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基于策略、方法及规则的企业流程再造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33762460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基于策略、方法及规则的企业流程再造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精编》基于策略、方法及规则的企业流程再造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精编》基于策略、方法及规则的企业流程再造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精编》基于策略、方法及规则的企业流程再造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精编》基于策略、方法及规则的企业流程再造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编》基于策略、方法及规则的企业流程再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基于策略、方法及规则的企业流程再造(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策略、方法和规则的企业流程再造本文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号:79870005 2张新龙 男 博士研究生 ;朱有芹 男 博士研究生;夏国平 男 教授 博士生导师张新龙 朱有芹 夏国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管理学院, 100083)摘要 本文在简单的分析了企业流程再造(BPR)的必要性之后,首先,提出了流程再造在策略上要求采用混合方式;其次,在给出了适合于BPR的建模要求的基础上,给出了采用Petri网建模的好处,最后,分别从再造思想观念,流程本身和组织三方面给出了11条流程再造规则,实践证明本文提出的策略,建模方法和再造规则是可行的。关键词 企业流程再造(BPR) Petri网建模

2、过程优化1 引言自从Michael Hammer和James Champy两位管理学家出版了他们的著作1以来,管理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再造理论的核心思想打破了盛行两百多年由亚当斯密在中所提出的劳动分工专业化的观点,主张再造,甚至于翻天覆地的再造。全球各大企业负责人纷纷参加由Michael Hammer和James Champy举办的有关公司再造的培训班,当面聆听这两位管理大师的教诲,试图从他们的培训中得到解决困惑他们多年的市场难题方法。资料表明3,约有70-75%的欧美企业正计划实施BPR,更有许多企业通过BPR已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例如Ford汽车公司、AT&T、IBM、意大利的BAT、德国

3、西门子公司的Nixdorf Service等等,此外,亚洲也有许多公司纷纷接受这一思想,其中不乏像泰国的泰华农民银行、台湾的永大机电工业公司这样的成功之例。另一方面,BPR失败的实例也屡见不鲜,据统计70%的BPR项目五年后均归于失败。大的成功和高的失败率迫切需要我们管理界人士探讨一套能保证企业流程再造成功的策略、建模方法和再造规则。本文也正是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试图作一些有益探讨。2 再造策略BPR的策略机制就是指在流程再造过程中所采取的策略和组织形式,它一般包含两种含义:自顶向下方式和自底向上方式4。自顶向下再造是指前景驱动再造,它是在企业领导的驱动下所进行的方式,它从高层开始描述企业再造

4、后的远景目标,再将这些目标细化,组织再造小组。但该方式由于可能受到一般员工的抵触,加上费用比较的大,故要求所组建的再造小组层次和素质都比较的高,优点在于可以集中控制,从而可操作性比较的好,系统集成度高。自底向上再造是指从流程中的组成单元活动开始再造。这种再造方式的优势在于操作人员能了解流程和活动的具体情况,同时,由于员工自身的参加,使得再造阻力比较小,但由于该种方式是自底向上,有可能造成以后集成的困难。很多文献在总结再造失败的经验时,提到了不能单独采用自顶向下方式或自底向上方式,推荐再造人员采用混合的方式。我们在实施再造时把再造小组分成三个小组,分别从事自顶向下的组织工作,自底向上的功能实现工

5、作以及信息系统工作,他们在工作过程中相互协调,混为一体,使得流程再造效果得以提高。3 建模方法对于流程再造中的流程具体采用什么方法加以描述,目前主要有Petri网方法56、IDEFx方法族7、RAD 8(Role Activity Diagram,RAD)方法、WorkFlow方法9,、DFD(Data flow Diagram)方法 10 、E-R(Entity-Relationship)方法 10、,他们都有很多的应用实例,但从BPR实施而言,要求流程建模方法要有如下几方面的特性11:a) 现成的支撑软件;b) 软件有好的界面;c) 强大的建模能力;d) 强大的分析能力;e) 足够的集成能

6、力。综合比较各种建模方法,利用petri网建模大体满足以上要求, 有关Petri网建模的软件有ANARCO,CPN-AMI,Design/CPN,EDS.ELSIR,MISS-Rdp等多种,他们能适用于多种环境,能充分满足界面友好要求,同时,Petri网是一种适用于多种系统的图形化、数学化建模工具,为描述和研究具有并行、异步、分布式和随机性等特征的流程系统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作为图形化工具,可以把Petri网看做与数据流图相似的辅助方法;作为一种数学化工具,Petri网可以建立各种状态方程、代数方程和其他描述系统行为的数学模型。4 再造规则再造规则是执行BPR应该遵守的规范,是BPR理论的表现

7、形式,也是保证BPR实施成功的保障,根据对BPR的实践及其国内外的研究,本人认为应该在思想、流程本身及组织三方面对BPR的有效实施进行规则总结。 (1) 基于观念、思想的再造规则规则1: 回归自然,变职能管理为流程管理。企业本来的流程为一个整体,但由于管理理论发展的历史局限性,造成现在的劳动分工过细,专业化太强的局面,进而出现庞大的阶剃式的管理组织结构,使得各个组织部门立足于向上级部门负责,对同级部门横向协调和下属部门的管理,根本就无法对企业生产流程给予全局管理,因而,我们要求实施流程再造的企业必须使得管理面向流程,以流程为根本导向来设置组织机构规则2:面向顾客需求,实行对顾客的单点接触。在目

8、前产品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况下,企业的生存之道即为能够生产出顾客所需要的、能反映他们个性的产品。所以,企业的所有工作都应以顾客需求为中心。如果企业的决策者及相关管理人员仅把工作精力放在日常具体的事务、部门协调,而不进行市场的调查、分析,则势必导致企业陷入困境。在保证顾客服务质量方面,要求改变过去那种传统的多点接触,而最终出现相互推委、无人负责,导致企业信誉受损的局面,企业必须设置专门人员来负责这样的事,变企业对顾客的多点接触为单点接触。规则3: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当今以信息为特征时代,信息技术为各行各业所应用,我们在具体从事BPR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既是推动BPR流程再造的触发器,也是实施BPR再

9、造的手段,我们既可以利用数据库技术进行市场调查和分析、生产管理、决策支持,也可以利用基于信息的自动化技术实施生产自动化,进而降低工人们的劳动强度。 (2) 基于流程的再造规则13规则4: 变事后管理为事前管理,减少不必要的审核、检查和控制等活动。事后管理越多,必然造成非生产性的活动愈多,人员愈忙碌,但整体绩效愈差,这是一种不合管理原理的管理,解决的方法不是提高其效率,而是要根本消除事后管理。规则5: 分析流程的各个活动,减少不增值的活动.精益生产和工业工程理论认为,任何不增值活动的存在就是浪费,减少了浪费,就意味着单位产品的成本减低,对市场更具有竞争力规则6: 减少中间环节,适当对活动给予合并

10、.为使得企业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基层单位员工不是以个人而是以工作团队的形式一起工作,再造人员应尽量把原来小的活动合并成一个个独立整体,做到员工工作多样化。规则7: 尽量变串行活动变为并行活动。在流程再造具体实施过程中,可借助于数据库技术和图象处理技术把串行结构变为并行结构。规则8: 把流程中活动的反馈结构变为基于CSCW的工作方式。在反馈结构中,活动与活动相互间是一种互为输入输出的关系,需要相互间多次协调才能保证流程的正确性、合理性。再造人员可以把反馈过程变为基于CSCW工作方式(3) 基于组织的再造原则1417规则9: 基层工作单位不是个人而是自我管理的工作团队,管理者的工作角色由监督变为指导

11、协调。由于企业流程再造是在打破原有的组织结构基础上进行的再造,再造后的活动在范围、深度上都已超过个人的工作能力,客观上就要求有一个能自我管理、自我协调的工作团队来完成新的活动。也正是由于工作团队都能独挡一面,员工的素质普遍提高,管理者的角色由监督变为协调指导。规则10: 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中层管理人员急剧下降。扁平化组织管理由于社会的进步、人员素质提高、工作团队的建立和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中层管理人员的大量存在变得浪费,企业客观要求中层管理人员数量减少。规则11: 对员工的工作评估方式由工作量的大小变为对产品所作贡献的大小,对员工由培训变为教育。在流程再造过程中,流程中的工作目标是为了满

12、足顾客的需要,而不再是为了让领导满意而在流程中付出了多少工作量, 对员工的工作评估方式由工作量的大小变为对产品所作贡献的大小。在流程流程再造过程中,我们要求员工积极地参与流程再造,让他们自己去想,教会他们如何去洞察和理解新情况,如何判断,处理新问题,从而进一步把员工培养成复合型人才。5 结论本文在简单的分析了企业流程再造(BPR)的必要性之后,提出了流程再造在策略上要求采用混合方式,即可把再造小组分成三个小组,分别从事自顶向下的组织工作,自底向上的功能实现工作以及信息系统工作。在多种建模方法的基础上,给出了采用Petri网建模的好处,最后,分别从再造思想观念,流程本身和组织三方面给出了11条流

13、程再造规则,实践证明1314,本文提出的策略,建模方法和再造规则是可行的。参考文献1 Hammer M,Champy J. 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A manifesto for Business Revolution. NewYork:Haper Business,19932 Hammer M. Reengineering work: Dont automate, obliterat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0,July/Aug ,104-1123 裴金林.BPR失败的原因.http:/ 闪四清.流程可靠性和快速再造模型框

14、架研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论文,2000年5 W M P van der Aalst,K M van Hee,Business Process Redesign: A Petri_net-based Approach.Computer in industry,1996,26:15-266 Selama LIMAM, Pierre LADET. Towards a communicating Petri Net Tool for Modeling Production Processes.Computers &Industrial Engineering,1999,37:493-4967 陈禹

15、六.IDEF建模分析和设计方法.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8 Huckvale T,Ould M.Process Modeling-who,what and how-Role Activity Diagramming. Grover V,Kettinger J W.Business Process Change:Concepts,Methods and technologies.Harrisburg,USA and London,UK:Idea Group Publishing,19959 W M P van der Aalst.The Application of Petri nets to workflow Management.Journal of Circuits,system and Computers.1998 8(1):21-6610 王人骅,唐荣梓.软件技术基础.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4年11 Bradley,P., Browne, J., Jackson, S. And Jagdev, H. (1995),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BP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