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微山县微山岛乡第一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799447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微山县微山岛乡第一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山东省微山县微山岛乡第一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微山县微山岛乡第一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微山县微山岛乡第一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学习 方法学习内容 执教人:方法 总结一、学习目标:1.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史实,学习张骞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志。2.了解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经过的地点;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一、 学习过程一)、温故知新:(课前完成)秦长城东西起止点,修筑的目的是什么?二)、预习导学知识要点梳理(认真阅读课文,课前完成):一请你认真阅读“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一目,回答12题:1秦始皇派_北伐匈奴。西汉初期,无力抵御匈奴进攻,汉高祖采取 政策,把公主嫁给单于为妻。汉武帝相继起用 、 等将领击败匈奴。2呼韩邪单于率部归汉,汉元帝将宫女 嫁给他。 成

2、为千古流传的佳话。二请看 “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两个子目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西域指什么地区?汉朝把 和 以西 ,包括今 和中亚以至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为西域(看“张骞通西域路线图”,找到西域的大致范围)。2张骞通西域的目的、时间、作用分别是什么?:目的: 时间: 年和 年, 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作用(意义): 3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管辖的时间、标志分别是什么?时间:公元前 年; 标志:西汉设置 。4东汉时,派 出使西域,进一步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5丝绸之路形成于何时?请依次写出丝绸之路的起点、经过和最终到达的地区,并在“丝绸之路示意图”上找出长安、河西走廊、安息、大秦。6丝绸之路形成

3、后,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情况怎样?中国的_、_、_、_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_、_、_以及_、魔术、音乐等传入中国。_、_、_、_、_、_等西域物产传入内地。7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是什么?二(学法点拨)秦汉和战的表现,从和战转换规律看,决定和战因素是什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自主学习。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同学们自学课文,完成基础知识填写。组织学生边填写边记忆。以提问的形式,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学习 方法学 习 内 容 七年级 班 组 姓名 编号 方法 总结三、合作探究交流(小组间形成比较统一答案,可在课上完成。):同步学习53-54页合作探究一二四

4、、质疑解惑、错题分析五、系统总结(说一说你在本课学习中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收获。)六、课堂检测(当堂独立完成,同位间互相检查。)1.对于两汉时期与少数民族的“和亲”,正确的认识是 ( )A.标志着双方战争结束,和平开始B.密切了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经济文化联系C.屈辱的求和行为,有辱人格国格D.与汉族是被迫,与少数民族是征服的结果2. (易错题)关于昭君出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汉元帝时昭君出塞B.昭君嫁给了呼韩邪单于C.国力不足,被迫采取“和亲”政策D.昭君出塞为汉匈两大民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3. “边城晏闭,牛马遍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描述的

5、是A.蒙恬出击匈奴B.汉初和亲,赠与绢帛 C.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D.匈奴分裂4汉武帝如果派使臣去大秦,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西行,先后经过 今新疆境内 河西走廊 西亚 安息 ( ) A. B. C. D.5.(趣味题)辨识题:(一部电视剧画面)公元前某年的一天,秦始皇在后宫批阅奏章,案上摆着派人专门从西域带来的葡萄。突觉口干舌燥,于是端杯喝水,吃起了葡萄。请问:你觉得这个画面真实吗?理由是什么?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合作探究1分组并提出要求: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内交流,如有组内解决不了的,标出来,请其他组帮助解决。2.小组内选出中心发言人解答刚讨论的问题,小组内同学可以补充。3其他小组同学可以质疑。小结本课所得,先整体把握,后化整为零,各个击破当堂检测学习效果,采用抢答的方式进行。记下学习点滴启示有助你取得更大进步学无止境,收获多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