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教版语文初二下学期综合检测卷:三.doc

上传人:【**** 文档编号:133811413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人教版语文初二下学期综合检测卷: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9年人教版语文初二下学期综合检测卷: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9年人教版语文初二下学期综合检测卷: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9年人教版语文初二下学期综合检测卷: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9年人教版语文初二下学期综合检测卷: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人教版语文初二下学期综合检测卷: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人教版语文初二下学期综合检测卷:三.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诗歌鉴赏(4分)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清晨我漫步在山坡谷地,晨光宣泄着永恒的秘密,山涧里流倘出一条小溪,她在歌、在唤、在吐露心曲:生活并非安逸,它是思念和希冀。死亡并非哀歌,它是失望与憔悴。智者不在言词,其秘密在言词背后藏n。伟人不在高位,不屑权位者才配享荣誉。(纪伯伦小溪,你说什么节选)(1)给画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安逸()藏n()不屑()(2)诗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3)“宣泄”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下面三个义项。请根据诗歌语境,选择恰当的一项()A.使积水流出去B.舒散C.泄露(4)诗中画线句运用了和的修辞手法。二、文言文阅

2、读(35分)2(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祐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思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时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安石滋怒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过穷治无所得轼遂请外通判杭州。高丽入贡,使者发币于官吏,书称甲子。轼却之曰:“高丽于本朝称臣,而不禀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书称熙宁,然后受之。徙知徐州。河决曹村,

3、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节选自宋史)【注释】熙宁:北宋时宋神宗赵顼的一个年号。畚锸:泛指挖运泥土的用具。媒蘖:借端诬罔构陷,酿成其罪。锻炼:故意加罪于人。(1)下列对文

4、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A.子瞻,苏轼的表字。古代,在孩子出生不久,父母除了给孩子起名外还会取字。B.试礼部,唐宋时省试由尚书省主持举行的国家级科举考试。初由吏部主持,后移为礼部执掌,皆属尚书省,故又称省试。C.通判,古代的官名。在州府的长官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D.甲子,干支之一。中国传统纪年干支历的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1年称“甲子年”。(2)为文中画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安石滋怒/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过穷治无所得/轼遂请外/通判杭州。B.安石滋怒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过穷/治无所得/轼遂请外/通判杭州。C.安石滋怒/使御史

5、谢景温论奏其过/穷治无所得/轼遂请外/通判杭州。D.安石滋怒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过穷治无所得/轼遂请外/通判杭州。(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自小随父母游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B.苏轼成年即已博学精通经传历史,后来读庄子,产生共鸣。C.王安石正创设推行新法时,苏轼就上书论新法不当之处。D.黄河在曹村决口,苏轼就率领兵卒筑起东南长堤,最终保全了徐州城。(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3(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范进即将这银子交与浑家打开看,一封一封雪白的细丝锭子,即便包了

6、两锭,叫胡屠户进来,递与他道:“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来。这六两多银子,老爹拿了去。”屠户把银子_(捏、抓、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_(缩、收、取)了回去,往腰里_(放、揣、摆),口里说道:“也罢,你而今相与了这个张老爷,何愁没有银子用?他家里的银子,说起来比皇帝家还多些哩!他家就是我卖肉的主顾,一年就是无事,肉也要用四五千斤,银子何足为奇!”又转回头来望着女儿,说道:“我早上拿了钱来,你那该死行瘟的兄弟还不肯,我说:姑老爷今非昔比,少不得有人把银

7、子送上门来给他用,只怕姑老爷还不希罕。今日果不其然!如今拿了银子家去,骂这死砍头短命的奴才!”说了一会,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1)从文中括号里选出最恰当的动词填在横线上。(2)上文横线上所填的动词,刻画了胡屠户怎样的性格特点?(3)中举前,范进称胡屠户为“岳父”;中举后,范进称呼他为“老爹”,这种称谓上的变化说明了什么?(4)上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胡屠户这一人物形象?试举例说明。4(12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8、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卖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乏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注释】涓人:宫中主管洒扫清洁的人。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捐:白白费掉。(1)给下面句中画线的字注音。骈死于槽枥之间一

9、食或尽粟一石(2)解释下面句中画线词的意思。策之不以其道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4)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马说一文,作者以“千里马”寓指,以“食马者”寓指。(5)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截然不同,请简答它们的不同之处。三、默写(4分)5(4分)默写诗文。(1),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2)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苏轼卜算子)(3)卜算子咏梅中“,”两句写出梅花纵使凋落于地,马踏车碾成为尘埃,仍是香气不改,精神犹在。这也是作者陆游的人格写照。(4)送友人中运用比喻修辞,抒发友人虽

10、像浮云一样飘忽不定,但“我”如落日依恋大地一样与友人难舍难分之情的句子是:,。(5)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中“,”两句从听觉角度写后禅院的静美,诗人淡泊的情怀、内心的感悟也随之起伏飘扬,袅袅不绝。(6)桃花源记中运用借代修辞,选取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传达出桃花源中人们生活安乐自在的句子是:,。四、现代文阅读(15分)6(15分)阅读荷叶母亲,填表。(1)五、语言表达(8分)7(8分)2018年10月30日,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在香港逝世,享年94岁。班级开展以“先生已随桃花去 世间再无侠客行”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各组同学除进行专题研究外,还根据搜集整理的材料设计了一些学习任务。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

11、列小题。(1)第一组同学向大家推介“大侠金庸”。下面是他们搜集整理的两则材料,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纵观金庸一生,他有两支笔:一支写武侠,一支写社评,享誉香江。少年游侠,中年游艺,老年游仙。为文可以风行一世,为商可以富比陶朱,为政可以论道经邦。金庸传奇的一生,可谓多姿多彩之至。他曾说,自己“办报是真正拼了性命来办,写小说是玩玩”。1959年,他创办明报。那时,他白天管理报社,夜里写社评,还有武侠小说。明报创刊初期,全靠他日更武侠小说吸引读者。从创刊到1972年写完鹿鼎记封笔,连载几乎从未间断。金庸白天承担着报社当家人的事务和压力,晚上动笔写文章,夜夜不辍,靠大杯咖啡提神。不敢停

12、啊!一旦报纸上的武侠专栏开了天窗,这份小报就要夭折。通常他离开编辑部是凌晨两点。金庸维持这种通宵达旦的写作状态竟达13年之久。写社评需要冷静分析、客观评判,写武侠小说需要构造宏伟的世界,离不开雄奇的想象、生动的细节、_(可歌可泣 有血有肉)的人物。社评与武侠小说的创作完全是两种思维模式的产物。金庸竟然能切换自如,“左手写社评,右手写小说”传为美谈。金庸写周伯通“左右互搏”时,不知是不是也有自己的影子。金庸讲述了15个神奇而浪漫的武侠故事,将武侠小说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他讲述了动人的爱情,创造了成人的童话,嘲笑了专制的可笑,歌颂了伟大的自由。金庸撰写社评数十年,切中时弊,见解卓然,预判准确

13、,高峰时期每日一篇,近两万篇社评,累计数千万字,影响深远,人称“香江第一健笔”。30年时间,金庸将明报打造成香港极具影响力的报纸。有人曾经问他:“人生应如何度过?”他说:“大闹一场,悄然离去。”他真的大闹了一场,闹出了武侠小说的新世界,闹出了香港政治和文化的新风气。神雕侠侣里有一句话写离别:“今番良晤,豪兴不浅,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言欢,咱们就此别过。”再精彩的小说,终究要有结局;再漫长的人生,也会迎来终点。金庸大侠, _(挥袖作别 就此别过)。【材料二】一代武侠巨匠金庸开新派武侠小说的先河,以汪洋恣肆的想象力,穿梭于巨大的时空背景,既用行侠仗义的武侠人物书写儿女情长,展现人生百态,也用跌宕起伏的传奇故事展现人生百态,观照现实烟云,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刻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他的作品中凝聚着儒家的积极入世、道家的游心自然、佛家的明世旷达,显示出迷人的文化气息、丰厚的历史知识和深刻的民族精神。金庸小说不是畅销于一时一地,而是畅销于各时各地。对于金庸小说也有负面评价。有人说:“金庸小说不同于四大名著,是高级快餐。”其实,四大名著也是通俗文学,四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