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肥城市湖屯镇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 第4-17课复习学案(无答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738279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肥城市湖屯镇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 第4-17课复习学案(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山东省肥城市湖屯镇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 第4-17课复习学案(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山东省肥城市湖屯镇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 第4-17课复习学案(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山东省肥城市湖屯镇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 第4-17课复习学案(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山东省肥城市湖屯镇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 第4-17课复习学案(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肥城市湖屯镇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 第4-17课复习学案(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肥城市湖屯镇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 第4-17课复习学案(无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肥城市湖屯镇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第4-17课复习学案 (一)知识点识记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知识梳理】西周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目的是巩固统治,作用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发生了国人暴动,赶走了周厉王,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一、春秋争霸:1、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阳,东周开始。(列举夏、商、西周的建立者和三个暴君、末代国王 夏:启、桀、桀 商:汤、商纣王 西周:周武王、周厉王、周幽王)2、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

2、1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3、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4、齐桓公称霸的条件:A:齐国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B: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C:提出了“尊王攘夷”的政策 D:在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天子派代表参加,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5、城濮大战:公元前7世纪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晋胜,楚败,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6、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较大的国家。 二、战国七雄:1、战国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2、韩

3、、赵、魏三分晋国,后来田氏建立齐国。3、列举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结合图位置:最北是燕国;最南是楚国;最东是齐国;最西是秦国)4、这个时期的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5、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长平之战,赵国战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6、材料“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1)当时越国、吴国的国王是谁?答:越国的国王是勾践;吴国的国王是和闾2)这句话是谁说的?答:是伍子胥;3)“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是什么意思?答:用十年时间生育人口,聚集财富,而后再用10年时间教育训练。 7、材料:一副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4、;苦心人,事竟成,卧薪尝胆,三千铁甲可吞吴”1)这副对联说的是古代哪两位历史人物的故事?答:是项羽和越王勾践的故事。2)他们分别是什么历史时期的人物?答:项羽是秦朝,越王勾践是春秋时期的人。3)举出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成语故事4个。答:退避三舍,卧薪尝胆,纸上谈兵、围魏救赵。4)从他们身上,你学到了什么可贵品质?答:勇敢、坚强、有毅力、意志坚强、有志气。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一、农业的进步:1、春秋时期,铁器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上开始使用。到战国时期,铁农具已经很多,这标志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2、我国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3、秦国李冰在岷江修

5、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二、商鞅变法:1、背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奴隶主将新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这些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们成为农民。2、时间-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变法。3、变法的内容,课本把它归纳成为三条。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B;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C;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4、变法意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四、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或改革,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

6、来。地主阶级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各国的变法:李悝在魏国变法;吴起在楚国变法,商鞅在秦国变法,其中最彻底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五、材料“春秋以来,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一些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土地的人们成为农民。秦国的商鞅变法是比较彻底的。”1)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答: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使国家变得富强。六、商鞅变法取得胜利的原因:A:顺应了封建制发展的历史趋势;B:制定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C: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知识梳理】一、文字:1、商朝的文字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称为“甲骨文”

7、2、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3、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金文”二、天文、历法:1、 历法产生于夏朝,完善于商朝;2、夏朝有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的记录;商朝3、战国时测出24节气。5、名医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6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是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他创造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称为“楚辞”。有关屈原的材料“长太息以掩梯兮,哀民生之多艰”1)选自屈原离骚2)该诗句反映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反映出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6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之乐”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还要注意分析这样一个问题:关于战争,墨子反对非正义

8、战争,孟子则不加区别地反对一切战争;关于治理国家的方法,孟子倡导“仁政”,庄子提出“无为而治”,韩非子则主张法制,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在学习的过程中还应看到孟子政治主张中的环保意识,及珍爱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思想。 【知识梳理】一、道家学派-创始人是老子,是春秋时期的人,著有道德经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并且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具有朴素辨证法的思想。二、儒家学派-创始人是孔子,他是春秋时期的人。他在思想、教育、文化上的贡献:1、思想上他提出“仁”的学说,他的学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统治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2、对教育的贡献:A:兴办私学,广收门

9、徒B:他要求学生按时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故知新”C:学习的态度要老实3、他编订了春秋4、孔子的弟子编写的记录孔子言行的书叫论语三、墨家学派-创始人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四、儒家学派-战国时期:是孟子,他反对战争,提出“春秋无义战”,主张“民贵君轻”的思想,实行“仁政”五、法家-代表人是战国的韩非,主张A:实行法制;B: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著作是韩非子六、兵家-创始人是春秋时期的孙武著有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还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七、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庄子,他提出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八、材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1)该材料是谁

10、说的?答:是孔子2)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答:是儒家 3)他在政治上主张什么?有何影响?答:他提出“仁”的学说,他的学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统治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4)在文化上有何贡献?答:编订了诗经、尚书、春秋九、“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1)是谁提出的?是什么学派代表人?答:是孟子提出的,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2)他在政治上有何主张?答:主张“民贵君轻”的思想,实行“仁政”。十、材料:“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1)体现了谁的主张?是什么意思?体现了什么思想?答:体现了老子的主张。意思是坚硬的东西未必结实,柔可以克刚,体现了他辩证看问题的思想。2)这种思想在

11、现实社会生活中是否有用?如果你认为有用的话,能不能举出一个实例加以说明? 答:我认为有用。它使人认识到:什么事物都不是绝对的,都是可以变化的。貌似强大的人可能会被弱者打败,看起来聪明的人可能一生无所作为,平凡的人由于努力可能会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如:在解放战争中,装备人数上超过解放军的国民党军队最终是被打败了。姓名时期著作主要思想 孔子春秋晚期论语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主张“因材施教”、谦虚好学、“温故而知新”墨子战国主张“兼爱”、“非攻”老子春秋末期道德经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主张以柔克刚韩非战国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孙武战国孙

12、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二)总结归纳(三)典型例题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编定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相互监督,一家犯法,邻里如不告发,则十家连坐。材料二 旧贵族由于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他们与太子串通一气,诽谤他。他被诬陷“谋反”,惨遭“车裂”而死。他虽遭不幸,但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1)上述材料从内容和结果两个方面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次著名的变法?这次变法发生的目时间和的是什么?(2)

13、为便于记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中的四项内容。(限20个字以内)答: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建立县制;编定户口。(3)根据材料一中加点的字,概括并写出这次变法的特点。答:奖罚分明(4)材料二中的哪句话说明这次变法取得了成功?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次变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答:说明变法成功:“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 变法成功的原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有效的办法;敢于同旧势力斗争;国君的支持和百姓的欢迎。(答出三点即可)2“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请回答:“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出自战国时期什么人

14、之口?其中“孝公”是谁? 此人的主张是什么?这一理论属于哪家学派?代表哪个阶级?这一理论对我国现在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借鉴意义?此人的变法是在什么时期的哪个诸侯国进行的? 这次变法中对当代行政管理制度也有重要影响的是哪一条? 这次变法实施奖励农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如果你是当时的新兴地主,你会对法令中的哪些措施表示欢迎?理由是什么?(8)他曾在历史上有过什么作为?这一作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9)这一作为有何影响?部分参考答案:不因循守旧,实行变法。这一理论属于法家,代表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也应该根据现实的需要及时改变那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地方,坚持改革的方针不动摇。增强国力承认土地私有,保证地主对土地的占有,确保了地主的利益;建立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的统治安定。于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支持下进行变法。(四)学习效果自评_(十)七年级上册10、12、15课复习学案(一)知识点识记第10课“秦王扫六合”【知识梳理】1、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都:咸阳。2、秦朝巩固统一加强统治的措施 赢政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专制集权:一、政治上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A赢政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B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