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素材实验的几点改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素材实验的几点改进(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初中化学实验的几点改进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帮助学生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掌握物质组成和结构等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化学新课标明确指出: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的过程。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以类似科学探究的方法主动应用知识实践能力,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学习活动。学生探究活动应本着易操作、更直观、更安全为前提,达到探究活动的目标。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体验探究过程的乐趣,在探究活动中学会学
2、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探究,真正体现现代教育的目标。我们通过教学实践,对人教版初中教材的几个探究实验做如下改进,在教学中收到满意的效果。一、对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改进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在介绍铝的燃烧时,采取如下方法:把铝箔的一端固定在粗铁丝上,另一端裹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立即把铝箔伸入到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集气瓶中底部要放一些细沙)。运用此操作,实验成功率很低。因为金属铝性质较活泼,在空气中火柴预热时表面就已经被氧化了,形成了一层氧化膜保护层,伸入集气瓶中,火柴消耗了瓶中大量的氧,很难观察到铝燃烧的实验现象。(铝片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我们在教学
3、过程中作了如下改进:1.收集一大瓶干燥的氧气(集氧瓶中底部要放一些细沙)。2.将铝箔经打磨后,剪成细条状,顶端更细。3.将铝条细端缠绕在半根火柴上(火柴不要太长,防止在空气中燃烧过长使铝表面氧化),另一端固定在粗铁丝上。4.点燃火柴后,马上伸入集气瓶中。经过改进后,实验成功率高,实验现象非常明显。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的改进1.蜡烛火焰各层温度的比较人教版教科书上采取如下方法: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观察并比较火柴梗在火焰的不同部位被烧的情况。此操作学生很不容易把握,有时看到火柴烧着了,有的中间两端全变黑了。对此,我们让学生用一根细铁丝或细铜丝拉紧平放在火焰
4、上。学生可明显地看到金属丝在外焰的部分发红,内焰及焰心部分较暗,从而可以推断出蜡烛火焰各层温度的高低,而且易操作,现象明显。2.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按照教科书上介绍用火柴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由于吹灭蜡烛到点燃火柴的时间较长,白烟很快散尽,蜡烛很难重新燃烧。对此我们作了如下改进:熄灭蜡烛前将打火机并齐靠在蜡烛旁,吹灭蜡烛同时按下打火机。蜡烛即刻由点燃的白烟引燃,效果明显,如图1。三、对倾倒二氧化碳实验的改进课本中将收集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沿烧杯边沿慢慢往烧杯中倾倒,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燃烧。有些同学把握不好,倾倒时速度过快或集气
5、瓶拿不稳,二氧化碳刚倒出就散开了,结果造成上面的蜡烛先熄灭,下面的后熄灭,对二氧化碳的密度作出了错误的结论。我们对这个实验做了改进后,成功率很高。在倾倒二氧化碳时,在烧杯内壁处放一短颈漏斗,将二氧化碳从漏斗倒入。这样就会顺利地完成实验,如图2。四、对氢气燃烧及爆鸣探究实验的改进1.氢气燃烧在用玻璃制的带尖嘴导管口点燃纯净的氢气,由于钠离子的缘故,火焰呈黄色,看不到淡蓝色火焰,易给学生造成错觉。在教学中,我将玻璃尖嘴导管改用金属针管(如气门针、注射针头)后,点燃氢气,看到淡蓝色火焰,效果很好。2.氢气的爆炸实验课本中用带孔塑料筒,用纸团筒堵住小孔,用排水法收集一筒氢气,拿出水槽倒置筒下垫木条,拿
6、掉纸团、点火。由于用排水法收集,有些学生纸团堵不紧,水排不出学生不易操作。收集好的氢气,学生由于心理原因,不敢点火,造成爆炸失败。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采用2 L左右的食品袋,充入空气,插入导管后压出一半气体,用橡皮筋系紧口(抽出导管后仍要系紧口)。待食品袋完全膨胀,抽出导管,用烧着的木条去捅食品袋,随着“砰”的一声,袋子被炸得粉碎。此改进使实验更易操作,更安全。新课程改革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实现两大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学习方法的转变。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作用是其他任何内容所无法取代的。一个好的实验,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思维能力、而且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实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全面的。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挖掘实验中有启发性、探究性的内容,提高探究性实验的质量,鼓励学生不断探索,为学生提供更广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让他们充分体验探究乐趣,使学生真正成为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