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中级会计职称-财务管理考试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33849742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 页数:196 大小:4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中级会计职称-财务管理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96页
《精编》中级会计职称-财务管理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96页
《精编》中级会计职称-财务管理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96页
《精编》中级会计职称-财务管理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96页
《精编》中级会计职称-财务管理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中级会计职称-财务管理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中级会计职称-财务管理考试(19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年中级会计职称财务管理考试大纲第一章财务管理总论【基本要求】(一)掌握财务管理的含义和内容(二)掌握财务管理的目标(三)熟悉财务管理的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和金融环境(四)了解相关利益群体的利益冲突及协调方法【考试内容】第一节财务管理概述一、财务管理的含义和内容企业财务,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利益关系。前者称为财务活动,后者称为财务关系。财务管理,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一)财务活动企业的财务活动包括投资、资金营运、筹资和资金分配等一系列行为。1.投资活动投资,是指企业根据项目资金需要投出资金的行为。企业投资可分为广义的

2、投资和狭义的投资两种。广义的投资包括对外投资(如投资购买其他公司股票、债券,或与其他企业联营,或投资于外部项目)和内部使用资金(如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流动资产等)。狭义的投资仅指对外投资。2.资金营运活动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会发生一系列的资金收付行为。首先,企业需要采购材料或商品,一边从事生产和销售活动,一边还要支付工资和其他营业费用;其次,当企业把商品或产品售出后,便可取得收入、收回资金;最后,如果资金不能满足企业经营需要,还要采取短期借款方式来筹集所需资金。为满足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需要而垫支的资金,称为营运资金。因企业日常经营而引起的财务活动,也称为资金营运活动。3.筹资活动筹资

3、,是指企业为了满足投资和资金营运的需要,筹集所需资金的行为。在筹资过程中,一方面,企业需要根据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和投资计划来确定各个时期企业总体的筹资规模,以保证投资所需的资金;另一方面,要通过筹资渠道、筹资方式或工具的选择,合理确定筹资结构,降低筹资成本和风险,提高企业价值。4.资金分配活动企业通过投资和资金营运活动可以取得相应的收入,并实现资金的增值。企业取得的各种收入在补偿成本、缴纳税金后,还应依据有关法律对剩余收益进行分配。广义的分配是指对企业各种收入进行分割和分派的行为;而狭义的分配仅指对企业净利润的分配。(二)财务关系企业资金的投放在投资活动、资金营运活动、筹资活动和资金分配活动中

4、,与企业各方面有着广泛的财务关系。这些财务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主要是企业的投资者向企业投入资金,企业向其投资者支付投资报酬所形成的经济关系。2.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财务关系,主要是指企业向债权人借入资金,并按合同的规定支付利息和归还本金所形成的经济关系。3.企业与受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主要是指企业以购买股票或直接投资的形式向其他企业投资所形成的经济关系。4.企业与债务人之间的财务关系,主要是指企业将其资金以购买债券、提供借款或商业信用等形式出借给其他单位所形成的经济关系。5.企业与供货商、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指企业购买供货商的商品或劳务,以及向客户销

5、售商品或提供服务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关系。6.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财务关系,是指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通过收缴各种税款的方式与企业发生经济关系。7.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是指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在生产经营各环节中互相提供产品或劳务所形成的经济关系。8.企业与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主要是指企业向职工支付劳动报酬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关系。二、财务管理的环节财务管理的环节,是指财务管理的工作步骤与一般工作程序。一般而言,企业财务管理包括五个环节:(1)规划和预测;(2)财务决策;(3)财务预算;(4)财务控制;(5)财务分析、业绩评价与激励。第二节财务管理的目标一、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含义和种类企业财务管

6、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有以下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模式:(一)利润最大化目标利润最大化目标,就是假定在投资预期收益确定的情况下,财务管理行为将朝着有利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方向发展。利润最大化目标在实践中存在以下难以解决的问题:(1)利润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实现的税后净利润,它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2)没有反映创造的利润与投入的资本之间的关系;(3)没有考虑风险因素,高额利润的获得往往要承担过大的风险,(4)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可能会导致企业短期行为,与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相背离。(二)每股收益最大化目标每股收益,是企业实现的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同当期发行在外普

7、通股的加权平均数的比值,可以反映投资者投入的资本获取回报的能力。因此,每股收益最大化目标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标准。但与利润最大化目标一样,该指标仍然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因素,也不能避免企业的短期行为,也会导致与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相背离。(三)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企业价值就是企业的市场价值,是企业所能创造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反映了企业潜在的或预期的获利能力和成长能力,其优点主要表现在:(1)该目标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2)该目标反映了对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3)该目标有利于克服管理上的片面性和短期行为;(4)该目标有

8、利于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其主要缺点则是企业价值的确定比较困难,特别是对于非上市公司。股东作为所有者在企业中承担着最大的义务和风险,债权人、职工、客户、供应商和政府也因为企业而承担了相当的风险。在确定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时,不能忽视这些相关利益群体的利益。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是在权衡企业相关者利益的约束下,实现所有者或股东权益的最大化。二、利益冲突的协调协调相关利益群体的利益冲突,要把握的原则是:力求企业相关利益者的利益分配均衡,也就是减少因各相关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所导致的企业总体收益和价值的下降,使利益分配在数量上和时间上达到动态的协调平衡。(一)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矛盾与协调经营者和所有者的主要

9、矛盾,就是经营者希望在提高企业价值和股东财富的同时,能更多地增加享受成本;而所有者和股东则希望以较小的享受成本支出带来更高的企业价值或股东财富。协调所有者与经营者矛盾的主要方法有:(1)解聘;(2)接收;(3)激励。(二)所有者与债权人的矛盾与协调所有者的财务目标可能与债权人期望实现的目标发生矛盾。协调所有者与债权人矛盾的主要方法有:(1)限制性借债;(2)收回借款或停止借款。第三节财务管理的环境财务管理环境又称理财环境,是指对企业财务活动和财务管理产生影响作用的企业内外各种条件的统称。一、经济环境财务管理的经济环境主要包括经济周期、经济发展水平和宏观经济政策。(一)经济周期市场经济条件下,经

10、济的发展与运行带有一定的波动性,大体上要经历复苏、繁荣、衰退和萧条几个阶段的循环,这种循环就叫做经济周期。在不同的阶段,企业应相应采取不同的财务管理策略。(二)经济发展水平近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保持持续高速的增长,各项建设方兴未艾。这不仅给企业扩大规模、调整方向、打开市场以及拓宽财务活动的领域带来了机遇。同时,由于高速发展中的资金短缺将长期存在,又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严峻的挑战。因此,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者必须积极探索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模式。(三)宏观经济政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这个总目标的指导下,我国已经并正在进行财税体制、金融

11、体制、外汇体制、外贸体制、计划体制、价格体制、投资体制、社会保障制度、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等各项改革。所有这些改革措施,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的经济生活,也深刻地影响着我国企业的发展和财务活动的开展。二、法律环境财务管理的法律环境,主要包括企业组织形式及公司治理的有关规定和税收法规。(一)企业组织形式与公司治理企业按组织形式可分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公司治理,是有关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一套法律、制度以及文化的安排。它涉及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行人员等之间权力分配和制衡关系。(二)税法税法,是由国家机关制定的、调整税收征纳关系及其管理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税法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征税人、

12、纳税义务人、课税对象、税目、税率、纳税环节、计税依据、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减税免税、法律责任等。三、金融环境财务管理的金融环境,主要包括金融机构、金融工具、金融市场和利率四个方面。(一)金融机构社会资金从资金供应者手中转移到资金需求者手中,大多要通过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其他金融机构。(二)金融工具金融工具,是能够证明债权债务关系或所有权关系并据以进行货币资金交易的合法凭证,它对于交易双方所应承担的义务与享有的权利均具有法律效力。金融工具一般具有期限性、流动性、风险性和收益性四个基本特征。(三)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指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双方通过金融工具进行交易的场所。金融市场

13、按组织方式的不同可划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有组织的、集中的场内交易市场即证券交易所,它是证券市场的主体和核心;二是非组织化的、分散的场外交易市场,它是证券交易所的必要补充。(四)利率利率也称利息率,是利息占本金的百分比指标。从资金的借贷关系看,利率是一定时期内运用资金资源的交易价格。利率主要是由资金的供给与需求来决定。但除这两个因素之外,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国家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国家对利率的管制程度等,对利率的变动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资金的利率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1)纯利率;(2)通货膨胀补偿率(或称通货膨胀贴水);(3)风险收益率。第二章风险与收益分析【基本要求】(一

14、)掌握资产的风险与收益的含义(二)掌握资产风险的衡量方法(三)掌握资产组合总风险的构成及系统风险的衡量方法(四)掌握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及其运用(五)熟悉风险偏好的内容(六)了解套利定价理论【考试内容】第一节风险与收益的基本原理一、资产的收益与收益率资产的收益,是指资产的价值在一定时期的增值。一般情况下,有两种表述资产收益的方式:一是以绝对数表示的资产价值的增值量,称为资产的收益额;二是以相对数表示的资产价值的增值率,称为资产的收益率或报酬率。资产的收益额通常来源于两个部分:一是一定期限内资产的现金净收入;二是期末资产的价值(或市场价格)相对于期初价值(或市场价格)的升值。前者多为利息、红利或股息收益,后者则称为资本利得。资产的收益率通常是以百分比表示的,是资产增值量与期初资产价值(或价格)的比值,该收益率也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利(股)息的收益率;二是资本利得的收益率。一般情况下,如果不作特殊说明的话,资产的收益均指资产的年收益率。二、资产的风险从财务管理的角度看,风险就是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业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背离,从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资产的风险,是指资产收益率的不确定性,其大小可用资产收益率的离散程度来衡量。资产收益率的离散程度,是指资产收益率的各种可能结果与预期收益率的偏差。(一)风险的衡量衡量风险的指标主要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