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常用方剂

上传人:x**** 文档编号:133825062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6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皮肤病常用方剂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皮肤病常用方剂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皮肤病常用方剂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皮肤病常用方剂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皮肤病常用方剂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皮肤病常用方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皮肤病常用方剂(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活血散瘀汤 来源 外科正宗 卷三 组成 川芎当归尾赤芍苏木牡丹皮枳壳瓜蒌仁 去壳 桃仁 去皮 尖 各3克槟榔2克大黄 酒炒 6克 方歌 活血散瘀用归尾 赤芍桃仁大黄配 川芎苏木和丹皮 枳壳瓜蒌槟榔备 功用 活血散瘀 主治 产后恶露不尽 或经后瘀血作痛 或男子跌打损伤后瘀血流注肠胃作痛 渐成内痈 及腹痛大便燥结者 亦可用以治疗委中毒 局部肿痛微硬 屈曲艰难 方论 方中川芎 当归尾 赤芍药 牡丹皮 苏木 桃仁活血祛瘀 通调血脉 枳壳 槟榔破气消积 疏通气道 大黄 瓜蒌仁攻逐瘀结 润肠通腑 且槟榔 枳壳亦助大黄攻逐 归 芎 苏 芍之破瘀 得利气之品 则祛瘀之功益著 全方配伍甚佳 但究属攻破之剂 凡血

2、虚无瘀者 切忌妄用 黄连解毒汤 来源 外台秘要 组成 黄连9g 黄芩6g 黄柏6g 栀子9g 方歌 黄连解毒柏栀芩 三焦火盛是主因 烦躁火热兼谵妄 吐衄发斑皆可平 功用 泻火解毒 主治 三焦火毒证 大热烦躁 口燥咽干 错语不眠 或热病吐血 衄血 或热甚发斑 或身热下利 或湿热黄疸 或外科痈疡疔毒 小便黄赤 舌红苔黄 脉数有力 方论 本证多由火毒充斥三焦所致 治疗以泻火解毒为主 火毒炽盛 上扰神明 故见烦热谵语 血热忘行 故为吐血 血溢肌肤 故见发斑 热盛伤津 故见口燥咽干 舌红少苔 脉数有力为热毒炽盛之症 方中黄连清泻心火 兼泻中焦之火 为君药 黄芩泻上焦之火 为臣药 黄柏泻下焦之火 栀子泻三

3、焦之火 导热下行 引邪热从小便而出 二者为佐药 化斑汤 来源 温病条辨 组成 石膏 30克 知母 12克 生甘草 10克 玄参 10克 犀角 水牛角代 60克 白粳米 9克 方歌 化斑犀玄与白虎 凉血解毒燔热清 功用 清气凉血 主治 化斑汤主治气血两燔之发斑 发热 或身热夜甚 外透斑疹 色赤 口渴或不渴 脉数等 方论 此热淫于内 治以咸寒 佐以苦甘法也 前人悉用白虎汤 作化斑汤者 以其为阳明证也 阳明主肌肉 斑家遍体皆赤 自内而外 故以石膏清肺胃之热 知母清金保肺 而治阳明独胜之热 甘草清热解毒和中 粳米清胃热而保胃液 白粳米阳明燥金之岁谷也 本论独加元参 犀角者 以斑色正赤 木火太过 其变最

4、速 但用白虎燥金之品 清肃上焦 恐不胜任 故加元参 启肾经之气 上交于肺 庶水天一气 上下循环 不致泉源暴绝也 犀角咸寒 禀水木火相生之气 为灵异之兽 具阳刚之体 主治血毒蛊注 邪鬼瘴气 取其咸寒 救肾水以济心火 托斑外出 而又败毒辟瘟也 再病至发斑 不独在气分矣 故加二味凉血之品 化斑解毒汤 来源 医宗金鉴 组成 玄参 知母 石膏 人中黄 黄连 升麻 连翘 牛蒡子各等分 60g 甘草五分 6g 方歌 化斑解毒热生风 至发丹毒云片红 升膏翘蒡人中黄 黄连知母黑参同 功用 清热解毒 主治 三焦风热上攻 致生火丹 延及全身痒痛者 方论 本方用于治疗三焦风邪热毒发为丹毒之症 颇效 方中升麻 连翘 牛

5、蒡子散风解毒化斑 石膏 知母 黄连 人中黄清泄胃象实热 玄参滋阴降火 淡竹叶清心除烦 甘草解毒和巾 合而用之 共奏清热解毒 消风散肿之功 化坚二陈丸 来源 医宗金鉴 组成 陈皮 半夏 制 各30克 茯苓45克 僵蚕 炒 60克 川黄连9克 甘草 生 9克 方歌 化坚二陈丸消痰 周身结核服更痊 陈皮半夏茯苓草 僵蚕荷叶川黄连 功用 化痰软坚散结 主治 痰核结于上下眼胞皮里肉外 其形大者如枣 小者如豆 推之移动 皮色如常 硬肿不疼 由湿痰气郁而成 方论 方中二陈汤健脾化痰 理气祛湿而散结 加僵蚕化痰散结 黄连清热燥湿 荷叶清热明目散结 全方共奏清热燥湿 化痰散结之功 制法 共为细末 荷叶熬汤和丸

6、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 每服6克 白开水送下 金匮肾气丸 来源 金匮要略 组成 熟地黄25g 山萸肉10g 山药15g 泽泻10g 牡丹皮10g 茯苓10g 桂枝3g 炮附子3g 方歌 肾气丸补肾阳虚 地黄山药及茱萸 苓泽丹皮和桂附 水中生火在温煦 功用 补肾助阳 主治 肾阳不足证 腰痛脚软 身半以下常有冷感 少腹拘急 小便不利 或小便反多 入夜尤甚 阳痿早泄 舌淡而胖 脉虚弱 尺部沉细 以及痰饮 水肿 消渴 脚气 转胞等 用法 上为细末 炼蜜和丸 如梧桐子大 酒下十五丸 6g 日再服 现代用法 将药物混合研细 炼蜜和丸 每丸重9克 早 晚各服1丸 温开水送下 或根据原方用量比例酌情增减 水煎服

7、 现代尚有片剂 口服液等剂型 方解 方中附子大辛大热 为温阳诸药之首 桂枝辛甘而温 乃温通阳气之要药 二药相合 补肾阳之虚 助气化之复 共为君药 然肾为水火之脏 内寓元阴元阳 阴阳一方的偏衰必将导致阴损及阳或阳损及阴 而且肾阳虚一般病程较久 多可由肾阴虚发展而来 若单补阳而不补阴 则阳无以附 无从发挥温升之能 正如张介宾说 善补阳者 必于阴中求阳 则阳得阴助 而生化无穷 故重用熟地黄滋阴补肾 配伍山茱萸 山药补肝肾而益阴血 共为臣药 君臣相伍 补肾填精 温肾助阳 不仅可籍阴中求阳而增补阳之力 而且阳药得阴药之柔润则温而不燥 阴药得阳药之温通则滋而不腻 二者相得益彰 方中补阳之品药少量轻而滋阴之

8、品药多量重 可见其立方之旨 并非峻补元阳 乃在微微生火 鼓舞肾气 即取 少火生气 之义 再以泽泻 茯苓利水渗湿 配桂枝又善温化痰饮 牡丹皮苦辛而寒 擅入血分 合桂枝则可调血分之滞 三药寓泻于补 使邪去而补药得力 为制诸阴药可能助湿碍邪之虞 诸药合用 助阳之弱以化水 滋阴之虚以生气 使肾阳振奋 气化复常 则诸证自除 金铃子散 来源 太平圣惠方 组成 金铃子 玄胡各30g 方歌 金铃延胡等份研 黄酒调服或水煎 心腹诸痛由热郁 降热开郁痛自蠲 功用 疏肝泄热 活血止痛 主治 肝郁化火证 心胸胁肋脘腹诸痛 时发时止 口苦 舌红苔黄 脉弦数 方论 本方证乃由肝郁气滞 郁而化火所致 肝藏血 主疏泄 性喜条

9、达而恶抑郁 肝郁气滞 疏泄失常 血行不畅 不通则痛 故见心腹胁肋诸痛 疼痛随情志变化而波动 故时发时止 气郁化火 故见口苦 舌红苔黄 脉弦数 治宜疏肝清热 活血止痛 方中金铃子 即川楝子 味苦性寒 善入肝经 疏肝气 泻肝火 为君药 玄胡索辛苦而温 行气活血 长于止痛 为臣药 荆防败毒散 来源 摄生众妙方 组成 荆芥 防风 茯苓 独活 柴胡各10克 前胡 川芎 枳壳 羌活 桔梗 薄荷各6克 甘草3克 方歌 人参败毒草苓芎 羌独柴前枳桔同 生姜薄荷同煎服 袪寒除湿功效宏 若须消散疮肿毒 去参加入荆防风 功用 发散风寒 解表祛湿 主治 流感 感冒等病证初起 恶寒 发热 无汗 剧烈头痛 肌肉关节酸痛

10、舌苔白腻 脉浮或浮数者 本方亦可用于痢疾 疮痈初起而有表寒证者 方论 方中荆芥 防风 羌活 独活发散风寒 柴胡 前胡解表祛风 桔梗宣肺利气 枳壳宽胸理气 茯苓渗湿 川芎祛风止痛 甘草和中益气止咳 调和诸药 禁忌 虚人感冒适用 素体实热者不适用 凉血四物汤 来源 医宗金鉴 组成 当归1钱 生地1钱 川芎1钱 赤芍1钱 黄芩1钱 赤茯苓1钱 陈皮1钱 红花1钱 甘草1钱 方歌 凉血四物皶鼻红 散瘀化滞又调荣 苓芩四物陈红草 姜煎酒加五灵入 功用 化滞血 主治 酒渣鼻 胃火熏肺 风寒外束 血瘀凝结 鼻准头及鼻两边先红后紫 久变为黑 方论 方用黄芩 生地清热凉血 配以红花 五灵脂活血化瘀 以散瘀化滞

11、使营卫流通以滋新血 为其配伍特点 加减 过敏性紫癜 本方去赤茯苓 陈皮 生姜 加仙鹤草 茜草 荆芥炭治疗 痤疮 本方去生姜 加赤石脂 川贝母 枇杷叶 白芷治疗 银屑病 本方去赤茯苓 生姜 加元参 板蓝根 白鲜皮治疗 六味地黄丸 来源 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 熟地24g 山萸肉12g 山药12g 泽泻9g 丹皮9g 茯苓9g 方歌 六味地黄益肝肾 山药丹泽萸苓掺 功用 滋阴补肾 主治 肾阴亏损 头晕耳鸣 腰膝酸软 骨蒸潮热 盗汗遗精 消渴 方论 方中重用熟地黄 滋阴补肾 填精益髓 为君药 山萸肉补养肝肾 并能涩精 山药补益脾阴 亦能固精 共为臣药 三药相配 滋养肝脾肾 称为 三补 配伍泽泻利湿泄浊

12、并防熟地黄之滋腻恋邪 牡丹皮清泄相火 并制山萸肉之温涩 茯苓淡渗脾湿 并助山药之健运 三药为 三泻 渗湿浊 清虚热 平其偏胜以治标 均为佐药 龙胆泻肝汤 来源 医方集解 组成 龙胆草6g 黄芩9g 山栀子9g 泽泻12g 木通9g 车前子9g 当归8g 生地黄20g 柴胡10g 生甘草6g 方歌 龙胆泻肝栀芩柴 生地车前泽泻揩 木通甘草当归合 肝经湿热力能排 功用 清泻肝胆实火 清利肝经湿热 主治 1 肝胆实火上炎证 头痛目赤 胁痛 口苦 耳聋 耳肿 舌红苔黄 脉弦细有力 2 肝经湿热下注证 阴肿 阴痒 筋痿 阴汗 小便淋浊 或妇女带下黄臭等 舌红苔黄腻 脉弦数有力 方论 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

13、既能清利肝胆实火 又能清利肝经湿热 故为君药 黄芩 栀子苦寒泻火 燥湿清热 共为臣药 泽泻 木通 车前子渗湿泄热 导热下行 实火所伤 损伤阴血 当归 生地养血滋阴 邪去而不伤阴血 共为佐药 柴胡舒畅肝经之气 引诸药归肝经 甘草调和诸药 共为使药 麻黄附子细辛汤 来源 伤寒论 组成 麻黄 附子 细辛 方歌 麻黄附子细辛汤 温经解表法优良 少阴脉沉反见热 寒邪外解不伤阳 功用 温经解表 主治 1 素体阳虚 外感风寒证 发热 恶寒甚剧 虽厚衣重被 其寒不解 神疲欲寐 脉沉微 2 曝哑 突发声音嘶哑 甚至失音不语 或咽喉疼痛 恶寒发热 神疲欲寐 舌淡苔白 脉沉无力 方论 方中麻黄辛温 发汗解表为君药

14、附子辛热 温肾助阳 为臣药 二药配合 相辅相成 为助阳解表的常用组合 细辛归肺肾二经 方香气浓 性善走窜 通彻表里 既能祛风散寒 助麻黄解表 又可鼓动肾中真阳之气 协助附子温里 为佐药 麻黄汤 来源 伤寒论 组成 麻黄9g 桂枝6g 杏仁6g 炙甘草3g 方歌 麻黄汤中用桂枝 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热恶寒头项痛 喘而无汗服之宜 功用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主治 外感风寒表实证 恶寒发热 头身疼痛 无汗而喘 舌苔薄白 脉浮紧 方论 方中麻黄苦辛性温 善开腠发汗 祛在表之风寒 宣肺平喘 开闭郁之肺气 故为君药 用透营达卫的桂枝为臣药 解肌发表 温通经脉 既助麻黄解表 使发汗之力倍增 又畅行营阴 使疼痛之症得解 二药相须为用 是辛温发汗的常用组合 杏仁降利肺气 与麻黄相伍 一宣一降 以恢复肺气之宣降 加强宣肺平喘之功 是为宣降肺气的常用组合 为佐药 炙甘草既能调和麻 杏之宣降 又能缓和麻 桂相合之峻烈 使汗出不致过猛而耗伤正气 是使药而兼佐药之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