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特点

上传人:x**** 文档编号:133829266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1.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谈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谈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谈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谈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特点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谈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特点(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 特点和优势 中国 700多年前 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 波罗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了中国 在他百万字的 游记 中 已经有了中国保健方法的描述 比如 书中曾记载了苏杭城里的医家 还具体介绍了姜 高良姜 胡椒 大黄 麝香 肉桂等中药材 我知道 欧洲人都很喜欢他的这部 游记 也是通过这部书 中医药知识慢慢地传入了意大利 在此以后 有关中医药更为详细的知识则主要是通过荷兰 英国 法国的传教士 汉学家以及医生们传入意大利的 至于中医真正在意大利发展起来则是20世纪以后了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加深加大 20世纪80年代以后 完整的中医理论系统 诊疗经验开始全面向意大利渗透 据报道 目前意

2、大利约有16 以上的人口使用不同类型的替代医学 其中主要是中医治疗方法 我还听说有越来越多的意大利人希望中医治疗方法能够被纳入健康保险 中医学 即中国传统医学 是指起源和发展于中国地域的研究人类生命过程及同疾病斗争的一门科学 属于自然科学范畴 中医学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 独特而完整的理论体系 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显著的临床疗效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下面 我就中医学的发展 特点及优势向在座的各位作一个简要的介绍 一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在古代哲学思想指导下 遵循 天人合一 的整体观 以精 气 阴阳 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和思维方法 以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为生理病

3、理学基础 以辨证论治方法为诊疗特点的理论体系 一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先秦两汉时期 公元前770 公元220左右 以 黄帝内经 等经典医籍的相继问世为标志 黄帝内经 中国现存的第一部医学经典著作 难经 对脉学的详细而精当的论述特别具有创造性 伤寒杂病论 确立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 神农本草经 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二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特别是大量医疗实践的积累 自汉代以后中医学呈现出全面发展的阶段 可概括为五个时期 1 魏晋隋唐时期 公元265 907年 由于重视总结临床经验 继承整理发挥 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 等经典医著的理论 出

4、现了众多名医名著 逐渐充实和完善了中医基本理论 并使之系统化 规范化 对后世医学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著名医家及其代表著作有 王叔和 脉经 皇甫谧 针灸甲乙经 巢元方 诸病源候论 孙思邈 备急千金要方 2 宋金元时期 公元960 1368年 文化领域的百家争鸣 特别是思想家的革新精神 为中医学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文化背景 各具特色的医学流派和具有独创见解的医学理论应运而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金元四大家 刘完素 寒凉派张从正 攻邪派李杲 补土派朱震亨 滋阴派 3 明清时期 公元1368 1840年 明清时期 既有医学理论创新 又有对医学成就和临证经验的综合整理 许多不同类别的医学全书 丛书

5、和类书相继问世 张介宾 景岳全书 李时珍 本草纲目 温病学说的创始人之一叶天士 温热论 4 近代时期 鸦片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840 1949 随着中国社会制度的变革 西方文化和科技大量传入中国 中西文化出现了大碰撞 由于中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的长期论争 产生了中西汇通和中医学理论科学化的思潮 如 张锡纯 医学衷中参西录 是中西汇通的代表作 强调从理论到临床都应衷中参西 开中西药并用于临床之先河 5 现代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 1949 至今 在中国中医政策指导下 中医事业蓬勃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 先后颁布 强调中西医并重 倡导中西医结合 注重运用传

6、统方法和现代科学方法开展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研究 运用哲学 控制论 信息论 系统论 现代实证科学等多学科方法研究中医学 在经络与藏象实质研究方面和对四诊客观化 微观辨证规律的探索及中医证候研究等方面 均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中国传统医学为世界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二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中医学理论体系有两个基本特点 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 基本特点一 整体观念 整体 即统一性和整体性 指事物是一个整体 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是互相联系 不可分割的 中医学从这一观点出发 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人与自然之间也是不可分割的 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以及机体自身整体性的思想即谓之整体观念 1 人体是

7、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 心 肝 脾 肺 肾 六腑 小肠 胆 胃 大肠 膀胱 三焦 形体 脉 筋 肉 皮 骨 官窍 舌 目 口 鼻 耳 前阴 后阴 人体 构成 它们在生理上是互相联系的 而在病变时 它们又是互相影响的 如 胆 口苦目 目赤面 面红肝火炽盛头 胀痛情志 急躁易怒肺 咯血 胸痛胃 脘胁疼痛 泛酸 2 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 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 自然界的运动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体 人体也发生着与之相应的变化 这即是机体与环境相统一的 天人合一 观 由于自然界阴阳二气的运动消长 一年四季气候变化的基本规律是春温 夏热 长夏湿 秋燥 冬寒 人体生理也随之做出适应性调节 人体的

8、脉象也有春弦 夏洪 秋浮 冬沉的不同 基本特点二 辨证论治方法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 是中医诊疗体系的一大特点 辨证论治分为辨证和论治两个阶段 辨证 将四诊 望 闻 问 切 所收集的资料 症状 体征 通过分析 综合 判断为某种证 论治 根据辨证的结果 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举个简单的例子 如感冒 西医生马上就可用泰诺等感冒药 而在我们中医学中 感冒可分为风寒表证 风热表证 暑湿表证等多种证型 不同证治疗不同 应分别采用辛温解表法 辛凉解表法 清暑祛湿解表法等 所用方药也不同 身热 微恶风寒 有汗 咳嗽 咽痛 口干 舌苔微黄 脉浮数 风热

9、表证 辛凉解表 银翘散 这就是辨证论治方法的特点 三 中医学的防治优势 在现代西方医学发达的欧美等国家 有大量的学者从事 研究中医学 近年来 由于中医中药的疗效好 副作用小 医疗费用又低 所以世界上看中医吃中药的患者逐渐增多 如果没有疗效 中医就不可能生存 更不可能传播至海外 它必定有其独具的优势 21世纪初SARS的爆发是人类的不幸 也是对现有医学能力的极大考验 在人们对它毫无认识 促不及防的情况下 中医药显示了它独有的魅力 有报道称 从全球疫情来看 无中医药介入的地区或国家 其SARS患者死亡率较高 相反 有中医药介入的地区或国家 其死亡率则较低 如中国内地大部分地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死

10、亡率为5 96 而香港和台湾地区中医药介入不多 死亡率达10 以上 当今 中医学在许多人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举例 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状态是指人们还未患病 但已有程度不同的各种患病的危险因素 具有发生某种疾病的高危倾向 中医关于 治未病 的理论是对 亚健康状态 的科学认识 而中医养生学就是关于 亚健康状态 的预防和早期调理的学说 在历代医学著作中都有养生保健知识的论述 形成了非常丰富多彩的保健措施 它们简单实用 行之有效 如药膳 以药物和食物为原料 经过烹饪加工制成的一种具有保健 治疗作用的食物 吐纳 一种调整呼吸的方法 导引 各种自我按摩的方法 针灸推拿太极气功等 中风后遗症

11、中风为老年人常见病之一 近年来 由于诊疗水平的提高 中风的死亡率有所降低 但致残率仍居高不下 约80 的存活者尚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即中风后遗症 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因此降低致残率 提高康复速度是目前治疗本病的当务之急 中医学对中风后遗症的病机理解是 治疗应标本兼治 攻补兼施 本虚标实 以气虚为主 以血瘀 痰浊为主 本虚 标实 具体治疗方法是 一针 二灸 三中药 针 以头皮针和体针结合头皮针 人的头皮上有全身各部位的投影 其中的运动区 感觉区和语言区对相关功能的恢复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体针 主要选择人体四肢穴位 可通经 舒经 活络 引导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的恢复 另外 针刺对于康复

12、过程中出现的某些疼痛症状也有很好的止痛作用 灸中风后遗症患者常常感觉浑身乏力 体质较虚弱 抵抗力差 灸法不但可以激发人体正气 增强抵抗力 更重要的是施灸穴位可以预防中风的复中 这个在古书上有很多的记载 现代医疗实践和研究也已证实了这一点 药由于气虚 血瘀 痰浊是中风后遗症的主要病机 所以治疗上多以益气 活血 祛痰 通络为主要原则 可选用 黄芪 党参等 补气赤芍 桃仁 红花等 活血祛瘀半夏 石菖蒲等 化痰开窍全蝎 蜈蚣 地龙等 擅走窜的动物类药 通经活络 针 灸 药三管齐下 在中国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疗效已得到广泛的证实 中医药方法治疗的中风后遗症患者 不但存活率高 而且复发率也显著低于西药组 肿

13、瘤 中医学认为肿瘤的形成和发展可归纳为 正 邪 两方面关系的变化 邪 所有能够导致疾病的因素均可称为 邪 引起肿瘤的 邪 有 气滞 血瘀 热毒 湿聚 痰凝等 正 指人体的正气 包括气 血 津液等 正气在肿瘤的发生 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肿瘤之所以能够生成 是因为正气不足 邪气乘虚而入 在治疗上以扶正祛邪为总原则 进行辨证施治 补阴补阳 补气补血 清热解毒 活血化瘀 化痰散结 值得一提的是 许多清热解毒 活血化瘀类草药如白花蛇舌草 山慈菇 马钱子 赤芍等经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均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 在放化疗的减毒 增效 增敏方面有显著意义 上海龙华医院用八月札 木香 白花蛇舌草 瓜蒌 生苡仁 半枝莲

14、野葡萄藤 苦参等中药治疗大肠癌 其1 3 5 10年生存率分别为80 31 7 20 及9 目前 在中国 采用中医药治疗哮喘有较好的疗效 中医学对哮喘的理解是 由于机体脏腑功能失调 体内深处有伏痰 平时它潜伏隐藏 当机体感冒受凉或受过敏原刺激时 新的外邪进入体内引动痰邪 导致急性发作 发作时以喉中哮鸣有声 呼吸气促困难 甚至喘息不能平卧为主要表现 哮喘 中医学认为 脏腑功能失调 哮喘的内因 哮喘顽痰伏肺为 宿根感受外邪 诱因治疗上主张 缓解时以扶正气 调节脏腑功能为主 发作时以攻邪气 化痰止咳平喘为主 由于在缓解期没有各种外症的干扰 能集中精力 治本 所以 中医治疗哮喘以缓解期更为重要 以益肺

15、 健脾 补肾三法为主 对于哮喘 我们还常常对它进行 冬病夏治 许多哮喘容易在寒冷冬季发作 所以称它是 冬病 但在夏季多处于缓解状态 夏治 就是利用夏季是 冬病 缓解之机 人体皮肤腠理疏松 阳气旺盛于外 抓紧时间补益正气 助养体内阳气的生长 改善体质 扶正祛邪 促进病愈 所以 就本质而言 冬病夏治 是一种预防医学 也是一种养生方式 即在疾病未发作时 先行体质调整 以减少疾病发生的机会 我们曾经对进行 冬病夏治 的哮喘患者进行统计 有效率达到84 2 在中国国内 曾经采用专家问卷的形式 分别对中医 西学中和西医三类专家进行中医优势病种调查 结果显示 中医药对许多疾病治疗有优势 如慢性胃炎 消化性溃疡 慢性细菌性痢疾 慢性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代偿期 低血压 心脏神经官能症 脑血管病后遗症 慢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膀胱炎 更年期综合征 慢性呼吸道疾病等均列入中医的优势病种 中医和西医各有所长 各具优势 是不可互相取代的 唯有扬长避短 通力合作 发挥彼此的优势 才能为全世界人民带来健康无疾的明天 Thank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