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劳动教育相关研究综1.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3765795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的劳动教育相关研究综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生的劳动教育相关研究综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生的劳动教育相关研究综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生的劳动教育相关研究综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的劳动教育相关研究综1.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生的劳动教育相关研究综述 小教092 张俊俏 0911011061摘要:劳动教育属于基础教育,加强对小学生的劳动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我国劳动教育的发展、小学生劳动教育现状的调查及分析、劳动教育评价等内容进行综述,供作进一步研究的参考。关键词:劳动教育;小学生一、引言劳动教育是指是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是德育的内容之一。劳动教育属于基础教育,加强对小学生的劳动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在中国,独生子女的问题突出,因为受家庭的溺爱,很多孩子不愿也不会参加劳动,这将直接影响他们将来踏入社会的适应能力和生活能力。自古以来,劳动教育

2、的思想贯穿古今,早在春秋时期,墨子主张“搏乎道术”之余要教人“个从事其所能”的实际本领,明末;“事功派叶适、陈亮提出艺能教育,主张研究一草一木,掌握一能一艺。即要进行生产技术、农业、手工业的教育。劳动教育在不同年代有着不同的内涵,9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将劳动技术列为独立的课程起,学术界就开始对劳动教育的讨论。本文主要对90年代以来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二、劳动教育发展的研究(1)我国劳动教育的发展的研究上个世纪50年代起,理论界开始了对劳动教育的初步探索。理论界推崇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光荣,学校里大搞劳动,劳动教育已经上升到了阶级斗争的政治高度。这一时期学者们意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对劳动教育的方

3、法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但是,劳动教育主要局限于体力劳动,造成了对知识的漠视和对知识分子的不尊重。劳动教育已经上升到一种阶级斗争的政治高度,直到文革结束后这种状况才有所改观。1978年以后“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的口号提出,在意识形态领域承认了脑力劳动、脑力劳动者的“合法地位。劳动观教育不再局限于体力劳动,更是深入到脑力劳动领域。80年代到90年代,理论层面上掀起了真正意义上的马克思综合技术教育和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思想的研究,实践层面更是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实验。9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将劳动技术列为独立的课程起,学术界就开始对劳动教育的讨论。“面向2l世纪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发展研究课题组通过对全日制

4、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的实施情况的调查指出,应对现行大纲及时进行修订,增蚀其灵活性,以动手实践内容为重点和主线,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始终。郎盛新通过对小学劳动课程的研究指出,小学劳动的教育应该建立道德情感目标和技能目标,教育的目的要寓于学生学习劳动技能的过程之中掌握基本劳动技能的基础上,激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设计和实践,培养创新意识、开展创造性劳动。(2)小学生的劳动教育现状的研究小学生的劳动教育现状的研究主要分学校劳动教育和家庭劳动教育两方面展开: 1、学校劳动教育学校是在开展劳动教育的主要载体,学校劳动教育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重视学生生活能力的培养

5、,尤其应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从而提高整个民族的劳动力素质。但学校劳动教育的现状却令人担忧。史习鸿通过对浙江余姚市富巷小学228位四、五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表明:劳动教育和劳动意识的培养,是学校教育的空白点。表现在劳动课名不符实,家务劳动被家长全方位承包,学校、社会公益劳动被视为任务,“ 要我做” 而不是“ 我要做”。有时,甚至请钟点工到校做擦玻璃窗等清洁卫生工作。学校对劳动教育的不重视造成学生劳动意识淡薄,劳动观点不强,不珍惜劳动果实。张鸿泰在农村寄宿制学校劳动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中指出:在学校压力、师资、财力单薄、教师误导、家长期望误区的共同作用下,致使农村寄宿制学校劳动教育开

6、课率不足10%。只有调整考评方式,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走劳动教育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之路,才能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2、家庭劳动教育的现状分析家庭劳动教育指家庭中家长树立孩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培养劳动习惯,及从事一定的家务劳动的教育活动。我国独生子女问题突出,家长对子女的溺爱容易造成孩子的依赖,从而缺乏劳动能力和生存能力此外,家长还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观念和价值取向、家长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和做法,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劳动观念和行为。朱桃英就当前家庭劳动教育现状在青岛市部分市区和郊区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中小学生家长,调查内容包括家长对孩子学历和职业的期望、中小学生家

7、务劳动情况、家庭劳动教育情况) 包括显性的劳动教育和隐性的劳动教育)等几个方面。并在调查的基础上,对部分教师、家长和学生进行了访谈。通过对问卷和访谈的分析,朱桃英认为家长们在劳动教育方面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价值取向的片面性和对孩子期望的不合理性。2教育心态和行为上的偏颇。家长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也直接影响了孩子对劳动教育的认识。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现在的中小学生普遍缺乏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容易出现自私懒惰、贪图享乐的人格缺失,不爱护父母的劳动果实,缺乏责任感。为了改变现状,朱桃英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1孩子的发展正确定位.2 实施全面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3 从小培养孩子的

8、自理能力和家务劳动能力。(3)劳动教育评价的相关研究:赵学勤综述了近十年来的小学生劳动技能素质评价研究状况,认为小学生技能素质主要包括劳动态度、劳动习惯而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应居于次要地位。劳动技能素质评价需要从它的合理结构及评价要素:制定一个能快速、有效的评价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量表;影响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因素及相互作用的舰律;地区差异和时问变化的规律等研究方向展开。张杨、史爱华对劳动技术教育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7个子测量项和21个小项,七个子测量项主要包括:重视程度;总体目标:基本内容:操作方法;过程控制;长期效果;各方反馈。三、已有研究对本研究的意义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近些年来劳动与

9、技术教育的相关研究比较多,研究者从劳动教育的涵义、开展途径、课程开发到教学等方面都有所研究,无论是是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这些研究成果对于完善小学劳动与教育理论和对实践中小学劳动教育问题的处理以及后续研究都有一定的借鉴或启发价值。就目前研究现状来看,相关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主要表现如下:1、是劳动教育的评价体系指标有待进一步系统化。在现有的研究中,关于劳动教育作用、意义及新课程理念的解读、教学方法等研究占了很大比例,但是如何科学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却没有相应系统化的评价标准。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应当掌握哪些劳动能力才能满足自身和社会的需要等等问题,都值得我们探究和思考。2、是小学劳动教育

10、本土化、地域性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不同的地区文化背景、地域、文化程度、资源等都是小学劳动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小学劳动教育要结合本地的自然资源、文化背景,突出地域性的特点,才可以有效的指导实践。3、是劳动教育的对策有待进一步深化,大多数关于小学劳动教育的研究成果侧重于教育理念、课程理念、教学方法的解读上,而且大多属于经验性研究,对于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策略的专门性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参考文献:1面向2l世纪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发展研究”课题组加强劳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EJ课程教材教法2000(1)2 盛新关于小学劳动课程的研究EJ课程教材教法,2001,(1)3 史习鸿学校劳动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EJ, 教学与管理, 2003,(29).4 朱桃英. 对家庭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调查和思考EJ, 当代教育科学,2003,(42)5 赵学勤小学生劳动技能素质评价研究及文献综述J教育科学研究,1998,(3).6 张扬,史爱花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研究r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0, (17)7 张鸿泰.农村寄宿制学校劳动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EJ,改革与探索 ,2008, (6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