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汇报.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3847730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汇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汇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汇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汇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汇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汇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汇报.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康乐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康乐县中药材种植历史久远,面积大,品质佳,远销东南亚、港澳台及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欧洲人誉为“中国妇科人参”,是世界中药材中的上品,而康乐县的膜侧中药材以其品质优、产量大、品质好,深受更欢迎。2006年该县申请注册了中药材无公害认证。2009年,全县种植中药材3.62万亩;总产量达5453吨,值产达12609万元;3000吨,产值达1.77亿元。“陇宝”牌莲花山中药材醋、“奥妮雅”中药材系列化妆品、中药材酒、中药材鸡、中药材鸡蛋地方优势品牌初步形成,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膜侧中药材”已成为县域特色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其系列产品已成为促进产业良性

2、发展的新亮点。1、中药材种植发展现状与优势(1)现状 康乐县中中药材主要分布于在西南部的莲麓、景古、五户、草滩、胭脂、上湾、鸣鹿、八松几个乡(镇),该区平均海拔2000 2400 m,水、肥、光、热及土壤条件均属全县最佳,有耕地面积18.61万亩,是该县中药材生产的最佳地带。近年来,康乐县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将“顺应天时、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市场:作为中药材产业作为优化种植结构、实现富民富县的首要任务,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扩大种植面积,着力建设国家级中药材药源基地,2007年,全县种植中药材3.48万亩;总产量达5453吨,产值达1.77亿元。(2)优势 康乐县发展中药材产业具有比较优势有:资源

3、优势,我县地处中纬度、中海拔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农区向牧区、冷暖向干湿过渡地带,植被良好,生物群落多样,是中药材、党参的主要原产地之一,境内分布着中药材、党参等300多种野生中药材,年采集量达1000吨;种植中药材具备天时条件;地缘优势,我县在气候、水系、温差等方面优于其他种植区,是公认的“中药材”最佳栽培区之一,所产的莲花山中药材称为岷归精品中的精品;有近20万亩耕地非常适宜中药材种植;种植优势,农民在长期的采药、驯化和人工种植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栽培经验,发展中药材产业兼具人和优势;技术优势,栽培经验和技术逐步完善,探索出了良种选育、野生药材驯化、膜侧种植、中药材直播栽培、专用肥料开发等关键

4、技术,为中药材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加工优势。“义顺”获得甘肃著名商标,中药材系列产品生产GMP认证即将通过,1500吨中药材醋生产线引进使中药材就近收购、精深加工成为可能;市场优势,当前,中医药国际化正在加速,世界中草药市场需求的两位数递增和消费者对中药材系列产品的认可和为我县中药材产业的产业化生产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天地。 2、中药材产业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种植规模发展不够,种植分散,标准化生产水平较低。该县中药材种植基本以千家万户小规模种植为主,大部分群众不能按标准化生产要求组织生产,药农种植比较分散,集中连片少,集约化程度较低,加之对种植基地的投入捉襟见肘,使种植基

5、地始终难以成熟。全县上千亩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寥寥无几,批量供应能力低,在市场中难以形成气候。也使种植和田间管理难度加大,不能在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采收等关键环节实行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化操作,导致产量低,残留超标,经济效益下滑,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种植积极性。加之,龙头企业还没有生产加工能力低,种植群众只能盲目的跟市场走,价格好了种得多,价格低时种得少,种植面积不稳定,种植规模还不能满足加工生产的需要。(2)化肥、农药用量过大,在部分村社,药农民为求中药材高产而片面增加化肥施用量,为了杀虫火病,盲日使用高残留农药或剧毒农药,以致中药材中重金属和农药含量严重超标,影响了品质,限制了中药材的出口创汇。

6、从该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总体水平看,还处于外延扩张的初级阶段向加工等内涵提升的中级过渡期,今后的发展要进入外延和内涵扩张并举的阶段,应从宏观上加以,尤其是更加重视品牌培育和增值产品规模生产等内涵提升工作,促进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和优势转移升级。 (3)公司、基地与农户之间缺乏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药农习惯于“断堆估算”的地头交易,农户、基地与公司没有建立起长效的利益联结机制,生产与加工、销售与市场常常脱节,使得加工企业原药材收购困难,购销合同往往不能按约兑现,严重影响了农户、基地、公司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的健康运行。(4)龙头不强,品牌不响,已经成为产业化发展的“瓶颈”。 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是

7、加速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关键,经过几年的发展,该县莲花山药业公司已累积资本3000多万元,建成300平方米的中药材提取浓缩、580平方米的中药饮片加工、500平方米的中药材醋、500平方米的中药材酒、380平方米的中药材洗涤化妆品生产和600平方米的药材专用肥、2000平方米的周转库房、110立方米的中药材专用冷藏库,形成年加工中药材醋500吨、中药材1000吨,收购销售中药材10000吨的能力。但由于生产车间狭小,专业人才匮乏、企业周边环境欠佳等因素制约,严重影响企业全天候生产。同时,由于品牌培育仅仅停留在地方品牌的水平上,品牌效应较弱,缺乏大市场知名度,市场份额低,造成外地收购商抢断本地原药材

8、,本地企业靠外地市场再供应,原材料进购环节增多,产业效益大打折扣,影响产业规模扩张和层次提升。3、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的对策与建议(1)加大扶持力度,实现规模化生产。统筹整合资金,对良种选育、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培育、技术培训与示范推广等环节进行重点扶持。借鉴该县畜牧产业发展中成功的扶持政策,对集中连片新建基地,按亩补助苗价补贴、化肥补贴,由企业实行交售奖励,通过优惠政策调动企业与农户的积极性,引导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扩大基地规模,实现规模生产。 (2)加强技术支撑,提高产业化水平。利用科技特派员体制和党员帮扶机制,对中药材产业发展重点乡(镇)政府、企业选派2030名科技特派员,带动建设示范基地,

9、进行技术与信息、生产与市场全程化服务。要加强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行GAP规范化种植,特别是在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采收等关键环节面制定出强制性标准,提高原药材品质。 (3)培育龙头和品牌,促进产业升级。建议下大气力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营造“康乐”地理标志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理念,积极引进知名加工企业和营销公司,走开放式发展的路子,扩大生产规模。要加强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协调解决莲花山药业公司1500吨中药材醋生产线建设用地10亩,原药材晾晒场地20亩。依托义顺“名酒联销网”建立中药材增值产品市场营销联合舰队,争取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占领西北市场,抢占国内市场。积极推进中药材、党参原产地认证和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进一步加强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对接,形成“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稳定利益共同体,加粗和延长产业链条,加速龙头企业的培育壮大,打造“康乐”品牌,提高知名度,增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提升生产效益,带动优势转移、产业扩张和效益升级。 (4)遵循市场规律,繁荣中药材流通。建议采取社会融资、招商引资,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中药材市场建设,建立中药材交易信息网络,收集和散发药材种植信息和市场当日挂牌价格,引导种药农民拣选称重交易,减少药农盲目交易带来的风险和资源浪费,让市场调节药材需求,是药材价格与药材价值持衡,真正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现代产业发展格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