够普遍享受比穷国更多的商品和服务 象每千人拥有电话和医生数量 每千人

2、每年乘坐飞机旅行人次 电力消费等反应居民物质生活水平指标 最穷国与最富国之间存在几十甚至上百倍差距 经济学原理 第14讲 长期增长 卢锋 CCER 2002秋季 3 长期经济增长国际比较 现实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些显而易见的直接原因 例如 从纵向时间角度看 现实发展水平与历史增长绩效存在联系 今天的国际差异是历史时期增长水平差异的结果 下表显示了过去一百年不同国家和地区长期增长率差别 穷国与富国经济水平在100多年前的差距较小 然而由于发达国家在近百年长期历史中经济增长率较高 而低收入国家增长率较低 结果导致现阶段的更大差距 因而 现实是历史的展开和结果 经济学原理 第14讲 长期增长 卢锋 C

3、CER 2002秋季 4 长期经济增长国际比较 经济学原理 第14讲 长期增长 卢锋 CCER 2002秋季 5 长期增长的 70 规则 某个变量年增长率为X 则该变量在70 X年内翻一番 因而称作 70规则 从这一规则看 如果甲国经济增长率为1 它的GDP翻一番需要70年 而乙国经济增长率为3 翻一番时间仅为70 3或23年 也就是说 即便甲乙两国人均收入起点水平大体相同 2个百分点增长率差别在100年后会导致3 4倍的巨大收入差别 复利式增长可能会在较长时期导致极为惊人的结果 经济学原理 第14讲 长期增长 卢锋 CCER 2002秋季 6 中国经济增长前景 我国改革开放以后人均收入年增长

4、率大体为5 6 如果能够长期保持5 年增长率 用 70规则 计算 年均增长5 的变量将在大约14年内翻一番 在一百年间翻7番以上 一国在100年长期内持续保持5 人均收入高速增长 极为困难 然而 很多经济学家相信 如果各种政策得当 我国有可能在未来30 40年内保持较高增长水平 假定在未来40年间保持人均GDP年均5 增长率 则可以在21世纪中期达到12 000 13 000美元人均GDP 实现赶上现在中等发达国家人均GDP水平的目标 经济学原理 第14讲 长期增长 卢锋 CCER 2002秋季 7 经济发展因素 自然条件 自然因素具有先天秉赋性 是人类不可控制的条件 在这个意义上 富国之所以

5、富裕 具有某种幸运的含义 自然资源指自然界提供的作为生产过程投入品的资源 如耕地 河流 森林 矿产资源等等 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两类 丰富的自然资源对于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例如 美国早期经济发展 相当程度得益于辽阔的疆域和广袤的耕地资源 某些中东国家如科威特 沙特阿拉伯等产油国生活富裕 主要原因是由于这些国家地下幸运地蕴藏了大量石油资源 经济学原理 第14讲 长期增长 卢锋 CCER 2002秋季 8 经济发展因素 自然条件 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 可以观察到 除了很少几个例外 被陆地包围 没有海岸线的国家一般比较贫穷 被陆地包围地区运输成本很高 发展国内市场和参加国际贸易比较困

6、难 另外 温带国家与热带国家在成为高收入国家的机会上存在悬殊的差异 美国 西欧 日本等发达国家几乎全部处于温带 只有两个城市经济属于例外 新加坡和香港 全世界高收入地区人口十亿 两个例外经济的人口有1000万 也就是说 世界上高收入人口大约99 处于温带地区 有关地理和气候因素影响经济水平的具体机制还缺少有说服力研究证据 但地理位置与经济增长之间至少存在统计相关性 经济学原理 第14讲 长期增长 卢锋 CCER 2002秋季 9 经济发展因素 自然条件 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是有限的 自然资源匮乏的国家也可能创造很高的生产率并享受富裕生活水平 吃生鱼片的日本是资源极为匮乏的国家 然而 由于它

7、成功地利用了国际分工和贸易条件 加上勤奋努力 结果变成经济发达水平很高的富裕国家 相反 无论是温带地区或是拥有海岸线的经济 仍有不少处于相对落后状态 地理决定论不可取 经济学原理 第14讲 长期增长 卢锋 CCER 2002秋季 10 经济发展因素 资本积累 通过资本积累提供物质资本 物质资本是用来生产商品和劳务的技术设备及其附属物的存量 又简称资本 常识告诉我们 工具和设备能够提高工人生产率 例如 挖一条一米深 一米宽 100米长的沟渠 没有工具完全依赖劳动力可能无法完成 用简单手工工具需要10个工人辛苦地劳作一个星期 但是如果配备挖土机之类现代设备 一个工人也许在一两天就能完成任务 常识告

8、诉我们 工具 专业化设备等资本条件 能够极大地提高一个社会的生产率 经济学原理 第14讲 长期增长 卢锋 CCER 2002秋季 11 经济发展因素 资本积累 资本存量是一国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重要因素 发达国家人均资本存量比较高 而不发达国家人均资本存量比较低 资本存量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今天资本存量是昨天投资的结果 未来资本存量部分取决于今天投资 因而 增加资本存量需要一个社会在现期消费上采取某种克制态度 把每个时期创造的部分财富节省下来 用于积累和投资 形成新的资本 政府可以运用税收 利率经济手段来鼓励本国企业和国民积累与投资 还可以实施开放政策鼓励外国资本进入本国投资 作为解决本国资本不

9、足问题的一个补充措施 经济学原理 第14讲 长期增长 卢锋 CCER 2002秋季 12 经济发展因素 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指劳动者通过教育 培训和实际经历获得的知识和技能 它们附着在劳动者个人这一特殊载体上并表现为他们素质差异 人力资本不象物质资本那样具有可直接观察的实际形态 二者对生产率和经济发展影响具有相似之处 经济学家同样把人力资本看作生产要素 认为它们能够有效地提升一个劳动者或国家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能力或效率 象增加物质资本需要积累和投资一样 增加人力资本也需要投资 并且需要特殊的投入要素 即教员 图书馆 实验室 学习时间等等 人力资本概念意味着可以把教育理解为一个特殊产业 经济学原

10、理 第14讲 长期增长 卢锋 CCER 2002秋季 13 经济发展因素 人力资本 由于教育是对人力资本的投资 随着人力资本对于现代经济重要性不断增大 教育对于长期增长的作用也就相应增加 经济学家特别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还有一个特殊原因 就是教育具有某种正外部性效应 例如 受到良好教育的人更有可能提供发明创造 由此带来的新知识 新技术一旦变成社会一般知识或常识一部分 在社会范围内发生的积极作用可能显著大于创造者本人从中获得的直接收益 从而显示出教育的正外部效应 因而 为了促进长期经济增长 政府应当实行鼓励国民教育的政策 经济学原理 第14讲 长期增长 卢锋 CCER 2002秋季 14 经济发展因

11、素 对外开放 五六十年代很多发展中国家实行进口替代的内向型政策 试图在避免与外部世界发生不断深化的经济互动前提下提升本国经济发展水平 这些政策通常对于国际贸易进行大量关税和非关税限制 希望由此发展国内民族工业 并赶超发达国家经济 经过对几十年经济发展绩效的分析检验 现在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 出口导向的外向型政策比较有助于穷国经济发展 减少对贸易的限制 扩大开放 从参与全球经济体系过程中学习 是经济长期发展的必要条件 经济学原理 第14讲 长期增长 卢锋 CCER 2002秋季 15 经济发展因素 对外开放 从最直接关系看 贸易好比是一种特殊的技术 如果一国出口纺织品进口飞机 其效果与发明了一种把

12、纺织品变换成飞机的技术类似 由于出口品通常是比较具有资源优势和生产机会成本比较低的产品 而进口的是产品通常不具有资源优势因而生产机会成本比较高 所以贸易实现的交换通常会提高交换双方的资源配置效率 提升给定资源限制下人们生活水平 促进经济发展 除了静态福利效果 贸易还具有其它多方面积极 溢出 效应 贸易促进信息交流沟通 使贸易参与国的企业和人民加深对于外部世界的了解 这些对于经济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学原理 第14讲 长期增长 卢锋 CCER 2002秋季 16 经济发展因素 技术进步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 只有储蓄积累而没有技术进步的经济 其增长过程存在上限 即在某个较高收入水平就会出现停

13、滞 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必要条件是加入技术升级 技术进步是现代经济长期增长的发动机 明智的科技政策至少应当包含两方面内容 一方面应当直接扶持基础科技研究 另一方面 对于科技发现成果潜在具有可排他性质的研究开发活动 应当利用专利制度鼓励民间部门介入 经济学原理 第14讲 长期增长 卢锋 CCER 2002秋季 17 经济发展因素 制度条件 可以把制度因素理解为有关经济体制和政策安排的总和 它所涉及的中心问题 是如何合理界定市场与政府的边界 绝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 通过计划经济实现长期经济增长和福利改善目标具有难以克服的困难 市场经济体制虽然存在很多问题 但是在总体上具有不可被政府行为替代的基本经济功

14、能 因而应当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政府应当承担监管者和规则制定者的功能 而不应充当所有者和经济活动直接决策者 这一认识是从20世纪人类经济史中总结得来的重要经验 经济学原理 第14讲 长期增长 卢锋 CCER 2002秋季 18 经济发展因素 制度条件 政府在提供公共品和调节收入分配方面具有不可缺少的作用 在后面有关宏观经济政策分析还将说明 政府宏观调节也可能对宏观经济稳定运行发挥积极作用 然而 历史经验表明 计划经济扼制经济活力 并存在难以克服信息处理和协调困难 因而长期绩效普遍不如市场经济制度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是谋求长期经济增长的前提性制度条件 经济学原理 第14讲 长期增长 卢锋 C

15、CER 2002秋季 19 经济发展因素 制度条件 市场机制的健全和有效性 既表现为产权界定和保护的强度和力度 也体现为市场竞争的程度和有效性 它对经济增长至少具有两方面基本作用 第一是激励作用 第二是协调作用 与此相对应 计划经济体制背后暗含了两个基本假定 一是认为行政首长或计划官员具有正确决策需要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并且可以把经济协调得更好 二是认为经济活动当事人是某种道德意义上的 新人 遇事总把他人利益或公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现在我们知道 第一点假设过于自负 第二点假设脱离现实 实际经济运行和增长 不可避免需要市场提供激励并加以协调 经济学原理 第14讲 长期增长 卢锋 CCER 20

16、02秋季 20 经济发展因素 制度条件 一个经济要发展 必须具有内在活力 促进人们都努力工作和创新 市场机制的积极功能在于它一方面提供了创新激励 另一方面拓展了创新空间 因而创造了一种激活和鼓励创新的环境 从经济学角度看 创新激励或创新动力取决于创新给创新主体带来的净收益 因而 创新动力大小可以用创新总收益的大小即创新总收益减去创新总成本 包括风险成本 的净剩余来表示 市场环境下 企业的利润机制 企业家和个人收入激励机制 会对个人努力工作和创新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这个简单的道理 可能是我国市场取向的改革取得成就的基本原因之一 经济学原理 第14讲 长期增长 卢锋 CCER 2002秋季 21 经济发展因素 制度条件 市场机制另一基本功能是协调社会经济活动 它所显示的社会资源相对稀缺度 为技术选择 投资选择以及消费行为选择提供了信息参照和协调机制 例如 通过投资进行资本积累 那末资本应当投向何方 扩大贸易和吸引外资有助于经济增长 那么应当出口什么和进口什么 外资进来投向什么部门 技术进步是增长的发动机 然而什么技术应当得到广泛运用 所以这些问题 都不能从他们本身涉及的关系中得到回答 而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