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浅析康辉成功的三个理由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33759240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浅析康辉成功的三个理由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精编》浅析康辉成功的三个理由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精编》浅析康辉成功的三个理由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精编》浅析康辉成功的三个理由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精编》浅析康辉成功的三个理由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浅析康辉成功的三个理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浅析康辉成功的三个理由(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刘劲:康辉成功的三个理由作者: 徐淳 沈衍琪 发布日期:2004-2-23 来自: 北京现代商报1997年7月1日,中国人集体“失眠”。这一天,中国政府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一天,国内旅行社也悄然变局,国家旅游局早先批准的11家旅行社正式展开出境游业务,打破了中旅国际、国旅总社和中青旅三家“垄断”市场的历史。中国康辉旅行社总社(康辉)就是其中一家。 这一天,北京东三环外一座不起眼的写字楼外亮出了一块新牌子:中国康辉旅行社出境部。两间办公室,11个员工,刘劲和他的队伍开始了新故事。1997年,当年康辉出境部只完成营业额1000多万元。5年之後,2002年康辉出境部实现营业额3亿元,接待游客数

2、量超过5万人,这个数位仅次於中国国际旅行社。 战略不对头,再拼命也没用 11家旅行社同时起跑,爲什麽康辉现在笑得最好? 刘劲给出的解释是:首先是战略正确。战略不对头,再拼命也没用。 业务转型 1997年,康辉的总经理李继烈决定调整康辉业务重心,从国内接团转向出境游,虽然当时康辉几乎全部的人力和财源都集中在前者上,虽然国家在出境游方面的政策并不宽松。“国外做接团都是小公司,泰国很多地陪就是夫妻老婆店,受制於人。有做头的是出境游,策划、推广、发团。所以康辉要转向。”曾做过多年东南亚导游的刘劲说。 渠道策略 出境游业务方向确定了,康辉从零开始怎麽做?李继烈的第二个战略选择是,确定批发商角色。走连锁发

3、展,自己布营业网点是当时部分旅行社选择的方向,但这对资金还不是很雄厚的康辉来说,经营成本太高。“李总说,我们硬和大旅行社拼零售,死路一条。” 猫狗之道 战略有了,具体的战术实施刘劲总结爲两句话。第一句:猫有猫道,狗有狗道。刘劲解释说,大(旅行)社有大社的活法,小社有小社的活法。全国旅行社上千家,但当时有“组团出境权的”只有64家。康辉的做法就是在全国各地设立自己産品的分销商。 第二句话“能挣三分不做五分”。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的这句名言,成了刘劲的口头禅。把利益让给经销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很多人都会喊双蠃理念,但没有多少人真正去琢磨。”刘劲当时最大的精力不是去说服经销商,而是说服自己的员工

4、,“不能亏钱做,得让他们挣钱,才有积极性再下到各地,引来客源,扩大客流量。” 2000年,康辉在全国已经有了一大批分销商。“渠道的成功是康辉出境游业务成功的一半因素。所以我们很在意经销商的看法和感觉。” 现在康辉的战略是什麽?占领更大市场份额。“旅行团费用高低,机票是关键。有规模优势,才有资格和航空公司谈,才能拿到更好的条件。” 人是决定因素 旅行社是靠人做出来的。 现在讲品牌,品牌靠什麽,还是人。 引进人才 旅游业最需要的人是敢闯敢干的人,但不是盲目乱干,是对市场非常敏感,思维活跃的人。 1998年,做出境部经理还不满一年,刘劲感觉自己“不行”,以前一直做国外游客市场,对国内出境游理解还有很

5、多欠缺,需要学习。他向李继烈提出“另请高明”。很快,李继烈“请”来了当时另一家大旅行社的出境部副总经理,带了一批人,和刘劲的原班人马合在一起,刘劲成爲副手。 新团队很快磨合就位。1999年春节康辉借“东南亚包机游”一炮打响,品牌和市场份额急速提升,步入高速成长期。 培养人才 引进只是一种办法,还需要培养自己的部队。培养人的一个办法就是逼他们学习。 1999年,刘劲每周六在清华读MBA学习班,同期还有清华同方高级论坛班。论坛是在一个大教室。刘劲要求出境部经理一级必须去听。“虽然不对外,但不是很严,我和门口值班的关系很好。没花一分钱,全是蹭课听。”刘劲回忆起这段时间不无得意。 用好人才 用好人是对

6、人才的最大尊重。 刘劲的体会是,充分发挥小团体力量,给团体负责人有发挥空间和明确的责权利。“李总(李继烈)对我是纯利考核。我对下面各部门毛利考核。但我只管到部门(营运中心),不管个人。” 用好人还要能上能下。“我要做的就是发现谁能上谁应下。”康辉实行一年一聘。刘劲也一样。“每年考核我三个指标,不达标一样下台。” 不仅是人,康辉内部各部门也是“能上能下”。1997年出境部成立时,初具规模的部门在康辉内部还没有多少分量。现在更名爲公民旅游总部之後,人数已经占了康辉总社的一半以上。 打品牌靠创新 康辉的品牌不是靠钱铺出来的。刘劲将第三个成功要素归结爲创新。 産品创新 说起5年中康辉打出的多个经典“创

7、新战役”,他如数家珍:中国公民第一架包机东南亚,1999年第一架包机韩国,第二架包机日本北海道,中秋泰国千人赏月,泰国普济岛包航线“最重要的是産品创新,有创新才会吸引媒体关注,吸引老百姓关注。” 机构创新 除了産品,还有机构创新。刘劲去年把精力都放在管理上。“过去我们主要关注市场,片面强调管理没有客源不行,业务发展了没有管理更不行。在什麽时机做什麽事。” 去年3月康辉做出重大调整,出境部变爲公民总部,合并了国内游,市场推广部,按研发(産品)、市场、销售的流水线方式运营。实际结果很糟糕。刘劲坦承:“这种方式对各环节的人员素质和管理要求很高,一个环节出问题就会影响整体。”同时,这种方式的最大弊端是

8、各环节容易脱节,研发的不知道市场变化动向,销售的不知道线路特点。 仅3个月,康辉做出第二次调整。会奖、亚洲、欧洲、国内等不同市场分爲四个事业部,各事业部负责市场开发和组团接待,同时设立宣传推广、财务、签证、门市四个营运中心,负责爲四个事业部提供公共平台服务。新组织结构後半年运行很顺,超额完成了预定的营业目标。 刘劲:学会放弃 高中学历都没有是一些人“看低”刘劲的原因。 因淘气过了头,刘劲没能读完高中,报考了旅游职业学校,毕业後分到酒店工作,做门童。“我原来以爲酒店很好,後来发现它们受制於旅行社,求着旅行社安排游客,所以干了一段时间转到旅行社。” 1999年,刘劲每周六在清华进修MBA课程。 人要不断放弃。 在出任出境部经理之前,刘劲做康辉的东南亚入境游。“当时我们做得很好,很辉煌。”但刘劲选择了从零开始做新业务,他自己的分析是,虽然东南亚业务很成熟,但人口有限,市场潜力也有限。 或许是巧合,或许是1997年下半年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各旅行社入境游萎缩严重。回忆起这个选择,刘劲多少有些感叹,“做得很好是个奶酪。如果当初没抛掉这块奶酪,可能也没有现在的刘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