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重要知识点整理与回顾沪教版(通用)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759274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重要知识点整理与回顾沪教版(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九年级化学重要知识点整理与回顾沪教版(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九年级化学重要知识点整理与回顾沪教版(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九年级化学重要知识点整理与回顾沪教版(通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重要知识点整理与回顾沪教版(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重要知识点整理与回顾沪教版(通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要知识点整理一.根据俗名(均为纯净物)写化学式:纯碱、苏打_烧碱、苛性钠_熟石灰、消石灰_生石灰_以上物质溶于水,溶液均呈_性,滴加酚酞变_,石蕊变_。食盐_胆矾_ 石碱_干冰_水银_下列物质(混合物)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天然气_大理石(石灰石)_ 草木灰_石灰水_ 铁锈_水煤气_煤气_二. 初中化学之“二”(1)两大不溶于酸的沉淀:_和_(化学式填写)(2)两大有色沉淀:蓝色_和红褐色_ (3)两大有色溶液:蓝色_溶液;黄色_溶液(4)两大遇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_、_(5) 两大遇水反应的白色固体:_、_(6) 两大金属元素的鉴别与鉴定:_(7) CO3的两大特征反应:遇_有气泡、遇_盐

2、溶液有沉淀(8)判断溶液酸碱性的两种方法:滴加_(只能确定酸碱性)测_(可确定酸碱度)(9)两大常见酸的特性:浓盐酸-_性浓硫酸-_性(10)两大常见酸的鉴别方法:滴加_等溶液,不能用_。(11) 两大常见碱的用途:改良酸性土壤_制肥皂_(12) 两大常见碱的鉴别方法:通_或滴加_溶液(13)除杂对所加试剂的两个要求:只与_反应不引入_(14)自来水生产所加两药的作用:氯气:_;明矾:_(15)构成物质的两种微粒:_、_.。_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_是化学反应中最小的一种微粒。均具有_三大特性。体积变化说明_,闻到气味说明_。 (16)CaCO3的两大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表示):高温分

3、解_、与酸反应_(17)两大金属的冶炼(写出化学方程式):Cu:_、Fe:_(18)两大气体的实验室制取原理(写出化学方程式):O2:_、_CO2_、_三. 初中化学之“三”(1)三大还原剂:_(2)三大可燃性气体:_.点燃前均要_;鉴别方法根据燃烧_。(3)作物生长三大营养元素:_(叶、根、茎)。含两种以上的化肥称作_。(4)三大溶于水放热的物质:_、_、_固体(5)复分解反应进行到底的三个条件: _、_或者_生成。进行原理:_成分。一般都是在_之间进行。(除与酸反应外其余要求反应物均可溶)酸碱之间又称_反应。(6)燃烧三要素:_、温度达到_、有充足的_。(7)测定空气质量的三大指标:_、_

4、、_。(8)三组常见同素异形体:_、_、_。(9)溶液配制三大步骤:_、_、_。(10)混合物提纯(分离)的三种方法:_、_、_。(11)粗盐提纯(难溶固体与易溶固体的分离)的三步骤:_、_、_。(12)玻璃棒在粗盐提纯中的三个作用:溶解时:_ 过滤时:_ 蒸发时:_。(13)三大酸根的特征反应:CO3:加_有_ SO4:加_盐有_Cl:加_有_四. 初中化学之“四”(1)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多变一)_、(一变多)_、(单化单化)_、(花花变花花)_(2)四大酸根:_、_、_、_(与H结合成_,与金属结合为_)(3)四大类无机化合物:_、_、_、_(4)四大可溶性碱和碱性氧化物:_五. 初中化

5、学之“最”(1)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_;(2)最简单的有机物是:_ (3)密度最小的气体是:_ ;(4)式量最小的氧化物是:_;(5) 含氧量最高的氧化物:_ (6) 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是:_(7)肥效最高的氮肥是:_(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_(9)空气中最活泼的气体:_(21%);最不活泼的气体:_(稀有气体)。(10)空气里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78%);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 (11)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_;元素:_;金属元素:_。(12)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_。(13)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_;吸附性最好的物质:_(物理性质)良好导电性的非金

6、属单质:_(做电极)六.其他重要知识点1、含_元素的化合物有机化合物;除CO、CO2、CO3等。常见有机物:甲烷、酒精、糖(葡萄糖、淀粉)、蛋白质等2、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方法: _(发生)氧化。(从反应物分析)3、求算化合价的基本方法:化合价代数总和为_4、求算元素(成分)质量分数的方法:个体总体100%5、求算式量的方法:所有原子相对量的_(无单位)6、求算摩尔质量的方法:_+_7、求算元素质量比的方法:_之比物质的量之比:就是_比8、两种不同物质间量的求算方法:依据_计算求解(单位一致,过程完整)9、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换算方法:或_10、物质的量与微粒个数的换算方法:或_(看清微粒名称

7、)11、溶质质量分数(浓度)的计算方法:_100%,与溶质质量是不同概念。溶质质量的分析方法:_(沉淀不是溶质!不在溶液中。)溶液质量改变总是气体或沉淀生成。12.溶液稀释(配制)的特点:_不变。解题方法:_(质量可加和,体积不能加和)14、物质溶解度的计算方法:(必须是一定温度下的_溶液)15、物质共存:_物质可共存,_物质不可共存。16、物质的检验(证明存在)检验物质重现象,得结论解题思路: (1)先明确要检验什么(2)怎么检验?考虑该物质的_性,依据_分析得结论。(3) 必须注意_。排干扰的方法:将干扰物转化为_、_或_,试剂用量应_量。排干扰时既不能把被检物_,也不能引入新的_。主要是

8、碳酸根、硫酸根、盐酸根间的干扰。检验顺序:_常见物质的检验:CO3加_;SO4加_盐溶液;Cl加_;OH加_17、常见气体的验证:H2O蒸汽:通_粉末装置白色粉末变_色CO2:通入_装置澄清变_H2:先通灼热_再通过_粉末装置必须注意_的干扰。所以在证明时,通入_前应先通_目的:_。CO:先通灼热_再通过_装置必须注意_的干扰。所以在证明时,通入_前应先通_目的:_。牢记:证明先证_;除杂后除_。常见气体的验证顺序:_。18、制取气体第一步操作是检查_。19、有毒、有害气体产生的实验必须进行_。CO_;SO2_吸收。20、方案、装置优缺点比较一般从_等方面分析。21、可循环利用物质:不是_,但

9、在整个流程中既_又_(双重身份)的物质。22、_的溶液一定饱和;_不能确定是否饱和。23、溶液:首先必定是混合物,然后外观澄清、透明(不一定无色)。_+水-溶液;_+水-悬浊液;_+水-乳浊液;24、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成分的分析:(1)不参与反应的易溶物(2)反应的产物(不包括沉淀)(3)过量而剩余25、固体物质溶解度只随_变而变,且均随温度升高而_;只有_相反;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及影响规律随_升高而减小,随_增大而增大。26、固体加热装置的特点:试管口略_倾斜;目的:_。反应后减轻的质量一般总是产生的_质量。(差量)必须识记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化学反应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简答水的电解产生气体: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