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培训体系)石泉县教育消息信息写作培训讲课讲稿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3754079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 页数:66 大小:11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培训体系)石泉县教育消息信息写作培训讲课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2020(培训体系)石泉县教育消息信息写作培训讲课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2020(培训体系)石泉县教育消息信息写作培训讲课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2020(培训体系)石泉县教育消息信息写作培训讲课讲稿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2020(培训体系)石泉县教育消息信息写作培训讲课讲稿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培训体系)石泉县教育消息信息写作培训讲课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培训体系)石泉县教育消息信息写作培训讲课讲稿(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消息、信息写作培训讲课宣传部副部长 王洪宝 各位朋友:大家好!很高兴来给大家讲课,在讲课开始前,我们来举例说明什么是新闻。2011年以来,在县教体局的高度重视和精心指导下,在两河小学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两河小学取得三大成果:一是顺利通过县级文明安全校园创建工作;二是小学升初中考试,录取人数百人比占据全县小学的前三位;三是12名老师为学校争取了集体荣誉,有2人获得省厅组织的“园丁颂”演讲比赛一等奖,5人获得省市教育工作论文一、二、三等奖,有5人获得年度十佳班主任荣誉称号,这些奖励为学校考核赢得了加分机会,最终学校综合考核名次并列占全县中小学考核名次的第三名。2013年12月1日晚,石泉县两

2、河小学利用教职员工周末开工作例会的机会,邀请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外宣办主任王*来校就新闻信息写作知识对学校的教师进行了全员培训。校长王建主持会议,在培训会上,王*围绕“什么是新闻信息、新闻信息写作技巧、优秀作品赏析、如何当一名优秀的新闻通讯员”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浅出地讲解,他的讲解结合教育发展实际,结合教师的岗位实际,例举身边的实例解说、讲授教育新闻写作知识,灵活的讲课方式,让教师们大受启发。教师们听后纷纷表示王*的讲课易懂、好记,好学,好实践。部分教师表示要以此次新闻写作培训会为契机,不断加强学习,加强交流,加强写作练习,不断提升学校新闻信息写作质量和水平,全面推动学校新闻宣传工作再上新台阶。上

3、面两个例子,大家看看第一个。第二个。这样大家有了初步的认识,我们再来学习一下三个新闻写作方面的范例,就能更好理解什么是消息,什么是信息,什么通讯了。例如: 石泉县力抓留守人员关爱服务工作取得实效石泉县因劳务产业发展引发的留守人员问题日益突显。据统计,全县留守儿童有8000余人,占在校生的43.17%;留守老人有7052人,占人口数的3.9%,占老人数的28.4%;已婚留守妇女有4464人,占妇女数的6.5%。留守人员问题主要表现在留守儿童的三缺即“缺亲情、缺教育、缺监管”;留守老人的三难即“生活保障难、照料服务难、精神慰藉难”;留守妇女的三重即“体力劳动重、教养任务重、精神负担重”,这些问题的

4、存在直接影响着留守人员的学习、生产、生活质量,影响着石泉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为了破解难题,石泉县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思路,统筹解决劳务输出和留守人员问题,一方面做好转移就业者的技能培训、劳务输出保障等工作,增强就业信心,增加收入;另一方面围绕留守人员的所思所想所盼,创新实践,通过力抓“党政统筹、部门联动、教育为主、社会参与、家庭尽责、儿童为本”的留守儿童教育管护创新体系和“县指导、镇负责、村落实”的关爱留守老人、妇女社会管护创新体系建设,抓好留守儿童教育管护中心、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社会管护中心、留守人员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强化留守人员组织、制度、政策、经费、服务“五大”保障,全力推行

5、 “留守儿童、老人、妇女” 关爱管护服务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留守人员享服务,得实惠,对关爱服务工作表示满意;有效地解决了留守人员带来的社会难题,农村矛盾纠纷和信访总量大幅下降,社会治安状况良好,群众安全感大幅提升;促使劳务产业、家庭创业实现双赢。务工人员少了家庭后顾之忧,就业信心倍增,2012年全县劳务收入达5.54亿元,2013年前10月达5亿元;大部分留守人员抢抓政策机遇进行创业发展,2012年全县家庭创业达1700户,2013年前10月达1550户,其中留守人员家庭创业实现产值近2900万元。这个700多字的开门见山式的消息稿件把问题、措施和成效都说了,精练,简洁,同时适合在报刊

6、、电视、网络上发表。例如:石泉县构建“四大”体系做好留守人员关爱服务工作山区农业县石泉县是典型的国贫县,也是劳务输出大县,一边是以劳务为主的产业经济蛋糕越做越大,一边是留守儿童、老人、妇女“学、养、帮、爱”的问题越发突显。为了让“三留守”人员有关爱、有帮扶、有亲情、有温暖,让务工者安心、放心创业发展,让劳务经济助力县域经济发展,石泉县通过调研分析,探索总结,创新实践,着力构建“四大”体系,全力做好全县近2万名“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工作,取得明显的社会综合效益。该县的做法是:健全管理体系。组织管理方面,成立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民政、教体、妇联等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农村留守人员管护服务工

7、作领导小组,分别建立“县指导、镇负责、村落实”责任制和学校、村(社区)、家庭管护网络,确定由各村组建的留守老人、妇女管护服务中心和各校的留守儿童教育管护中心负责主抓留守人员日常管理服务工作。健全服务体系。重点围绕留守人员学习、生产、生活、情感等方面实施有效的服务。在留守儿童方面,将关爱服务体系纳入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总体任务进行安排落实。继续实行代理家长制,发展代理家长3000名,确保每一个有困难的留守儿童都有代理家长的管护。同步安排留守儿童校外辅导老师、心理辅导员、生活老师提供人性化的服务,使之学习、生活安排合理有序。在留守老人、妇女方面,对于发展家庭产业的,一是优先安排农科人员做好生产技术服

8、务;二是利用互助队做好季节性帮工帮活类的劳务服务;三是帮包人做好籽种、肥料等生产物资代购服务及产品销售方面的代售服务;四是协调做好产业发展信贷服务。对于生活需要关照的,对行动不便、智力不高的困难人群实行就医、护理、救助等方面的跟踪服务和志愿服务。(以下内容略。在情感方面,做好沟通、联络服务,要求包联人与管护服务对象电话联络每十天不少于一次,每月不少于三次。与留守人员子女或丈夫电话联系每季度不少于一次。上门或约定地点与管护服务对象见面,谈心、拉家常,沟通交流,开展心理疏导,每月不少于一次。通过亲情友情、心理安抚等形式从精神上给留守人员以安慰,使其感受人文关怀。在矛盾纠纷方面,做好劝导、调解、法治

9、服务,包括对劳工人员做好维权服务等,让他们尽享服务,安心发展。)健全保障体系。经费保障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以下内容略。将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村每年安排2000元留守人员管护服务工作专项经费,同时还根据工作需要实行逐年增长。)项目保障方面,新建一批公办、民办幼儿园,建立40个规范的留守儿童活动场所,建设11个儿童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和200多个留守人员管护服务中心,切实解决留守人员教育活动场地紧缺的现状。政策保障方面,整合低保、两免一补和圆梦教育基金等救助政策,对特困和受到意外伤害的留守儿童进行紧急救援和帮扶;(以下可以略去。凡是留守老人愿意到敬老院的可纳入敬老院统一管护;凡是经济

10、困难的留守家庭,对其相关护理费、生活费予以适当补贴;凡是技能妇女创业及关爱困难妇女的各项优惠政策优先落实给留守妇女,总之,做到凡是留守人员符合救助条件的全部纳入救助范围。安全保障方面,落实村组和包联人防汛、防滑、防火、防盗、防侵权伤害等安全管护责任,确保留守人员及时有效规避灾害风险。)舆论保障方面,在县内媒体开设专栏对法规、政策和工作动态、典型经验、先进事迹等进行宣传,在社会层面,开展征文、演讲比赛活动,举办孝老之星、创业之星、自强儿童等方面的评选活动,精心打造“留守儿童关爱行动进万家”、“爱心妈妈”、“手拉手”、“情系夕阳红”等爱心帮扶活动品牌,为推进关爱留守人员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健全

11、制度体系。分别印发了进一步深化全县“六位一体”的留守儿童教育管护工作机制的通知、石泉农村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管护服务办法(试行)、石泉农村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管护服务工作年度目标考核办法等,对留守人员的包联、关爱、帮扶、救助等,对各镇、各部门工作责任、任务及各代理家长、管护服务人员的服务、考核、奖惩、责任追究等内容都进行了明确要求,通过制度促抓落实,全县掀起“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热潮。这个稿件1600多字,对工作措施介绍的多,对工作措施进行了总结提炼,有点象经验交流材料,这就是典型的信息题例,对问题、措施说得较多,成效几乎没有说。这个适合报纸和刊物上发表,也适合内部工作经验交流。例如:让“小服务”

12、带来“大温暖”石泉县全面推进“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工作纪实池河镇双红村李老伯心急火燎地报案称他辛辛苦苦积攒的4000块钱没见了。经民警调查,寄放在他家的侄子李某成为重要嫌疑对象,因其亲生父母外出打工,缺少监管,上学之余喜好上网玩游戏的李某因缺钱买游戏币,就多次借钱,借不到钱后就哄骗、偷盗。石泉县池河小学五年级学生刘朝萍因爸爸在打工中出意外事故死亡,妈妈打工又多年失去联系,她几乎成了“孤儿”,自从细心、尽责的钟泽娥老师当她的“代理家长”后,钟老师精心教她学习舞蹈、给她辅导功课、带她游玩、购物等,让她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小朝萍勤奋上进,还因为学习成绩好、思想品德好、才艺特长出众,多次被县上授予“

13、十佳自强儿童”称号。都是留守儿童,一个养成了坏习惯,一个表现十分优秀。经笔者了解,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全县留守妇女、留守老人身上同样存在,党委、政府管与不管,如何管,社会力量帮与不帮,如何帮,决定着她(他)们的人生发展轨迹和生活质量状况。坚持“两条腿”走路 统筹解决劳务输出和留守人员问题石泉县地处陕西省南部,属于典型的秦巴山区农业县,亦属于国家连片特困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如全国绝大多数贫困县一样,自然条件差,产业基础薄弱,大多数人为了生计,为了发家致富首选外出打工,致使劳务输出业呈蓬勃发展之势。有资料统计,石泉县自2006年以来,劳务输出人数每年净增10001200人,到2012年底,

14、8.7万的农村劳动力中就5.54万人实现转移就业,挣回劳务收入5亿元,劳务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2%,2013年上半年已突破55%,全年预计达到57%,劳务输出业已成为该县的重要支柱产业。留守人员是劳务输出业的产物,打工者越多留守人员就越多。据2013年6月底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县共有留守儿童8000人,有留守老人7052 人,有留守妇女4464 人。(以下内容略。面对全县19516人这样大基数的留守人员,并由此引发的留守儿童学习教育、辅导,品行习惯养成,亲情关爱,人身安全保障等问题,留守妇女现代家庭教育、精神关怀、情感寄托、矛盾纠纷、婚变情杀和人身安全保障等问题,留守老人生产帮扶、就医

15、陪护、孤单寂寞、侵权侵财等问题不容忽视,)这些留守问题不仅让打工者感到很受伤,很无奈,也让留守人员很烦恼,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一边要把劳务产业经济的蛋糕做大,实现富民强县目标,一边又是留守人员问题,尴尬的局面,艰难的抉择,难脱的重负,掣肘并困扰着务工者,也影响着劳务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如何解决劳务输出和留守人员问题这一课题摆在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面前。寻良方,找良策,求创新,破难题,不同的专家给出不同建议:(以下内容略。鼓励劳务输入地城市建设“亲情宿舍”“家眷楼”,支持务工者把留守儿童或是留守妇女、老人一同带到务工地读书、生活,减少两地间的亲情间隔;建议取消上学考学、看病报销、养老服务

16、的地方限制,实行居住证管理制度,让留守人员在户籍地、暂居地来去自由;鼓励务工者返乡创业,以此减少留守人员;鼓励地方发展产业链条长的大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吸纳务工者就近就业等等。)经调研,县人社局副局长、城乡创业就业服务局局长蔡又林认为,(以下略。专家的上述建议不失为解决留守人员留守问题的好办法,前两项对于建设有大中型就业示范基地、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的地方来说,十分有效且管用。但据教育、妇联、计生、民政的统计,这种“随家走”的留守人员全县每年不超过1000人。对于第三、四项,石泉也围绕产业、创业促就业做了大量工作,从创业就业局动态监测数据看,全县回乡创业人数基本稳定在2500人左右,县内生产加工企业、服务组织和个体经济组织容纳的就业人数每年在1.2万人左右,县内市场基本饱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